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江山美人》第八卷 江山如畫

第八百六十五章 興兵伐吳

第八卷 江山如畫

第八百六十五章 興兵伐吳

南方的問題逐漸解決。卻勾起了王旭對劉敏和潘浚的思念,自從兩人出使西域后,幾年都了無音訊,他在去年北伐前還曾派遣楊阿若前往尋找,可時至如今,連楊阿若都沒有回來。
楊阿若是個偏偏佳公子,善於歌舞,武藝超群,當世有名的豪俠,在歷史上也是知名的俠客。前些年被單懷籠絡,后又被向天折服。從而成為了龍虎衛的虎組統領,其與龍組統領韓龍、鳳組統領王月影並稱楚王宮三大護衛。
可軍令如山,在如何不理解,還是得執行,本來已經謀划好的五路大軍變成三路,火速奔赴豫章。
對於張遼和魏延擅自調兵的舉動,他並沒有明言其對與錯,而是仿似遺忘般將其淡化。
命令下達時,在場的楚國文武可全部都有些發愣,本來的北伐變成了南征,他們幾乎都以為自己聽錯了。
郭嘉坐鎮豫章,擔任總監軍,負責三路大軍的全盤謀划,龐統、徐庶等人隨軍作為軍師。
「好,伐吳!」
最後一路則由驃騎大將軍趙云為帥,入豫章,攻打南方廬陵,並接應黃權和吳班率交州軍出擊,兩軍合力清繳吳國南部,並協助高順進軍,作為隨機應變的機動力量。
襄陽發兵極為快速,當魏、吳兩國得到快馬傳報時,三路大軍的先鋒部隊已分別抵達豫章。這多少讓兩國有些措手不及,雖然他們都在邊境集結重兵,不擔心遭受突襲,可兩國彼此間的聯合部署卻被打破,而重新協作布局又需要不短的時間
現在的楚國疆域遼闊,各種重大事務多不勝數,內部權力分化也明確,王旭若是再走,遇到突發的重大事故,襄陽高層必定會出現各執己見的混亂局面,所以他只能留下。
楚國在南方的邊境也是恰到好處,以群山為依託,真正可供大軍通路的地方就那麼多,形成了天然的屏障,只要遏制住險要,兵力優勢很難凸顯,防禦面積沒那麼廣闊。
公元二一八年夏,楚國再度集結大軍,準備展開第四次北伐,目標是直接進軍黃河以北。為了這個戰略,玄武軍團、北方軍團、東方軍團,邊防軍北軍全部都做了長達幾個月的充分準備。
最順利的則是趙雲的南路大軍,不到一個月就攻破廬陵,順利與交州軍會師,主力隨之向著建業持續推進,交州軍則負責清掃吳國殘兵,控制各縣城池,為三路大軍解除後顧之憂。
不久,他又快馬傳令邊防軍西軍將領張南和何儀,命二人務必抽調目前西軍的一半兵力出來,以最快的速度馳援北方戰場。另一面,他也再度傳令北方將士,令其務必以拖延為主,不與魏國主力硬拼,若必要時,可以放棄楚國所佔據的并州之地。
這件事多少成了王旭一個小小的心病,向天曾說要親自去一趟西域,查探究竟發生了什麼,可王旭再三考慮后,還是斷然拒絕,他著實擔心向天即便去了也同樣回不來。
陸遜率領的水軍戰力強大,各種戰船性能超越吳國幾個檔次,有著完全的控制力,死死壓制著周瑜,吳國水軍能在周瑜的指揮下勉強周旋已是極為不易,根本無法策應主戰場。
當王旭得到消息時,張遼和魏延等人已經率前部抵達前線。
周智東進的大軍雖然面臨吳國精兵強將阻截,難以存進,可卻成功牽制了吳國大量兵力。吳國也是沒辦法,他們雖然知道楚軍的目的,可若是鬆緩這一路,那麼一旦被攻破,周智可以直接殺往建業。
高順在中路的突進可謂是緩慢,但卻循序漸進,吳國受限於兵力,難以做到面面俱到,接連有十余縣被攻克,被迫一退再退。整個戰場形勢完全是靠太史慈、朱桓、董襲等良將苦苦支撐。
第三次北伐的失敗,對楚國可謂是沉痛的教訓,軍中將領更是狠狠憋著一口氣,他們在戰爭中一直佔據著優勢,可最後卻不得不接受失敗的苦果,這對於將領來說,是極其痛苦的事情。
從這一刻起,楚國控制的疆域往南直延伸至海岸,加速了民族的融合和人類的發展,跨越了近千年,以至於無數年後,大楚皇朝的太祖皇帝也被那些地域的人喚作聖皇帝,以示尊敬。
吳國迫於形勢,不得不迅速調整戰術謀划,魏國則是徒自興嘆,他們的主要軍事力量仍舊集結在遙遠的黃河之北,兩軍若欲協同作戰是不可能了。曹操召集群臣商議后,最終決定藉助楚國軍力集中到南方的機會,趁機襲取黃河以西的并州,以及雍州之地。
楚國在北方有玄武、北方和東方三個軍團,再加上可以抽調的北軍,總計也不過三十萬,並且還有漫長的防守線,而魏國卻傾儘力量,集結了五、六十萬主力大軍,兵分七路進軍,對楚國造成的壓力堪稱巨大。
同時,三人也將此事傳報襄陽。
一路由大將軍高順為帥,入豫章,攻打東南臨川,避開吳國長江沿線的主力,繞道建安、會稽等郡,然後北進建業,作為滅吳主力,同時亦保護周智部的側翼。
「主公,伐吳吧!現在伐吳是最好時機!」
平北將軍甘寧、平東將軍鞠義、征北將軍黃忠在諸葛亮抵達并州前,就先後快馬傳報仍在涼州的車騎大將軍張遼和征西將軍魏延,希望白虎軍團在最短的時間內奔赴邊境,充實兵力。
這麼多年來,楚國總是將攻打更弱的吳國排在魏國之後,除了因為魏國比吳國更具威脅外,更重要的就是,南方以少數兵力就可以暫時阻擋吳國,而以北方的邊境情況卻是不可能的,不但需要大量兵力,並且負擔很大、危險性更高。
相反,北方形勢複雜,並且魏國也強大得多,當楚國主要力量集中到南方時,北方面臨著極大壓力,中部的南陽等地更是如此。諸葛亮必須親自奔赴并州坐鎮,田豐和沮授也必須抽調一人去往雍州輔助,南陽也需要抽調高層前去輔助。
若是在南方,就算有百萬大軍,如果渡不了長江那也是白搭,幾萬人控制住重要的渡河通道,同樣可以有抵抗的辦法,史上的赤壁之戰便是利用南方地勢特殊,以少勝多的典型。
如此一來,楚國最高層可謂是走了一半,剩下的事務將變得繁重,更缺少決斷者。
次日,王旭登壇祭天,點將發兵。
名臣呂乂、呂季陽拔升驃國左都護,邊防軍西軍將領趙融拔升驃國右都護,奉命組建驃國都護府。
一路以鎮軍大將軍周智為帥,入豫章,東進鄱陽,以持續向吳都建業推進,壓制吳國主力為目標。
這既是對他們最有利的策略,也是當前局勢下,他們可以給予吳國的最大支持。
北伐失敗的陰影在數月後逐漸淡去,公元二一七年秋,遠征軍統帥李嚴和鄧芝傳回捷報,在撣國和都護府的全力協助下,聯軍在一年多時間里,已逐步消滅驃人的主要軍事力量,全面掌控了驃人的小國聯盟,詢問如何處置。同時還已經派人送回巨量不可計數的財富和各類特產,只是因為數量太大,運輸需要很長的時間。
這就是楚國北部邊境的隱患,通路太多,地勢四通八達,在集團作戰時,防守範圍很大。
車騎大將軍張遼得到書信,迅速做出判斷,認為若等到襄陽傳令,那北方邊境形勢堪危,因而不顧將領沒有調兵權的明文規定,果斷與征西將軍魏延率玄武軍團東進馳援。
相較於北方戰場的嚴峻,南方戰場則要輕鬆不少,吳國雖然多有良將,可終究實力偏弱,且在地理條件上對楚國沒什麼優勢,掌握著豫章的楚國,完全可以肆意攻入吳國腹地,且兵力也佔據著絕對優勢。
至於本來準備親征的王旭則走不成了,因為吳國與魏國不同,吳國偏弱,論攻擊力度遠不如魏國,且南方邊境地勢對防守更為有利,若是按照預定計劃北伐,那麼楚國在南方的軍事力量據險以守,問題不算太大。
只是隨著楚國成型,分工明確,體系完備,有序運轉,王旭和群臣倒是都輕鬆下來,有了更多的閑暇時間。
王旭得到消息時非常高興,下旨增添李嚴和鄧芝的食邑兩百戶,並立刻召集尚書台商議如何處理南方的事務。在司徒田豐和司空沮授的強烈建議下,尚書台議定,由李嚴和鄧芝據實際情況分出部分驃人國土划入撣國,然後協助臣服的驃人組建統一的驃國,設立驃國都護府。
魏國也為此進行了嚴密的部署,在黃河以東、以北的地區布下重兵,時刻準備應對危局。吳國則在汝南和豫章周邊集結重兵,準備在楚國遠征之後,從後方給予楚國重擊,緩解魏國的壓力。
可是在王旭準備點將發兵的前一晚,左尚書令郭嘉突然連夜進宮面聖,只說了一句話。
在呂乂臨行前,王旭還親自相送,再三囑咐其要將驃國的控制範圍推進到海岸。並與交州南部的日南和九真二郡儘快聯繫起來。然後再慢慢治理和逐步改革。但有需要協助之時,可直接向他上奏。
王旭在沉默一刻鐘后,同樣沒有廢話,只是點了點頭。
征戰半生的王旭也真正有大量功夫儘儘孝道,陪陪家中嬌妻美妾,享受著多年奮鬥的甜美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