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獨裁者報告》目錄

第525章 耶路撒冷

第525章 耶路撒冷

9月,中國軍隊開始向耶路撒冷進攻,這讓英國人感到了巨大驚恐,中國軍隊簡直無所不在,總能在最需要他們出現的時候,出現在最需要他們出現的位置。
1911年6月,當地人反對巴勒斯坦—阿拉伯地區土耳其人的叛亂正在勢頭上,麥加行政長官海珊·伊本—阿里,發動了歷時三天的叛亂,宣布這個十五萬平方英里的漢志省為獨立王國。
尼克鬆派統率第六印度師的查爾斯·湯申德將軍去追逐力量不均地分佈在整個地區的土耳其主力,湯申德向底格里斯的東岸前進,於6月3日以微不足道的損失攻佔了阿馬拉。中土聯軍卻選擇了寧願往後撤退,重新集結更多的兵力,而不為一個缺乏任何戰略價值的城鎮去戰鬥。
印度。
當驚慌失措的意軍盲目地東衝西突,窒息而亂成一團時,貝洛將軍開始徐進彈幕射擊,一小時不到一公里地緩緩推進,後面緊緊跟著用手榴彈和輕機槍裝備的突擊部隊。當火力達到它的射程限度時,部隊就衝過義大利防線的缺口,繞過孤立地區的抵抗,從後面包圍殘敵。當意軍想摸索著逃跑時,高爆炮彈就劈頭蓋腦地打來。意軍潰退下來,卡波雷托戰線垮了。
早在去年,義大利的進攻就逐漸消失,那時士兵們自發地投降敵人。有一次,三整團士兵扔掉武器,跟在一面白旗後面,投往奧軍那邊去。
默里的目的是保護蘇伊士運河,併為從西南打擊土耳其軍創造條件。當部隊於1911年5月到達西奈時,他的士兵和一大群土著勞工,開始了築造一條通向西奈海岸的鐵路和輸水管道的費時的作業。在工程緩慢進行時,土耳其的出擊部隊都被一一打退……
「上級總是對的,越是錯時越是對。」
首先是巴勒斯坦,中國軍隊動用了九個師的力量開始進攻,8月18日到28日這十天時間,中國軍隊總共進行了二十九次突擊。
卡佩洛把他的最不可靠的部隊派到了托爾米諾戰線。士兵大部分都是工廠工人,這些工人是最近才徵集來的,作為對他們參加要求結束戰爭的罷工的懲罰,現在他們正以其「今冬不要有一個人在塹壕里」的口號,把革命思想傳布給其他士兵。
沿加沙南四英里山脊的幾個據點被攻佔了,但因為缺水,兩個騎兵師被迫退出了戰鬥,由此攻勢開始逡巡不前。參謀人員的錯誤決定,使部隊不當地撤出了苦戰得來的陣地。於是默里將軍下令蠻沖,試圖挽回挫敗。不出一周,英軍退卻了,損失了四千五百人,土耳其軍的傷亡為二千二百人。
到16日下午,貝洛的軍隊已渡過伊松佐河,意軍全面潰退。下一天奧—德軍隊的前進,已經清楚地表明,只有有秩序的退卻才能挽救這個局勢。但卡多納又耽擱了兩天,那時已經太晚了。他到2月27日才下令撤退,那時卡佩洛的二十五個師已遭受嚴重打擊。在向塹壕線進攻的差不多每一點上,意軍或則立即投降,或則如果時間許可的話:「逃掉」。
在不熟悉地形作戰的湯申德的印度士兵,在巴格達東南二十英里、牢加設防的古代吉泰西普洪遺址與土耳其軍遭遇。兩天的戰鬥一萬四千人的英印軍隊傷亡了四千五百人。於是,湯申德的筋疲力盡的部隊帶著只有兩個月的存糧退到庫特伊馬拉,他們的唯一希望是掘壕防守,等待增援。
這場爭鬥是短暫的,於1911年4月11日結束,那時這座炎熱晒乾了的城市陷落了。據莫德估計,土耳其以三萬五千左右的兵力,抵擋他的十二萬人的軍隊。俘獲的俘虜在九千人以上,但其餘人的下落沒有報告,他們大概不是被殺就是逃走了。這是一次代價很大的戰役,英軍傷亡了四萬人。疾病也給部隊造成重大損失。莫德將軍本人罹霍亂而死。
這次傷亡計一萬人死亡,三萬人負傷,二十九萬五千人被俘,此外還喪失了大量的武器和裝備。如同以前幾次戰鬥那樣,成千的義大利人急於投降。而今,他們向俘獲者歡呼,「奧地利萬歲!」「向羅馬進發!」
卡多納正在巡視其他戰線,直到2月8日,即敵人開始進攻之前的五天,才來到伊松佐河防區。那時以前他一直不知道有缺口;在他不在期間,也沒有一個人想到要報告他。
這一次,土耳其人在蘇伊士運河被擊退,已經渡過這條水道的前進部隊大批被擊斃。在親土耳其的埃及人於1911年春發動的地方叛亂被征服后,阿奇博爾德·默里爵士將軍於是繼續向干透了的西奈半島進軍。
那些沒有傷亡的人向北退卻了好幾十英里並重新集結起來,但仍無喘息餘地。到6月中,他們通向關鍵性鐵路樞紐站的路被切斷,該站是雅法-耶路撒冷鐵路線和另一條向南通往比爾謝巴的鐵路線的交接點。疲乏的土耳其人在耶路撒冷前面的朱迪亞山丘——這個自聖經時代以來的歷史上有名的防衛地作了最後一次的抵抗……
在勞合·喬治首相看來,在中東沒有一個別的將級軍官能夠擔起這一任務。在接受艾倫比將軍時,勞合·喬治告訴他:「我希望你攻佔耶路撒冷,作為獻給國家的聖誕節禮物。」
目前還控制著半個印度的英國軍隊,顯然因為世界大戰的到來而顯得慌亂起來,他們必須要想些辦法,才能從有可能被中國軍隊全殲的命運中掙扎出來。
可是,中國人已經加入到了土耳其的防禦作戰之中,並且英國人沒有注意到熱病盛行、乾旱貧瘠的底格里斯—幼發拉底流域所特有的作戰危險。
1911年8月,中國軍隊抵達巴勒斯坦,在英國人的歡喜勁還沒有過去的時候,中國軍隊大規模的反擊就開始了……
唯恐士兵忘卻,卡多納向他的指揮官發出紀律指令,劈頭一句就是:「最高統帥部要求,無論何時何地,鐵的紀律應當統治全軍。」至於對違犯規章的處分,他採用了文明軍隊廢棄已久的野蠻刑罰。
誰都不願意放棄這座城市,耶路撒冷牽動了太多人的心臟,無論勝利或者失敗,對於對方心理上的打擊都將是巨大的。
奧—德軍以十六個師對卡多納指揮的五十五個師,在一次突擊中,一舉奪回了意軍以一百萬人死傷的代價、沿著伊松佐河進行了十一次血戰所得到的幾平方英里領土。有時被稱為伊松佐河第十二仗的卡波雷托之役,幾乎使義大利屈膝。
最後,4月26日,入侵者因兵力耗竭而撤退了。未能在意軍逃跑前捕住他們,使奧軍和德軍懊喪不已,他們的追擊由於步兵缺乏鐵路或汽車來運輸並且大炮只能用馬拉而受到阻礙。在另一方面,沒命而逃的意軍把裝備和重武器丟下之後,一無羈絆。如果德軍和奧軍當時能夠集合起兩三個新的騎兵師,義大利也許已被逐出戰爭。
追擊的中土聯軍包圍了庫特伊馬拉,粉碎了一切援救守軍的嘗試1911年1月,芬頓·艾爾默爵士將軍試圖和他的夥伴會合,遭受了六千人的傷亡。3月,他又作了一次努力,再次損失了近五千人。此刻,湯申德下令宰了一千一百匹馬,使他的飢餓的士兵吃到東西。到4月末,守軍面臨了被殲滅的命運……
耶路撒冷的爭奪是殘酷的,中國軍隊和英國軍隊在這反覆拼殺爭奪,每一處土地上往往都會被鮮血染紅,然後屍橫遍野。
卡多納的專制主義造成他的指揮官們對他的不敬。他除頒發一般的命令外,很少再做其他事,而這些命令有時則被持不同看法的下級所忽視。第二集團軍指揮官盧伊季·卡佩洛將軍,無視卡多納保衛卡波雷托的命令,而準備在卡波雷托東南十英里左右的一個村莊托爾米諾附近進行反擊,因此在防線上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缺口。
而在中國軍隊還沒有到達之前,艾倫比集結他的兵力,向加沙發動第三次進攻。英國的實力計七萬五千步兵和七千騎兵,敵方為四萬二千步兵和一千五百騎兵。第一次打擊不是落在加沙的沿海地區,而是內陸比爾謝巴。短暫的密集的彈幕射擊,在土耳其軍中炸開了一些寬闊的缺口,艾倫比的騎兵衝過去,在防守者後面扇形展開。接著土耳其軍都被跟在騎兵後面進行白刃戰的步兵擊潰。
10月8日,在經過充分準備之後,中國軍隊動用一千八門火炮,對耶路撒冷的爭奪,隨著這些火炮的到來,將開始最後的較量……
在強大炮火的掩護之下,8月29日,巴勒斯坦英國宣布投降,中國軍隊重新奪回了這座城市。
這是一個狡猾的手法,因為倫敦完全了解尼克鬆沒有勝利的希望。如果這一計劃失敗,尼克鬆將承擔失敗的責任,而勝利則將增加政府的信譽。
而在這個時候,二十八個師的中國精銳部隊開始開赴巴勒斯坦前線,中國軍隊要從從英國人手中奪回巴格達……
在意軍逃往皮亞韋后,協約國急忙調了六個法國師和五個英國師去支持他們的夥伴。由於這些增援,意軍得以堅守在皮亞韋河後面,以對抗奧—德部隊。
而英國在達達尼爾的失敗,使土耳其部隊開始騰出手來進攻埃及,而此次,中國軍隊並沒有參戰。
湯申德的特遣部隊不顧敵人的擾亂,烘爐般的溫度和疾病,沉重緩慢地上溯底格里斯河,於1910年9月奪取庫特伊馬拉,然而,由於缺乏充分的醫藥設備,許多傷員不必要地死亡了。湯申德繼續沿著底格里斯河前進,遇到的抵抗日益增加。
1910-1911年是英國受挫和傷亡人數劇增的一年,奪取耶路撒冷是該年唯一的重大勝利。
奪取比爾謝巴,要用翼側突擊來對付敵人的中央據點。後面跟著步兵的密集隊形的騎兵,要衝過缺口,到達敵人後面,並包圍比爾謝巴。其他縱隊要從左面向加沙進擊。艾倫比手下有戰鬥品質和馬術為眾所敬服的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騎兵旅可資調遣。並有由印度和薩洛尼卡抽調來的兩師部隊為增援。此外,還徵集了每頭可用的駱駝和每個駕駛牲口的人。艾倫比的計劃需要時間、準備和戰爭策略。
1911年3月26日晨霧中,默里的四萬二千步騎兵靠羅盤定方位,向敵軍開去。四千土耳其守軍在排得緊緊的、多刺的仙人掌樹籬的天然柵欄後面掘壕固守著……
印度陸軍的高級軍官約翰·尼克鬆爵士將軍把他的部隊從印度的西北邊境省調往美索不達米亞,他在那裡率領一個軍,包括兩個步兵師和一個騎兵旅。
當倖存者向後跑了七十英里,在皮亞韋河後面重新集結時,卡波雷托的災難告終了。
埃德蒙·艾倫比爵士使首相如願以償,並且把這個聖誕節禮物獻給了英國。這位勝利的指揮官穿了簡樸的軍服,徒步走進這座聖城。他的行為同早些時候德皇的表演適成對照。德皇進城,著了一件上面綴有十字軍戰士的十字的白色披風,騎了一匹阿拉伯的種馬。另一次,在城牆上挖開了一個缺口,好象是被炮火擊開似的,這位君主騎著馬慢慢地通過。
1911年8月,弗雷德里克·S·莫德爵土將軍奉命指揮在美索不達米亞的部隊。他的任務是策劃奪取巴格達的戰役,同時進攻巴勒斯坦。英國的優勢在十比一以上,但他們是在不能保證有充足供水的情況下進攻巴勒斯坦的。
由於卡多納對於著軍服的或不著軍服的農民和工人的福利都不甚關心,大大地損害了他不論有多大的能力。這位皮埃蒙特伯爵、六十五歲的將軍,要他的士兵工作到非人所能忍受的程度,並且還拒絕給他們提供甚至最基本的休息設施。他的軍事紀律觀念,可用古老的皮埃蒙特格言來概括:
部隊的集結給卡多納將軍提示了充分的進攻警訊,但他置之不顧。2月初,兩個開小差的亞軍官帶來了詳細的計劃,表明進攻將從卡波雷托地區開始。卡多納對來犯仍沒有作多少準備。他命令第二集團軍和第三集團軍構築縱深防禦陣地,但未再費心去監督他們的部署。
卡多納為阿曼多·迪阿茲將軍所取代,迪阿茲或許稱不上一個較好的戰略家,但至少比較關懷他的部隊。
通向耶路撒冷的道路,受阻於從加沙延伸到比爾謝巴的二十英里寬闊的土耳其堡壘線。不象西線的連綿不斷的塹壕系統那樣,土耳其的防禦工事包括三個等距離的設防地區,用一連串警戒塹壕聯繫起來。右側翼向地中海逐漸稀疏展開,同時左側翼通向朱迪亞山丘的灌叢和岩石。英國遠征軍固守他們的鐵路和水管所在的巴勒斯坦邊界的沿海狹長地帶……
在日落以前,比爾謝巴及其水井都被英國陸軍所佔領。艾倫比現在轉向加沙,一周后,英國軍隊把土耳其軍壓倒了。約有一萬土耳其人被俘。
義大利戰線,1911年1月!
對英國內閣來說,耶路撒冷是最受珍視的。英國人知道,奪取這個城市可以提高英國士氣,補償在西線的逆勢。但默里將軍於3月和4月奪取加沙的兩次嘗試,都以失敗告終。第二次戰鬥不到三天就結束了,然而英軍仍付出了六千五百人的傷亡代價,土耳其軍的傷亡則是二千人。於是默里陷於停滯狀態。
默里的部隊攻佔了阿里什,他們在那裡構築防禦工事,以保護鐵路和水管。
英國內閣為轉移公眾對加利波利災難的注意力,要尼克鬆攻佔巴格達。10月3日,一封電報告知這位指揮官說,他「可以向巴格達進軍,如果他相信他使用的兵力能勝任作戰的話」。
根據湯申德用無線電發出的迫切請求,基切納勛爵准其向敵方投降,這也許是一個可怕的失著,因為傷員和瘦弱的被俘人員經過沙漠時一路受到殘酷的鞭打。
1911年2月16日破曉前,約有二十五萬奧—德軍蹲伏在卡波雷托待命,他們對於卡佩洛將軍留下的缺口知道得一清二楚。滂沱的寒雨和濃霧為他們提供了隱蔽。事先就把目標對準意軍陣地的奧—德大炮,開始用煙幕彈和毒氣榴霰彈交替密集轟擊。有些炮彈散發濃煙或惡臭,使防守者難受而疏忽了防毒面具。而後,他們又都被芥子氣所窒息,義大利防毒面具對於這種毒氣不起保護作用。
10月初進入阿齊齊亞,那時河谷深處往往乾涸為泥濘的細流。謹慎的尼克鬆感到進一步前進的困難,命令湯申德把他的部隊停下來,但後者的命運已經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