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明》第七卷 遼東

第606章 三份方案

第七卷 遼東

第606章 三份方案

當談判陷入僵局之中,三方誰也不讓步之時,揚州時報全文刊發三份方案。
楊嗣昌大喜,立即進宮,向朱由檢點明形勢的險惡之處。
彈劾陳奇瑜是表,其真正目的在於楊嗣昌,這點,只要有點政治頭腦,無不瞭然于胸。
楊嗣昌和陳奇瑜頂住壓力,堅決反對。楊嗣昌沒有一絲迴旋餘地地指出:「林純鴻借口財計艱難,未上繳秋稅,目的就在於誘使我們加印銀票。一旦我們加印銀票,他必然上調金銀兌換比,掀起銀票擠兌潮。到了那時候,我們兌換不出大圓來,銀票必然成為廢紙,林純鴻就達到了搞垮銀票的目的。」
蹣跚半年之久,大明銀行終於走向了正軌,整個大明,乃至整個世界,都迎來了非同一般的日子。由於陳奇瑜負責籌備成立大明銀行,在後世甚至被譽為貨幣之父。後人哪裡知曉,陳奇瑜也是被迫捲入其中的。
再加上錢秉鐙先前擬定的方案,一共有三份方案。
楊嗣昌心裏非常清楚,林純鴻不上繳稅收,致使朝廷財計艱難事小,更為危險的是,此舉意味著林純鴻離真正獨立只有一步之遙。
事實上,三份方案的內容基本一致,對大明銀行的許可權、機構設置、管理方法,基本上都是照抄錢秉鐙的方案,唯有管委會的設置上,三方分歧非常大。
兩相比較之下,楊嗣昌自然願意選擇設立大明銀行,這也是極為無奈的選擇。
楊嗣昌立即進行票擬,建議朝廷同意設立大明銀行,由陳奇瑜負責籌備。
楊嗣昌還力主將江南方面納入談判序列之中。他認為,有了江南的加入,雖然無助於朝廷主導貨幣發行,但好歹可以削弱荊州在大明銀行中的主導地位。
楊一仁、史可法及南京戶部尚書的奏章之後,緊接著,一些朝臣,也開始上奏章,支持設立大明銀行。這些朝臣中,極少數是因為家裡困難,希望設立大明銀行后,讓林純鴻儘快將稅收運到京師;絕大部分卻是持與楊嗣昌同樣的看法:設立大明銀行,朝廷方可延續;不設立,林純鴻將在獨立的路上越走越遠。
朱由檢在苦熬,楊嗣昌只是表面上如此,內心卻在等待林純鴻開出條件。
也就是說,江南地方勢力亦開始發力,支持設立大明銀行。
討論初一開始,就充滿了火藥味。無論是范永斗,還是堵胤錫,皆有備而來,帶來了詳細的方案,力主以自己的方案作為基礎進行談判。
果然,朱由檢差點抓狂,甚至興起了破罐子破摔,與荊州決一死戰的念頭。
一部分人支持范永斗的方案,認為大明兩京十三省都是平等的,設置十五席正好。
三天後,北京的錢秉鐙收到了林純鴻的密信:推行黃宗羲方案。
鑒於江南、鄭芝龍加入談判序列,錢秉鐙的方案做了修改,力主大明銀行管委會的設置應該拋棄地域限制,簡拔精通金融且有錢莊從業經驗的人參與。凡有三年以上錢莊從業經驗者,皆可報名參加選拔,最終由參加選拔者選出十一名委員。
江南、荊州關心貨幣金融者,圍繞著設立大明銀行一事,掀起了軒然大波。
眾大臣都是人精,雖然楊一仁不提,都無比清楚地知道,楊一仁的奏章全是廢話,真正的落腳點還是在荊州的稅收。
年關將至,北京城一片愁雲慘霧,原因無他,荊州方面的稅收沒有按時送到,皇帝的內帑、戶部的銀庫空空如洗,連老鼠都能餓死。
條件僅僅只是開始談判?
至於范永斗,則力主管委會設置為十五席,兩京十三省,各佔一席。如此設置,顯然有利於朝廷,不出意外,雲南、貴州、山東、北直隸、山西等五席將被控制,若再加上浙江、南直隸、江西、福建,則有九席反對荊州,這顯然是朝廷願意看到的結果。
而且,每省佔一席,從邏輯上也比江南的方案更容易讓人接受,憑什麼雲南貴州就不該擁有席位,難道雲貴不屬於朝廷?
第二日,不斷地有人在報紙上發表文章,表達自己的看法。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堵胤錫方案出自江南,卻在江南地區應者寥寥。多數人認為,堵胤錫方案狹隘,從邏輯上說不通,完全可以摒棄。
雙方在報紙上正吵得一塌糊塗之時,黃宗羲的一篇文章突然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楊嗣昌終於熬過了最艱難的時刻,現在他還需要試探,到底朝廷滿足什麼條件,林純鴻才會將稅收運到京師。畢竟,設立大明銀行少不了曠日持久的籌備,若林純鴻堅持大明銀行成立后才運送稅收,恐怕朝廷還未等到銀行成立,就先行一步散了伙。
三方各執一詞,誰也不讓誰,互相爭論不休。
他馬上派李紹翼與楊一仁接觸。
朝廷的財政危機,暫時得到了緩解。
就在楊一仁上奏章的第二天,通政司又收到了安廬巡撫史可法及南京戶部尚書的奏章,奏章的內容差不多:奏請設立大明銀行。
果不其然,楊嗣昌沒有等太久,楊一仁再次奏請設立大明銀行。
歷史,有時就喜歡和人開一些無傷大雅的玩笑。
堵胤錫的背後站著東林黨、復社、江南豪強及鄭芝龍,這點,在方案中有著顯著的體現。無獨有偶,他的方案與黃宗羲的提法差不多,管委會共有十一席,由朝廷任命管委會主席,另外十席,浙江、江西、南直隸、福建各一席,湖廣、四川、廣東、河南、陝西、廣西各一席。
在如此險惡的形勢下,楊嗣昌有點傾向於接受林純鴻提出的設立大明銀行的奏議了。畢竟,設立大明銀行,朝廷失去的僅僅只有發行貨幣之權,若是不同意設立大明銀行,朝廷能否延續下去,還在兩可之間。
從目前來看,荊州方面取得廣西控制權的可能性非常大。
楊嗣昌苦口婆心地勸解朱由檢,聲稱成立大明銀行后,短期內,朝廷可獲得一大筆收入,另外,還可以削弱當前荊州對貨幣的絕對控制權。
楊一仁在奏章大談大明貨幣制度混亂,給朝廷帶來諸多不便,影響了大明境內的貨物流通,只口不提設立大明銀行后,荊州方面的稅收將如期抵達京師。
最讓江南、朝廷汗顏的是,黃宗羲呼籲,與其現在投入精力爭奪席位,還不如繆力培養適用的人才!
這份方案,顯然經過了江南諸大佬的深思熟慮,充分考慮了現狀,又著眼長遠,對荊州方面的主導許可權制極大。畢竟,朝廷及江南聯合佔五席,湖廣、四川、廣東、河南及陝西五席,將被荊州納入囊中,至於廣西,則明顯不確定,誰有本事控制廣西,誰就能取得主導地位。
支持錢秉鐙方案者,則認為管理貨幣、金融乃專業性極強的活,非得有相當的經驗才能勝任,與其在地域、派別間搞平衡,還不如任命一幫專家。
黃宗羲此言甚為誅心,一語道破了三方的真正企圖。黃宗羲的文章一經面世,輿論界一時失聲,爭吵消失蹤跡。
崇禎十一年臘八節,陳奇瑜召集錢秉鐙、堵胤錫、范永斗,在北京一個隱秘的衚衕內,開始討論設立大明銀行事宜。
朱由檢被逼得沒辦法,多次詢問楊嗣昌和陳奇瑜,能否下調本金率,加印一批銀票。
這一方案,初一出示,就遭到了堵胤錫和范永斗的強烈反對。畢竟,放眼大明,錢莊僅有邦泰及源豐兩家,而源豐錢莊成立才只有兩年,壓根找不出一名符合條件者。若真實行這條方案,與林純鴻直接任命十一名委員有何區別?
但是,這話無論如何也不能宣之於眾,更不能向朱由檢提起,誰能知道,性急、滿腦子大明中興理想的朱由檢,在希望徹底破滅之後,會做出什麼瘋狂之舉?
楊一仁非常隱晦地告知李紹翼:只要開始談判,稅收立即從邦泰錢莊北京分號進行劃撥。
票擬經過朱由檢批紅后,通報大明全境。
第二日,戶部就收到了邦泰錢莊北京分號劃撥的兩百六十八萬圓金票。陳奇瑜立即令人至北京分號將金票兌換成大圓,封入戶部銀庫中,同時,以這筆大圓為本金,開足馬力印製銀票。
京營的將士,軍餉還沒有著落,官員們的俸祿,又拖欠了兩月,京師內,怨聲載道,紛紛將矛頭指向陳奇瑜,彈劾陳奇瑜的奏章每日如雪片一般飛向宮內。
沒辦法,朱由檢和楊嗣昌只好苦熬。
……
錢秉鐙壓根沒把兩人的指責放在眼裡,輕飄飄地說道:「事涉大明之未來,黎民之福祉,為何不能公之於眾?」
無論是范永斗,還是堵胤錫,皆惱火萬分,指責錢秉鐙視國家大事為兒戲,居然將如此機密之事公之於眾。
朱由檢萬般無奈之下,只好同意了楊嗣昌的意見。
黃宗羲坦誠,前期按地域設置席位的考慮不完善,認為管委會的委員還是專業化比較好。黃宗羲力主,按照錢秉鐙設計的方案來選拔委員。同時,黃宗羲認為,由於大明銀行乃朝廷下設機構,應由朝廷任命精通金融貨幣者擔任主席,其餘十席由選拔產生。
經過數月的熏陶,朱由檢好歹弄明白了本金之類的概念,知道楊嗣昌並不是危言聳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