《請叫我威廉三世》第九卷 屠美

第七十二章 超級艦隊

第九卷 屠美

第七十二章 超級艦隊

與美國海軍的25艘戰列艦和日本海軍的17艘戰列艦相比,德國海軍的20艘(格拉夫號、阿爾布雷西特號、格爾茨號、奧古斯特號、阿爾貝特號、巴伐利亞號、巴登號、符藤堡號、薩克森號、國王號、大選帝侯號、邊境總督號、威廉王子號、愷撒號、菲特烈大帝號、凱瑟林號、阿爾伯特國王號、路易波特攝政王號、赫爾戈蘭號、奧爾登堡號)在數量和噸位上均不佔優勢,可是建造這些艦隻所帶來的財政壓力卻要比美國和日本小許多。
作為戰後的世界第一海軍強國,德國政府自然不會坐視美、日兩強拚命發展海軍,但在辰天的主導下,德國也沒有盲目與美日拼數量、拼投入,而是在儘可能不影響經濟恢復和發展的前提下走出一條獨特的道路。
在這種背景下,小安德雷斯的航母模型一共有24艘,包括已經贈送給日本海軍的「超級鴨媽媽」號和歐戰結束之前服役的「麗莎」號和「親王」號,外加8艘齊柏林級航空母艦、由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改建的凱末爾號、10艘利奧波德級輕型護航航母、2艘恩斯特級重型航母。可以說德國的航母編隊可以一次性幹掉所有的美國航母加上日本航母,而在南美的勞拉大海戰結束之後,美、日兩國對於航母的熱情已經大不如前,作為對德國大造航母的回應,兩國紛紛加強了各自主力艦和護航艦隻的防空火力,像美國的科羅拉多級戰列艦上就裝備了近80門各式防空炮,日本的加賀級更為誇張,連同127毫米副炮、76毫米高平兩用炮、25毫米防空炮在內居然有100多門,從外觀上看原本線條簡潔的戰艦變成了個炮管林立的「大刺蝟」,就連一兩千噸的驅逐艦上也搬上了十幾門對付飛機的武器。
很少有人想到,在12歲的德國皇儲安德雷斯的玩具室里會藏著德國海軍的眾多機密。在那一排排結構簡單但幾乎一塵不染的木架上,德國海軍過去和現在的各種艦隻應有盡有,從戰列艦、戰巡、航母到驅逐艦、潛艇、運輸船,甚至連普魯士時代的海軍風帆船隻的模型也能在這裏找到。由於這些模型基本都是海軍技術部門用來研究和探討時使用的,所以每一艘都做得非常精緻,各部位的比例也與真實的戰列艦一模一樣,在其他國家看來這些模型自然價值不菲了。
在主力艦限量建造的情況下,德國海軍得以將相當一部份資金用於建設輕型艦隻。4年來,在南美海戰中表現不俗的守護者級護航巡洋艦和施立芬級戰鬥/護航巡洋艦各續建了10艘和8艘,海軍部的設計師們還按照海軍部的要求設計出三種噸位和用途各不相同的巡洋艦,即排水量1.2萬噸、裝備3座雙聯裝203毫米主炮的戰鬥/警戒巡洋艦,排水量1.5萬噸、裝備5座雙聯裝203毫米艦炮的戰鬥/支援巡洋艦,以及排水量1.8萬噸、裝備4座280毫米的重巡洋艦,三種巡洋艦在1920年到1924年之間一共建造了24艘,使得德國海軍的巡洋艦總數達到86艘,基本達到了德國海外航線警戒護航的需求。此外,驅逐艦和掃雷艇、運輸艦、醫療船等輔助艦種也得到了升級和加強,在南美表現上佳的刺刀級驅逐艦一口氣又造了36艘,1922年完成設計的豹級驅逐艦也造了24艘,加上進行了大改裝的標準級、競賽級、獵犬級等舊式驅逐艦,到1924年德國驅逐艦的總數達到驚人的347艘。
相比之下,德國政府在1920年之後僅續建了巴伐利亞級的后兩艘和新建5艘格拉夫級戰列艦,7艘戰艦總共耗資6千萬歐洲馬克即1.2億美元,相當於同期政府總支出的2%,並使海軍的費用保持在一個相對理想的水平。
在小皇儲的擺放戰列艦模型的木架上,整整50艘戰列艦象徵著德意志帝國的過去與現在。4艘1890年到1894年建造的勃蘭登堡級是德意志帝國海軍第一批真正的鐵甲戰列艦,其後是5艘愷撒·菲特烈三世級、5艘維切爾斯巴赫級、5艘布倫瑞克級、5艘德意志級,這24艘前無畏戰列艦代表了一代德國人的大海軍夢想。進入無畏艦時代之後,德國陸續建造了4艘拿騷級、4艘赫爾戈蘭級、5艘愷撒級、4艘國王級、4艘巴伐利亞級、5艘格拉夫級一共26艘戰列艦,通過這些戰艦,德國人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同時也要為保衛這個歷史性的偉大成果繼續努力。
只可惜美國人有些過於自大了,就連還在接受小學教育的安德雷斯也知道,德國的航母上早已「全金屬化」了!
辰天以一種平和而略帶不經意的語氣問。
「這周日奧利將軍和他的部隊將啟程前往墨西哥,我會去威廉港為他們送行,你願意和我一同前往嗎?」
小安德雷斯的戰列艦模型「展區」旁邊一格就是戰列巡洋艦和航母模型的地盤,兩種軍艦出現的時間並不長,所以數量加起來還沒有戰列艦多,如果將「布呂歇爾」號算作戰列巡洋艦的話,那麼德國到目前為止總共建造了12艘戰巡,它們是1920年建造的布呂歇爾號、馮·德·坦恩號、毛奇號、戈本號、塞德利茨號、德弗林格號、呂佐號、興登堡號、薩洛尼卡號和1920年後建造的馬肯森級馬肯森號、斯佩伯爵號、菲特烈親王號。3艘馬肯森級戰巡花了德國海軍接近2400萬歐洲馬克,儘管價格不菲,但它們也算是物有所值,這級戰巡排水量3.6萬噸,採用全重油鍋爐,最高航速33節,裝備8門45倍徑的380毫米炮,性能與美國的列剋星頓級相當,略遜於日本的天城級。
在小安德雷斯的「玩具房」里,潛艇模型的數量並不代表著德國海軍潛艇的數量,因為每一級潛艇通常只會有一艘以模型的方式擺在這裏,從最初的近海潛艇到現在的遠洋布雷艇,一共有7種級別22種不同型號,再加上戰爭中戰績超過10萬噸的33艘王牌潛艇,55艘潛艇構成了德國皇儲的潛艇收藏。
格拉夫級則是在南美戰爭結束、華盛頓條約作廢后才動工建造的全新主力艦,因而在設計思想、造船技術方面都較此前的戰列艦有相當大的提高。該級戰列艦標準排水量3.9萬噸,裝備8門45倍徑406毫米主炮,與美、日兩國主力艦目前所採用的主炮威力相當,航速24節,續航力5000海里/12節,並沿用德國戰列艦一貫重視防禦和生存能力的設計思路,側舷裝甲最大14.5英寸,炮塔正面15英寸,指揮塔15英寸,主甲板3.5-6英寸,標準配置下的艦員總數1220人。
1915年之後,各國戰列艦的單艦成本雖各不相同,但一艘3萬噸的戰列艦造價均在1500萬美元以上,美國的南達科它級、日本的加賀級和德國的格拉夫級單艦造價都超過2000萬美元。為了建造這些戰列艦,美國每年的海軍費用占整個聯邦支出的比例增加到了近25%,也就是大約2億美元,這些資金有2/3是用在了建造戰列艦和飛艇上,而陸軍規模較1920年相比擴大了3倍,年度費用也僅有3000萬美元,海軍費用的居高不下開始影響到其他兵種的發展;日本政府的經濟雖然發展迅速,但在總量上遠不及美國和德國,而他們光「新八八艦隊案」一項就耗費了2.45億美元的巨資,佔了整個日本政府年度支出的三分之一,這間接導致了1923年日本全國性經濟危機的爆發,日本國內的大米和生活必需品價格暴漲,民眾在困苦中掙扎,「米騷動」席捲全國,儘管日本政府通過各種應急措施最終平息了這次危機,但日本的經濟也從此前的高速發展進入相對蕭條的低谷,農業同樣受到嚴重打擊,米麥產量長期停滯不前。
「當然,我的父皇!奧利叔叔是我最好的朋友,再說作為德國的皇儲,我也應該在這樣重要的場合出現,不是嗎?」小安德雷斯很認真的回答道。
相比之下,美、日兩強的巡洋艦和驅逐艦總數就不那麼可觀了,美國有2艘重巡、18艘輕巡和85艘驅逐艦,日本擁有12艘裝甲巡洋艦、23艘輕巡和73艘驅逐艦,兩強相加也不及德國海軍。但是從目前的狀況來看,將積極防禦定為未來戰爭策略的美國海軍似乎十分滿足於自己在主力艦上的優勢,他們最近幾年在輕型艦隻方面的唯一大手筆就是建造了220餘艘潛艇,這個數量無疑是十分驚人的。
經過1921年的全面換裝之後,德國海軍艦載機更換了包括海蜂鳥、劍魚、海鷹、駱駝等功勛戰機,它們的位置全部由新式單翼全金屬戰機所替代。
巴伐利亞級和格拉夫級戰列艦均為歐戰結束后建造完工的,其中巴伐利亞級的后兩艘「符藤堡」號和「薩克森」號曾因華盛頓海軍條約而停建,但在美、德、日先後退出條約之後,這兩艘戰艦又重新上馬,並在細節上進行了一定的改進,排水量較該級前兩艘增加了1500噸,兩艦均於1921年初順利完工,目前在德國大西洋艦隊服役。
用美國海軍部將領們的話來說,只要德國飛機敢靠近他們的戰列艦,就一定讓它們屁股冒煙。至於手動模式下的戰艦防空火力在實戰中攔截能力究竟有多高,將軍們似乎並不擔心這方面的問題,因為在他們看來,德國艦載機不過是些木質蒙皮的小飛機。
因此到1924年時,德國海軍除了在役的20艘戰列艦外,還有毛奇、戈本、塞德利茨、德弗林格、呂佐夫、興登堡、馬肯森、斯佩伯爵、菲特烈親王9艘戰列巡洋艦。事實上,德國海軍近4年來投入建造主力艦的費用也達到了1.2億歐洲馬克,算去戰列艦和戰巡的費用外,剩下的3千多萬馬克全都投入到了航母建設上,而齊柏林級航空母艦的單艦成本僅有950萬帝國馬克即120萬歐洲馬克(除去艦載機不說,航母造價的確比戰列艦便宜許多,即使是在二戰時期,一條3萬噸的航母造價也不過300萬美元,當時一條南達科它級戰列艦的造價則是6000萬美元),也就是說這筆錢足以建造20艘齊柏林級航空母艦。不過,德國海軍並沒有打算來一個暴力的航母海戰術,而是花了其中四分之一的資金建造了5條2.2萬噸齊柏林級,剩下的預算一部份用於建造1萬噸級的輕型護航航母,一部份用於建造裝甲強化的4萬噸級重型航母。
艦載轟炸機分為俯衝轟炸機、水平/魚雷轟炸機,其中容克斯JU-II型俯衝轟炸機由容克斯博士本人所領導的研究室設計,單發雙座,後部一挺7.92毫米機槍用於防衛,梯形下單翼內段下翻、外段上折呈倒鷗型,(歷史上早在1911年美國人就製造了第一架俯衝轟炸機——寇第斯Glenn-H,日、美、英的海軍航空兵在二戰之前都裝備了俯衝轟炸機,但性能都比不上著名的斯圖卡JU-87),最大飛行時速305公里,轟炸半徑800公里,機翼下可掛載75公斤炸彈各一枚,機腹下還可掛一枚150公斤炸彈,並有高爆炸彈、半穿甲炸彈、反艦炸彈和燃燒彈可供選擇,最大俯衝角為70度;梭魚式水平/魚雷轟炸機由道尼爾博士領導的研究室設計,掛載533毫米重型魚雷時的飛行速度為275公里每小時,航程780公里,單翼雙座,1挺後置機槍提供防禦火力。
艦載戰鬥機分為戰鬥偵察型和戰鬥型,其中戰鬥偵察機採用天空X-L型,下單翼常規布置、單發雙座,最大飛行速度390公里每小時,攜帶副油箱時的最大航程可達到1600公里,武器為後座位置的可迴旋式7.92毫米雙聯裝機槍,機翼可摺疊;戰鬥機採用亨克爾II型,下單翼常規布局、單發單座,最大飛行速度360公里每小時,作戰半徑750公里,裝備一門20毫米機關炮和四挺7.92毫米機槍,機身下可掛載100公斤炸彈一枚或是相應的副油箱,加掛副油箱時作戰半徑增加15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