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在初唐》正文

第721章 早朝之上薦人選

正文

第721章 早朝之上薦人選

李二陛下低吟一聲之後便不再吱聲兒,亦沒表態,彷彿在回憶長安府尹于得水此人的資料。
當然,這話只是場面話,純屬安慰魏徵來的,不然的話他大可乾坤獨斷壞規矩一次。
這虞老頭大笑之時神色滑稽,臉上掛滿了陣陣的不屑。
一時間,長孫無忌無言以對。
很快,李二陛下便正式進入了今天的議題,清了清兩下嗓子,眼神雄渾地掃視了殿下諸人,朗聲問道:「眾愛卿,御史台有著監察百官,糾察各地州府縣衙門風氣之責。但是,自從高士廉老大人致仕之後,御史大夫之位便一直空懸著,正所謂蛇無頭不行,長久下去勢必影響到御史台的正常運轉。今日,朕還是要老生常談問上一番,關於新任御史大夫的人選,諸位愛卿可有合適的人選啊?」
不過長孫無忌卻為溫彥博正名道:「是,溫大人是曾在太原城被俘過,但他之所以不肯自刎殉國,那是為了留著有用之身重新為皇上效力。」
「扯蛋!」
沒辦法,凡是涉及到一些重要崗位的遷升,都必須按照吏部考核制度來。
緊接著,他又問道:「那長孫大人心目中可有合適的人選?」
一陣響亮的捧腹大笑聲突然從虞世南的口中發出,徑直打斷了長孫無忌的侃侃而談。
「你……咳咳咳……」
只見他聽完李二陛下的發問后,扭頭沖身側的一干天策系眾臣工們對望了一眼,而後回頭沖李二陛下奏道:「既然陛下問臣,身為臣子者肯定要為君王分憂才是。臣斗膽,推薦幽州大都督溫彥博出任御史大夫。此人出生官宦世家,資歷深厚,德才兼備,素有名聲,乃大唐開國老臣,在武德八年突厥騎兵十余萬大掠朔州之後進犯太原,溫彥博更是率孤軍守城抵擋突厥大軍。陛下對此人應該有印象吧?如果由此人來出任御史大夫一職,必定能夠……」
不過,長孫無忌這個時候卻是主動站了出來,連連搖頭喊道:「皇上,依臣之見,于得水此人委實難以勝任御史大夫之職。」
見著長孫無忌受挫,天策府的這群人自然看著干著急,一直扮演著及時雨角色的房玄齡適時站了出來,淡然地反問了一句:「房某倒是很好奇,依著虞大人、孔尚書之見,又有何人可以勝任御史大夫一職呢?」
隨後,魏徵走出朝班,拱腰長揖道:「既然皇上詢問微臣,那臣就先拋磚引玉一番吧。長安府尹于得水,為官清廉,剛正不阿,在長安府尹任上政績頗顯,倒是御史大夫的合適人選。」
經虞世南這麼一說,李二陛下自然對溫彥博這個人的印象立馬深刻了起來,可不,就是這個溫彥博,當年貌似太上皇他老人家還在朝堂上震怒,說是永不敘用來著。
「哈哈哈,笑死個人啦!!」
私底下交流歸交流,但三系陣營卻一直沒有人率先站出來推薦人選,彷彿都在等著對方先出招。
李二陛下聽得長孫無忌出來打擂台,立馬將目光轉移到了他的身上,問道:「長孫大人何出此言?」
長孫無忌勃然大怒,怒指虞世南道:「你這是誣陷,是栽贓,當年之事早已是陳年往事,而且都是以訛傳訛,當不得真。」
虞世南揭完溫彥博的老底之後,又是一副氣死人不償命的放聲大笑,笑得響徹朝堂,笑得長孫無忌面紅耳赤燒得慌。
這樣一個有著黑歷史的人,長孫無忌居然也敢推薦出任御史大夫,李二陛下正是氣不打一處來。
隨即,他指著代表著建成餘黨系的諫議大夫魏徵,臉上掛著滿滿笑意地問道:「魏卿,你素來慧眼識人,也曾替朝廷推薦了不少棟樑之材。要不,你先來說說?」
「不不不。」長孫無忌露出一副人畜無害的笑容,看了魏徵一眼,然後繼續對李二陛下說道,「臣並非質疑于得水大人的能力和名聲,相反,于大人在長安府尹任上兢兢業業,政績卓著。而且,官聲、私德皆是俱佳,至今從未有人在朝堂上彈劾過他,堪稱官員典範。」
李二陛下若有所思地點頭念叨了一句:「原來如此,那倒是有些可惜了。」
長孫無忌再次看了眼滿臉儘是疑惑的魏徵,繼續對李二陛下說道:「如果臣沒記錯的話,于得水大人任職長安府尹還不足兩年吧?我朝對於官員的考核是一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縱是于大人政績卓著,官聲私德俱佳,但也不能逾越了吏部考核的制度啊。而且長安城乃是國朝帝都,天子腳下,長安府尹一位何其重要?冒然將於大人這麼一位能力出眾的幹吏調離出去,未免太過可惜了。臣覺得於大人坐鎮長安府,遠遠比出任御史大夫掌管御史台要來得更加重要一些才是。」
「呃……」
霎時,朝堂之上嗡嗡議論交頭接耳之聲響個不停,無論是天策功勛系,還是建成餘黨系,乃至光桿司令無蝦兵的士林清流系,都暗暗摩拳擦掌,準備推選著各自陣營的合適人選。
這話一出,魏徵的臉色立馬僵硬了起來。因為長孫無忌後半段話絕對是無恥之言,但偏偏前半段話說到了重點,切到了要害,于得水的確只在長安府尹任上只有兩年,如果按照吏部考核官員的遷升制度而言,至少還要再過一年。
一旁的魏徵見著長孫無忌如此快速地否定了自己的推薦,亦是有些不悅地問道:「我倒是要聽聽長孫大人的理由,難道于得水在長安府尹任上的政績和官聲,都是浪得虛名不成?」
肉戲,終於來了!
除非皇帝乾坤獨斷,就相中了于得水這個人,非此人出任莫屬,不然的話,就得按照規矩來。
君君臣臣之間連番一問一答,氣氛倒也尚算和諧。
李二陛下的注意力立馬被虞世南給吸引了過去,不由問道:「虞僕射,為何無故發笑?」
李二陛下暗暗氣悶,心中啐道,這群老滑頭,都成精了。
「咳咳咳……長孫大人莫急,聽老夫說上一句!」
滿朝文武陸陸續續,前呼後擁的進入了殿中,君王朝上坐臣子分兩側。隨著眾臣工山呼一番萬歲之後,大唐帝國每日約定俗成的早朝緩緩拉開了序幕。
而龍椅之上,李二陛下的臉色越來越黑,越發地不對勁了。
「哦?」
霎時,整個朝堂中又是嗡嗡議論響起,大多數對當年溫彥博這件事情記憶猶新,一時引為眾人的談資。
不過很明顯,李二陛下對於得水這個人的印象不深,讓他壞了規矩執意擢升此人,想都甭想。
不過溫彥博卻並未選擇自刎殉國,也沒有選擇為君王盡忠,而是成了突厥人的俘虜。如果臣沒記錯的話,突厥人將他流放到陰山,他在陰山腳下替突厥人放了一年的羊,才返回大唐的。這樣的一個人,在長孫大人口中竟然變成了德才兼備,素有名聲,您說老臣能不笑嗎?哈哈,名聲的確是有,不過是聲名狼藉的名吧?哈哈哈……」
魏徵稍稍一怔,愣是沒想到李二陛下會先讓自己出招兒。下意識地扭頭看了眼身後的刑部尚書韋挺,兩人眼神交流了短短几個呼吸。
陳芝麻爛穀子的事兒,居然也孔穎達給挖墳挖出來了。
長孫無忌被孔穎達這番軟槍夾棒的話給氣夠嗆,這老東西哪裡是關心自己啊,明顯就是在挑事兒,在提醒皇帝自己跟溫彥博也許有暗中的利益往來。
這時,虞世南的好戰友孔穎達顫顫巍巍地站了出來,貌似好心提醒道:「長孫大人,我記得貞觀兩年秋,同樣在朝堂上有御史台的御史言官彈劾過溫彥博,說此人在幽州身為大都督,卻暗裡收受過賄賂。不過這件事情後來不了了之,但是空穴來風未必無因啊。長孫大人,你乃朝中重臣,與此人交往要小心才是啊,莫要最後因為受他人的牽累,墮了自己的名聲,污了自己的名節喲!」
長孫無忌既然敢站出來質疑否定魏徵,心中自然有了腹案。
又是虞世南的一聲反駁,老傢伙咄咄逼人道:「當年,老夫可是聽說溫彥博被俘后,在突厥頡利可汗面前求了饒,這才被流放在陰山腳下放羊。長孫大人就不要給這不要臉的東西臉上貼金了,若將領真與這等人同站朝堂為官,那可真是羞死個人咯。」
虞世南不理會長孫無忌扣過來的大帽子,衝著李二陛下說道:「皇上,老臣剛才失了儀態,還望恕罪。不過,長孫大人剛才吹捧溫彥博的話也太過不要臉了。皇上是否還記得,當年,哦,就是武德八年,突厥十萬鐵騎犯境圍攻太原,最後后太原城破。
虞世南頗有些笑得直不起腰之勢,沖李二陛下喊道:「皇上見諒,老臣只是覺得長孫大人太會給溫彥博臉上添金了,不由覺得一陣可笑。」
「長安府尹于得水?」
長孫無忌慍怒,喝道:「虞世南,你在朝堂之上無故發笑打斷君臣問話,你眼裡還有皇上嗎?藐視君王,該當何罪?」
這下,魏徵納悶了,長孫無忌這般誇讚于得水,卻又跳出來唱對台戲,到底為了什麼?
可偏偏孔穎達這個老東西說得御史言官彈劾一事,當年卻有此事,只不過後來苦於沒有證據而不了了之。
不僅魏徵,就連李二陛下也是這個心思,立馬感興趣了起來,問道:「長孫大人,既然你也說于得水此人能力和官聲都俱佳,那又為何認為他難以勝任御史大夫一職呢?」
頓時,魏徵狠狠瞪了眼長孫無忌,冷哼一聲退了回去,表明了他們這一系對於御史大夫這個位置的爭奪,宣告失敗。
但是,即便是這樣,前面還是進行了足夠的鋪墊。李二陛下照例詢問了一些不痛不癢的問題,長孫無忌等人一一作答。
後來若不是自己登基,重新啟用了溫彥博這個老臣,讓他去了幽州出任大都督,也許如今還在家裡賦閑呢。
無論是高高在上的李二陛下,還是殿上兩側的眾臣工,彼此都是心知肚明,今日的早朝還是衝著御史台御史大夫的人選展開商議。
勤政殿內,早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