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商海驚濤》第四部 驚濤駭浪

第五百一十章 美國總統選舉制度

第四部 驚濤駭浪

第五百一十章 美國總統選舉制度

現在楊星在國內也算是「隱形官商」,擁有了一定的政治地位,儘管沒有明確官職,但就憑他這幾年為國家做的功績,中央看待他,現在都是比照民主黨派高級人士對待的。只是他和國家之間許多合作項目涉及到國家最高機密,為了保證他的安全,也為了他的生意在國外不受太多政治因素干擾,國內對他的消息大多採取冷處理,許多事情都沒張楊。楊星也非常配合,他明白埋頭賺錢的道理,很多事情他只是憑著心去做,並沒圖虛名的想法。
所謂戰略石油儲備,是指一個國家為應對短期石油供應衝擊(大規模減少或中斷),採取在國內特定地點建設石油儲備基地,必要時向國內市場投放一定石油的做法。戰略石油儲備本身是服務於國家能源安全,以保障原油不斷供給為目的,同時具有平抑國內油價異常波動的功能。
今年大選就出現了如此弔詭的情形,從統計數據來看,民主黨候選人戈爾在全國得到的普選票領先,但是在各州選舉人團票數上落後,所以關鍵的佛羅里達州的選舉人團票就成了左右大選結果的最重砝碼,而巧合的是佛羅里達州州長又是共和黨候選人小布希的兄弟,一時各種陰謀論滿天飛,民主和共和黨都不願意後退,把官司達到了最高法院。
這一點,程滄海自認明白楊星的用意。凡是世界上排名靠前的大港,除了轉口貿易外,都有著周邊龐大的工業集群做靠山,才能形成完整的產業圈,取得經濟長期發展的優勢,德國漢堡、中國上海、日本橫濱都是這樣集工貿於一體的國際大港。
這種古怪的選舉人團制度規定,除了緬因和內布拉斯加兩個州是按普選票得票比例分配選舉人票外,其餘48個州和華盛頓均實行「勝者全得」制度,即將其選舉人票全部給予獲得相對多數選民票的總統候選人。由於各州選舉人票數量相差較大,這樣就可能出現在全國投票中累計獲得更多選民票的總統候選人不能贏得總統選舉的情形。
兩人發表完關於美國總統大選的想法,還是要把話題轉到正事上。程滄海拿起手頭的報告問楊星,「這是你們上報申請建設三都澳和洋浦港的報告,大的方面我這邊沒有問題,只是其中海西省和海南省同時要求在港口內建設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庫,這其實是你的意思吧?」
美國總統大選是從1788年美國建國后就定下來的,經歷了200多年的發展與演變,比如楊星講過的美國最初的副總統要由競選失敗者擔任的制度就被廢棄了,但實質變化一直不大。它採取的是一種複雜的選舉人團制度,即總統是由各州議會選出的選舉人團選舉產生,而不是由選民直接選舉出。
就是因為這樣,他和程滄海之間的談話氛圍就相對輕鬆,少了許多和一國總理打交道時的拘謹顧忌,很像是兩位老友之間閑話家常。程滄海儘管在下屬面前一本正經,擺出生人勿近的面孔,但一個人總不能一直處在怒火中。碰上楊星這位既不尊老,態度憊懶,但卻總能言之有物,一針見血指出問題關鍵的年輕人,而且和他並非上下級關係,兩人談起時事來,居然頗有惺惺相惜之感。
楊星聽著程滄海的讚揚,有些自得但並未全放在心上。心中想著要是我把明年本·拉登的恐怖計劃拋出來,保證震動更大,可惜這件事他打定主意只能爛在自己肚裏,除了親信其他人都不會告訴了。此事本身已經驚世駭俗,他要在全世界情報機構之前拋出來,恐怕贏來的不會是讚譽,而是高度戒備。所以即使他很尊敬程滄海,兩人之間也算無話不談,但有些機密楊星還是打算自己保留。
根據選舉人團制度,選民投票時,不僅要在總統候選人當中選擇,而且要選出代表50個州和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538名選舉人,以組成選舉人團。總統候選人獲得超過半數的選舉人票(270張或以上)即可當選總統。
楊星介面道:「其實民主並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方式,但是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實力強,佔據了國際話語權,想說誰不民主你就不民主。其實世界各國發展不一樣,完全套用西方民主模式去削足適履,很可能會造成一大堆社會問題。我們遠的不談,就看正在進行的美國總統大選,簡直變成了一場國際鬧劇,美國人自己選總統都無法做到完全意義的一人一票,卻強求別國照做,這不是笑話是什麼?」
他們談的是今年11月7日,共和黨候選人布希和民主黨候選人戈爾在美國進行第43任總統競選中發生的選舉僵局。因為兩位候選人吸引選民各佔一半,導致選票數太接近而無法決定直接選出總統,導致選舉重鎮佛羅里達州被迫重新計票,並進而引發了一場漫長的訴訟司法較量,共和和民主兩黨一直把官司打到了美國最高法院,讓整個世界陪著美國觀看了足足一個多月的司法大戰精彩戲。
簽訂了三都澳和洋浦港這麼大的協議,按慣例楊星總要去中南海走一趟報備的。坐在總理程滄海的辦公室里,談起他最近在海內外搞的這一系列活動,聽得出總理對他的成績相當滿意。
在這次兩大港口的興建方案中,中星國際向當地政府提出同樣一個要求,就是想讓地方向中央申請,同意考察兩座港口的條件后,准許建設大型的儲油、煉油基地以及配套的成品油裝卸碼頭,如果可能,將來最好能在此建設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庫。
「你說的那個金磚四國的理論很不錯,我已經讓社科院儘快把這幾個國家的具體情況整理一個大綱出來,讓各部委仔細參詳討論。我們這些年外交活動有個不好的苗頭,一談起來就是主要西方發達國家如何如何,對於新興發展中國家的聲音的關注度不夠。你在聯合國這篇講演對國內觸動很大,印度、俄羅斯方面的智囊機構也向我們發來邀請,準備讓這幾國專家就金磚四國關於國際中感興趣的事務進行討論,以加強彼此的合作。這也算是新形式下南南合作新模式。如果有成效,要給你記首功啊!」
戰略石油儲備的提法是在七十年代西方國家面對兩次「石油危機」后出現的,當時中東產油國因為不忿于西方國家對於中東戰爭中站在美國後面支持以色列的做法,悍然封鎖石油出口,造成國際油價短時間內急劇上升,西方國家物價飛漲,通貨膨脹,讓他們領教了一把石油武器的威力。為免再次發生這樣的情況,西方國家紛紛採取建立國家戰略石油儲備的方式來抵禦石油價格波動。
所以楊星在報告里里提出先在先在洋浦和中海油合作,建立一個較完整的石化企業群,如果有成果,三都澳也可以推行。而為了保障石化企業的原料,他就進一步提出在想在港口興建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庫。
對於這種選舉制度,美國民眾也非常不滿,這次不少人就再次提出改革,但是選舉人團制度是美國共和制、聯邦制和分權與制衡原則結合的產物,也是多種利益間妥協與協調的結果,其中涉及到美國五十個州的權力劃分,以及各種利益團體的訴求因素,所以改革呼聲一直很大,但始終是不了了之。
這不剛談完「金磚四國」,兩人順便就聊起了最近一段時間國際上的風雲變化。最近有幾件大事讓程滄海頗為感慨,其中對於南聯盟前任總統米洛舍維奇沒有被北約的狂轟濫炸給打倒,卻被剛結束的民主選舉選下台發表評論道,「西方搞民主選舉這一套的確很有迷惑性,支持南斯拉夫反對党參與競選,就達到了去年北約轟炸幾個月都沒做到的目標,可見我們對於西方的和平演變要做好長期鬥爭的準備啊!」
而在港口工業中,資源加工行業無疑是投入最大,獲利最高,資金鏈最完善的行業。石化工業和金屬加工都是對港口吞吐量的增長有著至關重要作用的大塊頭。洋浦港本身就擁有中石化的煉油廠,三都澳更是一開始就瞄準澳大利亞、巴西等地的海外資源。
這時候選舉結果還沒出來,不過聽到楊星指出美國總統並不是普選制,選舉過程問題多多時,程滄海也點頭同意,「美國開國領袖那群人是有頭腦的,知道當時民智未開,貿然推出一人一票來普選總統有很大的不可控風險,所以採用了這種用選舉人團推選總統的複雜方式。但隨著時代改變,就應該對不合理的選舉制度加以改革,這個道理我們現在都明白。可是一向標榜自由進步的美國,對於自家總統競選制度卻是動不得,可見傳統和保守勢力的強大,美國人己身都不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