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色田園》第一卷

第54章 親戚好多

第一卷

第54章 親戚好多

老三拉著大春出去,剩下的人都扛爪勾子拿鐮刀跟著往外走。
何氏把收拾好的菜,裝到瓦盆里,準備拿去洗。「那你們啥時候想開動,讓你大哥去幫忙給打土坯子。」
趁著如水月光到家時,月已至半空中。李海歆笑著何氏,沒見過哪個走親戚的象她們這樣,連夜趕的。
這兩個坑裡蚯蚓的產量也不是很多,家裡四個姐姐都怕這東西,李薇興高采烈的領每天撿蚯蚓的活計。
男人們坐在大飯桌上吃著。女人和孩子們在大杏樹下的長塌上吃著。春桃幾個回東屋去。
到正午的時候,甘薯已出了一大半兒。幹活的人坐著牛車驢車一塊兒回來。春桃幾個得了何氏的話,站在院子里迎人又幫著卸車。
大春一聽,忙笑著說,「三哥跟大哥說這個,就說對了。」
李海歆陪著笑笑,趕忙去地里再拉甘薯。
春柳撲哧笑了,「為啥不喜歡!」
她用竹夾子把蚯蚓挑出來,整條整條的扔到雞舍里,看一群老母雞滿雞舍抱食兒。
李海歆看陣式倒是猜得出來了,「今兒怎麼來的這麼齊?家裡的活兒都忙完了?」
何氏笑了下,說秋里誰家不忙,都趕緊家去忙自己的地里的活計吧。
梨花大姑這時才畏畏縮縮的擠過來,叫了聲大哥。李海歆掃了一眼梨花大姑父,「嗯」了一聲,讓春桃給這幾個小的拿剛煮的甘薯吃。
王喜梅看何氏不象強裝的,也放下心。又把原先說過想搬出院子單過的事兒提了下。
春桃被她驚醒,也跟著坐起身子,穿好衣裳,過來給她穿鞋子。雖然李薇很早就會自己穿衣穿鞋子,可只要有幾個姐姐在跟前兒,她們總會過來搭一把手。或給系個扣子或者抻下微皺的衣衫,大多都是象春桃這般,立在炕邊兒等著給她穿鞋子。
何氏瞭然,又笑笑,「來就來吧。我看你大哥心裏也掛著海青的事兒。行了,咱不說了,快做飯吧。」
李薇想了想,「他油嘴滑舌!」
李薇趴在小炕桌上吃著,透過窗子看一院子的人,感嘆,「大姐,咱家親戚好多呀。」
王喜梅應了聲,忙接過來,端著去小河邊洗菜。
何氏神思不定的坐了一會兒,拿了錢去村上一戶家裡蒸大餑餑的人家。這家人地少,每到麥收秋收的時候,就做些大餑餑往外賣,趁機掙幾個錢兒。李家村的許多人家在農忙的時候,來不及蒸窩頭蒸饃饃,也都去他家買幾個或者拿糧食換些。
何氏回頭瞪了他一眼,又笑著,「你當我心裏沒數?要不是有三娘娘家的兩個在,還有幾個孩子,你當海青兩口子真能進咱們的門兒?」
李海歆下晌拉第一車甘薯回家時,何氏仍氣著,李海歆就說她,「彆氣了,一家備些禮,等他們走的時候不空手,也不算白讓他們幫忙。」
等人都走了,李海歆才跟老三家的說,「喜梅,勸勸你大嫂啊。」說著也扛把了爪勾子出去了。
吃過早飯,竹林小道上來了一群人,十來個大人,五六個孩子。肩上扛著抓勾子,手裡拿著鐮刀,由李家老二打頭,領著浩浩蕩蕩的往這邊兒來。
李薇抱著大姐嘴巴甜甜的一通撒嬌,就住蚯蚓池那邊兒跑。
何氏心裏的氣兒仍是沒消,要不是有年哥兒舅舅這茬兒事,老二兩口子海青兩口子海棠兩口和三娘娘家的人,能這麼殷勤?
秋收后,李家老三與老大家合著把麥子種了下去。
想到這兒心裡頭就煩悶。王喜梅只好再勸。
說著去套驢車,李家老三和三娘家大兒子也各自回家趕牛車。
他自得笑著,「聽說年哥兒舅舅家裡開著什麼鋪子,讓大哥介紹你去呀。」頓了頓又嘿嘿一笑,「要是三哥能去,別忘也幫襯你妹夫我一把。」
何氏愣怔了一會兒,才趕忙叫春杏拿瓦盆過來,挑地龍餵雞吃。李薇用孩子的語言跟她說,先挑大的喂,小的肯定能象小兔子一樣長大。
何氏和春桃幾個也被她騙了一下,都笑著梨花作怪,讓春杏狠揍她。
午飯何氏備的是炒半大的小白菜,肉沫炒梅豆角,有從中街的那戶人家買來的白面大餑餑、煮甘薯和綠豆湯。
王喜梅忙拉梨花大姑,又跟何氏說,「大嫂別客氣。傢伙式都帶了呢。你們家那北地的甘薯也就五六畝,一天就能幹完。」
李海歆這這那那半晌才說出一句,「原來用糞也能抓地龍啊。」李薇故意皺著小眉頭,做出一副不太明白的樣子,實則心裏樂翻天了。心說這下不用她找什麼借口了。
上晌把甘薯出了一大半兒,剩下的約有一畝多點,不值什麼,這麼些人很快就能幹完。李海歆便讓他們歇歇再去。
進了堂屋何氏坐在椅子上,深深的嘆了口氣,跟王喜梅說,「你說說,要是沒年哥兒舅舅這茬兒,大家就不吃飯了?就得餓死?人家本就嫌咱們窮,怕年哥兒跟著受苦,想著要帶他走。大春可好,這不是上趕著讓人家拿了由頭好帶年哥兒走?!」
順帶把菜園子里的老菜葉她爹娘從田裡弄回來的甘薯葉子甘薯桿兒扔進去補充食料。
何氏有些頭疼,上趕著幫忙總不能不背臉兒的趕人吧?李海歆看看天色也不早了,就跟何氏說,「孩子娘,你在家張羅飯菜吧。我們這些人,估摸著一天不用就能收完。」
又是一年中秋,何氏家照例八月十五當日,全家和樂融融吃宴拜月。八月十六走姥娘家。
許氏把手裡的鐮刀揚了揚,笑著,「幫著大嫂收甘薯。」
黑肥里密密麻麻蠕動的蚯蚓讓春桃春蘭立時變了臉色,連春柳和小春杏也忍不住背過身去。
從春上田裡開始忙起到秋收這中間兒一段時間,李海歆很少有空編簸箕,而且農戶們都忙,趕集的也不太多,賣得不太快。這幾個月里,他只去過兩三趟鎮上,這些事兒自是不知。
這次何氏倒也沒打馬虎眼兒。與老三媳婦兒相處這些時日,也看出她是實在又透鑽的人,老三自成親后也懂些事了。就說,「你們要真想搬出來,可得讓老三加緊干,手裡有了錢兒才行,我們的東屋可是自家打的土坯造的房子,一共還花了五六吊錢呢。你要真想當家長長久久的住,堂屋得蓋磚牆吧?」
春柳把著門,不讓春桃拿嫩苞谷,「梨花和年哥兒都愛吃這個。煮甘薯給他們吃!」
甘薯出到半晌午,王喜梅跟著李家老三拉甘薯的牛車回來,先回家給小春明餵了奶,又回到何氏家。
王喜梅只說他是新親,知道的不多,別跟他生氣。
何氏嗯了一聲,去屋裡一家備了二十個雞蛋。給老三家備了四十個,小春明已能吃下家常飯了,可以蒸蛋羹給孩子吃。
王喜梅想了想說,「先不蓋堂屋,也先起土坯子東屋。在那院兒,她天天指桑指槐的,老三那暴脾氣,要不是我拉著,這架早打過幾回了。二哥也不管,也不說她。」
何氏捂嘴竊笑,二柱也跟著笑,說,「小少爺老早就嚷著要來玩兒。我們掌柜的說,他肯進學堂並且老老實在學堂呆上一個月,不惹事兒,夫子不告狀,才讓他來……」
春柳皺皺鼻子,應了聲。
許氏到廚房幫著何氏王喜梅收碗。聽見這話,就跟何氏笑笑說,「大嫂,也讓大哥把老二也說了去唄。」
送這些人家去的時候,李海歆跟大春說,「你大嫂就是護年哥兒護得緊。你別往心上去。」又說,「這孩子已入李家的家譜,那就是我們的孩子。替別人家養孩子的話再別說了。」
何氏看這一群人,有老二兩口子、老三兩口還有三娘娘家的老四兩口子和老五,還有梨花大姑兩口子,剛出嫁的海棠和新女婿。幾個孩子有春峰春林和梨花大姑家三個小子。
春杏瞪她,「學人家說話。你懂啥叫油嘴滑舌不?」
三娘娘家大兒媳因進門兒晚,又與許氏走得近些,與何氏只是點頭之交,有些不自在,洗過了手,殷勤的到廚房搭手盛菜盛飯。
何氏領著幾個孩子把堆放在院中的甘薯挑成堆兒,李薇一邊幫著撿一邊一本正經的說,「我不喜歡二姑父。」
春杏猛的一回頭,院門口空蕩蕩的,一個人都沒有。知道梨花騙人,回身要湊她,李薇邁著小腿笑嘻嘻的跑了。
春桃順著她的目光看過去,院子里人頭攢動,大姑家的三個小子和春峰春林兩個悶頭扒菜吃得歡實。
洗手進廚房給何氏搭手,「大嫂,這事兒都怪老三嘴快。昨兒本來大姐和海棠兩口子就說要回家呢。他跟咱爹說今兒要用牛車過來幫這院拉甘薯,二嫂聽見說也來幫忙,大姐和海棠兩人象是商量了一下,也說要往一晚,幫著過來出甘薯。」
老三皺著眉頭看了他一眼。
麥子剛種下后,這天上午,何氏李海歆在當院曬,剛打下的秋糧。佟永年假休,李薇纏著讓他教寫字兒。春杏也要跟著學。
還沒來得及大小茶禮,又有媒婆給說了現在這個大春,說是在外面做工的,人機靈會處事兒,家裡也有錢。這人長得比柳那小子好,禮錢也比人家多給一吊錢。又加海棠對這個的人才滿意,就推了那家的親事,應了現在這個叫大春的。
讓春桃把菜園子里的鮮嫩的梅豆角摘一下,再扒些青菜出來,再把前幾天收苞谷時摘下的嫩苞谷煮一些。
佟永年忙去把另一個蚯蚓坑裡上面蓋著的草柵掀開,拿鋤頭輕輕撥開上面蓋著的牛糞,也是一片密密麻麻的地龍。他歪頭看看正笑嘻嘻的梨花。恍然間又想到原先外面傳的話兒,說梨花運道好,有神佛保佑等等。雖不信這話,卻也找不到旁的答案。
氏把手中的抹布「啪」的摔到案板上,走到廚房門口,臉沉著,指著大春說,「你快給我住嘴吧!」
何氏看她抱著一摞粗黑瓷碗,笑著說,她正想讓春柳去借借呢,又問,「咋不把春明帶來,讓春桃幫看著些。」
李海歆走後,何氏特意交待了春柳,等會兒人來了,別給人摔臉子看。又說她往前也十二歲了,得把性子收收,傳個潑辣的名聲出去,看她將來怎麼辦?
以李薇看來,這個大春的人才那才算是真的一般般,混身上下透著股子輕飄勁兒,自視在外面當幾年差,眼界比村子里的人開闊些,見人就唾沫亂飛的講他這個主家如何如何的富貴,那個主家如何如何的有錢,每日吃的都是山珍海味等等。
趁著往家裡拉甘薯的空檔兒,李海歆跟何氏說,「孩子娘,你也別生氣了。海青兩口主動過來幫忙,也是有了認錯兒的姿態。再者外甥子都大了,給他倆留些臉面。」
李薇心裡頭一陣的反感。心說二姑的眼光真不咋地。原先聽她娘說過,媒婆給定了柳村的那小子,她嫌人家長相不好太憨實。因自己年齡大了沒得選,只好應承下來。
男人們還好些,往事不提,只說著今年的收成。你一言我一語的說得歡暢。海棠的丈夫小名大春,一口一個大哥叫得分外親熱,又給他們講在他早些年在外做工的趣事兒,透著股得意洋洋的勁兒。
春桃笑著應了聲好。又讓她去田裡背甘薯。春柳背著簍子哼哼的出了院子。
老三說,他們今年只種了苞谷,收得早,地里已收拾乾淨了,只等著開犁。
何氏笑了笑,只說今兒累了,趕快歇著吧,明兒就要下地刨甘薯了。
笑笑,「喜梅,這是幹啥?」
王喜梅忙勸何氏,又給老三使眼色,讓拉大春走。
李海歆站起身子叫老二老三,「下地!」
二柱趕著馬車又來了,武睿一下車,何氏就問他怎麼這久都沒過來,他頭臉望天,嘆了一聲,才說,「上了學堂,身不由已呀。」
武睿也換作一副笑模樣,背著手,頭仰著,一副傲慢姿態,踱著四平八穩的官老爺步子進了東屋。
春桃讓三嬸兒和何氏去堂屋會著,自己帶幾個妹妹收拾廚房。
說著瞟了眼跟在春桃後面,幫著摘梅豆角的李薇,「想想當年我就氣。咱梨花愈大愈懂事兒,我就愈氣!」
梨花大姑朝何氏說,「昨兒聽咱娘說今兒大哥家要出甘薯,就商量著過來搭把手。」
何氏沒好氣的道,「那是年哥兒舅舅,是佟妹子弟弟。不是我和你大哥的親弟弟,我們哪有那麼大的臉?!」
大春在院外聽見,仗著他在外面打混過這兩年,揚聲笑道,「大嫂你這話可不對了,咱替他們養孩子,他們還不得表示表示?」
春桃打了她一下,去問何氏中午準備什麼飯。年哥兒舅舅一府的人,綾羅綢緞的穿著,連丫頭婆子們穿得比村子里正家的閨女都好得多,又在李家村住了那樣長的時候,他們能不動心才怪!
大春訕笑著,說他一時說漏了嘴,讓大哥大嫂別怪。以後不提了。
李薇眼睛滴溜溜轉了幾下,猛的直起小腰,掠過春杏頭頂往院外一指,「睿哥兒來啦!」
何氏捂嘴笑著,讓他進來玩。春杏從東屋出來,看看他,一反常態的沒攆人,又進屋到南間兒炕邊看佟永年習字。
李海歆領著這群人下地,春柳眉頭狠皺了皺,往眾人去的方向啐了一口,「上趕著給幫忙,準是打什麼主意呢。」
海棠在那邊聽見,想阻止已來不及了。
李海歆也不太喜歡這個妹夫,無奈李王氏喜歡,海棠願意,他也沒辦法。順著他的話說了兩句,就問老三秋後有啥安排。老三也知道大哥轉移話題,就說,想出去打短工掙些錢兒。
王喜梅笑著說,沒事兒,娘抱著呢,挺乖的。
第二日一大早,李薇早早起來,自從她的蚯蚓池裡的蚯蚓養成后,她快成了李家最早起床的那個人。
王喜梅也不推,笑著跟何氏說,「將來春明長大了,讓他好好孝敬他大伯娘。」
笑著把自己碗里的肉挑到她碗里,「吃你的吧。操的心還怪多。」
因李薇小姨定了親,李薇姥娘沒了掛心的事兒,心情格外舒暢,整治了一大桌子飯菜招待她們。何氏每年走娘家怕她娘累著,總要提前備一些熟食帶著。一大家子人在姥娘家吃過午飯後,又吃了晚飯才回家。
就這樣,再一次冒著被扒馬甲的危險,李薇實施了養蚯蚓的第一步計劃。
大春雖聽說過一些何氏家的事兒,卻沒親身經歷過。這會看何氏發了火,臉黑沉沉的,忙賠著笑,「大嫂,大嫂,別生氣。我有啥地方說得不對,你說我呀。這是幹啥呢?」
自五天前,李薇察看后覺得蚯蚓可以挑出來餵雞了,又裝作很驚訝的小模樣讓大家過來瞧,說她抓土狗子的糞坑裡有好多地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