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大唐》第四卷

第三百三十三章 明知是套也要跳

第四卷

第三百三十三章 明知是套也要跳

張說又接過另外一封信,看完之後,氣笑了,「好,好啊,本官一路升到這個位置,不知道遇到過多少次厲害的對手,卻從未真正地佩服過誰,今天終於有了佩服的人,張小寶、王鵑,好本事。
咬了咬牙,啊的大喊一聲,心中念叨著步驟,使勁往前一蹬就從檯子上跳了下來,剛一離開檯子,手上便拉動繩子,身後的背包正出來一朵大花,砰的一聲把他給拉住,慢悠悠地向下飄去。
結果小貝的傘一開,張小寶和王鵑鬱悶了,張小寶在空中推了王鵑一下,把王鵑推開一段距離好開傘,別與小貝的纏在一起,張小寶自己則是,在空中完成了跳水動作當先紮下來了。
李隆基也好奇呀,結果來信仔細觀看,上面寫了人可以飛在天上的原理,就是風箏一樣,氣是怎麼來的,又是如何吹的,鳥為什麼能夠在天上自由翱翔。
兩個人說著話,旁邊的宮女和太監就低個頭當成什麼也沒聽見,這時從外面小跑進來一個太監,稟報道:「陛下,從洛陽又送來了一封信,說是翱翔計劃就快要成功了,到時候讓陛下親眼看看人是怎麼帶著翅膀在天上飛的。」
張說還沒有看推薦何一偉的信,他現在的眼睛在信中那不多的字上掃了一遍又一遍,好像怎麼也看不夠一樣。
張王氏已經為這個事情說過張小寶與王鵑了,那天別人跳傘的時候,張小寶和王鵑也上去跳,兩個人分別跳成功了之後,膽子大的小貝也央求著跳一次。
「那我也去看看,很長時間沒跳了。」王鵑也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她同樣跳過傘,當然,這可不是在軍校學的,那裡不給她這個課程,是她用自己家的身份跑到人家軍中,讓人帶著往下跳,一旦跳過了,就會上癮。
此時在高高的檯子上面站著個人,看著下面的高度,腿都哆嗦了,他是茁壯護苗隊一號隊的人,頭一次站到這麼危險的地方要往下跳。
張小寶想想,點下頭,說道:「這個高度是稍微有點高,先從低的地方一點點加高就好了,但無論怎麼加,最後還是要站在那裡,不能輕易往水中跳,一會兒我上去看看,真那麼嚇人?」
京城的一處房子之中,張說和張九齡坐在這裏,兩個人看著各自手上的信,心中也想著各自的事情。
※※※※
高力士臉上也露出笑容,說道:「陛下,其實這正說明了何一偉這個人還不錯,他的心中有朝廷,在發現不用貪錢也能讓家中的日子好過之後就願意一心地為百姓做事情,不容易啊,比起那些個明明有了錢財還不好好做的官員強多了。」
信是張小寶和王鵑從洛陽讓人送來的,一封是寫著關於追夢道士的,另外的一封則是安排何一偉。
但拿出來那封信不說,還專門用這個威脅張說,給何一偉要個官,同時又把心中的盤算讓高力士知道,分明就是沒長大的孩子。
讓站在他後面的人都無奈了,對他說道:「你還能像個男人一樣站起來不?要麼你別跳了,你回去。」
正是因為沒有張小寶和王鵑自己的想法,才讓張說顯得無奈,如果是張小寶和王鵑說要彈劾馮常功如何如何,那麼就可以用此為借口,把事情推到他們兩個人的身上,但人家沒說,只是平淡地敘述了出來。
但李隆基不知道,今天是頭一次聽說,以往是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明白天地間的事情還能這樣去想。
看著信上所表達出來的意思,是準備把何一偉安排到耀州去,也就是以華原縣領頭成立的那個州,讓他到那邊再積累下經驗,估計張小寶和王鵑準備要大用。
張九齡看的是關於何一偉的,張說的是關於追夢的,兩個人看的不一樣,心中的想法自然就不一樣。
就是怎麼能做出來可以放在架子上使風扇轉動的東西難了,也不知小寶和王鵑背後的高人能不能想出來辦法,你寫信的時候,把朕的想法一同寫進去,問問。」
張小寶和王鵑走在路途上的時候,張說答應事情的那封也送到了兩個人的手中,打開來看看,張小寶笑了起來,對王鵑說道:「張說跟我們說,這次他幫忙了,下次就不會如此簡單,意思是他被算計了一次,以後我們再算計他就不容易。」
如果能夠在架子上放個什麼東西,直接就能讓風扇轉動,有用來推的,有用來拉的,那后許人在天上飛的就更輕鬆了,再於上面裝幾個手榴彈,從上往下扔,試問這天下還有何人可與之一敵?
誰陷害的?估計那個時候我們已經用第一封信收拾起馮常功來了,最大的可能必然是我們了,皇上會怎麼想?好計,明明把刀遞過來了卻是不給開刃,還能隨時抽回去。」
早知道如此,上回關於封禪的名單,就應該與他們兩個好好商量下,就算不能讓出他們要求的人數,也可以少安排幾個,那樣就不會讓他們總惦記我。
多虧沒有大風,不然小貝還不知道會被吹到什麼地方,最後慢悠悠地落到了水面上哥哥的懷中,興奮地大喊大叫。
張九齡接過信,短短的一句話,兩眼就看完了,之後吸了口涼氣,無奈地看向張說,說道:「是不好吞進去,這份禮送的有點重,他們分明就是想借刀殺人,但沒有這封信,新蔡縣那裡就很可能輸掉,可一旦用了,那就是幫了張小寶和王鵑的忙。
「小寶,從這麼高的地方跳下來,落到水中就沒事兒了?」張忠還真沒見到過別人從很高的地方跳到水裡,他就站在張小寶和王鵑的身後,用望遠鏡看著上面的人腿哆嗦的樣子問道。
趴著的人轉過頭看了眼自己的隊友,臉登時就紅了,點點頭,慢慢站起來,把眼睛一閉,同樣叫喊著就跳了下去,卻忘了在空中開傘,下面的人就聽到轟了一聲巨響,這個人便腳朝下頭朝上地扎進了水中。
在平地上他已經演練過許多次,知道在空中怎麼控制自己的身體,希望他別因為緊張忘記,看著吧,零號隊的人剛才已經示範過了,如果能想辦法飛到天上就好了,那樣可以讓另一個人帶著他跳,檯子還不夠高。」
小太監說著話,遞給了高力士一個信封,信已經打開,但裏面還有一個小信封,小信封上有火漆,意思是不讓別人隨便動。
甚至都沒有強調當中可以用來攻擊馮常功的關鍵字詞,看樣子是想讓自己動手,並且知道自己會動手后給自己送來了刀。
「臣不知,估計陛下說的不會差,待臣寫一封信到那邊問問,只是那個大風卻不好出來。」
「加油,加油。」一聲聲的加油聲從小貝等人的口中喊出來,在張王兩家的院落中有一個大的池子,這個院子沒在洛陽城內,因為太大,是在外面買了一處莊園,因為這裡有一條河經過。
張九齡心中已經同意了,卻擔心張說會為了對付張小寶和王鵑而故意不答應下來,那麼自己也不好辦。
上面的那個人此時已經趴在了跳台之上,一點一點爬著露出腦袋,往下面看,要多狼狽就有多狼狽。
一遍遍地看著,張說的心情從開始的高興,到後來的疑惑,以及如今的沉重,他終於是想到問題的所在了。
其實真要說起來也不算是修的,而是硬堆起來的,想個小山一樣,只不過一邊是峭壁,下面池子中的水非常多,也很深。
「好,以後只要能飛了,就帶小貝一起飛。」張小寶說這個話的時候,已經決定,以後真的把滑翔翼給做好了,訓練的時候說什麼也不能讓小貝看到,膽子也太大了。
張九齡是覺得這個何一偉還不錯,別看以前表現的差了一點,但是自從到了那邊之後,就改變了很多,該他提提官也行,主要是能還一點張王兩家的人情,他明白,張小寶和王鵑之所有不把這樣的推薦信寫給府中就是因為不想讓何一偉繼續在那裡做事情。
王鵑知道水中的人為什麼咧嘴,好在這個人鼓起勇氣跳下來了。
高力士可不認為李隆基說的什麼心中想的就是什麼,或許正需要下面的人這樣斗呢,於是恭敬地回道:「小寶要是說對付個人,直接寫信過來,那個馮常功不願意吃百姓家中同樣的飯菜,還要強別人的魚。
「恩,恩,正是。」李隆基點頭道。
信中提高了馮常功找了道士到那裡的情況,而且還把當時的事情一點沒有加入自己的想法給描述出來。
高力士謹慎地回答,他確實不知道。
李隆基也從最近的事情看出來張說被張小寶和王鵑給算計了,加上張小寶寫給高力士的信中說的內容,已經很清楚地把怎麼安排的,為什麼要這樣安排給說出來。
張小寶和王鵑考慮了一下,還真的給小貝綁了一個傘包,然後兩個人帶著小貝一同從檯子上跳下來,小貝竟然是自己開的傘,比王鵑和張小寶先開一步,其實沒準備讓她開傘,張小寶和王鵑是準備三個人合用一個大傘,當然,還有一個備用的。
小貝收拾東西的時候,還不忘了在身後背上一個迷你型降落傘的傘包,最近兩天不停地跟人說,她也跳過傘了,哥哥和姐姐帶著跳的,很好玩。
以後可要小心,不能陰溝裡翻船,給洛陽去信,何一偉的事情定下來,那樣我們才能對馮常功動手。」
「這個成功了,下一個。」張小寶點點頭,對這個人的勇氣非常滿意。
從那之後,她就每天都要背個小傘包,並且被人十二個時辰看管,以免她自己找一個認為高的地方跳下來,那樣連打開傘的機會都沒有。
結果這人又馬上開始咧嘴,剛才他是下來了,但身後的傘包也同樣跟了下來,落水的時候一抻,那滋味可不怎麼好受,要不是帶子夠寬,還有拉抻性,估計他就是不死也得丟掉半條命。
高力士還真不知道,他這封信送給張小寶和王鵑之後,會讓兩個人生出多少的想法,兩個人一定會覺得李隆基能夠想到這些非常不容易,因為這就是當時飛機發明時候的想法,甚至是更厲害,直接就考慮到了扔炸彈方面,人家當時的飛機是用來偵察的,還沒變成轟炸機。
把手上的信交給張九齡,讓其看著說道:「張小寶和王鵑竟然算計了我一把,他們是故意的,就是想讓我動手,然後和宇文融起衝突,如今他們成功了,在最關鍵的時候還給我送了一份大禮,我是收還是不收呢?」
仔細地看了兩遍,高興地合上信,對高力士說道:「竟然是這樣,那是不是只要有大的風,就算是在平地也能飛起來呢?不用從高的地方向下跳。」
張小寶搖下頭,回道:「那可不是,如果跳不好,也容易死人,我現在沒讓他吃東西就是這個原因,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有危險的,但很多事情不去做又不行。
張忠本來想讓這個人下來,見兒子堅持,也只好獃在下面觀看,這可是飛天的第一步,跨不過去就別想著能成功。
上面的檯子上又站過來一個人,臉色蒼白,手扶著扶手,向下看看,就感到眼前發黑,一下子堆在那裡。
誰知還不等救援的人去撈,這個人自己就從水裡浮了上來,晃晃腦袋,嘿嘿笑了,對著岸上給加油的小貝等人,喊道:「我跳下來了。」
李隆基略微一想,「大風好辦,水雲間那裡,還有朕的幾處房子,不是連了風扇么,只要風扇夠多,轉的速度快,那風就大了,到時候連個架子,把人放在上面,用這風來吹,這樣人和架子就一同飛起來了。
「把他撈上來,沒事兒,空中加速度那麼快,撐開傘都能承受,別說是這個高度進水了,給他看看,如果沒大事兒,一會兒再跳。」
張九齡終於是清楚了張小寶和王鵑那中睚眥必報的性格,只要得罪過他們,就別指望能夠過安穩的日子,總會給你找點事情來說。
這是在說,我給了你一個大禮,你也要還我一個才行,兩不相欠,畢竟只要在那追夢的身上作點文章,我們于新蔡縣的事情就輕鬆了。」
查驗過後,高力士對李隆基點點頭,打開信,向上一看,就見上面有一幅圖,在圖的旁邊還有各個地方的介紹,很詳細。
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科普教育的內容而已,如果換成張小寶和王鵑那個時候的小學生看了,都不會有一點感興趣的樣子,因為都知道了。
「不能。」張小寶哪敢說能。
王鵑覺得想要多培養點厲害的人還是任重道遠,對張小寶說出自己的主意。
「小寶,你說是不是應該讓他們先從矮的地方玩玩高台跳水,等著習慣了入水的感覺,再讓他們上去,或者是蹦極也行,用大量的牛筋來接成繩子,應該沒問題。」
下面負責保護的人一看,立即過去救援,這一下子估計摔的不輕。
「加油,加油。」小貝們繼續給這個人鼓勁,他們沒有站到那麼高的地方,不知道什麼感覺的。
張說嘆息一聲,說道:「那就更簡單了,不要以為這封送禮的信真的就是送禮,其實是用來威脅我的,如果我不答應他們,他們就要動手,把對方的人再給保下來。
此時的張小寶和王鵑已經準備要離開洛陽,回褒信縣了,小貝等人也同樣要跟著再回去,畢竟教育上不能落下。
「答應,怎麼可以不答應呢,好不容易有個能佔住那裡的機會了,不答應也不行,此次大意了,張小寶和王鵑送來那時的信的時候,我就應該想到不會簡單,卻被他們兩個的年齡給騙了。
「力士啊,你那兒子可真好玩,想收拾個人,竟然還轉了一圈,讓張說和宇文融不得不鬥一下,其實朕更希望他們兩個能夠配合著把事情做好了,而不是如此地鬥來鬥去。」
「是呀,好不容易算計了張說一把,僅怕別人不知道,還要給你寫封信說說,就像偷偷吃到糖的娃子一樣,其實就是他們不說,仔細想想也能看明白,那個何一偉也算是運氣好。」
看到這個樣子,下面的都呼出口氣,小貝他們更是高聲叫著讚揚。
如今這個地方已經被人挖了一個很大很大的池子,在池子的旁邊還用水泥以及木頭修建了一個很高很高的平台。
張九齡聽的直點頭,心裏面佩服得不得了,兩個半大的孩子就把張說如此給算計了一番,說道:「那答應不答應?」
當張小寶和王鵑的隊伍啟程的時候,小貝就背著她的傘跑到張小寶的旁邊,問道:「哥,要去的地方能跳傘嗎?」
好在這次也沒什麼損失,以後真要注意才行。
「陛下,信中是圖,圖中講了為什麼人可以飛到天上,您看。」
他們兩個想收拾馮常功,偏偏又要躲在後面,讓我們出頭,壞,實在是太壞了,大人,你看看,這裏還有一封信,是他們想要推舉何一偉的,到底幫不幫他們這個忙?」
張說,輸了一局,他卻不認為自己輸的冤枉,反而是覺得很有意思,被兩個小傢伙給算計了,還絲毫沒脾氣,誰讓自己棋差一招呢,人家畫了個圈圈,不等別人推,自己就蹦進去了。
哪怕明明知道下面是水,還有醫生在旁邊等著救援,想要縱身一跳,那也需要很大的勇氣。
沒看心中只是直接的說事情,而沒有任何彈劾的意思么?只要我這邊不先跟他們說好安排何一偉,他們就有手段再拿出來一封信,比如說馮常功道士是找了,經過他們的了解,發現那個追夢的道士,並沒有那麼大的本事,而是另有人陷害。
「那以後真的可以用翅膀在天上飛?小貝也要飛,好不好?」小貝很遺憾,又問了一個事情。
張九齡知道張說是讓自己寫信,在旁邊鋪開紙,用暗示性的話,答應了張小寶和王鵑要求提拔何一偉的事情。
張小寶也是心中一顫,怕這個人因為落下來的時候受到了衝擊,血液向頭部涌,出現危險。
前面的話都是隨便說說,只有最後一句才是高力士要表達的,那意思就是跟李隆基說,別看張小寶和王鵑算計人厲害,但孩子就是孩子,做點什麼事情,就要跟別人說說,心裏藏不住事兒,在事情的對待上不能像大人那樣,當然,在本事的對待上可以像大人。
就在兩個人為張小寶和王鵑無奈的時候,李隆基與高力士卻是非常高興。
小貝他們還在興奮地喊著,讓檯子上的一號隊員緊張的時候,又不敢退回去,一旦退了,那就只能被淘汰,以後再也沒有機會。
小貝這邊非常配合地給他鼓起掌。
高力士看明白過後,在吃驚之餘,邊說邊把圖紙遞到李隆基的手上。
並且為了自己的私利就打算連累新蔡縣的百姓,這幾個理由足夠收拾他了,何必非要把張說給拉進去,哎……還是不懂事。」
「是。」高力士也不管李隆基說的辦法能不能成,反正皇上說的就是好,哪怕不行,也得讓小寶和鵑鵑嘗試一下。
李隆基在知道了事情之後,笑著對高力士說道。
李隆基也承認高力士的話,如果張小寶和王鵑不給張說送上那一封如刀子一樣的信,或許猜測出來他們兩個人的本意還很難,一旦猜測出來了,就不得不高看一眼,或者說是提防。
身上背了一個包,他穿的衣服也是水靠,下面還有零號隊的人,等待隨時救援。
張九齡還沒反應過來,於是又問道。
「大人,那如果收了他們的禮,又不幫著他們安排人呢?他們雖然是在對付馮常功的方面利用了一下我們,但我們也收到了好處,他們還能怎麼辦?」
張九齡很想直接就說幫他們,但見到了另一封信,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說張小寶和王鵑了,兩個人也不閑累,繞一大圈,把張說給圈進去了,就為了對付個人而已,可謂是一石二鳥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