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商海驚濤》第一部 初出茅廬

第九十八章 星光娛樂

第一部 初出茅廬

第九十八章 星光娛樂

楊星考慮后對郭櫻道:「讓查國強到香港來一趟,天下社團是一家,他和他們想必有共同語言。我暫時不見他們,不過可以告訴他們,合作時機未到,但以後不一定沒機會。」
10月25日,星雲電子獲得了中策集團下屬的十多家在廣東的電子加工廠后,立即宣布和星光娛樂合作,上馬液晶顯示器生產線,而技術提供者就是日本的日立公司。一石激起千層浪,國內外都有些驚愕。
7月份在香港和星光娛樂的柯成業和斐庭見面時,楊星除了聽取他們在娛樂業上的一些點子外,裝作無意的指著在香港中環臨時辦公樓電梯旁的一張香港市政府張貼的禁煙廣告道:「其實,廣義的娛樂業並不僅僅只有演藝事業,還有包括廣告等傳媒等方式吧!你們看,香港有這麼多個大樓,內地這些年建的高樓也不少。這些電梯間、大堂等牆壁上就沒有人考慮過利用這些廣告位置嗎?」
星光娛樂收購鄭裕彤的股份不難,關鍵是得到林百欣這個大股東首肯。而且作為公共事業,對亞視的收購還要徵得港府的同意,現在末代港督彭定康正因為立法會改選的事情和中央政府鬧的不可開交,他會同意中星國際這樣的中資公司的收購案嗎?
藤野總一郎還特別暗示這家龐大的香港公司手下還有大批的電子、機械類工廠,完全可以作為日立在中國的代工廠。另外它下面還有遍布全國的物聯網路,如果這次合作愉快,完全可以引進更先進的電氣、機械等生產線,日立在中國東山再起也不是不可能的。在內地巨大市場的誘惑下,雙方一拍即合,為了避免再次犯上投資保守的問題,日立公司專門派出了以副社長佳山喜正為首的考察團赴香港和中星國際談判,引進液晶生產線也變成了與中星國際一攬子談判中的一項而已。
但它和內地的聯通處境差不多,頭上始終壓著一個老大——香港無線台,無論是影視製作,廣告收入,民間影響力都要差無線一籌,所以它處於一直在努力,始終被超越的地位。它的股權也處於一直轉手中,最近的變化是88年林百欣家族的麗新集團與地產商鄭裕彤家族的新世界集團,聯手入股亞視。現在鄭裕彤縮減了股份,由林百欣任亞視主席。
冷戰後,隨著巴統協定的廢除,國際間對中國的技術轉讓尺度已經有很大的放寬。液晶屬於軍民兩用技術,找到變通的法子不是不可能。關鍵是對於日立來說,如果在日本本土的製造廠專門為星光娛樂製作這批產品,高昂的人力成本會使產品價格高的嚇人。如果能在內地設廠,既轉移了落後的液晶生產線,又可以利用那裡便宜的人工獲得高額利潤,何樂而不為?
這時一個意想不到的合作請求放在了楊星案頭,曾經把手裡的星光唱片賣給楊星的香港娛樂界名人——岑氏兄弟主動找上門來,要求合作。
經過這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收購換股,亞視併入星光娛樂已成為定局,只是鳳凰衛視和亞視的合併引起不少爭論,坊間傳言都認為這會加速亞視的親中傾向,楊星對此一笑置之。前世里,2000年還是由陳永棋和劉長樂聯手購下了亞視,自己只不過是把這個進程提前了4年而已,還把他們都變成了自己的手下,重生優勢有時真是件大殺器啊!
時近97,兄弟倆對前途有些悲觀,另有小道消息傳說,國內國安局的幹部曾經秘密拜會過他們,提醒他們收斂些。因此他們將自己一手打造的娛樂帝國中的星光唱片拱手讓給了楊星。只是沒想到公司一轉手后不但沒有衰落反而在楊星手裡發揚光大,現在居然要上市了,真是讓他們悔不當初。但他們盤算手裡還有家電影公司,在香港娛樂圈人脈也豐富,想以此為籌碼和星光娛樂合作上市共分一杯羹。
楊星接著說道:「這是個創意經濟,所謂一招鮮,吃遍天,唯一的秘訣就是出手要快和成本要低,我看花星光娛樂的廣告部花半年的時間攻克全國一二線城市,關鍵是這媒體終端播放器必須控制住在我們手裡,你們和星雲電子那邊溝通一下,最好能自己生產。」
11月28號是感恩節,在美國旅行的鳳凰衛視創辦人劉長樂和專門趕來的原台灣娛樂節目製作人斐庭秘密會談后,達成了用他所持有的鳳凰衛視的20%股份換股星光娛樂股份,並答應和默多克的新聞集團談判,協助星光娛樂收購新聞集團手中鳳凰衛視的其餘股份。並將亞視和鳳凰衛視合併,由劉長樂出任新的電視台主席。
11月26日,星光娛樂臨時CEO原新加坡傳媒華語電視台副台長柯成業在香港宣布,港府已經正式同意星光娛樂的收購請求,同時林百欣同意將股份出讓給星光娛樂和他多年的老友陳永棋,陳永棋以此入股星光娛樂,出任星光娛樂執行董事。
這些對香港的升斗小民來說還比較遙遠,他們在這個秋天最津津樂道的是內地娛樂新貴星光娛樂對香港老牌電視台亞洲電視的收購。亞洲電視於1957年5月29日正式開業,前稱麗的映聲及麗的電視,於1982年9月易名亞洲電視。它是香港第一間電視台,前身為香港首間商業電台,亦是全球第一間華語電視台。香港人一般簡稱為「亞視」、「亞記」,算的上是香港電視界的旗幟之一。
「大家都有在大堂和電梯間等電梯的遭遇吧,抓住這點時間,可以投放大量的廣告信息。你們一家一家去和這些寫字樓談,把這些空間利用起來,大廈物管能多一筆額外收入應該好談,另外公寓樓、超市賣場,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把它們的閑置空間利用起來。在這些空白牆面等狹窄地方最好是用平板電視,省空間又能不斷更新廣告內容。還把把VCD功能集成在電視里,把製作好的廣告做成碟子在裏面循環播放。只要派人定時維護一下,既節省印刷廣告品的費用又能擴大廣告內容的提供量。」
自古娛樂事業都離不開黑惡勢力的騷擾,香港更不例外。經過廉政公署和「O」記多年打擊,香港黑幫敢明目張胆作惡的機會少了,就把發財的主意打到了新興的娛樂產業上。岑氏兄弟曾經投資拍攝過多部電影,請過不少大明星,弟弟岑國華還親自上陣演過多名角色,和娛樂圈的關係匪淺。
至此一個涵蓋影視製作、廣告宣傳、娛樂演出、經紀代理等方面的大型娛樂集團浮出水面,它上市的日子指日可待了。
看著手中的名片,楊星也有些失神,前世里岑氏兄弟的名氣可是如雷貫耳,不過不是正面的,而多少被香港媒體描繪的有些妖魔化了。因為他們是香港最大的黑社會集團——興和社的大當家。
出於冷戰時「巴統協定」的束縛,中國在引進很多高新技術時是非常困難的,作為業內公認的接替CRT顯示器技術的LCD技術也不例外,國內和國外的技術差距有幾十年,當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企業居然能摘得這朵顯示器的奇葩,顯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其實內幕並不複雜。
當然光收購中策集團旗下參差不齊的大小企業,還只是第一步。楊星心目中,要想讓旗下的幾家企業變成閃閃發光的上市企業,還需要有前景的核心業務。現在他把目光轉向國外,畢竟對香港的投資者,光有盈利是不夠的,他們更看重企業長期發展和遠期的盈利能力。這時對於國內水平較低的製造業來說,引進國外技術和生產線無疑是一大亮點。星斗研究院在外面轉悠了一年多,憑藉楊星的記憶多少有些收穫。
液晶顯示器,或稱LCD,為平面超薄的顯示設備,第一台LCD是美國人發明的,但發揚光大並佔據大部分市場的是日本人。在2001年之前,LCD的發展都受困於成本過高的問題沒有大面積推廣,但在香港和東京等寸土寸金的地方,它輕薄省電無輻射的特點,使它成為新一代辦公,商業廣告的新寵。因此在香港,它受到的關注遠遠要大於內地。
就這樣打著引進廣告終端的名義,星斗研究院的臨時研究員藤野總一郎閣下親赴日本,和老東家日立電氣談判引進液晶顯示器生產線的事宜。儘管日立公司是八十年代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日本公司之一,但進入九十年代后,因為中國市場戰略模糊和日本本土經營策略的改變,曾經在國內耳熟能詳的日立品牌此時已經遠遠落後于其他日資品牌了。當藤野總一郎提出引進液晶生產線和轉讓相關技術的要求時,公司高層並沒有堅定地拒絕。
他們清楚礙於他們的黑道背景,他們想成為上市公司主席和移民海外都很困難,他們收到風聲這次收購亞視,據傳有北京方面給港督施加壓力。星光娛樂既有這麼硬的後台,經營的又是風生水起,當然考慮抱一下它的粗腿了。
大家聽后佩服的五體投地,96年商業樓宇視頻媒體、賣場終端視頻媒體、公寓電梯平面媒體等概念還沒有形成,國內這個領域最大的廣告商分眾傳媒要到2003年才誕生。楊星這席話如醍醐灌頂,讓眾多傳媒人如夢初醒,對自己老闆這位圈外人的奇思妙想佩服不已。怎麼自己就沒發現身邊有怎麼大的一個金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