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驅逐艦

戰時需要——山東級驅逐艦

驅逐艦

戰時需要——山東級驅逐艦

顯然,山東級是一級「標準驅逐艦」。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隨著越來越多在戰前建造的驅逐艦戰沉,帝國海軍對驅逐艦的數量要求佔到了主要位置。也就是說,帝國海軍需要更多的驅逐艦,而不是更好的,更貴的驅逐艦。
※※※※
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為:「蓬萊」號,「福山」號,「棲霞」號,「文登」號,「乳山」號,「牟平」號,「萊陽」號,「萊州」號,「平度」號,「膠州」號,「城陽」號,「黃島」號,「寒亭」號,「安丘」號,「諸城」號,「五蓮」號,「膠南」號,「撫遠」號,「榮成」號,「萊西」號,「嶗山」號,「昌邑」號,「壽光」號,「昌樂」號。
這就是「山東」級驅逐艦。
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應急產物,山東級算不上是一級成功的驅逐艦。
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在帝國海軍急需更多的驅逐艦的情況下,二十四艘老邁的山東級驅逐艦再次擔當了重任,並且在戰場上表現得極為活躍。
另外,山東級陸續服役的時候,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接近尾聲。因此,山東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並沒有多少出色的表現。
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因為大量驅逐艦戰損,新開工建造的驅逐艦一時補充不了海軍的損失。在此情況下,帝國海軍將二十四艘山東級再次編入戰鬥序列,並且將其投入了幾個主要戰場。
鍋爐:2台四十九年型燃油鍋爐,主機:2台四十九年型蒸汽輪機,功率:44000軸馬力,推進:2軸2漿;航速:37.5節,續航力:3000海里10節。
從這一選擇也可以看出,山東級過小的排水量限制了其活動能力,也就限制了其在帝國海軍中的地位。
其主要性能:
標準排水量:1080噸,滿載排水量:1230噸;總長:92米,型寬:8.5米,吃水:2.2米;定員:204人。
戰後,帝國海軍選擇保留了江浙級,逐漸淘汰了山東級。
如此看來,帝國海軍重新啟用山東級驅逐艦,也算得上是戰時需要吧。
在此情況下,武漢造船廠根據海軍的需要,設計出了一種排水量僅一千噸的驅逐艦。
在其各項性能中,火力與魚雷攻擊能力最為突出,而其適航性,續航力都非常糟糕
主炮:4門四十五年型130毫米L42型艦炮,魚雷:2座五聯裝550毫米魚雷發射器(備雷20條)。
因為戰時環境的制約,帝國海軍沒有做太多的考慮,就向幾家主要的造船廠訂購了第一批二十四艘該級驅逐艦。
江浙級的成功在很大的程度上應該歸功於其較大的排水量,可這也同時限制了江浙級的建造數量。說簡單點,就是其高昂的價格,使其難以像其他驅逐艦那樣大批量的建造,更難以承受戰爭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