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書》卷三 大漠孤煙直

第174章 神仙打架

卷三 大漠孤煙直

第174章 神仙打架

於是他就派讓一干幕僚趕緊想法子,要壓住二皇子的勢頭。
只是謝清駿知道自己的學問比起那些大儒來,自然還是未到家,可這修書確實是名傳千古的好事,況且和這些大儒在一處,他就算是打個下手都是好的。
「那恆雅謝過大人。」謝清駿輕笑著回道。
其實這個幕僚說的都是實話,只是有時候,實話總是沒那麼好聽。
只是大皇子這邊卻有些狗急跳牆了,陸允琅突然被成王叔打的下不了床,茶市的事情還沒撈到手裡呢,二皇子這邊就出盡了風頭。
「我知道若是到了封地上你或許心有不甘,或許會對我心懷怨懟,不過這事卻不是你能決定的,甚至不是我能決定的。」從成王決定向皇帝投誠開始,他就徹底地放棄手中任何一點力量,成王府中甚至連像樣的幕僚都不復存在。
修書之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定下的,不過二皇子既然提出了這意見,皇上又感興趣,朝中大臣就紛紛進言了。
如今見著自己的孫子也頗受皇上的寵幸,謝舫這心裡頭吧,是五味雜陳呀。
「哼,本王是長子,與他相互制衡,豈不是笑話。」大皇子性子有些急躁,最恨的就是別人說他實力不如二皇子了。
「我為何能留在京中,你想必是知道的,如今你六叔已經大婚,就藩之事遲早會被提上日程的。」成王說道。
皇上這兩年脾氣越發地古怪,寵信的人不是和尚就是道士。說實話,皇上寵幸和尚還好些,就是這道士實在是太妖言惑眾了。
如今聽到了這事,深以為是了不得的大事,所以便趕緊去了。
等他一見著這師爺,便吩咐:「你想辦法替我跑一趟恪王府,盡量不要讓人發現。要是見著恪王爺,你就對他說,這回我欠他的。要是沒見著,你就讓齊心給他帶句話,他的好意我心領了。」
當時文貴妃一口血差點嘔出來,這後宮有多少黃花大閨女,多少出身高貴的女子,結果呢,皇上偏偏去招惹一個嫁過人的二手貨,如今還有了身孕。
陳先生坐在他下首,輕笑著說:「如今二皇子利用修書一事,在朝中佔盡了風頭。殿下可想過走另一條路,來奪得皇上的歡心呢。」
成王父子二人深刻地談了一番,雖說成王依舊感覺到陸允琅心中還是不服氣。可如今他既然已經決定插手,就再不會任由事態發展下去,成王必須要保持中立。
此時成王世子院子裡頭,外頭站了一片的人,世子夫人就站在最前頭,眼睛都不眨地盯著門口。楊善秀嫁到成王府來,沒一日安閑的,要籠絡丈夫的心,還要對付難纏的婆婆。
此時謝清湛再聽蔣侍讀說起此事,就知道蔣侍讀這是想賣他一個面子,趁機拉攏自己。蔣侍讀如今都四十多歲,還只是個翰林院侍讀學士,別的學士還有在別的地方兼任的,也就他一輩子就只會做學問。
以謝家的權勢,謝清駿真是想去哪兒就去哪兒,就算他想去的地方沒官讓他做,吏部那幫人都能生生地給他挖出個位置來。
「皇上要組織修纂了,到時候咱們翰林院肯定是打頭陣的,不過這事如今還只是在商討之中。」蔣侍讀看了他一眼便笑說:「我知道以你的家世和如今的地位,在這翰林院裡頭苦熬實在是強人所難。可是這修纂可是個流芳千古的好事,我看你這兩年就先在翰林院好生待著。」
雖然這還只是一個微乎其微的可能,但總是存在著可能的,所以嫉妒謝清駿的人就更多了。
謝清駿立即拱手道:「恆雅在此先謝過蔣大人了,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此等修書大事實乃是國朝之幸,吾等之幸運,若是恆雅能有幸參与其中,也實在是恆雅三生之幸。」
大皇子問:「不知先生所說的另外一條是哪條路呢?」
待成王回了書房之後,就叫人傳了師爺過來。這個師爺並非幕僚,只是平日里待他寫寫書信而已,如今他叫人過來,自然也是要吩咐。
「此等大事我豈能有所欺騙,說來也是湊巧了,那些人一瞧便身手不凡,最緊要的是我派了身邊的婢女去看,那女子身上有皇上的物件。」陳先生瞧了一眼外頭,才開口說道。
再加上二皇子想出這麼個好招討好朝中那些老臣,各個如今跟打了雞血一樣,就想要編書。這等名留千史的好事,誰不想參与其中。
他有些猶豫地問道:「可要是把她接回宮,到時候萬一她要是生下龍種的話。」
以至於謝清駿來找蔣侍讀的時候,就見他一臉興奮。謝清駿在翰林院已經待了四年之久了,按著慣例他要是再熬上兩年就能外放選官了。
所以這幾日,大皇子覺得大朝會結束之後,和二皇子打招呼的人都明顯多了起來。
大皇子一聽便失聲笑了,他道:「如今只有先生與我兩人同在,我也不怕同先生給個底,那位的性子可不象是被後宮人擺弄的。」
「後宮。」陳先生沉聲念了這兩個字。
翰林院雖說清貴,可到底只是做學問的地方,所以辦公衙門並不算大,幾十號人都在一處辦公,平日抬頭不見低頭見的。
※※※
不就是有個勢大的舅舅而已,如今他在朝中浸淫了這麼多年,他就不信了。
只是大皇子沒想到皇上如今還好這口。
再說宮中有德妃娘娘在,他自然也不用操心。
不過當即便有個人提到:「王爺,這成大事並非一時的意氣之爭,東風壓倒西風,西風壓倒東風總是有的。若回回都是咱們這頭獲勝,只怕連皇上心裏都有想法。咱們之前便有說過,如今你同二皇子之爭,皇上之所以不問,那是因為聖上覺得你們是相互制衡的。」
「陳先生,怎麼突然又回來了。」大皇子看著這位平日里頗為沉默寡言的陳先生,有些意味深長地看著他。
所以回去,謝清駿就先和謝舫說了此事。謝舫是內閣老臣,這朝中的大小事務再沒比他得消息更快的了。他原本就能想到自家孫子肯定能佔個位置,只是沒想到這消息是皇上親自告訴他的。
好在這師爺也不是什麼雄心壯志之人,如今成王府的給他的供奉就連那些七八品的京官都比不上。
當初皇上任命謝清駿為上書房經略師傅的時候,朝中可是一片喧嘩,這給皇子們將經略年歲最小的也得三十齣頭吧。可如今謝清駿不過才二十四歲,就能得了這樣的差事,這些皇子要是以後誰有了大造化,那他可就是帝師了。
可這會還真有事情給他們討論,二皇子向皇上進言說,應該編撰一部大齊會典,編輯經史百家之言,以彰顯皇上聖德。
陸允琅看著成王,眼底剛剛燃起的那點狂熱,在他的話中漸漸消散。
「允琅,封王之人都是要就藩的。」成王淡淡說道。
結果陳先生就輕聲說了一句話,大皇子一聽卻是格外的震驚,他盯著陳先生便問:「你說的可是真話?」
大皇子急急問:「此事確實當真。」
「最緊要的是,我瞧著那夫人珠圓玉潤,只怕是……」陳先生沒說出口,但是大皇子卻明白他的意思,只怕父皇在外頭這女子是有孕了。
這師爺平常沒替成王辦過什麼大事,估摸著最大的事情,就是過年的時候幫王爺代寫給皇上請安摺子,還是他寫好了,成王爺再謄抄一一遍。不過也就這事,讓他明白,成王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陸允琅自然不想從繁華的京城,如同掃地出門一般地前往藩地。他出生在京城,長大在京城,這裏才是他的根,所以他不願走,也不想走。他周旋與大皇子和二皇子之間,如今皇上身體已是很不好,要是突然有一天就……
這事情鬧出了是真的不好看,原本誰都想先捂著,待找個機會就弄死了人。
可成王卻抬頭看著他的背,他說:「我象你這麼大的時候,也覺得自己有無限的可能,鬥志昂揚。不過你很快就可以發現,你以為戳手可得的東西,你一伸手就掉進了別人的陷阱裡頭。你以為自己可以將別人玩弄在手掌之中,其實自己也不過是別人狩獵的獵物。」
可當她看著門口的時候,目光卻格外地堅定。
這可是一個極其大胆且極具讓人振奮的提議,要是真的能參与到其中,那就是大大的功德一件。
大皇子一聽只覺得這辦法可行,這修書沒個幾年是看不出任何成效的,可這皇子在娘親肚子裡頭可只能待十個月。到時候這事勢必會在朝中引起非議。
可後宮女人心思多,特別是文貴妃、德妃還有成賢妃這樣的妃嬪,兒子已經在外頭開府,又有銀子又有人手的,想要調查自然是輕而易舉的。
陸允琅這次眼神劇變,他終究是第一次開口喊道:「父王。」
不過總裁這等級別的,怎麼都得是個大學士,或是尚書級別的。
其實編著巨著這種事情,翰林院的人都願意攙和,誰不願意將自己的名字名流千史。況且這會二皇子的提議,那就是修纂類書,要集合經史子集百家之書,其中包括的便是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等。
不過如今就連老學究都開竅了。
蔣侍讀自然知道他的身份,不過象謝清駿這樣有家世有背景的,還能在翰林院裡頭靜下心來做學問的,還真的不多。所以就算一開始看不慣他,只覺得他不過是靠著父輩的威名,才取得如今如此之成就的,在接觸過程中,也無不被他的人品所折服。
到時候不管是哪位皇子登基,他都能保證自己能留在京城。
其實皇上最近出宮的次數確實是頻繁了些,後宮諸人的眼睛也都沒有瞎。太后不管,那是因為她懶得過問,左右皇上再出幺蛾子,也就那樣罷了。
結果一調查,居然發現皇上是在宮外和人有了事情,而且這女子還是個嫁了人的。
待過了一會,眾人散了之後,就見一個人離開之後又默默地回去了。大皇子還在書房之中,聽外頭人稟告說此人要見他,便又讓他進來了。
說實話,皇帝雖信奉這些神佛道教,那是因為他自身有所求,希望長生不老,希望能永享天年。可是對於後宮妃嬪,就以皇上的一直以來的態度,大家都看得清楚,要不然誰不會在後宮插上兩手。
而成王則依舊淡淡地看著面前的兒子,好像方才提到女兒落胎的人不是他自己一般。而陸允琅眼神漸漸地變了,從先前的平淡冷靜,漸漸地變得有點狂熱。
不過人家向來就是人生贏家,大齊朝第一個連中三元的狀元,雖然後面因謝清懋的出現,他成為了唯二而不是唯一,可謝清懋中狀元的時候年紀比他當年中狀元的時候大。
他為何這樣蠢?
謝清駿還以為他說的是什麼事情,原來竟是修書的事情。前兩日,他進宮給皇子們講讀,不過結束之後,便被人請到了乾清宮了,皇上就說了此事。
這立朝歷代都會有皇帝主持的修書,前朝倒是有過好幾回,可大齊朝這卻是頭一遭。不過這修書的流程卻還是知曉的,到時候肯定會組織一個修書小組,組內設監修、總裁、副總裁、都總裁等職,負責各方面工作。
「不過是個女子罷了,初入宮闈,這孩子保得住保不住還未可說呢。況且此女如今還是他人婦,到時候朝中必是議論紛紛,修書一事可以就此淡下來,王爺也可以就此做出安排,到時候修書之事再提起,王爺也可以安排自己的人進入其中。」陳先生說的頭頭是道。
不過她至今就有一個疑惑的,如果謝明嵐真是重生的,這事傳得全京城都知道了,她不至於什麼風聲都聽不到吧。
如今天下太平,久無戰事,所以武官的地位自然是趕不上文官。德妃娘家以前就是掌兵的,所以大皇子的一部分勢力就是在軍中。但是二皇子的母家是唐國公,國公府在京城裡頭可是頭一等的勛貴世家,結交起文臣來自然比大皇子這一系要容易些。
原本二皇子就是想拍拍皇帝的馬屁,結果卻正巧拍到了這幫翰林的身上,一個個興奮地簡直不能自已了。
謝清溪不好問陸庭舟,畢竟林雪柔再怎麼說也和他們謝家沾著親呢,說出去丟人吶。
「不知是何事?」謝清駿笑得溫文爾雅,一看就讓你心生好感。
蔣侍讀平日待謝清駿就不錯,又想著如果真的要修書的話,憑著皇上對謝清駿的態度,他怎麼都得修書小組中的一員。
陸允琅就是因為知道這樣,所以他才會不甘心就這麼就藩。本朝為了防止王爺就藩之後,擁兵自重,對於藩地的王爺管制地十分嚴格。至於這些藩王能不能回京,只怕也就只有等到太后或皇上駕崩吧。
此時翰林院的學士、侍讀學士、侍講學士都集中在一處議事呢,原本象他們這樣的人,也頂多就是偶爾碰碰面,何曾這麼正兒八經地坐在一起討論過事情。
結果沒過兩日,陸庭舟回來就和她說:「只怕那位夫人要進宮了。」
只可惜那日茶市一事的議事會上,大皇子表現的太焦慮,被二皇子發現了端倪。他只是沒想到戶部侍郎居然會提議自己,雖然陸允琅也有一瞬的高興,可是轉瞬間這刻的高興,就被大皇子興匆匆地話被打斷。
謝清溪聽到這陣風頭的時候,第一個想法就是,林表姑和皇上的事情兜不住了。
蔣侍讀立即打蛇上棍,很是滿意地點頭,還安慰道:「你放心,你雖年紀輕,在翰林院待得時間也短,不過我會竭力推薦你的。」
「恆雅,你可得到消息了。」謝清駿是來給蔣侍讀送手稿的,是他先前要求自己幫忙抄錄的一份古籍,這本古籍因在宮中,而蔣侍讀沒有足夠的身份頻繁進宮,便拜託如今在給皇子們講經略的謝清駿給自己抄錄一份。
誰承想這外頭就開始傳的風言風語的了,皇家的熱鬧誰都願意瞧,況且又傳的這樣子有鼻子有眼睛的。
那謝明嵐之所以這麼肆無忌憚地對待林雪柔,難不成是因為她知道林雪柔當時沒有進宮?
所以翰林院的這些文官,一聽到消失就坐不住了,就想著進宮向皇上進言,贊同二皇子這建議。
要不然,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他也不會介意換了一個世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