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鑄第三帝國之新海權時代》第九卷 鷹

第24章 突變之舉

第九卷 鷹

第24章 突變之舉

糾正:第23章噩號中,漢斯·朗斯多夫先前所指揮的「格拉夫·施佩海軍上將」號在萊茵演習臨近結束時觸雷沉默,這位老兄被調來擔當「戈本大叔」指揮官之前應該處於「待業狀態」,因而不可能帶著出色戰績返航並成為德國的民族英雄。
不過,11.1英寸艦炮的威力以及震懾力,終究要比普通巡洋艦的8英寸或5.9英寸艦炮高出一截。待軍官們通過推算和觀測確定前方即是埃及的馬特魯之後,張海諾下達了發起炮擊的命令:「戈本」號率先在海面上側過身來,以左舷朝向海岸,由於右舷舯部的艦炮射擊角度受限,所以只有8門主炮向著目標發出怒吼。
在地中海域活動尚算頻繁的英國潛艇並未出現,等到了6點30分,「戈本」號瞭望台上的水兵已經可以遠遠望見北非的海岸了。這艘戰列巡洋艦上的280毫米主炮早已做好了齊射的準備——當年最受德皇偏愛的艦炮,雖然在口徑上與如今的沙恩霍斯特級戰列艦主炮相當,但45倍徑的炮管以及上一場戰爭時期的傳統技術,造成它們的最大射程只有後者的一半,穿甲能力也較之遜色許多!
不過,在得知炮擊目標是埃及北部的馬特魯后,義大利艦隊指揮官貝爾特拉米似乎和張海諾持有不同的觀點,他讓通訊官以信號燈發來自己的疑問:馬特魯過於靠近英國地中海艦隊的主要基地亞歷山大港,因而很容易在返航時遭到英國艦艇的攔截,相比之下,西迪拜拉尼既靠近前線,又與亞歷山大港保持較為安全的距離,短暫炮擊后,德意聯合編隊將有足夠的時間高速撤離!
土耳其人為什麼不在這艘戰艦的現代化改裝中升級動力系統,張海諾也曾就這個問題請教過現任土耳其海軍參謀長,對方告訴他,土耳其政府既沒有那麼多資金,也沒有進一步提升作戰性能需要——一艘裝備10門11英寸大炮、能夠保持24節航速的舊式戰艦,就已經能夠滿足目前土耳其共和國非常有限的海上戰略。
「閑來無事」的幾個小時,張海諾又對著海圖研究起地中海的戰略來。以他如今的軍階和身份,大可不必親率戰艦執行這樣的襲擊任務,但如果不親力親為,他又唯恐戰爭進程走上歷史的老路。眼下英國海軍雖然元氣大傷,但得到美國的鼎力支持后又重新看到了希望,反倒是德國海軍,暫時失去了最強大的水面艦艇「俾斯麥」號,「提爾皮茨」號又還未形成充足的戰鬥力,因而只能在大西洋上保持有限的進攻。相較之下,地中海倒是一個可以大有作為的地方,張海諾盤算著在這次襲擊行動結束后,就儘快動身返回西西里,力爭一鼓作氣拿下馬爾他。
眼見天色漸亮,張海諾隨即下令全體加強防空和反潛戒備。經過有限改裝的「戈本」號,在對空火力上已經較同期的舊式戰艦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反潛方面就只能交予隨行的義大利驅逐艦了。
不過,眼下除了這些主要以舊式聲納和傳統投放式深水炸彈的義大利驅逐艦,張海諾也沒有更好的選擇:德國潛艇可以憑藉自身的先天優勢冒險從直布羅陀海峽潛入,但在水面艦艇方面,就只有100噸級以下的魚雷艇能夠通過運河體系進入地中海域作戰了!
「一切正常!」朗斯多夫一句話概括了這兩個多小時的情況。
進行了上述內容的交流之後,貝爾特拉米將軍沒有再從他的巡洋艦上發來其他信號,沉默並未表明他的真實立場,但話說回來,雙方終究只是同盟關係,張海諾又能對這位桀驁不馴的義大利將領怎麼樣呢?
張海諾沒有接受義大利人的建議,而是提醒對方義大利政府和海軍參謀部已經將這支艦隊的臨時指揮權交給了自己——既然貝爾特拉米和他的艦艇已經加入這次行動,就必須完全聽從他的指揮。
「辛苦了,你去休息吧!還有4個小時抵達炮擊海域!」張海諾說這話的時候,已經是凌晨3點了。為了做好儘可能的保密,他採取了一系列強硬措施——包括臨時通知義大利艦隊啟航時間、啟航后才告知目標地點,並且要求他們全程保持無線電靜默等等。
就該錯誤向廣大讀者朋友致歉!
※※※
在「戈本」號發動炮擊的同時,隨行的兩艘義大利巡洋艦也以55倍徑的152毫米炮轟擊近岸目標,艦炮火力之密集,一時間整個馬特魯似乎都在顫抖。大約一刻鐘之後,「戈本」號已經打出了百多發高爆炮彈,遠遠望見馬特魯濃煙滾滾,張海諾覺得此行已經達到目的,便下令在戰艦桅杆上升起返航的信號旗。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兩艘義大利巡洋艦雖然很快停止了炮擊,卻沒有像來時一樣緊隨「戈本」號北撤,而是以「朱塞佩·加里瓦爾迪」號打頭、「萊蒙多·蒙德庫科里」號以及四艘驅逐艦緊隨其後,五艘戰艦高速向西駛去,只留下三艘驅逐艦繼續為「戈本」號護航。
張海諾照例端起望遠鏡巡視一番,遠處看不到一星半點燈光,9艘開著微弱航行燈的義大利戰艦,則一艘不少的列隊航行。
面對此情此景,張海諾和德國軍官們一時間完全摸不著頭腦。
沖了一個涼水澡之後,張海諾著好衣裝來到艦橋。與各國二、三十年代建造的大型艦艇相比,「戈本」號整體布置要簡單許多,而且也沒有高聳複雜的艦橋。夜已深,站在露天的艦橋觀測台上,張海諾能夠聞到一種幾乎已經掩埋在歷史長河中的味道——原因無他,這艘戰艦使用的仍然是日德蘭時代的燃煤鍋爐。
醒來的時候,張海諾還不知道從義大利前往利比亞的烏比特船隊遭遇滅頂之災的消息,更不知道貝爾特拉米少將的親弟弟就在護航驅逐艦「弗雷契亞」號擔任艦長。然而,這也怪不了德意軍隊之間的聯絡通報體系,如今的交戰國家中,沒有哪兩個國家可以做到親密無間。
在沒有月光的夜晚進行長距離奔襲,航行途中既是單調無聊,又必須十分的謹慎。不過形勢似乎正像張海諾預料的那樣,眼下英國地中海艦隊雖然已經注意到了停泊在蘇達灣的「戈本」號,但他們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馬爾他——權衡輕重,馬爾他作為地中海中部的重要據點,在整個地中海戰局扮演著關鍵角色,至於「戈本」號,雖然對英國的地中海航線以及埃及沿岸是個潛在的威脅,但它終究是為數不多的艦艇就可以進行有效阻截的!
這時候,開羅時間是早上6時41分,大多數埃及人以及駐紮在這裏的英軍官兵還在睡眠之中,隆隆的炮聲打破了許多人的美夢,不一會兒,大口徑的炮彈開始呼嘯著落在馬特魯的海灘上。如今這座城鎮的原始居民還不滿1萬,但英系國家的駐軍就已經達到7千人,並建有一批戰略倉庫、營房以及醫院設施。對於抵禦德意軍團進攻的英軍來說,這個距離前線大約200公里、處於德意空軍轟炸範圍之外的海濱城鎮,是一個不錯的縱深支撐點——從前線撤下來的部隊可以在這裏進行短暫的休整,傷兵則可以進行更為妥善的救治處理,反擊部隊亦可以利用這裏進行集結。
作為上一場戰爭的勝利者,義大利海軍在二三十年代發展平緩,而且其水面艦艇大都是以法國海軍為假想敵設計建造的。到戰爭爆發時,他們一共擁有7個級別59艘驅逐艦,在數量上與法國海軍基本相當,而遠強於英國的地中海艦隊。不過在法國戰敗之前,在規模上佔據一定優勢的義大利海軍,一直奉行謹慎的防禦策略,基本沒有和英法艦艇發生正面衝突,直到法國敗局已定,墨索里尼這才急匆匆的趕來從分一杯羹,只可惜在與英國艦隊的一系列交鋒中,由安吉洛·伊亞金諾海軍上將和卡夫尼亞裏海軍上將指揮的義大利艦隊,並沒像墨索里尼吹噓的那樣所向披靡,反而在短短几個月的時間里損兵折將,將地中海的戰略主動權拱手送予對手。
自從戰爭爆發以來,除了義大利潛艇時不時惦記著駐紮在亞歷山大港的英國艦艇之外,軸心國的水面艦艇還從未靠近過埃及港口。不過隨著「戈本」號駛抵克里特島,英軍指揮部還是下令沿岸港口加強對海警戒,然而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個完備的對海防禦體系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英軍為了彌補這種不足只好利用航空部隊來加強近海巡邏警戒,但這卻遭到了德軍有預謀的破壞——天亮后原本要從附近機場起飛巡視近海的英國偵察機,卻由於德國空軍的突然進犯而推遲了出發時間,待到那些隸屬於的德國非洲軍團的斯圖卡機隊在BF-109E機群的掩護下揚長而去的時,英軍的機場跑道和機庫已經一片狼藉了。
義大利海軍的失利,與兵器技術上的短板不無關係,但更多的原因還是出在「人」這個因素上。早在法國戰敗之時,張海諾就以德國海軍代表的身份檢視過義大利海軍的備戰情況,其大小艦艇作戰性能尚可,只不過戰爭準備情況實在過於糟糕。這一次,藉著艦隊在蘇達灣停泊的機會,張海諾再度登上義大利輕巡洋艦及驅逐艦,這些大都建造於三十年代的輕型艦艇,除開沒有裝備雷達設備之外,在整體性能上完全能夠與英國同級艦艇抗衡!然而,義大利海軍官兵士氣之低落、習性之散漫實在令人擔憂——即便不算這艘新加入軸心國作戰序列的「戈本」號,如今德意在地中海區域的海空力量,也要強於英國人,難怪在許多軍事觀察家看來,墨索里尼的軍隊簡直就是實力上的巨人、精神上的矮子。
朗斯多夫在早上6點的時候就回到了艦橋,雖然只休息了三個小時,但這位年富力強的將領依然顯得精神抖擻,而負責路線測定的航海官也很快前來報告,說艦隊距離目標地點馬特魯只有不到30海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