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清》第十三卷 大明葬歌

第03章 眾人皆醉李獨醒

第十三卷 大明葬歌

第03章 眾人皆醉李獨醒

不料就在他十分高興時刻,無意中看出來,惟有李岩,雖然也面帶微笑,但笑中又帶著勉強,分明是另有心思。李自成想起來四個月前,在西安商議向北京進兵的決策時,雖然主張從緩興師北伐,不同意馬上就遠征幽燕的文武大臣並非李岩一人,但是當時李岩的諫阻最為堅決,曾經很使他心中不快,也使他在西安建國時不肯將李岩重用,不任用他為兵政府尚書,只任命他在新建立的軍師府擔任宋獻策的副職。此刻他的腦海中像閃電般地又想起來這件不愉快的往事,在心中說道:
「宋軍師方才所言,陛下在北京城外以駐蹕釣魚台地方為宜,臣十分贊同。獻策說,釣魚台在阜成門外,駐蹕釣魚台有三利:一是迎來西山王氣,二是符合『兌上坐』之讖,三是正合水德之運。所論都甚精闢,敬請陛下採納。臣從駐軍方便著想,亦覺御營駐在此地最好不過。」
到了清河地方,扈駕的御營停下休息,打尖之後,繼續緩轡前進。等隱約望見北京城頭時,他回頭望一眼在身後扈從的正副軍師,欲有所言,但沒有說出。他看見副軍師李岩仍舊像昨晚一樣懷著什麼心事,使他更加不快,在心中對李岩說道:
「林泉,孤待你夫妻不薄,為何在此文武歡呼勝利之時你偏不高興?你在西安時堅主持重,諫阻孤率師北征。幸而孤不聽諫阻,銳意踏冰渡河。果不出孤之所料,我大順應運龍興,天與人歸,取明朝江山如摧枯拉朽,今日順利到達北京城下。倘若聽了你的諫阻,豈不誤了孤的大事!」
又走不久,眼前出現一帶土丘,中間有一豁口,貫通南北大道,而土丘上下林木茂密,煙雲繚繞,氣象不凡。李自成正在馬上遙望,忽見許多兵將簇擁一員大將策馬出了豁口,在幾通高大石碑處下馬,列隊大道兩旁。李自成向宋獻策問道:
「御前」會議「諸臣」討論得其樂融融,李自成滿面春風,頻頻點頭,遍顧群臣,共享快樂。
劉宗敏匆匆走後,李自成因滿意宋獻策的這次建議,向他微笑點頭,隨即想起來另一個問題,趕快問道:
「獻策,你的好意見還沒有說完哩,再說下去,說下去。」
李自成的性格深沉,絲毫沒有將心中對李岩的不高興流露出來,隨即望著軍師說:
李自成猛然一喜,不覺「啊」了一聲。
「捷軒,你要趕快去指揮大軍,今夜一定要包圍北京。孤只問你,獻策主張駐蹕在釣魚台這個地方,你有何意見?」劉宗敏說:「陛下,我只管統兵打仗,什麼陰陽五行,觀星望氣,我是外行。宋軍師的話我相信,沒錯,就照他說的辦吧。皇上,我先走啦。」
李自成不覺笑了起來,是出自內心的真正喜悅,同時也想著此系「天命攸歸」,他進北京就在眼前了。在眾新降文臣的頌揚聲中,他忽然望著汝候劉宗敏說道:
李岩雖然像當時講究經世之學的讀書人一樣,也略懂陰陽五行之理,但是他並不深信,也不願談術數小道,所以他同宋獻策雖是好友,往往在重大問題上見識相同,但所學道路各異,處世態度也不盡同。大概由於這種不同,他們同在李自成身邊,宋獻策愈來愈受信任,而他卻不能受同樣信任。他正在思考進北京后的幾樁大事,而宋獻策勸他暫且不要向皇上奏明,所以在一片歡快中他獨有不少憂慮。聽見皇上詢問,他趕快欠身回答:
早膳以後,李雙喜率領一千御營騎兵帶著馱運輜重什物的大隊騾馬向北京進發。中央各衙門大小官員及隨從人員接著出發。李自成因為皇帝身份,由牛金星、宋獻策和李岩三人扈駕,鳴炮啟程,鼓樂儀仗前導。李自成騎在烏龍駒上,前邊是一柄黃傘,銀鞍金鐙閃光。他在馬上左手攬著杏黃絲韁,右手用馬鞭對牛、宋指點山川,談論著取北京如此容易,笑容滿面。
李岩回答說:「御營騎兵三千,加上馱運輜重什物,又有五百騾馬。中央各衙門合起來有一千二百騾馬。臣聞釣魚台與玉淵潭一帶不單地方空曠,而且水草豐茂,將近五千騾馬在此駐紮,最為方便。」
宋獻策接著說道:「況且,釣魚台和玉淵潭一帶,不僅有泉水從地下湧出,故名玉淵,還有玉泉山和來自別處的水也匯流於此,碧波蕩漾,草木豐茂,為近城處所少有。我朝以水德應運,聖駕駐蹕此地,最為合宜。」
奇怪!我大順軍一路勝利,已經到了北京城外,滿朝文武歡騰,為什麼惟獨你李岩一個人另有心思,不高興我早日登極!
李自成又點點頭,向李岩含笑問道:「林泉,你有何意見?」
李自成高興地說:「好,你補充的這一條也很重要!我們今晚還有許多事情要討論,駐蹕釣魚台的事不用再議了。」他轉向大家,接著說道:「剛才得到稟報,崇禎派襄城伯李國楨率領三大營兵數千人在沙河布防,妄圖阻我大軍前進。兩個時辰前,三大營兵望見我義軍前隊旗幟,不戰自潰,多數逃散,也有的舉著白旗投降。那個李國楨,一看軍心瓦解,不可收拾,趕快帶著一群親兵和奴僕奔回北京了。哈哈,畢競是常說的紈袴子弟,真是勛臣!勛臣!」
李自成說:「你順便告訴吳汝義和李強,命他們率領兩千御營親軍隨你前去,在釣魚台一帶布置行宮,小心警戒,準備明日迎駕。」
李自成覺得很有道理,點了點頭。今天是崇禎十七年(大順永昌元年)三月十七日,也就是李自成駐蹕北京阜成門外釣魚台的日子。
「陛下,皇上與群臣鞍馬勞頓,今日只決定聖駕到北京城下后應駐蹕何處,聖上與大家可以早點安歇。昌平州距北京九十里。明日四更早膳,五更啟程,中午在清河打尖,申酉之間到達德勝門外,黃昏前可到釣魚台行宮休息。預計明日下午,我軍可以將北京內外城合圍。聖駕駐蹕釣魚台行宮之後,將有許多軍國大事等待皇上處理。至於皇上如何進城,進紫禁城后居住何官,微臣將於另外時間與丞相研究后詳細奏聞。」
如今李自成的行軍和駐營完全不同於往日。何時啟駕,何時駐蹕,都由宋獻策望氣和卜卦決定,趨吉避凶。因為今天不需要他親自指揮攻戰,所以按照軍師意見,他應于申酉之間到達德勝門外,然後轉路,于酉時稍過到達阜成門外。至於在釣魚台和玉淵潭一帶方圓三里之內,如何清掃行宮,如何嚴密警蹕,如何指定中央各衙門臨時駐地,已經有吳汝義和李強前去安排,不但用不著他操心,連動動嘴也不需要。
「獻策,剛才談孤進入紫禁城后,居住何宮為宜,有人主張皇帝居住乾清宮是理所當然,有人建議居住在東華門內的文華殿,應紫氣東來之兆,你有何主張?」剛才宋獻策故意撇開了聖駕進紫禁城后居住乾清宮或文華殿的問題,直接建議聖駕到北京城下時應駐蹕釣魚台。其實,不但皇上在宮中應住何處,連進城時應從哪座城門進城,選擇什麼路線,他都根據陰陽術數之理已經想過多次,成竹在胸,但是他認為這樣的事情不必在御前會議討論,落一個發言盈庭,各持一端,耽誤時間,不如皇上只詢問軍師和丞相二三大臣,斷自宸衷,然後以欽諭行事。此刻皇上問起,他恭敬地站起來說:
李自成問:「何以最好?」
「此是何地?」宋獻策恭敬回答:「此處俗稱全城關,為元朝大都的北門。距德勝門數里之遙。陛下請看,是汝侯率領眾將領前來恭迎聖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