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商海驚濤》第四部 驚濤駭浪

第七百二十五章 IPv6網路

第四部 驚濤駭浪

第七百二十五章 IPv6網路

但不可否認,作為互聯網的發源地和各種創新想法的彙集地,在產生互聯網內容方面,還沒有國家能及得上美國。除了星動網路外,根據任何一項國際機構調查,互聯網上最流行的十大網站中,美國網站就佔了一半,星動網路也許是只猛虎,但是也擋不住群狼環伺啊!
隨著電子及網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連接起了千家萬戶普通百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也意味著身邊每一樣東西都有連入全球網際網路的需要,而IPv4地址資源數量是有限的,另外因為互聯網技術發源於美歐等西方國家,IP地域差別也很大,其中北美佔有3/4,達到30億個,而人口最多的亞洲還不到4億個,很多美國企業擁有大量未使用的IPv4地址,當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IPv4會變的如此寶貴之前,他們就保存了大量IPv4地址,這樣造成了很大浪費。
楊星和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目前至少保證國內站點由國內域名伺服器來解析是最低要求,這樣即使在最糟糕的情況下美國終止對中國域名的解析時,雖然國外用戶無法再連接到我國的網路,但是我國可以自己解決中國境內的域名解析問題,即使國內變成一個大區域網,也好過讓互聯網全面崩潰。
在楊星這位重生者的資金和技術贊助下,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示範工程(CNGI)項目由國家發改委員主導,中國工程院、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等八部委聯合於2002年啟動。該項目得到八部委聯合支持、五大全國性電信運營商和教育科研網、一百多所高校和研究單位、幾十個設備製造商承擔,涉及上萬人參與,產學研用合作,在中國通信網路科技工程建設史上還是第一次,對我國下一代互聯網技術和產業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根據目前的情況。樂觀推算IP地址會在2010年前後全部用完,這就逼得世界各國要立即動手解決此事,最簡單快捷的方式無疑是升級系統,採用新的IPv6協議。單從數量級上來說,IPv6使用128位地址,可以支持幾乎無限數量的設備,是天文數字般2的128次方。這不但解決了網路地址資源數量的問題,同時也為除電腦外的設備連入互聯網在數量限制上掃清了障礙。
經過一年試運行,CNGI核心網基本完成了建設和實驗,CNGI核心網由六個主幹網、兩個國際交換中心及相應的傳輸鏈路組成,六個主幹網由在北京和上海的國際交換中心實現互連,國內六個主幹網含國際交換中心已全部完成驗收。
IPv6網其實就和楊星宣傳的物聯網概念不謀而合,他當然要大力推動。他這幾年在國內外頻繁布局,也是為了儘早獲得下一代網路技術成熟前的競爭優勢。這一世由於他的出現,讓國際互聯網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前世里雖然國內互聯網企業奮起直追,在二十世紀頭個十年就讓國內互聯網用戶超過了美國,但在基本的互聯網內容提供上,往往缺乏原創,經常模仿照抄美國同類網站的創意,比如谷歌對應百度、Facebook對應人人網、YouTube對應優酷、Twitter對應新浪微博等等,被人譏笑為模仿大國。
這一世楊星擁有重生利器,最感到滿意的抄襲可不只是一兩首流行歌曲和影視劇作,而是將超前的互聯網創意付諸實施。由於他的存在,星動網路推出的即時通信、社區交友、搜索引擎、在線多媒體分享和下載,線上應用商店以及電子商務等多種服務,都引領了科技潮流,即使是在全球互聯網泡沫破滅的背景下,也沒走一點彎路,將以上這些美國網站扼殺在了搖籃里,他們的創意早已成了星動網路旗下某一服務品牌,不但成為中國互聯網企業龍頭老大,也給美國同行帶來了極大壓力。
目前我們使用的第一代互聯網IPv4完全由美國制定,核心技術也屬於美國。它的最大問題是網路地址資源有限,互聯網發展早期,許多研製人員並沒有想到互聯網會發展的如此之快,互聯網地址方案創建於40年前,當時使用的IPv4協議只有32位地址,最多支持43億台設備直接連接到互聯網。但如今互聯網的發展早就突破了這個數量,以至於發展出一個IP地址許多人使用,或是由一台主機有代理許多IP地址等技術。
2001年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支持下,我國第一個下一代互聯網地區試驗網NFCNET在北京建成並通過驗收。同年57名院士上書國務院,提出應利用好下一代互聯網發展的難得機遇,儘快推出我國的下一代互聯網項目,加快下一代互聯網研究與建設,佔領下一代互聯網的制高點。
CNGI核心網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IPv6實驗網,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成果,形成了國家標準4項,中國通信行業標準10多項,更重要的是向互聯網標準組織IETF申請互聯網標準草案9項,已獲批准2項,這也是我國第一次進入互聯網核心標準領域,擁有了自己的互聯網國際標準。
楊星當然不會頭殼壞了做這種事,但對此也沒什麼好辦法,只能搬出商業行為和政治無關等名義抵擋,但如果能讓國內在域名根伺服器和下一代IPv6互聯網上取得進展,讓國內能成立起更多能可以抵抗美國互聯網霸權的企業,他獨立苦苦支撐的局面想必就能改善不少,這就是基礎要打牢,先把網織好的道理。
IP協議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那就是給網際網路上的每台計算機和其它設備都規定了一個唯一地址,叫做「IP地址」。由於有這種唯一的地址,才保證了用戶在連網的計算機上操作時,能夠高效而且方便地從千千萬萬台計算機中選出自己所需的對象來。目前互聯網的IP協議版本號為IPv4,IPv6協議顧名思義就是它的下一代版本。
當然這隻是治標不治本,除了建立自主技術域名根伺服器之外,國內最終目的還是想積極籌劃,要在下一代互聯網技術上有所作為,至少不能再被美國的網路技術標準牽著鼻子走。而這個希望就放在了IPv6網路協議上,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縮寫,其中Internet Protocol譯為「互聯網協議」,也就是通常所說的IP地址。IPv6由IETF(互聯網工程任務組)設計並制定全球通用的標準,主要用於替代現行版本IP協議(IPv4)。
正是有了這樣的底蘊,國內才敢於在域名伺服器領域里發力,提出研發基於IPv6標準的自主技術域名根伺服器,不再受制於人,而作為國內電子行業龍頭企業的星雲電子和世界上最大互聯網服務商星動網路的母公司中星掌門人,楊星的態度無疑在會上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會上不少人期待楊星的發言。
何況不少美國「民主人權衛士」視互聯網為他們散播自由民主言論的最佳陣地,憑藉美國掌握國際互聯網域名根伺服器的優勢對別國互聯網政策大加指責,稍有管控就被指為獨裁和封閉,楊星當初為了打入美國市場,也在國會聽證會上發表過違心的演說,表示會讓互聯網企業為散播民主自由言論服務。即使如此,一些右翼分子依然對星動網路的中國烙印非常過敏,經常煽動輿論威脅星動網路要勇敢站出來對抗中國政府審查,不能為了商業利益放棄政治訴求。
IP是為計算機網路相互連接進行通信而設計的協議,在網際網路中,它能使連接到網上的所有計算機網路實現相互通信的一套規則,規定了計算機在網際網路上進行通信時應當遵守的規則。任何廠家生產的計算機系統,只要遵守IP協議就可以與網際網路互連互通,這也為個人電腦的誕生和普及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IPv6號稱能給地球上每顆沙子都賦予一個IP地址,如果說IPv4實現的只是人機對話,而IPv6則把互聯網擴展到任意事物之間的對話,它不僅可以為人類服務,還將服務於眾多硬體設備,如家用電器、感測器、遠程照相機、汽車等,它將組成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深入社會每個角落的真正寬頻網,帶來的經濟效益將非常巨大。
由於IPv6協議也是美國人提出的,在這方面他們已走到了前面,國內對此的認識也不晚,為了徹底改變我國第一代互聯網落後於人的狀況,抓住下一代互聯網發展的機遇,取得發展的先機,我國相關研究人員在上世紀90年代末就開始了下一代互聯網的研究。1998年,在美國提出IPv6協議后沒多久,我國就開始了第一次搭建IPv6試驗網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