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起明末》第三卷 崛起

第263章 鳳山見聞(三)

第三卷 崛起

第263章 鳳山見聞(三)

「這位小哥,天上的那是什麼?怎麼看著像是個大雞蛋?」
「對了,這位小哥,你讀過書嗎?怎麼會知道這麼多?」等氣氛稍微好了一點后,沈有容突然問道。
「呵呵這位小哥,我們並沒有看不起你們的那個督軍大人的意思,事實上,任何一個能夠開創眼前的一番局面的人都是個極其了不起的人。」
「你們不用道歉,我知道大明的那些個文人是個什麼德行。我們一家六口就是因為在福建被一個舉人逼迫之下走投無路,才跟著商船逃到台灣的。雖然剛到台灣,但是軍政府卻給我們安排了房子和工作,如果不是我們一家在大明的時候就沒有種過田,早就能得到沒人五畝地了。不過就算這樣,我們一家的日子在第二年就已經比得上大明的那些小地主了。所以,在我看來,大明的那些惡魔一般的文人,根本沒有他們自己說的那麼仁義,更不配評論督軍大人。」雖然沈有容已經道歉了,但是車夫並沒有因此對他們報以好臉色。
對於車夫的話,沈有容不予置評。他知道這種事情在大明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同時他也不相信台灣就是個大同世界。所以,以一種相當公允的語氣說道,同時也是在提醒郭邢,這裡是台灣。
「一聽這位先生的話,就知道是位大明文人。以前也有一些人,包括軍政府當中的一些人和督軍大人說過這些話,希望督軍大人遵從儒教,廢止這些奇技淫巧。不過,督軍大人對此豪不理會,他說只要對台灣有利,他就會鼓勵,管是什麼樣的學說呢其實,在我看來,督軍大人說的對。管他什麼儒家呢,只要對台灣有利的東西,我們就應該接受。不然,哪會有每畝四石以上的收成,哪有這平平整整的道路和這堅實漂亮的樓房,還有台灣現在的好日子。總之,如果沒有你們所說的那些奇技淫巧,現在的台灣還是六年前的那個海盜遍布,我們這些小老百姓生活無依的東番島呢。」郭邢的語氣像是激怒了這位健談的車夫,以至於他的口氣開始重了起來。
「老先生真聰明。聽說那上面有一個一個人都抱不住的大號火爐,上面安了個很長的煙囪。要升空的時候,要兩三個人輪流搖鼓風機才能讓那東西升起來。」車夫不無炫耀的說道。
談判從來都不是單純的談判桌上面的事情,在趙永岩數次率領艦隊靠近日本沿海城市,並開炮示威以後,在現實的威脅下,薩摩藩服軟了。於是,在保存了一些顏面的情況下,同台灣簽訂了鳳山條約。此條約規定,日本租借種子島作為台灣商船錨地的協議,租借時限一百年;薩摩藩需為九年前入侵琉球賠償五十萬兩,本來蕭明乾的要求是三百萬兩,但是豐臣秀賴一方正是急需資金的時候,死活不鬆口,所以便被縮減到了五十萬兩。
沈有容問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豐富的行軍經驗,使得他明白這種東西在行軍打仗過程中的巨大作用。他不明白這樣的利器,那個督軍大人怎麼會弄到這些普通的小老百姓都知道的地步。
「這位小哥,我們沒有責怪你們督軍大人的意思,我們只是有些好奇而已。」沈有容拉了拉有些書生意氣的郭邢,向車夫道歉道。
「做出這麼一個東西,你們督軍大人就這麼厚待那些學生,看來你們督軍大人很喜歡這些奇技淫巧啊。」聽到這裏,郭邢微帶譏諷的說道。
「你怎麼知道,難道你們督軍大人不拍普通百姓也能造出這種東西嗎?」
「我們當然知道,報紙上都已經登出來了。不過,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造出來的,就那種不透氣而且不怕火烤的布料就不是普通人就能造得出來的。聽說,為了造出這種布料,科技學院的那些學生就忙活了大半年,好不容易才配出一種特殊的藥水,用著這種藥水浸泡特殊的棉布才做出這種東西。聽說剛開始,可是摔死了很多的貓貓狗狗的。不過這些學生也因為發明了這種熱氣球,得到了督軍大人的重賞,而且現在的待遇是我們這些小老百姓的十幾倍。」車夫看著熱氣球,羡慕的說道。
沈有容突然間驚訝的指著天上的一個他從來都沒有見過的白色大蛋,像是見了鬼似的問道。
當然以上的這些,普通的台灣民眾並不知情,所以沈有容兩人也就不可能知曉實情了。不過沈有容也沒有那個精靈去管日本人的事情,他的注意力現在又被另外一個事物給吸引了。
雖然豐臣秀賴一方服軟了,但是德川家一方就始終死撐著不承認鳳山條約,並且叫囂著要將台灣艦隊趕出種子島。當然德川幕府也只是叫叫就算了,真的要出兵種子島,不管是日本國內的形勢,還是其自身的實力,都不允許。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作為日本合法政府,德川家不可能接受這樣的條約。不然,會嚴重損害德川幕府的聲望,動搖德川幕府的正統地位。
一看沈有容和郭邢那驚訝的下巴都要掉下來的樣子,車夫禁不住的大笑了起來。看到沈有容臉色變了以後,趕緊解釋熱氣球的由來。
「喔,我明白了,是個大號孔明燈。不過這東西要多大的火爐才能讓它升上天,而且還能帶人?」說起孔明燈,中國人是沒有不知道的,但是很顯然,蠟燭是不可能讓這麼大的東西上天的。
「哈哈哈這位老先生,您別生氣,我不是笑您。那是熱氣球,半年前剛看到這東西的時候,整個鳳山城的人都合老先生一個樣子,甚至有些人還以為看到了白日飛升的神仙了呢不過現在大家都已經知道了,那東西是台北科技學院的學生們根據督軍大人的描述發明出來的東西。具體是個什麼樣的東西,我不是很清楚。不過聽說和那個孔明燈是一樣的東西,只不過這東西大了一些,而且還能帶上幾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