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江山美人》第八卷 江山如畫

第八百六十六章 一年

第八卷 江山如畫

第八百六十六章 一年

消息快馬傳至揚州,吳國近乎絕望。
「陛下!!!」
事實上。在組織撤退的時候,并州將領和官員都極為不舍,幾乎是含著淚離開,那種痛,若是沒有經歷過,很難理解。
六月,位於丹陽北部江岸的吳都建業遭到重重圍困,主力大軍集結城外,眾吳國虎將頭綁白巾,欲決死一戰。
孫尚香是孫家的女兒,她的話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至少安撫了孫氏家族的心。
唯獨難辦的是這些年重建的朔方郡,何況那裡還居住著幾個歸宿的大部落,出於長遠考慮,王旭最終告知鎮北將軍賈逵,希望其率領部分北軍相伴,再度領導這些部落往西遷移,暫時避開魏國。待將來楚國收復失地,再行補償。
這日,他正心情大好地陪著蔡琰和貂蟬幾女在御花園散心,一個女官卻神色惶急地走了過來。
賈逵這些年在北疆與那些部落結下深厚情誼,本就不忍遺棄,欣然應允。
相反,楚國佔據著絕對的統治力,無論是將領謀臣的能力、還是兵力戰力,亦或是物資補給,樣樣都佔據著壓倒性優勢。
因為魏國在中原已經空虛,其不得不停止北線進攻,分出大部兵力南下,著手部署南方防禦,而楚國則因初定吳國,本身已調度混亂,將士疲乏,立足維穩,因而也無北進的把握,只能在邊境部署防線。
張遼、魏延、黃忠、諸葛亮等人縱使有通天的本事,卻也不可能扭轉客觀事實,魏國的賈詡、司馬懿、戲志才、夏侯家諸將、曹家諸將、滿寵、李典、郭淮、郝昭等等謀臣和良將也並非那般容易對付。
「他死定了?」
王旭腳步一頓,但很快就嘆口氣:「應該是這些時日喜難自製,情緒過於激動,突聞噩耗受了刺激!行了,我的身體沒什麼大事兒,先去看看周智。」
吳國殘存主力在丹陽進行著最後的抵抗,期待北方魏國能取得突破性進展,從而獲得一線生機。
楚國佔據了整個南方,東部疆域推進到豫州和徐州中部,與魏國分割中原南北。
「可你的身體是怎麼回事?雖然周智的消息對你打擊不小,但以你的身體,何至於這麼脆弱?」
「鎮軍大將軍病危!」
北路軍統帥周智和參軍龐統擔心吳國水軍的威脅,在持續進軍的過程中,分出征南將軍徐晃率部攻滅吳國在長江南岸的所有水寨,並在沿江布下重兵防禦。
困守建安的凌統、朱然、賀齊因兵力不足,寡不敵眾,楚國南路大軍在趙雲和徐庶的指揮下,先分兵攻破其主力周邊的一些縣城,然後呈現對其主力所在的包圍之勢,吳國將士被迫撤退。
吳國建安郡全面失守,趙雲隨之率南路主力北上,從后包抄正與楚國中路大軍纏戰的吳國主力,吳軍中路統帥魯肅面臨腹背受敵,聞訊後果斷選擇撤退,並迅速通知其更北方的孫策。
此時,楚國北路和中路大軍已經在丹陽郡會師,與吳國主力決戰于黃山之北的陵陽、安吳一帶,趙雲的南路大軍則在征繳會稽的凌統、朱然等人所率殘部。
相比較於揚州戰場,楚國在北方則陷入全面的劣勢,北方、玄武、東方、白虎四大軍團外加部分北軍和西軍,無不是損失慘重。漫長的防線讓他們在面對魏國的全面進攻時。吃盡苦頭。
六月十七,王旭的赦免令快馬傳至建業,通報吳國,只要孫家能率領吳國上下舉眾獻降,不但無過,反而有功!
徐淑聞訊趕來,正巧碰到王旭剛剛清醒,兩人相視片刻,王旭隨之起身。
一封又一封的急報傳至襄陽,讓王旭在為揚州戰事高興的同時,也始終充滿憂慮。
可事實上,吳國城中的文臣們卻已經炸開了鍋,大半重臣都在力勸孫堅投降。
冬月,在北路周智、中路高順與吳軍主力奮勇廝殺的時候,南路率先取得突破性進展。
魏國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傾力攻打,可此時他們已經無法佔據太大優勢,楚軍防守面大幅縮小,又佔據著險關和地利,足以從容應付,雙方陷入勢均力敵的鏖戰。
「不知道,但女官不敢騙我!」
這還是趙雲遵從王旭出征前的囑咐,在不影響戰爭形勢的情況下能放則放,盡量不殺吳國將領,因而沒有下令放箭,有意控制,不然這幾個吳國大將根本就沒有倖存的機會。
周瑜失去陸上大軍的支持,抵抗地越加艱難。孤軍奮戰兩個月後,終於精疲力竭,陸遜率海雲軍團全線出擊,一舉擊潰。周瑜在百般無奈之下,率領水軍殘部沿江而下,退至建業之北。
隨同趕至建業的還有貴妃孫尚香,由其親自出面勸說。
五月中旬,陸遜率海雲軍團以壓倒性優勢,在建業西部的江面徹底擊破吳國水師殘部,並隨之開赴建業。
隨後,徐庶率萬人留駐山陰,趙雲則率主力兵進丹陽。
二一九年三月。楚國在付出一定代價后,北方軍力全部撤至弘農和長安之北,遏制各處險隘和關塞。
吳國可謂已經陷入絕境。只剩下最後一口氣。
話音落下,王旭兩眼一黑,直接暈了過去。
「陛下!大事不好!」
郭嘉與趙雲的南路大軍則留駐丹陽郡,開始處理善後。北路軍和中路軍在陸遜協助下迅速渡江北上,接管吳國在長江以北的土地。當曹操在多日後得知吳國覆滅而當場暈厥時,楚國的兩路大軍已經駛入中原南部。
吳軍前線主力被迫再度撤軍,放棄了最後一道有利防禦地帶。
孫策所率乃是吳國最核心的力量,此時正與楚國北路軍奮勇廝殺,隨著南邊的凌統、朱然等被迫撤退,魯肅也即將撤退,那麼他若不速退,很可能面臨楚國三路大軍的圍殺。
楚軍伐吳超乎想象的順利,吳國引以為傲的特點在楚國面前,毫無優勢。
蔡琰和貂蟬手忙腳亂,匆匆將他扶住,在宮女協助下迅速抬到一處涼亭。
楚國的壯士斷腕之舉,損失巨大,可卻保全了北方的軍事力量,如今魏國欲破楚軍,那是難上加難,而這對於吳國來說無異於噩耗,他們不知還能抵抗多久,魏國如果無法迫使楚國退兵,那麼結局可想而知。
自此,雄踞江東二十多年的孫氏家族退出了歷史的舞台,並成為大楚皇朝的一部分。
直至南方主力打至丹陽。勝利在望時,王旭經過再三考慮,決定全面放棄并州三郡及雍州北部的馮翊,北方軍力全部龜縮至雍州核心之地,進駐各處險關,據險以守,以拿下吳國為主。
不久,孫策和魯肅兩部吳國主力先後撤往丹陽,楚國三路大軍不急著追擊,穩步推進。
「鎮軍大將軍周智!」
他知道,他為之奮鬥一生的目標已經越來越近了!
楚國三路大軍在郭嘉的嚴格監督下,並未因勝利在望而輕慢,不疾不徐,各路各軍彼此呼應,層層疊疊地有序推進,就彷如水波蕩漾一般,一層接一層,既能彼此推動,又讓吳國的伏擊計劃難以奏效,可謂充分利用了有利局面和絕對的兵力優勢。且吳國多年來的發展使得道路四通八達,這也為此行動提供了便利條件。
年事已高的孫堅在經過多番掙扎后,最終一聲長嘆,下令獻降。
曹操也同樣知道這點,連續勒令兗州的軍力攻打南陽,可惜其力也有限,大部分主力都在北方的他,在中原的十幾萬將士全部加起來,也很難對張郃把守的南陽造成太大威脅,八萬青龍軍團將士眾志成城,令其幾次進軍都遭到巨大損失。
「誰病危?」
吳國眾將痛哭流涕,哀聲一片。
女官也很聰明,不管那麼多,先喘著粗氣扔出一句話。
如此局面,讓身處襄陽的王旭興奮得難以自制,連續兩日無法入眠!
「慌什麼!」王旭皺眉斥責,轉頭看向她道:「慢慢說!」
這番舉動雖然顯得有些冷酷和殘忍,但卻是符合當前形勢的理智之舉,雖失四郡之地,使得北方不再具備戰略縱深和攻打魏國的跳板。但卻緩解了燃眉之急,讓北方的軍事力量不再迅速消耗,並且可以有險關要地作為屏障,更好地防禦魏國。
至此,吳國主力在丹陽遭到重重圍困,西有楚國北路大軍,南有楚國中路大軍,東有楚國南路大軍,形勢汲汲可危。同時,楚國持續派入大量官員,開始接掌揚州,交州軍則全面分派各地,暫時負責地方的穩定。
「你再說一遍?」
王旭此時的表情非常可怕,女官怯怯地不敢望她,低頭輕聲道:「鎮軍大將軍病危,剛剛送至襄陽,神醫們束手無策,言其恐怕熬不過三日,周將軍派人來稟報,言他想見陛下最後一面!」
可現實是,楚國的北方防線比起他們來說,可以抵抗的時間絕對更久,這是當前的客觀形勢和實力所決定的。
四月末,困守會稽數月的吳國殘軍再也無力抵擋,凌統和朱然等諸多吳國大將率部突圍失敗,餘下的大部兵士投降,只剩下千余親信隨他們退入山陰縣城。
隨後,孫氏家族和江東重臣有序進入楚營,得到厚待,並在數日後由典韋和陳到親自率軍護送,趕赴襄陽。
「文雅,隨我一起去看下周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