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大唐》第四卷

第二百六十一章 後勤營到有好路

第四卷

第二百六十一章 後勤營到有好路

如果不是村民過來幫自己的隊伍修路,自己也不會拿錢來幫,畢竟已經把換來的牲畜給了這裏一部分,還有舊糧換新糧也同樣讓當地人受益了。
「你是好官,大家都清楚,你家在翼州那邊又是領兵出去拚命,又是經濟戰的,賺到不少錢,但你家一文都沒有留下,全用在了我們這樣周圍的百姓身上,開的買賣用的是自家的錢。
姚老頭看了會兒,說道:「等過了在陣子,就得讓家中的人好好練練,差距太大。」
張忠也覺得錢應該花,拿過來就去找郝老頭。
畢老頭阻攔道。
李珣想了想,又對王鵑說道:「是不是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
「這條路能有啥利益?就是為了讓兩地的運輸方便?」王鵑覺得沒價值,至少現在不能修,付出的和收穫不成正比,只為一小部分百姓方便,不如把錢投入到別處。
「這就是人心的力量,只因為過來的是你張家後勤營,就讓一條本來難走的路暢通起來,你張家的這面旗幟好用啊。」
郝老頭樸實,對張忠說道:「你們的事情我們這裏都聽說了,舊糧換新糧也得了好處,還有二十二頭你們換來的牲口沒有去領,等雪停了就去領回來,明年耕地就方便了。
姚老頭與張老頭也是認同地點了下頭,平時在一起生活,姚老頭和畢老頭家中的下人與張王兩家的還看不出太大的差距,如今遇到了突發事件,一下子就比出來了,兩個老頭家中的下人已經非常努力了,可配合上不行。
王鵑的動員令就一句話,「衝過去,手推肩扛衝過去。」
「這個自然,現在還不急,怎麼也要等上很長的一段時間,那裡是陸路,主要是我們回去休息下,給我足夠的時間來進行大的經濟布局,要是有個相應的團隊就好了,內院的本事還不行,我準備再次修改大富翁頂級遊戲規則。
張小寶心中已經有了打算,從個體上講,每個地方每一個人都需要照顧到,從大勢上講,偏遠的地方就算是損失了,也可以用繁華地方的物質來支援,但把應該讓繁華地方更繁華的錢投入到偏遠地方,還沒有讓繁華的地方繼續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那錢的使用效率就會被大大降低。
王鵑不清楚張小寶想什麼,她考慮了下一直打過去的事情,說道:「不好打呀,主要是宗教和民族習慣的問題,還有一個是軍隊的適應性,那邊天倒是非常藍,就是氣壓不夠,派南方的兵過去的話,估計得有一多半堅持不下來。
張小寶給了很長的一個時間,他可不想讓人盯著修路。
速度也同樣快了起來,只用了一個時辰就趕到另外一個村子修的路上,同樣是有雪蓋著,路也是同樣的平整,打個招呼,繼續向前。
如果要是因為軍事的關係,那還差不多,可就不是自己的事兒了,李隆基的事兒。
張小寶和王鵑兩個人木然地對視了一眼,臉色刷的就變了,從張忠口中說出來的話,比讓張小寶用五萬貫和對方四十萬貫打經濟戰,比讓王鵑率領一千人與吐蕃大軍抗衡來說都讓兩個人感到害怕。
「別遇到點時就非說多少年不遇一次,誰管你多少年,快想辦法,強者不給自己找這樣的借口來推責任,哪怕是一萬年沒有一次的,能解決困難就是成功,不能解決就是失敗,看雪的情況,今天與明天都會暖和,如果繼續下,那還能暖兩天,不用擔心泥濘。
當初軍隊過去的時候,你們後勤營在從翼州到彭州的那段路上,沒讓一個打仗的兵凍到餓到,沒讓他們在路上受到任何的耽擱,又幫我們打敗了吐蕃。
張小寶來時,兩個人還在互相勸說,最後還是張小寶說了,要用這裏當一個嘗試的地方,看看能不能帶動更多的村子過好日子,等以後村子富裕了,張王兩家過來收牲口,或者是收糧食,村子在同樣價錢的情況下,先給張王兩家就行。
三個老頭一聽竟然需要二十年,那還有個等,或許自己是等不到了,遺憾地搖搖頭,又各自忙去了。
王鵑一想到這種發展模式就開始愁錢,如果只是用自己家的錢來做這個事情,連試點的錢都不夠。
到時候就讓我們後勤營的人也走一走平坦的路,我就說一聲,放心吧,走了,那裡還缺人手,我得跑回去。」
父親的意思顯然不是修那種只為政績,不真心考慮民生的路,那得多少錢?把現在張王兩家的產業都換成錢,再讓李珣出點,估計能修出來三分之一就不錯了,還不能太寬,遇到山的時候繞路。
這時旁邊的李珣則不解地問道:「既然他們今天能給我們修路,以前他們為什麼不修?」
等到真的晚上了,隊伍停下來休整吃飯時,從路的兩邊冒出來不少的人,想讓護苗隊的發現了,攔住問過後,竟然都是當地的百姓,手上拿著幹活用的工具,聚集到這裏,打過一聲招呼,就跑到隊伍的前面去給平路。
「沒看,軍事地圖上應該有,估計不少,要是都幫忙修路,一直到京城,我覺得我們的錢加起來不夠給的,村子可不僅僅是路邊才有,還有縱深,比如郝家村子,他們在路的南面,更南面是不是也有村子,北面有沒有?
畢老頭看著一邊推著車走,一邊負責給前面人熬湯驅寒的兩家廚子說道。
李珣聽到張小寶的話眼睛一亮,說道:「等過了這兩個村子的地方,下兩個村子的錢我出,只要幫忙修路的,我就一個村子給五百貫,你說一路上能遇到多少村子?」
王鵑把麻煩推到了張小寶的身上,張小寶眨了幾下眼睛「怎麼就是我的事兒了?不怕,下點雪算什麼,咱們的隊伍厲害,組織性紀律性強,平時鍛煉好,營養也跟得上,就是滑冰趟泥也能過去。
張忠把錢給郝村正的時候,郝村正說什麼都不要,他們過來幹活是自願的,不是為了錢,對張忠說道:
張小寶非常了解這種貧窮的村子的內在東西,只要別人幫一把,那麼他們可以做出改變,但很多的時候,由於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或者是資金回籠時間過長,就愣是沒有人願意拿出錢。
李珣的隊伍就不用說了,那是真正軍旅,李珣還從王鵑手中要了一份訓練的計劃,平時總訓練,行動起來同樣不差。
「也就能這樣了,我去發動員令。」王鵑認可了張小寶的方案,只能硬挺,仗著隊伍整體素質過硬,管他什麼大雪。
等著一陣風吹來,把耷拉下來的旗幟吹開之後,看到上面圖案的百姓終於知道是什麼隊伍了,翼州後勤營,怪不得這麼能耐。
一天走個二三十里地算是比較快的,遇到了路難走的時候,半天也挪不動一步,加上今年大範圍降雪,連著益州,也就是成都那裡都飄了小雪,別的地方就更不用說了。
你能不為自己的得好處幫忙,我們總不能就為了好處修路。」
「我不累,就算累點也沒什麼,有這麼多的人相互幫襯,邊走邊歇,可百姓累呀,咱家不是有炸藥,有水泥嗎?就用炸藥炸山,用水泥加固,從翼州就修過來了,那裡現在還在修,正好連上。」
又是一個時辰過去,前面再次出現了修路的隊伍,此時的路還有一點沒修好,消息傳來的晚,百姓都在努力中。
張小寶說了一番對未來的設想,又把目光放到了眼前,想給一些生活不好的地方百姓機會,投點錢,讓當地人自己嘗試發展,發展不起來,總結下,自己也好進行調整,有針對性地做計劃。
張王兩家的人沒有絲毫猶豫,迅速地分配了下位置,幫拉車的牲口朝著前面的方向艱難地動了起來。
「不是,絕對不是,小寶是擔心給出去的錢未必都能取得好的成果,先把願意給我們修路的人村子經濟條件改變下,屬於試點,如果成功了,以後再推廣,如果失敗了得進行具體的分析。」
雪還在下,隊伍仍舊前進,周圍看了會兒的百姓突然都散了開去,也不知道跑到什麼地方了,反正人就轉眼間沒了。
「撤了,馬上就撤,我家可沒想達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程度。」張小寶撇了下嘴回道。
「別,別撤,後勤營也是朝廷定的,不是你家自己定的,正好讓其他的人看看,聽朝廷的話,建設地方,領兵打勝仗會有多大的榮耀。」
這時前面的路上,有人舉著火把跟頭把勢地跑了過來,邊跑邊喊「郝村正,我村子也動了,二十里,划好了地方,接著干,明天一早,絕對能修出來,更多的人正往前面趕,有人已經跑去告訴更前面的村子了。
說到這裏,張小寶把手中的飛錢交給父親,又說道:「爹,您給送去吧,一個村子五百貫,一張給兩個村子,讓他們到翼州那邊去買工具與更多的牲口。
張忠見兒子不說話,又提議道:「或者修條運河也行,你二人得想想辦法。」
「那要看能從這條路上得到的利益夠不夠,利益夠就修,利益不夠就拖。」張小寶沒有否定也沒有確定。
張小寶給李珣又解釋了兩句,突然反應過來,急匆匆去找父親。
張小寶覺得這個任務太難了,難於上青天,天好上啊,做個大的熱氣球就能上去,那才多點錢?
大中午的時候,天就黑的和傍晚一樣,稍微遠點的地方已看不清楚。
張小寶吧嗒兩下嘴,關心地問道:「爹,是不是累了?不如讓人抬著您走,前面這個拐彎的地方過去,速度就能提上來點。」
派劍南道的兵過去,應該還能強一點,我是說生活在劍南高原地區的人,那你的後續運作必須跟上,不能我前腳佔領完了,沒有任何的東西來接應,包括物資和文化方面的,真打下來,我不用回來啦,就在那裡沒事兒玩平叛。」
張小寶先給父親畫了個大餅,答應下來,等以後再說。
王鵑碰碰張小寶「你真打算修一條從西安到成都的路?」
畢老頭三個人嚇了一跳,這個目標實在太大了,雖然當初皇上給的那道聖旨就是這樣說的,可那是假的,誰都知道是假的。
還得維護呢,一冷一熱,本來就沒有那種打地基的技術,沙石與土層很容易壞掉,再遇到點大水,每年需要往其中投入多少錢?
花不完,剩下的錢讓他們先把要做的工停下,補償給他們,讓他們利用這閑下來的時間去鋸木頭,刨石頭,建個好的牲口欄子,多養牲口,把路也鋪鋪。」
路上還有偶爾經過的百姓,都被眼前的一幕震住了,這麼大的隊伍,路又如此難走,竟然沒有絲毫的凌亂,除了起伏的喊號子聲,踩在積雪上的聲音,再沒有其他的動靜,行進的速度那叫一個快,就算是打仗的軍隊也達不到如此程度吧?
今天你們回家,我們也想學著你們的樣子,把路給你們平出來,等你們明早上路,前方二十里路,保證給你們修平了,讓你們暢通無阻。」
張小寶打開錢盒,從中拿出一張千貫的飛錢,說道:「大雪一下,當地的百姓日子就不好過了,這場雪估計一時半會兒停不下來,人都跑來修路,家中的房子就危險了,還有牲口也容易凍死,加上他們的工具本來就舊了,又要壞掉很多,明天春耕不好乾活。」
這人喊完,果然又轉身跑了回去,和來時一樣,跑得急,路不好,幾步就一趔趄。
張小寶站起身,往著前面的一個個忙碌的身影,對旁邊的丫鬟說道:「把錢盒拿來。」
我的解決方案就是團結起來,相互幫襯,沖。」
張小寶左右看看,見畢老頭三人沒在旁邊,對王鵑小聲地說道:「這條路沒有太大的利益,但絲綢之路有啊,茶馬道有啊,等國內的需求逐漸增加,矛盾更于集中的時候,想不對外擴張都不行。
隊伍繼續前進,擔心中的事情終於是發生了,一場大雪溫和地落了下來,落的很慢,沒有大風,甚至給人一種垂直飄落的感覺。
「沒人說咱們,現在的人還不像咱們那時閑得無聊說這說那,養只豬在籠子里也要反對,你的意思是不準備馬上就投入錢來修路了?」王鵑覺得這個時代的人實在是太好了。
畢老頭跟在張小寶和王鵑旁邊,對張小寶說道。
此時的路倒是夠寬,只不過這裏屬於低洼地區,平時有點降水都流早這個地方泡著,坑坑窪窪的,不下雪的時候走起來能躲躲,雪下的時間一長,把坑窪的地方給擋住,很難判斷。
告別的翼州和附近相送的百姓,張王兩家挑起大旗,開始沿著玩彎曲曲的路向京城去,從這裏到京城,近兩千里的路程,夠趕一段時間的。
這就對了,除了翼州後勤營,還不相信別的隊伍也能做到如此程度,果然不是浪得虛名。
到時候你就領兵出去把那邊全給打下來,我怎麼就不信大唐,哦叫大秦,打不過大食?侵略,吞併,掠奪,這就是動物存在的本質,如果有人指責我們,我們就說促進了融合。」
張忠親自去找領頭過來的人問,這是一個老村正,整個一村子都是一個姓,姓郝,就是過來給修路的。
郝老頭想的清楚,既然有錢幫忙,就趁著機會,一氣兒把路給修上,省得再費第二遍事兒。
「沒錯,是要修路,等二十年吧,錢夠了再修,不然這邊修一點,攢足了錢再修一段,等修幾段之後,前面修過的還得重修。」
好在雪下的大,沒有馬上就全融化掉,暫時不算太泥濘。
第二天一早,隊伍上路的時候,路上還有雪,是晚上下的,天還未晴,村子中留下的女人都帶著家中的娃子或老人趕過來,十幾家的房子被壓塌了,到這裏等自己家勞力回去修。
張忠在五天之後,看著隊伍小心地護著牲畜一點一點在路上蹭的時候,找到了兒子和兒媳婦這裏,對兩個人說道:「小寶,鵑鵑,從劍南道到京城的路真得修啊。」
這下郝村正才把錢收了,並保證十天之後分給旁邊的村子一半,還說以後牲口和家禽養多了,一邊種,一邊砍伐,所鋸下來的木頭多了,只要張王兩家的人過來收,就算是再便宜也不賣給別人。
「這就是小寶和鵑鵑曾提過的團隊精神了,帶有自己的文化內涵,想要打敗這樣的隊伍,只能先對他們的文化進行衝擊才可以。」
隊伍中的人都愣了,不明白為什麼百姓這麼好心。
但下的時間越長,路況就越不好,到時候無論是暖還是冷,都不好趕路,我不要對困難的分析,我就要最後的結果。」
丫鬟轉身回去找張王氏,一會兒過來遞到張小寶手中。
現在他們修路是發自內心,沒指望我們給他們什麼回報,等一路給錢一路走,很多人可能就會為了錢從更遠的地方趕過來,不行,我得更我爹說一聲,讓老村正先保密,等我們離開十天之後再把錢拿出來用。」
張王兩家的廚子多做出一部分人的飯菜,給村子的人吃過就匆匆離開,路一修起來確實不一樣,掃雪的人在前面開路,不用再依靠人力來填坑。
「完,終於是下了,這算是多少年不遇一次的情況?」張小寶抬頭看看天,伸手接了兩片雪,已經看不出是六瓣兒,就好像一小堆棉花似的于手心悄然融化。
聽到老頭的話,張忠眼圈一紅,抿著嘴點點頭,沒再多說任何的話,轉回來,對著張小寶和王鵑把老頭的話重複一遍,就低個頭悶悶地吃起了飯。
凡是知道了哪個隊伍的百姓,看向隊伍的目光都變了樣,讓畢老頭三人都心有榮焉,三人不得不承認,張王兩家的人真強,清雪的,挖土的,墊衣服的,配合的,只能用兩個字兩形容,默契。
張忠以為有著神仙的兒子與兒媳婦,修一條路很容易,見兒子答應了,笑著點點頭,背個手又去別處看了。
「不修,我要先把繁華的地方變得更繁華,接著就帶動周邊的地區逐漸繁華,成都這裏其實已經不錯了,就是周圍的地方差,這樣做會讓很多偏遠的地方的人保持一定時間的物質獲取不足,但從大體上來看,是比把錢直接投入到偏遠地方更合算。」
很不公平的一種做法,自己卻還得這樣去做。
張忠皺著眉頭,心懷百姓地說起來,張小寶估算價錢,從翼州那裡往成都城的地方修,再把周圍幾條主要的路給一同修好,只算成本,就得六十來萬貫,那才多遠的距離?除非是瞎對付,用上兩年就廢的路,那便宜。
把每個能有資格加入學習研究的人查到祖宗八輩兒,這樣的人才堅決不能外流,走吧,過去一半的隊伍了,我們走在前面,多看看當地的環境,能小幅度投資就先安排。」
「你怎麼知道人家沒修過?這裏的地勢窪,土路一修好就壞,修石頭路需要耽擱多少工夫?有那工夫做點工,賺錢補貼家裡,日子就能堅持過下去,他們只缺少一個機會,或者說是一個啟動資金,有了這筆錢,只要他們不算太笨,生活便能逐漸好起來。」
三人見張忠一副篤定的樣子,只好找張小寶和王鵑來問。
「爹,還是修路好,得等,等咱們在海外再佔兩個島子就能實現了,到時家中錢財應該夠用,怎麼能把別的商人也套進來呢?大家一同努力,路就修起來了,還能讓每斷路費勁的商人維護。」
有了錢財支撐,郝老頭馬上就多了其他的心思,招呼人過來,讓村子中的人看時間,如果時間夠用,就把路修寬點,具體原因現在不解釋,以免泄露了收錢的事情。
張忠溜達了一會兒,找到畢老頭三人,把要修路的想法和三人說了一遍,那意思是讓朝廷也幫幫忙。
一個半時辰之後,天黑的和晚上沒什麼區別了,把提前準備好的一支支火把點起來,內院的人把外衣一脫,往車軲轆下面一墊,隊伍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