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江山美人》第四卷 群雄並起

第二百九十六章 愚蠢的戰略

第四卷 群雄並起

第二百九十六章 愚蠢的戰略

此話一出,帳內諸將皆是交頭接耳,紛紛點頭附和,顯然比較認同袁紹的說法。
說完,也不理會陡然愣住的曹操,起身離去。
「誒本初兄莫要再說此話,以你才德名望,理當居於此位。如今本初兄已是盟主,弟自當聽令行事,齊心協力剿滅國賊。」雖然王旭這話的語氣略帶斥責,可是聽在耳朵里卻是更讓袁紹舒服。
倒是遲疑不決的曹操,不由自主地舒了口氣,雖然隱隱覺得王旭有自己的算計,但也不以為意,能安穩下來齊心討董就是好事。他這些年接觸袁紹比王旭多,深知袁紹早已不是當年那個行俠仗義的袁紹了。高官厚祿、榮華富貴的滋養,再加上官場中摸爬滾打,受世俗所影響,性情早已在不知不覺中改變。如果王旭真的做了盟主,恐怕袁紹很快就會找借口撤軍,到時群雄勢必離心,這討董也自然成了笑柄。
但曹操聽到這話,卻似乎受到了非常大的震撼,默然沉思了半晌,臉色卻是陡然沉了下來,小眼睛一眯,已是看向了遠方的天空。自言自語道:「是啊茫茫乾坤,天下究竟還有幾人是誠心匡扶漢室?皆為私利爾,四百年的大漢江山,真能有救乎?」
「呵呵。」聞言,袁紹微微笑了笑,倒也不再追問。沉凝片刻之後,便已朗聲喝道:「既然如此,那我等當趁大軍現在士氣正旺,揮軍西進。吾弟袁術結交甚廣,可總督糧草,並傳繳各地籌集,應付諸營,無使有缺。另須一人為先鋒,為大軍開路,探清敵眾戰力虛實。其餘各部分左、中、右三路進,拿下陽武、原武兩縣。」
王旭剛剛踏出營帳,還沒能走出兩步,曹操卻是突然追了上來,一把拉著他的胳膊,便往旁邊角落走去。
「諾」眾人拱了拱手,也是沒什麼精神,各自拉著熟識的好友散去。
隨著袁紹斬釘載鐵地定下大計,孫堅儘管傾向曹操的辦法,但作為積極分子,還是率先越眾而出,朗聲拱手道:「堅願為前部。」
不過,有些出乎預料的是,袁紹卻並沒有立刻決定,反而突然轉頭望了過來,遲疑著詢問道:「子陽賢弟,你深通兵事,不知對此是否認同」
那些話誰不知道是推脫之詞,論功勛,袁紹還真就比不上王旭。論家世,王家同樣世代忠良,多人位居三公之列,儘管上一代沒落,但在這一代已再次崛起,真要爭的話,袁紹能說什麼?就連他手下的家將,還有王旭當年的部下呢。
猶豫了好半天,王旭才對曹操歉意地笑了笑,拱手回道:「孟德之策很好,但盟主之言也對,此事在下不宜言」
受了王旭的恩惠,袁紹哪裡還會擺架子呢,當即假惺惺地道:「子陽賢弟不必多禮,此位本當你坐才是。如今硬把我推上來,讓我實在不知如何是好」
可惜,帳內的各位諸侯,好大一部分都無法理解。除了孫堅、劉備、劉表、公孫瓚四人先後表示贊同外,其餘幾乎都是猶豫不決。袁紹在遲疑良久之後,更是搖頭道:「孟德,此計雖好,可曠日持久。諸公遠來,糧草等物皆是不多,全靠後方各郡暗中支援,此策有待斟酌。」
片刻之後,待眾人各自坐好。作為主事者之一的曹操,才又站了起來,朗聲笑道:「諸公近日皆在行軍途中,可能對最新的軍情不太了解,操就先為諸公做一番介紹吧」
而王旭也不再客氣,大步走上前去,將披風一甩,便徑自坐下。
「哎」聞言,袁紹卻是重重地嘆了口氣,故作無奈地道:「諸公硬推紹於此位,讓紹情何以堪啊。」
「即便如此,可我等響應天下,結盟起兵,乃是順應天意民心,如若久戰無功,恐失人心啊況且,諸公皆是遠離治地,時間一長,恐怕後方盜賊為患,反而引起天下動蕩。」袁紹倒沒有對曹操脾氣,語氣很好,但意思也很清楚,就是不同意。
「孟德,幹嘛?」王旭頓時奇道。
其實,王旭根本就是隨口胡掰的,為什麼袁紹不用,他也解釋不了。可能是笨,可能是不願意花費太多時間,也可能是真有算計,誰知道呢?反正無論怎樣,對他而言,都無所謂。
剎那間,各路諸侯的目光齊齊投了過來,曹操的一雙小眼睛更是充滿了希冀,目光灼灼地盯著他。
說著,曹操眼神一凝,便已鄭重地接道:「就我部下最新探到的情報,董卓聞我等會盟酸棗,已派部下大將李肅、趙岑帶馬步兵兩萬增援原武、陽武兩縣,匯合之前胡軫、楊定兩部,已有六萬人。目前胡軫、李肅二將帶兵四萬在兩縣之間紮營,趙岑、楊定各引兵馬一萬守城,成犄角之勢。其後有大將徐榮率兵三萬屯駐滎陽,兩邊相隔不過百里,如是騎兵,半日之內便可救應。所以,儘管我等聲勢浩大,但也不可強攻,當以計勝之。」
見狀,曹操張了張嘴,最終卻還是嘆息了一聲,緩緩坐了回去,不再辯駁。
他這番舉動,頓時讓眾人大為不解,不知他究竟想幹什麼。袁紹更是心中一緊,警惕地退後了一步,笑容僵硬地看著王旭。「子陽這是何意?」
王旭當然知道他想說什麼,只要誅滅董卓,肅清朝政,區區匪寇何足憂慮?可惜,袁紹明顯反對,眾人附和者也很多,再爭下去,反而不利於團結。所以曹操選擇了沉默,畢竟強攻雖然不是什麼好辦法,但總比眾人各奔東西來得好。努力的話,也不是沒有希望。
「哈哈哈好,今後吾等就當齊心協力,剿滅董賊,匡扶漢室。」大笑著了一句鼓勵之言,袁紹這才揮手示意:「諸公還請入座,細談國事」
定下這個最愚笨,也最蠢的「硬拼」作戰計劃,袁紹似乎也過足了盟主癮,見眾人都沒有話說,不由笑道:「諸公也各回本部吧明日早晨起行,為保證機密,三路兵馬的分配,會在明晨傳到諸位手中。」
被王旭這麼一問,曹操倒是鬆開了手,可隨即卻是滿臉責怪地說道:「子陽你深通兵事,當能明白我剛才之計,為何不出言相助?以你之影響,必能讓本初改變想法,為何竟坐而旁觀乎?」
這話一出,各路諸侯臉上皆是路出詫異之色,不由自主地看向了袁紹。直到現袁紹本人也同樣驚訝之時,這才對王旭甘心讓位之事,升起一股敬意。
「呵呵。」見曹操竟然是問這個,王旭不由微微一笑,隨便抓了個借口回道:「孟德,你的計策確實好,可除了你我、孫堅、劉備、劉表,公孫瓚之外,還有多少人贊同?袁本初也不是不知道你的計謀好,但他卻不用,你覺得是為什麼呢?曠日持久,會帶來什麼,好好想想吧……」
見狀,王旭淡淡一笑,卻並沒有回答,反而一把抓住袁紹的手,大步走向大帳正中的帥位。「我少時與本初兄相識,並肩廝殺于戰場之上,情同兄弟。他年長,乃是我兄,坐此位,更是理所應當」
這袁紹年齡大點后,好謀無斷,還真是沒有說錯。不過,面對這個詢問,王旭倒是有些猶豫了,如果點頭支持,那袁紹假如真的照辦,攻破董卓,自己今後恐怕就麻煩大了。如果不支持,等這裏的談話傳出去,那些頂級謀臣良將,就會大大看輕自己,認為是個徒有虛名之輩。
王旭也同樣跟著應了一句,平日里總聽部下們這麼回話,今日自己吐出這個字,倒也有種別樣的感受。
聽到這裏,眾諸侯皆是不由自主地皺起了眉頭,看來這董卓比想象中要難對付。袁紹也是猶豫起來,瞥眼見到曹操有成竹的樣子,頓時眼睛一亮,忍不住開口問道:「不知孟德可有妙計破敵?」
「確有一計。」緩緩掃過帳內諸將,曹操倒也不推脫,笑了笑,便開口回道:「依在下愚見,盟主可遣冀州牧韓馥,率領河內太守王匡,上黨太守張揚二位北渡黃河,繞道河內郡,兵壓洛陽北邊的孟津渡口,牽制董卓兵力。」
「諾」孫堅聲如雷霆地應了一句,也不多話,轉身便大步離去。
「再派遣袁將軍、孫將軍,以及劉荊州率本部兵馬,退回南陽郡,沿著丹、析二縣,兵出武關,從南邊壓制洛陽後方,震懾三輔。此兩路兵馬皆高壘深壁,大張旗鼓,但又不要與其交戰,從而讓其迷惑,不知是否有主力兵馬。」
話是這麼說,可他卻一點都沒有起身的意思。片刻之後,便擺了擺手,坐直身子道:「罷了紹雖不才,但既承公等厚愛,推為盟主,必當盡心竭力,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國有常刑,軍有紀律。諸公各宜遵守,勿得違犯。」
眾人倒也不客氣,袁紹話音還未落,便已各自按著爵位官職落座。左第一位當然就沒人爭了,論爵位,王旭是縣侯。論官職,是征南將軍,品級最高。這僅此于帥位的地方,當然非他莫屬。
見袁紹張口反對,曹操不由急道:「此言差異,討董乃是天下所向,雖然一些州郡不敢起兵,但若僅是提供糧草,必不會推辭。三路大軍聯名徵收,當無大礙。」
眾人此刻的神色,也被王旭看在了眼裡,微微一笑,便毫不在意地轉過身去,率先對著已是滿臉笑容的袁紹拱手道:「征南將軍王旭,拜見盟主」
「此時,其餘諸將則兵司隸,壓制陽武、原武兩縣,同樣隱藏虛實,不與交戰。待南北兩路兵馬趕到之際,董卓三面受敵,必將難以支撐,不可能再派遣援軍。這時,我中軍只需分出一路兵馬,往南繞道中牟縣,做出奇襲滎陽之狀,賊眾必定驚慌回援,我等趁機設伏,定可一舉破之。隨後趁勢突進,奪虎牢,旋門、轘轅、大谷四關,制其險要,兵臨洛陽,那時擒董卓便易如反掌爾。」
「諾」眾人頓時齊聲應命。
「好文台勇烈,足可擔當此任。」袁紹頓時大喜,孫堅的能力他還是清楚的。所以,當即便拿起身前帥案上的令箭,揮手扔出。「令你即刻率兵起行,我大軍明晨卯時三刻開拔」
見狀,曹操也是趁熱打鐵,當即接過了話道:「子陽此言甚是,今日既立盟主,諸公當各聽調遣,同扶國家,勿以強弱計較。」
事已至此,各路諸侯當然不會再多話了,當即便紛紛拱手言道:「吾等願聽盟主調遣。」
說著,將驚訝不已的袁紹按到帥位上坐下,才回頭對著眾人拱了拱手。笑道:「多謝諸公抬愛,但成大事當有資歷深厚,德高望重之人領導,在下年少無德,實在不宜擔此重任啊。」
隨著曹操的分析,眾人紛紛陷入沉思之中。王旭心裏更是暗暗嘆服:曹操真不愧是一代奇才,比起當年討伐黃巾之時,他已經具備更遠的戰略目光,更宏觀的控制能力。其口中所說的計策,早在荊南之時,郭嘉田豐就曾想到,並且深入商議過,而且也認為這是最好的辦法,比單純從東面強攻要好很多,完全控制了戰略主動權,是一種深謀遠慮的戰略計策。
可惜,此刻的王旭已經走遠,若是聽到這話,真不知會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