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巡洋艦

浩洋霸主——鯊魚級大型巡洋艦

巡洋艦

浩洋霸主——鯊魚級大型巡洋艦

四艘海龍級的造價接近三艘皇帝級戰列艦的價格,顯然,即便在戰時情況下,帝國海軍也不可能大批量建造這種極為昂貴的戰列艦。
顯然,這是六大造船廠「協商」后的結果。據戰後的調查,在建造第一批鯊魚級大型巡洋艦的時候,六家造船廠都虧了本,而且損失在總造價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八之間。也就是說,六家造船廠都是貼錢在為海軍建造戰艦。
當然,採購價格僅僅只是戰艦使用費的一部分。
即便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標準來衡量,一艘破交艦在被擊沉之前也只能幹掉大概十五萬載重噸的商船。如果海龍級大型巡洋艦在破交作戰中的表現達不到普通破交艦的四倍,建造海龍級大型巡洋艦就是虧本買賣。
實際上,早在此之前,帝國海軍就在搞電動推進技術,只是一直不成熟,將研製成果作為技術儲備,而沒有實際使用。畢竟,蒸汽輪機與變速齒輪箱用了幾十年,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而且帝國在這方面一直領先其他國家,完全沒有必要放棄自己的拿手強項,跟著美國搞電動推進技術,即便要搞,也只是做預先研究,而不是投入實際使用。
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
如此一來,發電機與電動機的成本就得計算進去,因此帶來的結構成本也得算進去。
當帝國海軍提出了新式大型巡洋艦的招標工作之後,青島造船廠最先遞交了設計方案。只不過,四艘海龍級大型巡洋艦的建造工作集中在江南造船廠與大連造船廠進行,所以青島造船廠沒有從海龍級上獲得任何經驗。
當時,德國海軍的破交艦幾乎都是單獨出發的,卻並不單獨活動。到達北大西洋上之後,這些破交艦分散搜尋英美的運輸船隊,如有發現之後,立即把消息發回後方的指揮部,然後由後方的指揮部聯繫當時在附近海域活動的所有襲擊艦與破交艦,然後集中力量對付運輸船隊。
最重要的是,七十三年型300毫米艦炮的價格不比六十七年型400毫米艦炮低(主要是製造數量過少,導致研製經費平攤到了每門艦炮上的價格過高)。另外,300毫米炮彈的採購價格也不比400毫米炮彈低多少。
經過權衡之後,海軍還是將設計工作交給了江南造船廠。
這本來就是海軍的基本設計思路,按照海軍的想法,一艘海龍級配三到六艘鯊魚級,不管在任何海域,即便是遭遇了敵人的老式戰列艦,都能夠給予敵人致命的打擊,更別說那些只有輕巡洋艦與驅逐艦保護的商船了。
如此一來,青島造船廠的設計方案從一開始就讓帝國海軍有點不上不下的感覺。
所謂的交聯推進系統,就是採用蒸汽輪機帶動螺旋槳的同時,用蒸汽輪機帶動發電機,然後用發電機驅動連接在推進軸上的電動機,以推動戰艦前進。當然,電力推進時,戰艦隻能以巡航速度航行,戰鬥時,仍然得使用變速齒輪箱。
標準排水量:20350噸,滿載排水量:24750噸,最大排水量:29850噸;總長:234.7米,水線長度:227.8米,型寬:24.5米,吃水:9.2米;定員:1328人。
為海龍級裝滿燃油等各種補給品,並且在執行一次破交任務中使用三分之二的彈藥(一般情況下,破交戰艦若只剩下了三分之一的彈藥,就會儘快與補給船會合),且作戰時間為六個月(大部分破交戰艦的極限持續作戰能力),其執行一次破交作戰的花費就高達一百二十五萬帝國金元。
主炮確定下來之後,防護水準相應降低,排水量減少,對動力設備的要求也自然降低了許多。只是,海軍的一些「格外」要求仍然給江南造船廠的工程師帶來了不少的麻煩,有些麻煩甚至連汪華華都覺得頭痛。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額外」要求都是麻煩。
顯然,這個指標高得有點嚇人。
其主要性能為:
在這種情況下,汪華華想出了一個讓別人都想不到設計思路。
因為大部分細節設計都是照抄海龍級,所以設計工作的進度比海軍預料的還要快。
實際上,早在汪華華確定為海龍級使用300毫米主炮的時候,青島造船廠就認為,用這麼大的炮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另外,過大的主炮,會使戰艦的防護水平相應提高,從而使戰艦的排水量增加,最終使成本難以控制。
顯然,這已經不是「幾艘」戰艦了。
當時,帝國海軍算了一筆賬。
可以說,即便海龍級再強大,也不可能同時對付20艘商船吧。
當然,為了保險起見,鯊魚級大型巡洋艦上還有一台300千瓦與一台200千瓦的,燒柴油的發電機,以便在主發電機受損的情況下為抽水機等設備提供電力。當然,在一般時候,這兩台發電機是不會使用的,畢竟柴油的價格太昂貴了。
如此一來,要想加強襲擾與封鎖戰的效率,就必須將破交艦集中使用。只是,當時帝國海軍還沒有相應的戰術,暫時只考慮到用破交艦隊來對付敵人的海上航線。
也就在這個時候,青島造船廠的工程師認為,要想建造出讓海軍「買得起」的戰艦,首先就要採用口徑更小一點的艦炮,而不能一味的追求火力。當時,青島造船廠甚至自行籌資,重新啟動了原先為平遠級重巡洋艦設計的240毫米艦炮的研製工作
美英兩國也很快認識到了保護海上航線,打擊敵人海上運輸的重要性。
按照六家造船廠的核算,在建造工藝成熟之後,第二批戰艦的建造成本將比第一批降低大概百分之二十。而帝國海軍仍然按照第一批的價格下達訂單,因此只要完成了兩批戰艦的建造,造船廠不但不會虧,還會賺上一筆。
大白鯊號,鯖鯊號,雙髻鯊號,牛鯊號,長尾鯊號,貓鯊號,大青鯊號,噬人鯊號,豹鯊號,狗鯊號,灰鯖鯊號,白鰭鯊號,巨齒鯊號,天使鯊號,灰鯊號,旋齒鯊號,剪齒鯊號,虎鯊號,劍吻鯊號,短吻鯊號,鉸口鯊號,斑點鯊號,六鰓鯊號,尖鰭刺鯊號。
當然,這隻是從破交作戰的角度來計算海龍級的價格是否昂貴。
毫無疑問,海龍級就是破交艦隊旗艦的理想選擇。
採用240毫米主炮之後,新式大型巡洋艦的排水量被削減到了20000噸,而且仍然採用了海龍級的火炮配製方式,即三座三聯裝主炮炮塔,另外用130毫米艦炮充當副炮與速射炮的角色,減少了一種副炮。
在海龍級建成服役之前,江南造船廠就完成了所有的設計工作,相關重要設備的研製工作也陸續完成。
按照帝國海軍當時確定的指標,新式戰艦的兩項成本必須降低到海龍級的百分之七十以下,而且這被確定為了主要設計指標之一,並且排在了首位!同時,海軍也承諾,誰能設計出這樣的戰艦,將給予高額獎賞。另外,只要成本在帝國海軍的接受範圍之內,海軍將大批量訂購,以形成規模效應,讓船廠有錢可賺。
採用交聯推進系統,從而將鍋爐削減到四台,以此來大幅度降低採購價格。畢竟,戰艦的動力在戰艦的採購價格中占的比重非常大(海龍級的動力設備佔到了總成本的百分之二十三)。如果能夠減少四台鍋爐,那麼建造成本至少能夠降低百分之八,加上減少指揮設備能夠降低百分之十五,加上排水量,減少鋼材用量之後,價格可以降低百分之二十四,以及新式主炮在批量建造后,可以讓戰艦的採購價格降低百分之七。綜合一算,其採購價格能夠降低百分之五十四,還超過了海軍的要求。
當然,在總體性能上,鯊魚級肯定比海龍級差了很大一截。
雖然這些戰艦都是臨時組織起來的,但是其破交作戰的效率明顯比單獨行動的破交艦高得多。從中,帝國海軍也認識到了集團行動的重要性,並且對德國海軍的戰術進行了改進。即破交艦以艦隊的方式活動,平時在敵人船隊經常出現的航線上搜索,若有發現,將把消息發給旗艦,然後由旗艦直接召喚艦隊里的其他戰艦。這樣一來,避免了由後方指揮部轉送消息的麻煩,同時艦隊里各艘戰艦一般集中在某一海域活動,旗艦上的艦隊指揮官也更加清楚前線的情況,能夠做出更加準確的判斷。
這筆投入很快就收到了回報。
也正是如此,帝國海軍僅僅訂購了四艘海龍級大型巡洋艦,然後就開始設法尋求其他更便宜,並且能夠完成需要海龍級才能完成的大部分任務的戰艦。當然,這仍然是一種大型巡洋艦,只是其採購價格與維持成本必須遠遠低於海龍級。
毫無疑問,即便再怎麼降低性能,在採用了240毫米艦炮之後,其基本設計框架已經確定了,除非大幅度削減零備件的採購價格,不然降低成本只是一句空話,沒有任何船廠能夠滿足海軍的要求。
顯然,交聯推進系統還帶來了一個很明顯的好處,那就是戰艦上用電設備的問題得到了解決。以往,一般都是用交聯方式安裝幾台小型發電機為戰艦上的用電設備提供電力。現在,在設計的時候,就採用了輸出功率超過了電動機消耗功率的發電機,從而一併解決了用電設備的電力需求問題。
也就是說,如果按照一艘戰艦在戰爭期間的有效使用壽命只有五年(靠港時間不算),一艘海龍級可以執行六次作戰任務,每次出動至少要擊沉十艘以上的貨輪才能保證投入與收益持平。因此,一艘海龍級大型巡洋艦至少要擊沉六十艘萬噸級的商船才能保證帝國海軍不「虧本」。
顯然,當雙方都認識到了破交作戰的重要性之後,海軍對大型巡洋艦的需求甚至超過了其他巡洋艦,這也使海軍很快就提出了建造第三種,也就是性能更強大,戰鬥力更強的大型巡洋艦的要求。
好處多,缺點也很明顯。
主炮:9門七十三年型240毫米L55型艦炮(3×3),副炮:16門七十一年型130毫米L50型艦炮(8×2);魚雷:2具三聯裝魚雷發射器(各備雷20條)。
比如,當時海軍已經考慮到通過組織破交艦隊的方式來加強海上襲擾與封鎖能力。
毫無疑問,最終的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新式大型巡洋艦成了海龍級的縮小版。
最關鍵的是,電力推進帶來的成本問題是很難解決的。
這次,青島造船廠跑到了江南造船廠的前面。
現在,海軍只需要一種可以配合海龍級活動的大型巡洋艦。因為沒有充當艦隊旗艦的必要,所以這種大型巡洋艦不需要配備太多的電台與指揮設備,因此可以大幅度的降低採購價格(海龍級的指揮設備佔到了總造價的百分之二十)。
這個問題,最終由海軍出面解決。
從戰術使用角度上看,除了參加支援陸戰隊的炮戰之外,鯊魚級的主要任務就是隨同海龍號一同執行破交作戰與護航作戰行動。可以說,在整個大戰期間,由這兩種大型巡洋艦組成的破交艦隊與護航艦隊能夠讓任何一個敵人望而卻步。
相關的設計工作很快就全面展開,大型艦用電動機與交聯發電機的研製工作也順利推進。
如果僅僅在幾艘戰艦上使用電力推進技術,其研製費用平攤下來,將導致每艘戰艦的成本居高不下。
海龍級的「高大全」讓帝國海軍得到了最好的戰艦,可也讓帝國海軍無法承受。
如此一來,海龍級的使用成本肯定非常高昂。
另外,在總體設計時,工程師為了控制住排水量,廣泛的應用了「重點防護」的設計方法。可以說,鯊魚級主要部位的防護都得到了加強,使其完全有能力應付重巡洋艦的威脅,而其配備的240毫米艦炮又能輕鬆幹掉任何一艘重巡洋艦。另外,據後來的測試,240毫米穿甲彈對美國海軍的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都有足夠的威脅力。
當然,最終是不可能比超過海軍的要求的,道理很簡單,交聯推進系統本身就很昂貴。
如此一來,鯊魚級大型巡洋艦足足建造了二十四艘之多。顯然,這也正好體現出,鯊魚級是巡洋艦,而不是價格高昂的主力艦。
最重要的,第一批鯊魚級的採購價格僅僅比海軍要求的超出了百分之十九點五。
海軍沒有食言,隨即就向六家大型造船廠下達了十二艘的訂單,並且將這種新式大型巡洋艦命名為「鯊魚」級。似乎,這個名字已經意味著,這種戰艦將成為大洋上的殺手,成為那些商船的殺手!
如果要進行大批量建造就不得不考慮使用期間的成本,比如彈藥的價格,備件的價格,以及執行任務所需要的費用(其中燃油費佔的費用最大)。顯然,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海龍級大型巡洋艦的維持費都不會低到哪裡去。
不說別的,在正式設計開始之後,海軍竟然要求將新式戰艦的建造價格降低到海龍級的百分之五十,為此可以適當降低一部分性能。
到海龍級開始建造的時候,德國海軍在北大西洋上的活動給了帝國海軍很大的啟發。
這是從對日戰略封鎖中總結出來的教訓,單獨行動的襲擊艦與破交艦很難對付有護航戰艦保護的大型船隊,即便能夠偷襲得手,或者能夠打跑對方的幾艘護航戰艦,也難以保證消滅足夠多的商船。
在使用電力推進的時候,戰艦隻需要讓兩台鍋爐與兩台蒸汽輪機運轉,也就是說,只需要使用一半的動力設備,另外一半的動力設備可以以怠速運轉,以延長動力設備的無故障使用周期。另外,這也能提高鍋爐的熱效率,從而達到減少燃油消耗的目的。最重要的是,電動機可以無級變速,使戰艦在巡航狀態下可以隨意的改變航行速度。
只是,除了這一點之外,其他的所有額外要求幾乎都是在給工程師添麻煩。
毫無疑問,民營造船廠是不會做虧本買賣的。
海軍也按照之前的承諾,在完成了第一批戰艦的價格核算之後,下達了第二批訂單。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艘破交艦在被擊沉之前平均只能幹掉十三艘商船,其總載重噸不到八萬噸。
當然,交聯推進方式的設計思想是非常「前衛」的。
主裝甲帶:120-200+50毫米,裝甲甲板:80-140+80毫米,裝甲隔艙:50毫米,炮塔:80-250毫米,炮座:250毫米,司令塔:120-250毫米。
也正是這兩種大型巡洋艦讓帝國海軍看到了破交作戰的希望,更讓帝國海軍真正認識到了「有組織,有紀律,有規律」的破交作戰行動在戰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在承諾第一批訂購十二艘,並且保證只要第一批戰艦的採購價格不超出海軍要求的百分之二十,海軍就將訂購第二批十二艘。
比如,其24000噸的標準排水量,卻只裝備了8門240毫米主炮,這明顯有點「馬拉牛車」的感覺。另外,其四座雙聯裝炮塔的火炮布置方式也讓海軍很不滿意,必經當時海軍對三聯裝炮塔有種特別的傾愛。還有,其仍然採用副炮與速射炮的輔助火力配製也讓海軍覺得沒有多大的必要。當然,最大的問題還是出在了續航能力方面,十六節時僅15000海里的續航力明顯限制了這種戰艦的活動能力。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當時帝國海軍批量建造的萬噸級貨輪的訂購價格也只有五十萬。
當時,汪華華已經完成了海龍級的設計,只是正在集中精力設計省級戰列艦。似乎海軍不太信任別的總工程師,最終仍然讓汪華華主導了新式大型巡洋艦的設計工作。這樣一來,在精力有限的情況下,汪華華不得不盡量減少設計工作量。
鍋爐:4台七十三年型燃油鍋爐,主機:4台七十三年型蒸汽輪機,功率:165000軸馬力,發電機:4台七十二年型交聯式發電機,功率:42兆瓦440伏,電動機:4台七十三年型交流電動機,功率:36兆瓦440伏;推進:4軸4漿;航速:36節16節(主機直接驅動電機驅動),續航力:23500海里16節,或8500海里28節。
那就是電力推進技術在當時還不完善。即便美國海軍在幾艘戰列艦上採用了電力推進技術,可是帝國海軍一直沒有做類似的嘗試,因為帝國海軍知道,電力推進技術需要攻克的難關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