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戰列艦

超戰列艦——海軍元帥級戰列艦

戰列艦

超戰列艦——海軍元帥級戰列艦

換句話說,蒙大拿級建造出來之後,就面臨著落後挨打的局面。
即便其十八英寸艦炮的設計工作在波多黎各級開工建造期間順利完成,但是美國海軍第一批訂購的六艘波多黎各級戰列艦的完工時間要比帝國海軍訂購的六艘海軍元帥級晚了大概一年。
省級乙型設計成功之後,江南造船廠還針對其一些小缺陷做了改進,設計出了省級丙型戰列艦,並且得到了海軍的認可。
從這個層面上講,海軍元帥級的出現,最終奠定了帝國海軍在戰場上的絕對優勢地位。
當時,美國也在緊鑼密鼓的研製十八英寸(相當於457毫米)口徑的艦炮,而且最初打算用在蒙大拿級戰列艦之上。只是美國也遇到了一樣的問題,大口徑艦炮的研製工作久拖無果,才不得不在蒙大拿級上繼續使用十六英寸艦炮,並且為其增加一座炮塔。
最終,帝國海軍還是責令青島造船廠與實力最強大的江南造船廠共同完成設計,並且讓大連造船廠,廣州造船廠,高雄造船廠與馬尾造船廠都派遣了工程師參与設計工作,以便在批量建造的時候減少麻煩,加快建造進度。
※※※※
結果,帝國海軍準備用來採購兩批該級戰列艦的預算只訂購了一批。
讓江南造船廠無法相信的是,青島造船廠竟然在第一時間拿出了戰艦的詳細設計圖紙。
在此情況之下,美國海軍不得不在主炮沒有設計成功的情況下,提前展開了「超戰列艦」的設計工作,這就是後來的波多黎各級戰列艦。
其十六英寸主炮幾乎不可能在常規交戰距離內打穿海軍元帥級的主裝甲帶。相反,海軍元帥級的主炮可以輕易轟穿蒙大拿的裝甲。
鍋爐:8台七十五年型燃油鍋爐,主機:4台七十五年型蒸汽輪機,功率:220000軸馬力,推進:4軸4漿;航速:30節,續航力:18500海里16節。
按照服役時間:陳淵洋號,杜尚翡號,朱孝儒號,袁承宗號,柳言志號,鄭成功號,陳博渠號,李景文號,郭世濤號,李弘博號,鄭嗣祖號,柴錦芳號。
海軍甚至做好了採購的準備工作,其第一批六艘的撥款都已到位了。
即便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帝國海軍也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更沒有停止追求更強大戰艦的腳步。
毫無疑問,除了速度之外,海軍元帥級戰列艦在各方面都超越了當時的戰列艦。
當然,因為六家造船廠通力合作,所以新式戰列艦的設計工作進展非常神速,在七十六年年底就基本上完成,這僅比海軍要求的時間多了不到三個月。毫無疑問,對重新設計一款戰艦來說,這絕對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此時,美國海軍的蒙大拿級戰列艦已經開工建造。
另外,戰爭打到這個時候,美國已經很難跟上帝國的步伐了。
帝國海軍再也等不起,拿到還沒有進行最終修訂的設計方案之後,海軍就向六家造船廠下達了第一批六艘戰列艦的訂單,同時要求汪華華領導的設計團隊必須在戰列艦的建造過程中完成所有細節設計,不得因此耽擱建造進度。
在戰爭的首要需求下,帝國海軍一直在努力建造儘可能多的戰列艦。
因為改動巨大,所以副炮的設置,艦橋的設置都做了大範圍的修改。可以說,重新設計之後,基本上看不到青島造船廠提供的第一版設計的影子了。
標準排水量:61500噸,滿載排水量:70850噸,最大排水量:76450噸;總長:284米,水線長度:273.5米,型寬:37米,吃水:11.6米;定員:1947人(充當旗艦時為2094人)。
后經帝國議政院軍事委員會與帝國內閣的調解,青島造船廠撤消了訴訟,海軍造船廠也增設了一個首席副總工程師的位置,並且由青島造船廠派的首席副總工程師負責關鍵技術,汪華華只負責總體設計。另外,其他四家造船廠也都有一個副總工程師的名額,並且負責其主要技術的管理。
當時,為此事還鬧出了一段小插曲。
即便美國還在戰爭後期設計出了總統級,也是美國海軍的第二種「超戰列艦」,並且一口氣訂購了十二艘,可是在這個時候,即便有再多的戰列艦,也不可能幫助美國贏得戰爭,更不可能幫助美國避免戰敗的結局。
當然,強大的戰鬥力需要付出高昂的代價,該級戰列艦的採購價格竟然達到了省級乙型戰列艦的二點四倍!其中,主要就是九門主炮的價格高得嚇人。
為此,美國海軍不得不臨時提高了蒙大拿級的防護標準,使其排水量彪升到了60000噸以上,速度也猛降到了27節,而不是最初設計時的33節(實際上,按照最初設計標準,蒙大拿級的速度也只有30節)。
其主要性能為:
當然,戰爭的要求是無止境的,帝國海軍的追求也是無止境的。
因為海軍指定汪華華為新式戰列艦的總工程師,而汪華華是江南造船廠的總工程師,青島造船廠認為海軍偏袒江南造船廠,並且想藉此讓江南造船廠掌握青島造船廠的核心技術,所以青島造船廠將海軍告上了法庭,要求海軍修改設計工作安排,由青島造船廠的工程師擔任總工程師。
可以說,美國的波多黎各級戰列艦基本上全盤抄襲了海軍元帥級的設計思路。
更重要的是,海軍元帥級拉開了「超戰列艦」登上海戰舞台的序幕。
主炮:9門七十五年型450毫米L50型艦炮(3×3),副炮:18門七十二年型150毫米L52型艦炮(6×3),速射炮:20門七十一年型130毫米L50型艦炮(10×2)。
可以說,萬事俱備,就欠海軍最後的訂購合同了。
即便海軍一直將江南造船廠當作最主要的合作夥伴,可是海軍需要的是最好的戰艦。
為了與以前的戰列艦進行區別,海軍將該級戰列艦命名為「海軍元帥」級戰列艦。
另外,帝國海軍最終建造了十二艘海軍元帥級戰列艦,而美國只建成了六艘波多黎各級戰列艦。顯然,美國的國力已經在戰爭中嚴重透支了。
當時,海軍還為這六艘戰列艦命了名,即:陝西號,蒙古號,海南號,獅城號,山西號與琉球號。
主裝甲帶:350-480毫米,裝甲甲板:220-270+80毫米,露天甲板:50毫米,裝甲隔艙:150毫米,炮塔:240-640毫米,炮座:480-560毫米,司令塔:560-640毫米。
顯然,蒙大拿級的對手是省級乙型戰列艦,而不是海軍元帥級戰列艦。
三座三聯裝十八英寸主炮炮塔,480毫米厚的主裝甲帶,28節的最快速度,以及超過了60000噸的排水量。當然,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波多黎各級也可以看作是蒙大拿級的衍生品。
也就是說,青島造船廠一直在暗中進行採用450毫米口徑主炮的戰列艦的設計工作,其前期投入不可說不大。
比如,為了限制排水量,青島造船廠採用了四座雙聯裝炮塔。當時江南造船廠正在研製450毫米口徑艦炮的三聯裝炮塔,所以汪華華將四座雙聯裝炮塔改成了三座三聯裝炮塔,並且既用省級戰列艦的設計經驗,設置了三層式彈藥艙。
另外,青島造船廠過於重視速度,結果導致動力設備嚴重超標。在海軍的要求下,汪華華將新式戰列艦的速度指標修改為30節,從而大大減少了動力設備,用空出的空間,以及多餘的重量增強了戰列艦的生存能力。
也就在這個時候,七十五年型450毫米口徑艦炮正式研製成功。雖然炮塔設計還沒有完成,但是一般都是在戰艦設計與初級建造時才進行炮塔設計的。相對而言,炮塔設計要比艦炮設計簡單得多,基本上沒有什麼技術難題。
當然,艦體寬度也直接擴大到了37米,而不是最初的35米。
當然,因為設計經驗方面的欠缺,青島造船廠的設計方案有不少的毛病。
「超戰列艦」的稱號絕對是當之無愧的。
全面審核了青島造船廠的設計方案之後,海軍決定放棄採購江南造船廠設計的省級丙型戰列艦,再加上一筆撥款,直接採購六艘新式戰列艦。當時,海軍已經將採用450毫米口徑主炮的戰列艦歸為「超戰列艦」。如同當年帝國海軍將採用350毫米口徑主炮的無畏艦划為「超無畏艦」一樣,這一劃分標準也得到了大部分國家的認可。
當然,這種巨大的付出換來的絕對是無人能匹的強大戰鬥力,同時也將當時最主要的競爭對手美國避入了絕境。
結果,在汪華華的主導下,青島造船廠的原始設計方案幾乎被徹底推翻。
當然,戰時情況下,青島造船廠的「申訴」不會得到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