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政道風流》第六卷 揚鞭奮蹄

第211章 安排

第六卷 揚鞭奮蹄

第211章 安排

只要安撫住本單位的人,甚至用一些辦法擺平單位內部,就可以為所欲為,就在前不久,華新社內參選編、國內動態清樣相繼披露了這樣的事情,某欠發達省一個經濟並不算髮達的、僅僅四十萬人的縣級市一個小小的工商局核定編製一百八十人,而實際在冊人數高達近一千人,被稱為全國「最大」的縣級工商局,這些超編的人多數是系統幹部職工的親屬子女。
不過安俊義也很清楚,就貝湖的政治生態而言,他想要進一步發展,機會實在是太過於渺茫,想要發展,還是得跳出貝湖,這個問題他自己也曾經多次思考過,所以對於陸政東單刀直入的提出來還是有思想準備的。
陸政東點點頭,設身處地的、實實在在為老百姓做點實事其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現在的幹部說的是一回事,做的又是另外一回事,幾乎都是眼睛朝上,盯著領導的一舉一動,好一點的在這其中還兼顧著老百姓的利益,不肖的為了自己的所謂政績完全是不顧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為什麼大家拚命都想往這裏面鑽?
陸政東希望安俊義一來是在部委鍛煉,二來也是做些這方面的調查研究工作,以便為將來做準備……
辦公室的日常工作由人事部中央機構編製司和地方機構編製司承擔,實際上安俊義要去的就是地方機構編製司。
社會詞根的變化反映社會強勢力量的變化,「老闆」代表的是市場主體,而「領導」代表的是官僚集團,稱謂折射出社會現實發生的微妙變化。
「俊義,有沒有跳出安新的想法?」
官僚集團的人數擴張必然帶來權力的擴張,權力的擴張反過來又帶來人數的擴張。當更多的人湧入官僚集團,這個逐漸龐大的集團就會逐漸表現出天生的保守傾向,不僅不會推進改革,而且會千方百計阻撓改革。
一定數量的公務員有利於維繫國家政治生活,但公務員膨脹到一定程度就會形成具有利益共同體性質的官僚集團。官僚的擴張是政治改革最大的阻礙力量。這是因為,官僚集團的擴張與政治改革的方向相悖。
雖然大家談論的都是體制中事,其實也是交流一下各自的體會感想和感受,由於沒有那些虛假的東西,所以每人應該都會從別人身上感悟到一些東西,有所收穫,這也是陸政東最主要的目的。
為何出現如此多的人員?
據當地官員解釋,原來這個路段一共有三個收費站,後來撤掉了兩個,但是這兩個收費站的人員卻都沒減,都流動到僅存的一個收費站中,而向企業借用的個人後來由於有些企業改制,這些員工也就都留了下來。
對於安俊義的去向問題,陸政東已經思考得很成熟了,所以他只是輕輕的抿了一口清香宜人的茶水,直接問道。
雖然現在在安新和羅浮黎關係也處得不錯,和市裡其他領導關係也還可以,在安新他工作這麼多年,關係也還是建立起來了,在安新過得還算如意。
中編委由總理兼任主任,辦公室設在人事部,與機構改革辦公室一個機構、兩塊牌子。
有一個縣十二三萬人口,吃財政飯的多達進六千人,公務員隊伍面臨的最主要問題而是機構臃腫,平均每二十八個老百姓就要養活一個公務員,即供養比例的全國平均值為二十八:一。
這個原因與大部分政府機構臃腫的原因差不多:競爭上崗機制無法落實,即使崗位裁撤,人也無法裁撤;人浮於事,不少人佔著編製不干事,政府機關只好到處借人幹活,借過來的人又通過種種途徑留下來。
安俊義也沒有任何考慮,直接回答道。
飯局終於散了,但是陸政東真正想談的東西才剛剛開始。
有地位、有面子、有裡子,自然也就趨之如騖了。
政治改革的方向是「小政府、大社會」,而官僚集團越龐大就越保守,改革就越難。
真正要消除機構臃腫,冗員過多的狀況,其實也根本就不用提什麼機構精簡這樣讓很多體制中人敏感無比的話題,而是要規範權力運行,規範公務人員的行為和收入的逐漸透明。
在陸政東看來,幾次機構改革只是被迫而為之,有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味道,這種精簡很難真正起到實質性的效果,這一點從公務員越來越熱就能看出來。
也不是沒有人強力推動這項改革,不斷提出精簡機構的措施,然而,機構臃腫是一個周期性頑症,反覆治、不斷改,始終未能走出精簡——膨脹——再精簡——再膨脹的怪圈,而且每一次精簡之後是更大的膨脹,因為精簡掉的多是沒關係,真正幹事的,這些人走了,運轉就不暢了,所以還是得進人,不管是所謂的「借調」還是「臨時工」,總得有人幹事。
財政收入增幅與國民收入增幅的差距過於懸殊已經引發社會整體不安,而財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都用來養活龐大的機構冗員。
在內參披露之後,引起了高層的重視和震動。
錢財美色這樣常人所喜歡的他卻是興趣不大,不過俗話說人死留名,雁過留聲,人這一輩子總要做點什麼,留下點什麼。
這樣溫水煮青蛙的方式遭受到的阻力顯然要小很多,所以陸政東的想法是安俊義去中編委辦公室。
其實這還不算最誇張的,某縣一收費站被戲稱為「史上最臃腫收費站」。因為這個小小的二級公路收費站,竟然有職工一百一十三人,其中事業編製七十人,還向其他企業借用了四十多人。按照行業標準,這個收費站頂多六十個人就能完成現有工作任務量。
劉振強還兼著人事部的職務,這樣調動安俊義也不用很費事。
所以機構精簡就像戒煙一樣,很多人是戒一次煙,煙癮反而增加一份,一個諷刺官僚膨脹的最新橋段是說九十年代飯店服務員見到所有客人都一律稱呼為老闆,而現在逐漸將此稱呼改為「領導」。
與其說機構臃腫是政府的頑症,倒不如說是政府的本性,因為政府代表的是權力,而權力具有擴張的本性。
「我一直等待著領導的召喚。跟著領導實實在在的做點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事情,這輩子也就沒什麼遺憾了。」
對於幹部盯著上面的領導,陸政東還是能夠理解,畢竟幹部的帽子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取決於領導,即使在考核上也逐漸完善,推出了單位滿意度和公示制度,只是單位滿意度也就是體制內部的一種考核機制,這種考核有其積極的一面,只是這樣的考核機制其實弊端也是很明顯的,真正敢於做事的人,敢於加強本單位管理的人道提拔的時候很可能就會過不了這一關,所以很多幹部在單位都是想辦法安撫住大多數人,這裏面也就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道理很簡單,公務員也好,幹部也好,社會地位高,有面子,至於收入,穩定,表面上收入並不怎麼樣,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就算是最普通的公務員,絕大多數都高於社平工資,至於幹部就更不用說了。
當權力逐漸進了籠子,行為受到約束,幹得不好可以辭退、真實收入受到影響,外面的人恐怕就不一定會這樣趨之若鶩了,而裏面不少人恐怕也會萌生去意。
雖然現在這樣的矛盾還不算十分的突出,但在不久之後肯定會凸顯出來,而那時候也許就是他需要面對的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