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香港做大亨》第一卷 小荷才露尖尖角

第十五章 寫武俠小說怎麼樣?

第一卷 小荷才露尖尖角

第十五章 寫武俠小說怎麼樣?

古代版的武俠小說暫且不提,那太遠了,讀著也沒有代入感,不太爽快。就現在的武俠小說而言,真正劃分來說應該是從民國開始,從「平江不肖生」這位武俠小說鼻祖開始。
女人保養的、人體健康的、政要大腕的成功學、時事觀察的、佛經道經的、歷史文學的……,各種各樣的書籍都具備。
原來,沒有任何穿越福利的重生者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牛逼哄哄,尤其是他這位重生者。
周興盛琢磨不透,也看不出原來老爸老媽還挺有學問的。
既然琢磨了開來,那就這樣招吧,周興盛搖了搖頭,開始想著到底寫哪一本紅的小說比較好,比較賺錢,更重要的是比較適合香港人的胃口。
身為八零后,周興盛是讀著武俠小說長大的,不說上千本,幾百本小說總是讀過的。小時候讀連環畫,長大一點就讀武俠書,再大一點就讀全集。
不過在失望之餘,看著書架之上一排排的武俠書,周興盛心下突然一動,或許寫武俠小說才是他唯一行得通的賺第一桶金的辦法。
不過這一次不再獨自一個人在這裏悶頭苦思了,他開始翻箱倒櫃的尋找著家裡所有的書籍。話說,這一世的家裡有什麼令他感到驚奇的事,那一定要屬於家裡那琳琅滿目的書籍了。除了他和老弟周興旺兩人讀書時發的課本之外,雜七雜八的書更是一大堆。
最後一點,附和港人口味,這才是最重要的。
一連串的遭遇,躺在病床上的周興盛是氣得臉色發青,偏偏怒氣又發泄不出來。
不過面對老爸的質問,周興盛沒有解釋,也不知道從何解釋,只是苦笑著反問道:「爸,媽,她都跟你們說什麼了?我說我沒有做那事你們信不信?」
他也曾拜讀過紅極一時的《崑崙》,包括吹噓上天的《英雄志》,發現真是聞名不如見面。雖然也可以算的上是佳作,但也只是佳作而已,算不上經典,也沒有逃脫金庸、梁羽生、古龍等武俠大宗師的樊籬,成不了一家之言。
之後,李如珠並沒有再來醫院,至於筆錄之類的似乎也忘記了。
另外也有些言情小說,亦舒阿姨、瓊瑤奶奶這些名家名作,應該是老媽的愛好。武俠書應該是老爸周運發的愛好,這個倒是無疑。
這倒不是周興盛有印象上的偏見,對《崑崙》和《英雄志》有意見,實在是就事論事。去問一百個八零后的武俠書迷,相信這一百個武俠書迷都會有和他相同的看法。
除了這些宗師級武俠大家之外,同時代包括他們之後的時代直到周興盛重生這會,香港和台灣兩地,還有這眾多武俠作家,數百位是至少的了。有的人也曾紅極一時,但是都不曾造成太大的影響,不提也罷。
之後是北派五大家的還珠樓主李壽民、鄭證因、王度廬、白羽、朱貞木五人。
老弟周興旺在讀書,沒在家,老爸老媽回家之後就去了茶餐廳忙活,因此一回到家之後,整個家裡也就只剩下周興盛一人,百無聊賴的,一時之間也沒啥事可做,只能躺在床上閉目養神。
金庸封筆古龍逝之後,武俠就漸漸沒落了,到了現在,已經沒有多少名家了。就周興盛所知,除了幾年後即將橫空出世的黃易這位大宗師之外,武俠小說差不多走入了死胡同,後世也沒有多少人在寫武俠了,寫了也沒有太大的影響力。
周興盛也不求成為金庸老爺子那樣的武俠大宗師,他只求賺點小錢,賺他的第一桶金。
雖然她沒有說什麼,不過周興盛也能夠看得出來,她和老爸一樣,明顯是相信那個臭女警多過他的,這讓他苦笑連連的同時,只能感嘆這幅身體以前做人的失敗。
就這樣空蕩蕩的想著心事,一會想這一會想那,周興盛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麼,需要些什麼。直到雞鳴似的鬧鐘聲在他床頭「咯咯咯」的叫著,他才一下子清醒了過來,他已經浪費好多時間了,要想發達,可不能再這樣頹廢了。
「你呀你,你給我說實話,你到底有沒有做那事?」李如珠走後,周運發是氣色不改,嚴厲的問道。
鄭證因是與奇幻巨著《蜀山奇俠傳》作者還珠樓主同時代的武俠作者,與還珠樓主李壽民、白羽、朱貞木、王度廬等四人齊名,號稱「北派五大家」。
先是「南向北趙」,平江不肖生與趙煥亭。
不過到了這個份上,他也只能無奈的嘆了口氣,不再多做任何的解釋,一切還是以行動來表現才是最有力的證明。
回顧了一下重生后的這些天的情況,周興盛只有一種感覺,那就是無奈。
不到半個小時,翻查的結果就出來了,令他失望的是,雖然家裡雜書很多,但也沒有劇本創作的書籍,反倒是看到了一大堆武俠書籍。台灣四大天王司馬翎、卧龍生、諸葛青雲、古龍,香港梁羽生、倪匡、金庸等等一大堆名家的武俠作品,甚至古老武俠時代武俠名家鄭證因的《鷹爪王》都有,堪稱奇迹。
想到就要行動,周興盛開始繼續琢磨著寫劇本發達的問題。
「行了,你也別再說了,這裡是醫院,不是在家裡。」劉香梅推了他一下,讓他別再埋怨了。
周興盛在床上躺了一個上午之後,檢查沒什麼問題,就在中午之前就辦了出院手續,下午的時候就沒在醫院獃著了,直接回了家裡。
他打算翻查一下看,看看老爸老媽有沒有連劇本寫作、文學創作之類的書籍也收藏。
睡在病床上,周興盛精神倒精神,只是心中的憋悶實在無法解釋,只怪那個臭女警,他憤憤不平的想到。兩世為人,他還從沒有吃過這麼大的啞巴虧,如何不怒?
同時代,台灣武俠比之香港武俠有過之而無不及,先有三劍客司馬翎、諸葛青雲、卧龍生,後來古龍異軍突起,改傳統武俠為新派武俠,真正讓台灣武俠走向世界華人圈,是台灣武俠界唯一能夠與香港梁羽生、金庸比肩的大宗師。
不過,這時候寫武俠小說雖然成不了大氣候,也逃脫不了金庸等大宗師的樊籬,但是以這個時候的娛樂條件,包括幾十年來形成的龐大武俠小說市場,寫幾本後世比較紅一點的武俠小說,賺一點小錢,出點名氣應該還是沒有問題的。
再之後,五十年代前期是梁羽生的天下,他古典文學素養紮實,開創了一個時代,代表作《七劍下天山》;但到了五十年代中後期,武俠小說界已經是金庸的天下,而且金庸一登頂,就差不多將整個武俠給寫沒了,因為金庸的成就達到了傳統武俠的最巔峰,導致後人寫無可寫,再也逃脫不了金庸的樊籬。
武俠小說而言,在華語文化圈可謂是歷史悠久了,名家名著是浩如煙海。
「一個是你,一個是Madam,又無冤無仇的,你說我應該相信哪個?」周運發怒道。
PS:各位《崑崙》和《英雄志》的書迷可別噴啊,我說的只不過就事論事,絕沒有攻擊寫這兩本書的作者的意圖。對我來說,我也曾是兩位大大的書迷呢,也認可兩位大大的功力是大家級別,只是不到金庸、古龍、梁羽生這等宗師之境罷了。
反正就周興盛自己來說,除了這些宗師之外,其餘人真的提都不用提,因為就算提了他也是不知道的。原因是作品不算經典,很快就沒落了下去,不為人知,相信也沒多少八零后的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