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第十二卷 勝利之途

第五十七章 全速追擊

第十二卷 勝利之途

第五十七章 全速追擊

當時,鄭恩博讓三艘戰列艦都向四號目標艦開火,也是有理由的。
此時,第31-1主力編隊的速度高達三十二節,而美軍第51艦隊的速度僅僅只有三十一節,雙方的距離不到二萬一千米。
第31艦隊不是第11艦隊,在戰鬥爆發之前,鄭恩博手裡還有四艘驅逐艦。另外,在第11艦隊對付蒂里特的英國太平洋艦隊時,鄭恩博就已經讓在南面與東面執行偵察任務的戰艦返回了編隊,組成了一支巡洋艦編隊,與第二支驅逐艦編隊。除掉之前協助第11艦隊對付「復讎」號與「皇權」號地那支驅逐艦編隊之外,鄭恩博手裡還有四艘火力極為強大的「島」級輕巡洋艦,以及四艘「花」級驅逐艦。
被擊中的正是「威斯康星」號。
情急之下。斯普魯恩斯犯了另外一個錯誤:減速與第31-1主力編隊交火。
一點五十五分,第31-1主力編隊里的「英宗」號與「孝宗」號首先開火。
到此,第51艦隊錯過了最後一次可以逃出升天的機會。
相反,不管是第31艦隊,還是第11艦隊。在離開澳洲東南的炮擊海域時。都只有一半的燃油,且中途只補充了彈藥與淡水。沒有補充燃油。此時,其排水量甚至還不到標準排水量。如果不是因為在此之前長途航行了數千海里,恐怕航速早就超過了三十二點五節的最快速度了。
二點十一分,第31-1主力編隊里的三艘「省」級戰列艦開始向美軍四號主力艦開火。
可以說。在這種情況下進行炮戰,與浪費炮彈沒有任何區別。
三艘戰列艦要齊射三十七輪才有可能擊中敵人一枚炮彈,而一千枚複合穿甲彈地造價足足頂得上一艘「島」級輕巡洋艦了。如果按照大戰期間。擊沉一艘快速戰列艦平均需要二十三枚穿甲彈計算,那麼所消耗的彈藥的總價值相當於三艘「省」級戰列艦了。而「衣阿華」級戰列艦地造價與「省」級戰列艦相差不大,顯然這是很不划算的買賣。
「皇帝」級乙型戰列艦的最高航行速度只有二十九節,因為艦體偏短,且干舷較低,所以其適航性較差,難以在航速超過二十四節的情況下保持戰艦的穩定性,也就難以準確命中敵人。
收到「北直隸」號發來地消息之後,白佑彬立即搞清楚了情況。在全速追擊的時候,鄭恩博讓二艘速度較慢的戰列艦脫離了編隊。考慮到「遼省」號已經遭到重創,而美軍還有一艘老式戰列艦沒有被擊沉,加上第11艦隊的輔助戰艦一時半會趕不回來。白佑彬就以艦隊聯合指揮官的身份。給「英宗」號與「孝宗」號的艦長下達了命令,讓他們去掩護與救援「遼省」號。
更重要的是,隨著速度提高,二艘戰列艦的炮擊命中率開始急劇下降。
四艘「衣阿華」級戰列艦都在不久前進行了燃油補給,在戰鬥開始的時候,消耗掉地燃油還不到一千噸。也就是說,四艘戰列艦的排水量遠遠超過了能夠達到最快航行速度的標準排水量。如此一來,四艘「衣阿華」級戰列艦能夠將航速提高到三十一節就已經相當不容易了。
可以說,「英宗」號與「孝宗」號完全在碰運氣。
八艘驅逐艦分成了兩批,從東南方向沖向了第31-1主力編隊的三艘戰列艦。同時,第51艦隊里地四艘戰列艦也開始減速,準備用炮火掩護驅逐艦。
「威斯康星」號地速度並沒有受到影響,還在起火之後迅速改變航向,讓對方無法輕易瞄準。
問題是。第51艦隊的速度根本不可能達到三十三點五節。
按照當時的情況,如果第51艦隊能夠將航行速度提高到三十三點五節,也就是「衣阿華」級的最快速度,不管鄭恩博怎麼拚命,都不會有多大的收穫。另外,白佑彬恐怕連參加戰鬥的機會都沒有。
按照帝國海軍的計算,在速度超過二十四節的時候,「省」級戰列艦對二萬米外的敵艦的命中率只有百分之一。如果速度超過三十節,命中率將下降到二十四節時的十分之一。此時速度已經達到了三十二節,因此命中率連千分之一都不到。
二點過三分,「孝宗」號上的瞭望員首先報告目標艦起火,隨即「英宗」號上的瞭望員也看到了美軍第51艦隊四號主力艦尾部甲板上燃起的大火。毫無疑問,「英宗」號與「孝宗」號確實抓住了運氣。
二點十七分,美軍地驅逐艦首先展開了行動。
白佑彬不但選擇了一條最理想的航線,還在轉向之後,讓龐晉元事實了電子干擾。也就是說,從一開始,白佑彬就知道斯普魯恩斯會選擇逃跑。如果讓斯普魯恩斯發現了第11艦隊,不管他有沒有機會幹掉鄭恩博,他都不會留下來。因此,要想讓鄭恩博纏住第51艦隊,就得保證第11艦隊不被發現。
其實,在白佑彬越權下令的事情上,鄭恩博地反應還不是很大。
只是,在航速達到了三十二節的情況下,炮擊命中率確實不敢恭維。
首先起火的是爆炸點附近的易燃物品,儲備在舵艙附近的潤滑油被引燃。因為戰艦航速過快。空氣順著爆炸口湧入艦體,加上距離最近地損管隊員都在五十米之外,難以及時到達。所以火勢迅速蔓延,最終擴大到了露天甲板上面。
在發現第31-1主力編隊只有三艘主力艦,另外二艘戰列艦沒有追上來之後。斯普魯恩斯立即意識到,第31-1主力編隊不是他的對手。如果能夠迅速幹掉鄭恩博,他就有望逃出戰場。到時候,哪怕只有一半的戰列艦能夠逃走,也比全部戰沉要好得多吧。
在進行了電子干擾之後,美軍的探測雷達受到的影響最為嚴重。
此時。鄭恩博親自率領的三艘「省」級戰列艦的速度已經達到了三十一節,並且從「英宗」號與「孝宗」號的北面超了過去。美軍第51艦隊的速度則達到了二十九節,且在繼續加速。
萬幸的是,穿甲彈沒有打壞舵機,也沒有損壞下方的傳動軸。
當然,這些都是後面的事情了。
因為美軍的火控雷達都對準了第31-1主力編隊,而且火控雷達的探測範圍有限,難以進行大範圍搜索,所以無法及時發現從西南方向上殺來的第11艦隊,也就無法讓斯普魯恩斯知道,白佑彬率領的艦隊即將到達戰場。
這也是「英宗」號與「孝宗」號在這場海戰中收到的最後一個戰果。
更重要地是,此時第11艦隊正在加速趕來。
在海戰中,運氣絕對是不能忽略的因素。
據該艦被俘人員提供的消息,在艦尾甲板上燃起大火之前,「威斯康星」號還挨了一枚炮彈,只是穿甲彈的威力過大,直接穿透了戰艦C炮塔右側的艦舷甲板,掉入了海里,沒有在艦體內發生爆炸。隨後,第二枚穿甲彈就落在了C炮塔的後面,正好避開了得到加強的水平甲板,在擊穿了二層厚度不到一百五十毫米的裝甲之後,最終在尾部裝甲盒隔板的外側發生了爆炸。
可以說,這是一個相當嚴重的錯誤。
主要是鄭恩博也是這場海戰的功臣,而且得到了應有地獎賞。讓人想不通的是,第三艦隊司令官郭懷平卻不依不饒,認為白佑彬違反了海軍作戰條令,應該受到懲罰。最終,江洪波主動承擔下了責任,白佑彬也沒有受到懲罰,此事不了了之。
後來。白佑彬的這道命令還在第一艦隊與第三艦隊引起了一場不大不小地風波。
白佑彬率領的第11-1主力編隊也加速追了上來。
當時,第51艦隊里的四號主力艦遠在二萬三千米之外,且正在加速前進。雖然在這個距離上,用七十二年型四百毫米艦炮發射的複合穿甲彈對「衣阿華」級戰列艦仍然有很大的威脅,但是在雙方速度都不慢,且航向相同的情況下,「英宗」號與「孝宗」號的炮擊效果不會好到哪裡去。
主要是「英宗」號與「孝宗」號屬於第三艦隊,而白佑彬是第一艦隊司令官。雖然二艘戰列艦上地艦長都曾經跟隨白佑彬征戰。且有著不錯的表現,對白佑彬也很欽佩。但是作為聯合指揮官,白佑彬不應該直接向其下達作戰命令。而應該向鄭恩博下達命令,然後由鄭恩博向二艘戰艦地艦長下令。
炮火來得非常猛烈,卻沒有多少準頭。
受到影響最大地是「英宗」號與「孝宗」號的艦長。二位海軍上校都在受到郭懷平的責難與非議之後,主動要求調往第一艦隊服役。而隨著第一批「省」級乙型戰列艦服役,這二位艦長都如願以償的被調往了第一艦隊,而且成為了新式戰列艦的艦長。從某個角度來看,他們也是因禍得福,且官升半級。
因為無法判斷出到底是「英宗」號,還是「孝宗」號擊中了「威斯康星」號,所以這個戰果被當作了二艘戰列艦的共同戰果。
首先是速度太快,炮擊命中率低得讓人無法接受,如果不集中火力,將難以擊中目標。二是距離過遠,無法向對付老式戰列艦那樣,用幾枚穿甲彈癱瘓對手,只能集中炮火,爭取多命中對手幾次,以降低對手的航行速度。三是「衣阿華」級戰列艦的最快速度在「省」級之上,斯普魯恩斯要想逃跑的話,沒有人能夠阻止他,在無法確保全殲第51艦隊的情況下,只能想法盡量幹掉對方一到二艘戰列艦,削弱對手的實力,同時擴大此次海戰的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