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政道風流》第六卷 揚鞭奮蹄

第15章 陸氏新政第一波(二)

第六卷 揚鞭奮蹄

第15章 陸氏新政第一波(二)

市政府很快轉發了關於規範土地市長的文件,特別是對於國有企事業單位的土地出售出讓進行了規定,大部分工作還算順利,但有極少的企業職工卻是又藉此到市政府討說法,要求市政府同意變賣土地來發放欠他們的工資和春節的福利。
改革的過程就是解決問題和矛盾的過程。如果長期搞穩定壓倒一切,結果只能是穩定壓倒改革,壓倒發展,壓倒社會的銳氣和活力,壓倒執政黨的宗旨和活力,壓倒人民群眾的期待、信任和黨的威信,壓倒一切真正能夠保障社會長治久安的深層次的基本要素,因而最終就是穩定壓倒了穩定之本身。
對於一個領導來講,最大的權力是什麼?不是財權,不是物權,不是管理具體事務的權力,而是人事權。黨委書記與政府主官最大的不同就是書記享有人事權,根據黨管幹部原則,黨組織管理著政府及其他,通常一級政府,人事權必定掌握在這個單位最高領導的手裡,有了這個權力,財權也好,做事的權力也好,都統統被捏在了手上,否則,這個最高領導就是徒有虛名。
根據陸政東的了解,在九二年南巡講話之後,安新為了解決財政困難,開始大肆賣地,開發商擁有土地動輒幾千畝,在和城鄉接合部,土地幾萬十來萬一畝,全賣出去了。以至於安新市要修建政府設施和建築還得要向這家開發商回購。
不但陸政東等政府人員清楚,就是一些地產界人士保守的認為,自從安新市有房地產以來,安新掙錢最多的房地產企業既不是那些修房最多的房地產企業,而是這家幾乎就沒怎麼造房的企業,其原因在於土地的巨幅升值。
而現在安新大大小小的困難企業上千家,正是企業改制的時候,正是賣土地的時候,很多地段的土地都很不錯,增值空間巨大,也正是發大財的好機會,如果允許這些企業將土地賣出去,那那些地產老闆可以賺的土地增值更不是一個小數目,對於如此巨大的一個蛋糕就這樣白白的沒了,這讓一些人很是不甘心。
但這些陸政東卻是沒講,退讓不是軟弱,而是因為收緊的拳頭出擊更具力量。
穩定壓倒一切,但不去解決矛盾,矛盾就會壓倒穩定。
特別是市裡的一家房地產公司在九三年囤積了大量的土地,該開發商獲得包含上述部分項目的一片一千多畝土地,成本在每畝六萬元到八萬元,而在賣出的時候,目該地段的土地市場價已達到每畝九十萬元到一百一十萬元。
張澤高卻是遲遲不表態,張澤高不表態,其他人自然也就不會開口。
說它是行動指南,即把黨和政府的宗旨直接理解成就是穩定,穩定就是目的,穩定就是一切,穩定代表了社會和諧,穩定代表了政府形象,穩定代表了群眾利益。果真能代表這些嗎?我想不是的。
當然加快經濟發展,才能更好地解決前進道路上的矛盾和問題,才能有效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經濟發展離不開社會政治穩定,而社會政治穩定最終要靠經濟建設的成果來保障。經濟發展了,能為穩定工作提供有力的物質保障,穩定工作做好了,能促進經濟工作更快更好地發展。穩定工作要為經濟建設服務,要排除一切影響經濟建設的干擾和破壞,進一步增強維護穩定工作的主動性,有所創新、有所突破、有所發展,為經濟建設保駕護航,創造良好的穩定的發展環境……」
陸政東深知他現在在財權上都說不上掌握住了,如果不想想辦法,連做事的權力恐怕也會受到制約。現在自己的這些政策推行得總體上雖然還算順利,這主要還是因為這樣的政策,能夠讓很多本來屬於對方陣營的人也受益,這樣的受益至少讓他們不會反對,所以才會如此。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鵝毛大雪飄飄揚揚從天而降,不長的時間就讓這個城市籠罩在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中,瑞雪兆豐年,似乎預示著新年之後的好兆頭。
而且自己這兩手應該講也是打亂了他的陣腳,鍾柏發這個時候出來,也不是壞事,比真正臨近選舉的時候跳出來好,自己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應對,陸政東仔細的思考著應對之策……
這兩把火極大的贏得了人心,只是這裏兩把火不但極大的燒旺了自己,同時,也燒痛了鍾柏發等人,隨著自己顯露能量,而很有希望和自己爭奪安新市委書記的鍾柏發,也終於感覺到了深深的危機感,也終於耐不住了,終於直接出面了。
而這些賣地的企業的負責人理由說得再充分,但裏面或多或少有說不清的交易,於是就編造出種種理由鼓動工人到市裡來到市裡。
陸政東現在並不了解安新市收容的情況,但根據安新的財力,估計不太好,而國家層面大的制度沒有變,他也沒有權利廢止收容制度,他不想好心辦壞事,只有在今後儘可能的規範和完善……
「我基本同意鳳娟同志的意見,現在市裡搞土地儲備,這是好事,但不代表就要人民群眾遭受損失,對於土地儲備中出現的問題,我有一點意見,一是要確保社會穩定,穩定是硬任務,發展是硬道理,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發展離不開社會政治大局持續穩定,離不開社會長治久安。穩定是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維護穩定工作不僅要立足當前,確保眼前的穩定,而且要著眼于社會長治久安,著眼于穩定持久。不能為了眼前的穩定而忽視長遠的穩定,更不能為了眼前的穩定而損害長遠的穩定基礎。要在高度重視解決當前突出問題的同時,在抓基層,打基礎,管長遠上下功夫,要注重夯實基層基礎工作,立足整個社會的長治久安。要在抓好具體工作和措施的基礎上,注重長效機制的健全完善,使維護穩定工作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
說它是保護既得利益的擋箭牌,即一提深化改革,如果觸動了既得利益,就拿穩定說事,使改革難以進行或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政府本來是決策機構,現在卻成了協調機構,涉及幾個部門的改革事項,政府首腦出面如果協調不下來,這項改革也就流產了。即使不流產,生出來的也是不健康的殘障兒,也是偽改革。
陸政東這才回過頭說道:
隨著鍾柏發正式發力,這些人是不是好會繼續和自己信賴的人聯合起來一直支持自己,這就很難講了,今後恐怕就沒有這麼輕鬆了。
「穩定壓倒一切」是總設計師在極其特殊的背景下提出來的,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成了各級領導長期堅持的行動指南或部門為保護既得利益而拖延、拒絕改革的擋箭牌。
「那就通知市裡各部門和區縣,做好應對,確保交通安全,交通疏導工作,降低降雪對交通的影響。預防電力、通訊等設施受損,加強設施農業管理……還有通知市收容所,對那些流落街頭的,住在橋洞下的,發放點禦寒衣物和食物,不然要是有人出事了,有人講什麼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話了……」
「叮叮」敲門聲,安俊義走了進來,陸政東沒有轉身,甚至姿勢沒有一絲變化。
但他們就是心裏對這項政策恨之入骨,也不能明的和政府相鬥,而且政府出台的這項政策市針對國有企業的,他們出面也師出無名,於是就鼓動有些國有企業的那些負責人想辦法。
陸政東知道安俊義來他辦公室肯定不是彙報天氣的,多半是為土地儲備的事情而來……
鍾柏發終於抬起頭,放下手裡的筆,摘下了眼鏡,拿在手上,說道:
市委辦公樓小會議室,橢圓會議桌旁。陸政東正默默喝茶,聽著蔣鳳娟滔滔不絕的長篇大論,春節前的書記碰頭會,氣氛很壓抑,只有蔣鳳娟那比較尖銳的聲音在會議室上空回蕩:
「我的意見倒和兩位不謀而合,要發展就得講穩定,這一點,我還是明白的。工人那邊的工作,市政府會進行說服溝通的。」
講如果說市裡不讓賣地,那市裡就得出這筆錢,這口子一開,其他企業自然也就會找上門來,市裡那點用於啟動土地儲備的資金根本就不夠,還談什麼儲備土地?
原來的黨群副書記走了,但其所在的勢力畢竟在貝湖有極大的勢力,在安新更是佔據優勢地位,雖然他因為稍微急躁了一些,得罪了李萌圖背後的人以及省里其他一些領導大為不滿,在一系列較量之後的妥協中,自己被推到了安新這個前沿,雖然他在經濟上的作為會為他加分不少,但人事上的話語權卻是掌握在對方手裡。
所以綜合這些情況,自己未必就占什麼優勢,雖然被任命為安新代理市長等於佔了先機,但也不能就認為自己可以順順利利的接下張澤高的位置,鹿死誰手,現在講一切尚早,前面,是一條漫長而又荊棘莫測的路,想走得好,走得穩,自己必須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呵呵,這雪下得好大啊。天可真夠冷的,根據市氣象台的預報,從今天開始,連續幾天都會降溫……」
「我的意見,政府要儲備土地這是應該的,但市政府辦公會議作出的決定太過簡單,沒有考慮到一些困難企業的實際情況,要儲備土地也要考慮這些企業的現狀嘛,要發展也要求穩定嘛。」
所以說,以改革求穩定則穩定存,以穩定求穩定則穩定亡。這才是真正的、正確的、核心的思想。
眼下的安新就正是如此,張澤高是市委書記,但是人事權卻在鍾柏發等人手裡,所有張澤高這個市委書記有時候還得看鍾柏發的臉色。
其他兩位副書記和與會的市委秘書長章可欽不由得狐疑的看了他幾眼,顯然有些不明白他說的這話時什麼意圖,按照陸政東上次在任命商業局長上在書記碰頭會上的風格,這個時候陸政東肯定是要開始犀利的反擊了,鍾柏發講理論是高手,陸政東講經濟,鍾柏發同樣無法招架,可陸政東卻是一反常態的講話沒有半點火星子,陸政東這到底是真就示弱了呢?,還是鍾柏發等人一拳打在棉花上了?這個年輕的市長還真是讓人摸不著頭腦……
陸政東對於鍾柏發暗諷他急功冒進,不夠成熟倒不是很在意,但對於拿穩定說事卻是真的很討厭。
自己在香港招商成功極大的提振了全市幹部隊伍的士氣,也給很多老百姓信心,不管幹部也好群眾也好,都希望市長是個能人,這樣幹部才會按時發放工資和能拿到福利,而對老百姓來講,市長能幹,大家也就有了盼頭,這樣讓廣大幹部群眾對他這個代理市長有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初步認識。
端起茶杯,慢慢喝了一口茶水,思緒如同飄落的雪花繼續飛揚著,其實,鍾柏發恐怕一樣是如芒在背,他這兩手至少在選舉的事情上就要輕鬆很多,雖然市裡不少重要位置的幹部都是鍾柏發提拔起來的,但是對於窮怕了的許多人大代表來講,鍾柏發等人就是想做思想工作,代表們也未必賣帳,只好好好運作一下,他想要過關就輕鬆得多。
而如果同意其請求,那也就意味著這項政策可以通融,一開始就變得很水,一項政策的推出,開始實施階段是最為關鍵時刻,如果這樣水,那最後的結果肯定是失敗。這實際上不是工人們來找事,而是某些地產商打的如意算盤。陸政東很清楚,他這一規範土地市場,就等於斷了很多人的財路。這些人終於發難了。
而在土地上的新政則是真正意義上的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這把火是真的讓市裡上上下下的幹部對於他搞經濟的能力有了更為直觀的認識,而在處理市裡和區縣的事權和財權的關係上,讓區縣和市裡的幹部都很振奮,對於區縣的幹部而言,他是實實在在的給了區縣更大的財權,而對於市裡的幹部來講,他給區縣更大的財權實際並不會影響市裡的財政收入,聯合區縣,調動區縣的積極性,這樣才能把整個盤子做大,盤子做大了,雖然分配比例上沒占什麼便宜,但總量只會增多不會減少。
陸政東並沒有講讓收容所站收容這些人,收容制度一直被人詬病,收容一直實行封閉式管理,好的不說,壞的不提。不是媒體遺忘的角落,而是媒體不能進入的角落。它的封閉有好處,但也有不好的地方。這麼多年的封閉,使它脫離了社會監督,出問題也就是必然的了;加之解釋權在執法部門,收容又構成了隨意性。收容工作的對象是人,採取一刀切,用對待不良行為人的辦法對農民工,就會出問題。物品損壞了,你可以賠,人要被損壞了,那就是你拿什麼東西都彌補不了的。
當然經濟建設離不開穩定的社會政治環境。沒有穩定就沒有發展,沒有發展更談不上穩定,沒有穩定就不可能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沒有穩定這個前提條件,什麼事情也幹不成,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失去,形成的大好局面也會葬送,更不可能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穩定,這一點在安新現在處於一個比較複雜的局面下顯得尤為重要。
這個飽受詬病的制度幾年後因為一條人命收容制度才壽終正寢。
陸政東默默喝著茶,沒有回應蔣鳳娟地質疑。
不得不說,就理論水平而言,鍾柏發要比蔣鳳娟高出不止一個檔次,把穩定和發展的關係闡述得很清楚;就把握事情的關鍵點,鍾柏發也是直指要害。鍾柏發深知直接批評土地儲備政策這沒有意義,鍾柏發雖然通篇看似沒有針對他的任何字眼,但在字裡行間透出陸政東急功冒進,不夠成熟。
蔣鳳娟說完。拿起茶杯淺淺的飲了一口,似乎意猶未盡的還想講,但看到鍾柏發微微皺眉,這才閉上了嘴巴。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永遠有爭鬥,書記碰頭會上的事情只是一個引子罷了,真正的根源陸政東自然清楚。
鍾柏發講完,會議室再次沉寂下來。
看著飄飄揚揚的雪花,陸政東不由想起了雪萊那首膾炙人口的詩句:「……把我的話語傳給天下所有的人,就像從未熄的爐中撥放出火花!讓那預言的號角通過我的嘴唇向昏沉的大地吹奏!哦,風啊,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陸政東回到自己的辦公室,臉上的笑容早已消失不見,端著茶杯站在窗口,嚴冬已至,鉛灰的夜空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已經零零星星飄起了碎雪,如同米粒一般打在臉上冷冷的又帶著一點微微的痛意。
陸政東放下了手中的茶杯,笑了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