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叫我威廉三世》第十卷 滅日

第六十一章 岡瑟·呂特宴斯

第十卷 滅日

第六十一章 岡瑟·呂特宴斯

1927年春天,那時的呂特宴斯還指揮著隸屬於德國本土艦隊的重巡洋艦「不萊梅」號,而「伍爾斯」也還躺在但澤的碩效船廠的船台上,就在這個時候,呂特宴斯被召到皇家海軍學院參加了一場奇怪的考試,接下來便是長達半年的專門進修,與他一同參加進修課程的還有另外20名海軍軍官。最終,這21人中的7人先後成為7艘新式戰艦的指揮官,由於「伍爾斯」號完工最晚,呂特宴斯成了這7個人中最後接到任命書的一個。
短短15分鐘時間之後,德國登陸船隊東南方海面上出現了一支以「伍爾斯」號戰列巡洋艦為核心的「人」字型戰鬥艦隊——居於「伍爾斯」號兩側的是輕巡洋艦「阿穆伯格」號和「拉騰瑙」號,6艘驅逐艦分別居於戰隊兩翼,從陣型和氣勢上看,這是一支士氣高昂、嚴陣以待的艦隊,軍官們經驗豐富、水兵們訓練有素,只待上級一聲令下,艦炮、魚雷將在第一時間向敵方開火。
在兩艘日本戰列巡洋艦能夠準確還擊之前,「伍爾斯」號前甲板上那6門呈三聯裝方式配置的343毫米炮在雷達的指引下以每分鐘1.5發的射速向遠處射擊,炮彈越過空曠的海面落到距離日本艦隊越來越近的地方。在第6輪射擊的時候,德艦發射的炮彈終於是擊中了日本重巡洋艦「妙高」號。將近半噸重的炮彈當即在那艘不走運的巡洋艦甲板上砸出一個大洞,隨之而來的巨大爆炸幾乎讓「妙高」號一次性報廢,衝天大火頓時映亮了夜空。
「全艦隊左轉30度,第2驅逐艦分隊前往艦隊北面5海里處潛伏待命,第2驅逐艦分隊的『布洛佐』號和『卡拉考』號接替第2驅逐艦分隊的位置!」
「報告將軍,在我們東南方22海里處執行警戒任務的『魯爾』號驅逐艦發來急電,他們在雷達上發現了一支高速接近中的艦隊,對方擁有兩艘大型戰艦、五艘中型戰艦和十艘小型戰艦,本國艦隊幾乎沒有出現在那個位置的可能!」
前方不足40海里的海面上,懸挂十六道旭日旗的日本艦隊正以30節的航速疾馳而來,論噸位,這支由向井彌一指揮的艦隊是岡瑟·呂特宴斯艦隊的兩倍有餘,論火力,「愛宕」號的10門410毫米主炮加上「金剛」號的8門356毫米炮面對「伍爾斯」的9門343毫米炮也有絕對優勢,而且日本艦隊中還有兩艘萬噸級重巡洋艦。
45分鐘之後,隆隆炮聲打破了海面上長久以來的寂靜,當德國登陸船隊東北方的兩支艦隊還在進行追逐遊戲的時候,戰鬥卻令人意外的在船隊東南方打響了。
率先開火的既不是擁有世界上最強艦炮——45倍徑410毫米艦炮的「愛宕」號,也不是擁有45倍徑356毫米炮的「金剛」號,而是德國戰列巡洋艦「伍爾斯」號的6門45倍徑343毫米前主炮!
2月27日凌晨1時14分,在一聲響徹海面的爆炸聲之後,日本超級戰列巡洋艦「愛宕」那高大而漂亮的艦橋出現了一個直徑數米的大窟窿,滾滾濃煙和熊熊火焰不斷從破口湧出,指揮塔內的高級軍官們生死不明,艦上的4門前主炮仍在按照指揮塔發出的最後命令向距離自己只有1萬2千多碼的德國艦隊射擊。
兩支艦隊之間的空曠海面倒映著流星般飛逝而過的暗紅色亮點,高大的水柱不時在海面上升起,當那充滿暴力因素的炮彈砸在鋼鐵物體上時,迸發出的又是一聲死神的怒吼。
在「伍爾斯」的艦橋上,岡瑟·呂特宴斯卻是信心十足的,原因無他,艦橋上那部「鷹眼IIA」是德國海軍目前最大的技術優勢。早在皇家海軍學院進修的時候,呂特宴斯就全面了解了這種新式戰艦上的每一個技術亮點,那時他做夢都想著指揮這樣一艘劃時代的主力艦,如今終於美夢成真了,而且還有了一塊不錯的「試金石」!
對於這些設計早已過時的戰艦,日本船舶專家們所能做的就是像補鍋匠一樣不斷修修補補。
通訊官的報告讓眼前這位海軍准將先是吃了一驚,接下來的幾秒鐘時間里,呂特宴斯高速運轉的大腦中迅速分析著這意外情況的種種可能。
此外,三聯裝炮塔除了減小彈著點散布、提高火力密度的優點之外,更能夠讓設計師們在相同重量下增加炮塔外壁的裝甲厚度,根據德美海戰中的經驗,愷撒·菲特列三世級戰列艦和勃蘭登堡級戰列巡洋艦特別加強了炮塔頂部裝甲,因為雙方主力艦越來越傾向於在較遠的距離上進行炮戰,這種情況下炮彈往往以15到25度的大角度從上空飛來,摧毀舊式無畏戰列艦無防禦或屬於次防禦的水平裝甲和炮塔頂部裝甲,貫通至艦體內部爆炸,北海之戰中有好幾艘英國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就是這樣沉沒的。
「呃,東北方發現日本艦隊,這東南面……啊,一定是,這一定是日本人的策略!」呂特宴斯很快想通了,他的推測也正是日本人所計劃的那樣,東北方的日本艦隊不過是調虎離山之計,真正的突襲艦隊正在自己面前!
自從護航艦隊主力離開大艦船隊向那支突然出現的日本艦隊撲去之後,戰列巡洋艦「伍爾斯」號就成為留守艦隊的臨時旗艦。這艘戰巡屬於德國海軍最新的勃蘭登堡級,該級戰艦共有三艘,即「勃蘭登堡」號、「威森堡」號和「伍爾斯」號,三艦均在1925年開工,首艦「勃蘭登堡」號於1927年底投入現役,「威森堡」號比它晚了兩個月。「伍爾斯」號的服役時間最晚,直到1928年4月才正式列入德國海軍作戰序列,也正好趕上了德俄戰爭的開幕式。這艘船艙里還有油漆味的新戰艦很快被編入德國本土艦隊並參与了德國海軍在波羅的海的一系列軍事行動,但執行的大都是一些警戒封鎖任務,所以在德俄戰爭中並沒有太突出的表現,至少不像「勃蘭登堡」號在地中海那樣瀟洒。
1928年2月26日夜,明亮的月光下,一面面黑兀鷲十字海軍旗在風中拂動。在它們的感召下,百余艘艦船和數以萬計的優秀士兵正躊躇滿志、蓄勢待發。再過十幾個小時,對於太平洋局勢有著決定性作用的夏威夷群島登陸作戰就要開始了。
對於這些新特點和新技術,日本的造船專家們雖然也一直在密切關注,但礙於財政上的限制,日本海軍根本無法像德國人那樣不斷更新自己的主力艦,當德國的國王級戰列艦全部退出現役的時候,同時代的日本扶桑級戰列艦和金剛級戰列巡洋艦卻仍舊是日本海軍的一線主力艦。
2.5萬碼,超視界炮擊,距離目標不足500碼的誤差,這就是「鷹眼IIA」的作用,相比之下,兩艘日本戰列巡洋艦的最大射程雖然也能達到2.5萬碼,但是在沒有校射機觀測彈著點的情況下,強行進行如此距離的超視界炮擊只會是差之千里!
呂特宴斯果斷下達了一系列的調動命令,隨著艦隊的轉向,「伍爾斯」號得以使用全艦9門主炮一同向對面的日本艦隊射擊,此時日本艦隊已有三艘戰艦燃起大火,因此德軍官兵們肉眼就能看到不到6海里之外的日本艦隊。
對於這樣的安排,除了少數較為保守的軍官之外,大多數官兵都是表示理解和歡迎的,放鬆心情是其中一個因素,對於他們其中某些人來說,這將是人生中最後一個夜晚。
「發報給馮·施巴爾和馮·達爾維克將軍,一支日本艦隊正從東南方高速逼近本方登陸船隊,估計是由敵方戰列巡洋艦和快速巡洋艦組成,我艦將儘可能以現有力量遲滯對方,請他們儘快派遣主力艦前來增援!」
此刻站在「伍爾斯」號指揮室里的岡瑟·呂特宴斯准將就是這樣一個「幸運兒」,在接到德皇親自簽署的任命書之前,他是無論如何也不敢奢望自己能夠在40歲的時候當上這樣一艘主力艦的艦長,而且還是正式艦長!
就各方面的數據來看,日本艦隊的勝利似乎已經唾手可得的。
這一切都發生在岡瑟·呂特宴斯40歲之前……
隨著距離的一點點拉近,日本艦隊中的輕重巡洋艦也加入到炮戰中來,德國艦隊的巡洋艦也不示弱,一方號稱夜戰之王,一方擁有先進雷達設備,精神與科技力量在這裏發生了一場極其激烈的碰撞。
在將目前情況與自己的計劃簡明扼要的用一條電報說明之後,呂特宴斯命令自己的戰艦和所轄護航艦隻——1艘施立芬級輕巡洋艦、1艘守護者級輕巡洋艦和1艘勳章級驅逐艦、2艘魚級驅逐艦、3艘刺刀級驅逐艦編成戰鬥隊形準備迎敵。
戰前的夜,寧靜而安詳,在軍官們的特別照顧下,被編入登陸部隊的士兵每個人在晚餐時分到了一小瓶白蘭地,晚上11點之前他們可以一邊喝著小酒一邊侃大天或是打牌,但是11點一過,所有人都得老老實實睡覺。
剛剛進入突擊狀態便遭此當頭一棒,在日本官兵看來,突襲的意義早已蕩然無存,對方的「可怕戰艦」更是厲害得有些不可思議。
就在這樣一種背景下,德國海軍新建的4艘愷撒·菲特列三世級戰列艦和3艘勃蘭登堡級戰巡成了「逆流而上」的產物,不僅是外國專家,就連德國海軍內部的不少將領也對這兩種戰艦的建造表示置疑,尤其是得知它們的單艦造價竟然不遜於格拉夫級的時候,保守派的意見是寧願多建造7艘格拉夫級也不要花大價錢建造這些體積、火力、航速並不出眾的所謂新式戰艦。
在這個距離上,「伍爾斯」號的主炮準確得有些讓人害怕。
在種種置疑聲中,德國海軍還是在德國最高統治者的支持下將這些戰艦一一建造完成並順利納入現役。當時雖然不是特別看好這些新式戰艦,可不少在海軍中服役超過40年的老資格艦長還是主動要求擔此這些戰艦的指揮官,但海軍部最終的決定卻讓他們失望了。一批論資歷、論戰績都不是十分突出的海軍准將和少將被任命為這些新戰艦的指揮官,更讓人驚訝的是這些人的年齡全都不超過50歲,這在海軍內部造成的震撼絲毫不亞於當初建造這些戰艦的決定!
和勃蘭登堡級的另外兩艘戰艦一樣,「伍爾斯」號的標準排水量3.1萬噸,執行作戰任務時的滿載排水量可以達到3.6萬噸。就排水量而言,勃蘭登堡級基本上與德國海軍的另一級戰列巡洋艦——德弗林格級相同,放在15年前這可是相當了不起的「大艦」,可是自1914年之後,各國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越造越大,在長達9年的「海上三國鼎立」時代,美國和日本相繼建造了南達科它級戰列艦、列剋星頓級戰巡、紀伊級戰列艦、天城級戰巡等一系列排水量接近或是超過4萬噸的主力艦,德國也毫不示弱的建造了格拉夫級戰列艦和馬肯森級戰列巡洋艦,各國海軍競賽看起來正朝著更大、更快、更強的方向發展。
在「伍爾斯」號的兩座前主炮塔里,揚彈機正迅速將一枚枚穿甲彈以及發射藥包從底層彈藥庫中提取上來,炮手們則迅速但不慌亂的使用半自動器械將一枚枚炮彈與相應的彈藥包送入炮膛。經過德英、德美戰爭的錘鍊之後,德國海軍擁有的不僅僅是一大批經驗豐富、勇敢頑強的水兵,各船廠的戰艦設計師們也在不斷從實戰中吸取經驗,原本就領先於各國的德國水面艦艇構造得到了進一步完善,「伍爾斯」號可謂是這些技術的精華所在——擁有防焰格扉和注水裝置的彈藥庫通道設計使得炮塔即便是被對方炮彈直接擊中,大火也不會蔓延到底層彈藥庫,這樣一來也就大大減小了戰艦因為彈藥庫殉爆而帶來的致命威脅。
直到現在,呂特宴斯還常常為自己這段稱得上「奇妙」和「夢幻」的經歷而感到不可思議,雖說戰列巡洋艦從某種程度上說是放大數倍的重巡洋艦,但是從一名重巡洋艦艦長到一名戰列巡洋艦艦長可不是簡簡單單的職位升遷,那意味著自己從非主力艦指揮官行列邁入了主力艦指揮官行列,意味著今後的任務不再是輔助作戰而是真正的作戰,意味著海軍高級將領的大門已經向自己打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