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叫我威廉三世》第十卷 滅日

第一百四十六章 濃縮就是精華(1)

第十卷 滅日

第一百四十六章 濃縮就是精華(1)

辰天下榻的豪華套間位於這棟大廈的第80層,雖不是大廈的最高點,天氣晴朗的時候卻足以俯瞰整座城市和港口。
事實又是如何呢?
「是的,我們太平洋艦隊的旗艦,『俄克拉何馬』號!」雖然那艘軍艦看起來頗為雄武,但是福拉老頭說這句話的時候語氣里沒有一丁點兒自豪感。「俄克拉何馬」號屬內華達級,於1916年建成服役,13年的艦齡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是美國在戰爭中碩果僅存的三艘戰列艦之一,其排水量為2.75萬噸,因低於《亞特蘭大條約》限定噸位而被保留下來(另外兩艘即「華盛頓」號、「加里福尼亞」號未經修復便直接被解體),在古巴海戰中遭到重創並向德國艦隊舉了白旗,戰後經過歷時8個半月的修復才得以重新加入美國海軍作戰序列,雖然戰鬥力尚可,但是其臨戰投降(雖然是指揮官作出的決定,但人們更多的還是記住了它的艦名)的行為讓大多數美國人感到不齒。
不過辰天並沒有因此而感到不快,相反的,有個好對手會讓比賽變得更加精彩,而今天的比賽才剛剛開始。
飛機飛過舊金山港口一側的美國海軍基地時,辰天拿出望遠鏡仔細觀察了一下,那裡的布置基本上和幾個月前德軍撤離時一樣,只是停泊在這裏的戰艦少了許多——德國從美撤軍的決定看起來是為了換取美國參加對日作戰,但這並不是事情的本質,德國之所以撤軍,一來是根據國際形勢的發展調整海外戰略部署,二來也是看到美國經濟、社會乃至軍事復甦的必然性。儘管這幾年通過經濟掠奪和資本侵略從美國人身上獲取了大量的利益,並控制了相當一部分美國企業,其中不乏石油、鋼鐵甚至是軍火產業,德國政府仍無法用常規經濟手段阻止這種復甦,而繼續保持在美駐軍規模必然在可以預見的將來與美國人發生衝突。與其坐視這種衝突最終釀成新的德美戰爭,不如以軍事力量的暫時撤離換取這片地區的力量均衡——美國人和墨西哥人之間的均衡。通過這種方式,德國既可以改善自身在兵力和軍費開銷方面的現有配置,又能通過美國人制衡墨西哥人、通過墨西哥人制約美國人,還可以從這種雙方在各方面的對抗中撈上一筆,即便是美國人和墨西哥人大打出手,德國也只需要在最後關頭出來協調斡旋一下,而只要繼續保持德國資本在美國經濟中的角色和地位,德國並不需要擔心美國人會「觸底反彈」。
美方派來全程陪同的,是太平洋艦隊的副司令斯托克·福拉少將,一位年紀足足比辰天大二十歲、參加過美國大白艦隊環球遠航並且在德美戰爭爆發時已經退役數年的老將,和另外一些高級將領一樣,福拉也是在戰爭末期被重新召回軍隊的。
「旗艦『俄克拉荷馬』號?」辰天指著這基地中最大的一艘軍艦問到。
儘管換了一個環境,辰天來到舊金山的第一晚還是睡的很踏實。第二天一大早,他們一行人就驅車前往不久前剛剛由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接管的舊金山海軍基地,美國人對此雖不情願卻也不敢拒絕。
1924年9月29日,德、墨、日、美四國在談判桌上籤下了旨在結束戰爭的《亞特蘭大條約》,該條約迫使美國人將一半的海岸線和許多重要港口交由同盟國代管,並向墨西哥支付巨額的戰爭賠款。此外,美國人只能擁有一支不超過20萬人的陸軍,國民警衛隊的規模必須控制在30萬人以下,而海軍則不得擁有3萬噸以上的戰列艦、不得建造航空母艦和1000噸以上的潛艇。
夕陽西下的時候,看著那依舊繁忙的港口,看著下面街道上來來往往的車輛和眾多趕著回家的行人,辰天不禁回想起一個星期之前在墨西哥西海岸最大的城市——曼薩尼約訪問時所看到的情景。作為對美戰爭的戰勝國,墨西哥獲得了32億美元的巨額戰爭賠款,這項債務美國政府至今仍在以每月2700萬美元的速度償還,與此同時,墨西哥政府每年還可以從德國政府那裡獲得不菲的援助資金和物資,然而現在的曼薩尼約卻遠沒有舊金山這種規模和氣勢——每天進出曼薩尼約的船隻並不比進出舊金山的少,可是那裡卻怎麼看怎麼像是一個臟、亂、差沒有得到很好治理的二級商品集散地,或者說是一個超大規模的縣城,那裡的港區魚龍混雜,那裡的街道上牛車與汽車并行,而高樓大廈往往被一大片破舊房屋所簇擁著……
「不,它是『鹽湖城』號,『薩彭科拉』的姊妹艦!」
在舊金山郊區的美軍軍用機場上降落之後,辰天一行驅車前往位於市區的華盛頓酒店,那是一座全高350米、耗時近3年的市標性建築,也是目前全美最高的建築物(歷史上的紐約帝國大廈始建於1930年)。在它落成完工之時,許多美國人都將其看作是美國社會和經濟復甦的標誌,殊不知這棟大樓名義上是由一家美國公司出資建造,其1/3的所有權卻被德國人所控制。
美國人徹底輸掉了那場戰爭,《亞特蘭大條約》的簽署看起來會讓他們在隨後的半個世紀里處於守勢,至少他們的死敵墨西哥人是這麼期望的。
「『彭薩科拉』號?」辰天指著「俄克拉何馬」號旁邊那艘戰艦,卻故意說出一個令美國人傷心的名字。
飛機在舊金山降落之前,辰天特意讓飛行員駕機在港區上空轉了一圈。4年零5個月之前,這裏被強大的德國空軍炸成廢墟,4年零5個月之前,展現在辰天面前的是一座嶄新的城市,新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新的街道寬直而整齊,新的碼頭設施齊全、往來者熙熙攘攘,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在這裏一覽無遺,彷彿戰爭給舊金山帶來的不是痛苦和哀傷,而是一次絕佳的推倒重建的機會。辰天可以不帶任何主觀色彩的說:此時的舊金山比從前更加美麗、更加繁榮了。
「噢,『鹽湖城』號!」辰天點點頭,對於這樣一艘在設計階段就落下嚴重「病根」的巡洋艦,他顯然不會放在心上,能夠讓他關心的事實上是「俄克拉何馬」號和「鹽湖城」號之外的那艘大型戰艦。對於這艘1928年11月服役的2.2萬噸級新艦,德國情報部門已經掌握了相當詳細的資料,而根據德國海軍專家們的評估,美國人雖然將這一級戰艦列入重巡洋艦,但由於吸取了戰爭中的一系列經驗教訓,並將眼下相對較為先進的雷達、火控以及裝甲技術融入其中,其戰鬥力不容小覷,甚至可以說是美國海軍在戰後的卧薪嘗膽之作!
這是辰天一行抵達美國后訪問的第一座城市,之所以是舊金山而不是華盛頓,原因其實很簡單——它是美國西海岸最大、最繁華的港口城市,也是美國海軍最重要的造船中心和美國太平洋艦隊的第一母港,而且,從西往東看看今天的美國也是辰天此行的重要目的之一。
福拉老頭臉上雖然沒有什麼表示,心裏卻是一陣絞痛。
「鹽湖城」號,薩彭克拉級重巡洋艦的第二艘,也是美國海軍在戰爭中少數未遭嚴重損壞的中型戰艦之一,和它的姊妹艦「薩彭克拉」於1920-1921年間完工,戰爭爆發時還算是兩艘新建,其10門203毫米主炮的配置也不落潮流,只是美國海軍輕視防禦力的缺點在它們身上同樣存在,就在戰爭爆發的第二個星期,出海執行巡邏任務的「薩彭拉克」號被德國潛艇U-77號發射的一枚魚雷輕鬆擊沉,此事不僅成就了一名新的德國海軍王牌,也讓薩彭克拉級聲名掃地,「鹽湖城」號因禍得福,安然在諾福克軍港待到戰爭結束。雖然它在戰後進行了強化防空火力和裝甲防禦的大改裝,排水量也從0.9萬噸上升到了1.2萬噸,但美國人顯然不指望它能夠在真槍實彈的戰鬥中起到什麼作用。
辰天原本以為這樣一個老頭既是不腐朽也會有些刻板,既是不刻板思維也很難跟上世界潮流,可是幾句話談下來辰天的這個想法就大為改觀,因為對方的思路相當敏捷,在一些敏感問題上更是回答得滴水不漏。
在這座在德美戰爭中造嚴重破壞、后經德國駐軍重新修繕的海軍基地里,辰天昨天從飛機上看到的那些軍艦一一在列。這些軍艦根據艦型分別停泊在數個泊區中,儘管它們的艦體大都粉刷一新,卻絲毫不能掩蓋它們在噸位和戰鬥力上的不足——這其中排水量超過1萬噸的僅有三艘,還有兩艘七千噸級的新式巡洋艦,其餘皆是三千噸以下的驅逐艦和數百噸的近海巡邏艦,而且相當一部分艦齡偏老,不僅性能落後,糟糕天氣里甚至只能老老實實呆在港灣里。
1929年3月,舊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