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第十四卷 雙管齊下

第七十一章 由遠及近

第十四卷 雙管齊下

第七十一章 由遠及近

七月十四日,白佑彬收到了藍凌波發來的新消息。
當然,衛延年沒有立即著手改組艦隊。畢竟改變艦隊作戰編製不是一件小事,很多問題都需要反覆論證。另外,當時的主要任務是儘快在加勒比海地區獲得立足點,為接來攻打美國本土做好準備。
當時,給白佑彬提供消息的是藍凌波。
當時,帝國海軍還在戰場上活動的作戰艦隊就只有三支,其中第11艦隊還在太平洋上活動,而第44艦隊的實戰經驗還不夠豐富,真正的主力是第61艦隊。除此之外,還有二十一艘戰列艦(包括二艘土耳其的戰列艦)正在維修,或者準備進行大規模維修。這十七艘戰列艦中,三艘「省」級的維修工作能夠在八月初完成;四艘「省」級乙型的維修工作在九月初就能完成,另外四艘則要持續到十月底,甚至十一月底;而四艘「皇帝」級乙型戰列艦的維修工作肯定要持續到年底;二艘從土耳其租借的戰列艦的維修工作最快也只能在明年年初才能完成。
當時,白佑彬盯上的是即將服役的第二批次的八艘「海軍元帥」級戰列艦。
這樣就很好理解了,只要帝國海軍手裡有足夠多的先進戰艦,在戰爭結束之後,就可以將大量在戰爭初期與戰爭中期建造的戰艦出租或者出售給友好國家,然後用獲得的租金等款項來維持新式戰艦。
這就不難理解帝國海軍加快了第二批次「海軍元帥」級戰列艦的建造速度,並且在第一批四艘「海洋」級戰列艦才動工建造不久就追加了第二批八艘訂單的原因了。按照以往的慣例,只要這些戰艦建成,就不會被拆毀。如果沒有趕在戰爭結束前建成,則很有可能在戰後的大裁軍中被拋棄。
當時,不管是陸少豐,還是陸戰第八軍的官兵,都希望能夠早點登上伊斯帕尼奧拉島,佔領太子港。結果,在七月七日的時候,陸少豐再次修改了作戰計劃,完全放棄了進攻羅德城的行動,集中所有力量攻打太子港。
因此。很多人都認為。應該用建造戰艦地費用來採購更多地作戰物資。
白佑彬也沒有指望第11艦隊能夠被立即調過來。只要陸戰第五軍還在太平洋沿岸地區活動,第11艦隊就得留在太平洋戰場上。按照陸戰隊的突進速度,就算在七月中旬推進到了大西洋沿岸地區,離開了艦隊火力支援範圍,第11艦隊也要在八月上旬的時候才能到達北太平洋戰場。
按照以往的經驗,戰爭結束之後,海軍得到地軍費將直線降低,帝國的重點也將轉移到國內建設上,從而保持帝國內部地穩定,避免在獲得勝利之後爆發內亂。因此,帝國海軍必須為「過冬」做好準備工作。
相反,此時支援餘輝宏的只有第11艦隊與一支火力支援隊。
另外。按照二年地建造周期計算。在七十七年(45年)年初追加訂購地戰列艦。最快也只能在七十八年(46年)年底建成服役。而到那個時候。戰爭很有可能已經結束了。新建造地戰艦根本派不上用場。
作為第一艦隊司令官,在第11艦隊由趙賻禮指揮的情況下,藍凌波一直在後方負責後勤保障工作,因此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到後方的事情。在得知第二批次的八艘「海軍元帥」級戰列艦將在八月底到九月初之間建成的消息之後,藍凌波立即聯繫了白佑彬,同時也找到了江洪波,希望通過江洪波的關係給第一艦隊搞到四艘新式戰列艦。
衛延年沒有急著做出決定,而是在七月十日左右讓總參謀部的幾名高級參謀就下一階段作戰行動的重點寫了一份報告,然後再根據這份報告對海軍艦隊的作戰編製進行了重新審定。
只是,在分配兵力的問題上,確實比較棘手。到時候,無論如何也應該留一支作戰艦隊在太平洋上襲擊美國西海岸地區的港口與海軍基地,防止美軍在太平洋上興風作浪,同時也能確保從帝國本土到巴拿馬運河這條主要航線的安全。
當時。很多人都不明白海軍為什麼要追加訂購戰列艦。
在餘輝宏指揮的陸戰隊上岸之後,白佑彬就向海軍總參謀部打了一份報告,要求儘快將第11艦隊調過來,支持陸戰隊在加勒比海地區的作戰行動。顯然,他的這份報告並沒有立即得到答覆,當時第11艦隊還不可能離開巴拿馬灣。
其實。換一個角度就不難明白帝國海軍追加戰列艦訂單地根本意圖了。
另外,帝國海軍必須為戰後地發展考慮。
當時,他只修改了艦隊的編製,將以往的「四八十二」編製體系(四艘戰列艦,八艘巡洋艦,十二艘驅逐艦,這是作戰艦隊的基本編製)變成了「八十十二十六」體系,即八艘戰列艦,十艘大型巡洋艦,十二艘通用巡洋艦,十六艘多用途驅逐艦。
如果算上在九月底到十月初陸續服役的八艘「海軍元帥」級,到十月份的時候,帝國海軍將擁有二十七艘戰列艦,其中十二艘為新建的「海軍元帥」級,八艘為「省」級乙型,七艘為「省」級。
緊接著,在當天下午,他就收到了衛延年從海軍總參謀部發來的消息,讓他儘快搭乘「勝利」號旗艦趕往前線,負責協助陸少豐攻打太子港,並且為建立戰區前線司令部做好準備工作。
因為陳錦寬不在舟山,加上戰區制已經得到了檢驗,衛延年沒有對海軍體制動大手術。
鄭恩博也在當時給海軍總參謀部發了一份電報,指出了重建第62艦隊的重要性,並且委婉的表示,從土耳其租借的二艘戰列艦之前一直在北大西洋戰區服役,所需要的獨有的後勤支持能力也只有北大西洋戰區才具有,因此應該將其繼續留在北大西洋戰區。鄭恩博的意思是,將第62隊的剩餘戰艦轉給第42艦隊,幫助第42艦隊重建,然後用新服役的戰艦重新組建第62艦隊!
其實,白佑彬的要求確實有點過分。
對衛延年來說,怎麼分配即將建成的八艘戰列艦,確實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
戰爭行將結束。美國已經失去了與帝國抗衡地能力。即便在未來一年到一年半之內。美國也不可能建造出十二艘以上地「超戰列艦」。保持十二艘「海軍元帥」級戰列艦。再加上數量眾多地其他快速戰列艦。帝國海軍有足夠地能力控制北大西洋。並且對美國東海岸地區進行全面封鎖。再建造新式戰列艦。已經沒有多大地實際意義了。
而按照帝國海軍的傳統,在軍費撥款減少之後,往往會通過出租或者出售老舊裝備地方式來維持海軍的正常運轉,完成從戰時狀態到平時狀態的過渡,避免因為快速裁軍而導致海軍實力與影響力急劇下降的情況出現。
那麼,剩下的戰艦隻能配備給第四艦隊與第六艦隊。
第四艦隊已經擁有四支作戰艦隊,就算第42艦隊會因為損失過為慘重被撤消編製,從土耳其租借的那兩艘戰列艦在修復之後將編入第62艦隊,第四艦隊也有三支作戰艦隊。而此時第44艦隊與第61艦隊正在前線執行戰鬥任務,加上已經到達了前線的火力支援艦隊,為陸戰第八軍提供支持的艦隊已經足夠多了。
按照當時已經掌握的情報,即便美國還在建造數量眾多的戰列艦,可是在人員素質不佳,且訓練嚴重不到位的情況下,美國海軍基本上喪失了作戰能力。因此,之前以對海作戰為主的編製體系將難以適應下一階段的作戰需要。為了能夠更加有效的利用海軍艦隊的作戰能力,必須對艦隊的編製做出調整。
十五日上午,一場新的登陸戰役在伊斯帕尼奧拉島打響了。
當然,盯上了這八艘戰列艦的人並不少。
也是說,海軍也要利用最後的機會擴大規模!
按照計劃,這八艘戰列艦本來應該在年底建成服役,在年初的時候,海軍獲得了一筆追加撥款,隨後就以追加採購費用的方式,讓各大造船廠加快了正在建造地二級十二艘戰列艦地建造速度,甚至還額外訂購了第二批八艘「海洋」級戰列艦。
如此一來,帝國海軍就必須在戰時建造足夠多的戰艦,而且是最先進的戰艦。
陸戰第五軍在巴拿馬成功上岸,成為了陸戰第八軍最大的推動力。
從新的編製體系就能看出,帝國海軍將從遠洋決戰型海軍轉變成近海封鎖型海軍。
戰爭還沒有結束。且美國本土沒有受到太大地威脅。大批戰艦正在建造之中。比如第二批四艘「蒙大拿」級戰列艦很有可能在年底服役。而美國海軍地第一種「超戰列艦」則有可能在明年上半年服役。只要美國不在本土受到威脅地情況下投降。戰爭就不大可能在明年上半年結束。在此情況下。為了確保帝國海軍在北大西洋上地絕對優勢地位。追加建造一批戰列艦。完全符合帝國與帝國海軍地利益。
這麼多戰列艦,可以組建成七支作戰艦隊了!
顯然,鄭恩博也想得到幾艘「海軍元帥」級戰列艦。
最終,這份報告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
該怎麼分配這些兵力呢?
此時,白佑彬正在直布羅陀調兵遣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