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鑄第三帝國之新海權時代》第八卷 彌天

第14章 戰爭劇場(2)

第八卷 彌天

第14章 戰爭劇場(2)

「左前方海面上發現紅色煙霧!」
駕駛員沒有任何的表示,飛機很快開始下降,一邊以海面上的那抹紅為中心在空中盤旋了小半圈。
「那估計是英國船員!」觀測員又喊道,他手裡有一副雙筒望遠鏡,只是根據望遠鏡的原理,放大倍數越高,觀察時的平台就必須越穩定,否則很有可能什麼都看不清楚。
這便是英軍最為驕傲的軍用設備之一,ASV-Mk1型機載雷達。
距離小艇尚有幾十米,機鼻位置上的觀測員便操著他那挺機槍大聲朝對方喊話,這裏畢竟是敵我雙方都有可能出現的交戰區域,一艘英制救生艇和一群穿著並不統一服裝的人並不完全等於一群等待救援的英國船員。這時候,那船人顯然已經認出了這架飛機的身份,他們站起來用力揮動雙手、大聲呼喊,看起來十分激動。
海象式水上飛機的設計用途雖然是偵察搜索,可它有限的機艙加上貨艙容納不下太多的人,何況飛行員們這時還有重要的任務需要執行。在靠近小艇之後,機鼻位置的觀測員手裡仍然把著機槍,他高聲問:「你們是誰?有多少人?發生了什麼事情?」
「實在抱歉,我們現在還有非常重要的任務,我們會將你們的位置和情況向上級報告,你們用不了多久就會得救了,祝你們好運!」
風雨中,另一架「海象」上的飛行員們也在認真觀察著海面,但在茫茫大海上尋找目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何況是在這天公不作美的情況下。好在,這架飛機上搭載了一種「秘密武器」,它的存在能夠解決飛行員們在觀測和預警方面的主要問題——即便是在茫茫黑夜,只要目標體積不至於比浮上海面的潛艇還小,並且處於大約10海里的範圍之內,它就能夠找出目標並將其反映在特定的儀器上。
噠噠噠噠……
即便是加裝了Mk1型對海搜索雷達的「海象」,除了造價較其他飛機有大幅增長之外,命運未必好到哪裡去,因為目前交戰各國隨便一種戰鬥機都可以輕鬆將其擊落,而且對海搜索雷達似乎在對空警戒上沒有任何的幫助,以至於當兩架深色的飛機悄然迫近時,飛行員們竟然沒有任何的反應,等到機背位置的觀測員目光聞「聲」而去的時候,自己已經處於對方的攻擊範圍之內了!
那名答話的船員左右看看,然後搖了搖頭,「沒有,但我們中很多人都受了輕傷!」
雨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飛行員們的視線,從數百米高的空中向下看去,昏沉沉的海面上隱隱飄著小小一抹紅色,這情景就像是一筐子黑豆中間放了一顆紅豆,不用力看,好像還很難看出來。
沒過多久,另一架裝備有Mk1型雷達的「海象」順利找到了目標。為了進一步確定對方的身份,飛行員大胆靠近對方,這一冒險的付出很快換來了收穫,機上的觀測員也在波濤起伏的大海上找到了那兩艘結伴而行的戰艦。從空中向下看,它們就像是從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同樣簡潔流暢的艦型,同樣配置的三聯裝火炮,還有艦首艦尾上同樣醒目的鐵十字徽標!
「諾曼,把飛機上的罐頭和藥品給他們!」駕駛員轉過頭衝著後面的機槍手喊道,然後又把頭轉回來,對那艘小艇上的船員們說:
船員們臉上顯露出不解的表情,他們要的顯然不是罐頭和藥品,孤立無助的在大海上漂泊的滋味並不好受,燃起希望后被重新拋棄的感覺更是糟糕,可事情沒有選擇的餘地,他們只得默默的接受了這樣的結果。在從飛行員們那裡得到一布袋罐頭和些許藥品之後,落魄的船員們眼巴巴的目送這架飛機重新滑行、飛離海面最終消失在他們的視線之中。然後,帶著無比失落的心情,開始清點隨身物品、收集可以飲用雨水,並期盼下一個希望早點到來。
「發現德國戰艦兩艘,均以不超過10節的航速向東行駛,初步斷定它們為沙恩霍斯特級!」機背觀測員、機槍手兼通訊員迅速用無線電將這一段簡短而重要的報告發送出去。不過,機組成員們似乎並沒有意識到,在這目測完全可以觀察到的距離上,德國戰艦卻並沒有向他們開火——雖然雙聯裝的105毫米高炮想要擊落這樣高度的偵察機並不輕鬆,但至少能給對方造成心理震懾,從而擾亂對方的偵察行動!
觀測員稍稍放鬆了警惕,這時候,駕駛員一臉嚴肅的從機艙里探出頭來,「嘿,你們中有重傷員嗎?」
位於機身正上方的那台發動機既為這架飛機提供了唯一的動力,也在不停製造著噪音,正因如此,處於機鼻位置的觀測員只得盡量大聲的與身後機艙里的駕駛員進行交流。為了儘可能擴大目測範圍,這種水上飛機前後各配有一名觀測員兼機槍手,他們的座位像坦克艙蓋一樣可以開合,並通過內部通道與駕駛艙相連。在遇到敵情時,他們還可以移出半固定的7.7毫米「維克斯K」型機槍用於自衛——儘管這種武器在如今的空戰中顯得作用微弱。
儘管穿著雨披,造型很是拉風,但在風雨交加的天氣坐在這樣的位置上,顯然要比坐在封閉機艙里的駕駛員遭罪——沒準他連內褲和襪子都濕透了,可這又有什麼辦法呢?
用望遠鏡繼續對著那個方向觀察了一會兒之後,位於機鼻的觀測員繼續拉扯著嗓子喊道:「海面上有一隻小艇!」
很難想象,外表醜陋的「海象」式水上飛機和大名鼎鼎的「噴火」式戰鬥機竟同是秀潑馬林公司的產品。該機型從早期的「海鷗」式水上飛機發展而來,1936年投產,到戰爭爆發時英國海軍已經裝備了100多架。這種可軌道彈射起飛的水上飛機儘管看起來十分笨拙,卻被廣泛裝備于皇家海軍的各種大型戰艦,在戰爭中前期發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不過,機載雷達的體積雖然在不斷減小,造價卻依然令人咋舌,加上一些早期設計的飛機由於結構等方面的原因難以承載,而飛行人員也需要假以時日方能完全掌握技術,目前雷達在英國海空軍中的普及性還是很有限的。例如在英國海空軍的400餘架「海象」式水上飛機中,就只有百余架加裝了Mk1型對海搜索雷達,而「管鼻藿」式艦載戰鬥機就沒有這樣的運氣了。由於飛行速度原本就低於「颶風」和「噴火」,加裝雷達又需要進行結構性的調整,因此完全被排除在改裝範圍之外。
小艇上的一個渾身濕透的中年人以濃重的蘇格蘭口音答道:「先生,我們這裏一共15個人,大都是遠洋貨輪『赫姆』號的船員,幾個小時前我們的船遭到德國潛艇襲擊!我們還在途中收留了另外幾個英國人,他們也是不幸遭到德國潛艇襲擊的輪船上的船員!」
「英國人?」
年紀不大但看起來很拽的駕駛員在語言上依然沒有任何的表示,不多時,飛機便已降低到非常接近海面的高度。在這波濤起伏的海面上降落確實是件考驗技術的活兒,笨拙的「海象」小心翼翼的試了試水,這種船型的機身看起來對複雜海況的適應力不錯,經過了兩三次降落嘗試,飛行員成功將它降落在海面上。這時候,除了寬大的機翼和高速運轉的發動機,它簡直就是一艘快艇,並以遠遠超過普通船隻的速度向著發出紅色煙霧信號的小艇駛去。
當事情出乎意料的順利時,聰明而又具備大局觀的人通常會試著思考這背後所隱藏的東西,可惜這樣的人少之又少,等到這架海象上的英國飛行員感到不妙的時候,已經沒有機會逃脫德國BF-109T型艦載戰鬥機的攻擊了……
作為老牌的工業強國,英國雖然由於太平洋沿岸國家的崛起以及上一場戰爭的巨大消耗而出現衰弱,但在許多方面仍佔據技術優勢,雷達就是其中一樣。在不列顛戰爭期間,英國利用大量的陸基雷達進行防空預警,進而挫敗了佔據數量優勢的德國空軍,這一事實已為大多數人所熟知,但很少有人知道,機載雷達以及裝備雷達的夜間戰鬥機在這場重要戰役中同樣發揮了不小的作用。早在1939年末、40年初,採用納米波段的ASV-Mk1/Mk2型機載對海搜索雷達和A1型機載夜間載擊雷達就已經開始裝備英國軍隊,它們也成為世界上首批實用機載雷達。當不列顛空戰漸入高潮之時,裝備雷達的「英俊戰士」式雙發重型戰鬥機及時加入英國空軍的作戰序列,並很快在一系列的戰鬥中表現出良好的作戰性能,為最終挫敗德國人對英倫三島的第一次空中攻勢立下了汗馬功勞。
連串的7.92毫米子彈準確而兇猛的撕碎了「海象」脆弱的機體,毫無防護的發動機瞬間被打得起火,笨拙的水上飛機往旁邊一歪,旋即無可挽回的向海面墜去,一息尚存的飛行員甚至來不及向其他人發出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