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色田園》第一卷

第94章 趕集賣魚

第一卷

第94章 趕集賣魚

李薇這些天天去看,發現魚塘里草魚和鯽魚占多數。草魚出塘早了不划算,估計要明年五月里才能長到兩三斤的樣子,但是鯽魚一般都不食用太大的,斤把重的正好,再小些也可以。這些天再喂喂,到中秋節前後上市,正好能賣個好價錢。
下魚網前先投了食,魚兒剎時往小船四周靠攏,李海歆與李家老三隻見過人家撒魚網,自己卻沒撒過,兩人一扔之下,卻把魚網扔得打成一團結,若得岸上的人鬨笑起來。
想到這兒她呵呵呵的笑了。惹得春柳真笑她財迷,聽見錢兒就笑沒了眼睛。
船上的幾人也笑。好在,再試一回的時候,兩人終於撒出個漂亮的拋物線,岸上看熱鬧的男人們有幾個起鬨的,齊起叫好。
李海歆回頭笑著,「旭哥兒,不怕,臨近中秋,鎮上熱鬧著呢,人也多。今兒賣不完也不怕,沒集的時候,瓦市上人也多得很。」
吳旭這魚塘里的魚苗放進去也有四個多月了,後來天氣漸暖,有大點的魚出來活動,他又陸續從溪裡頭撈了些掌長大的魚苗投進去。現在大的略有斤把重,小的也有半斤重。
吳旭忙拿起小魚網子,李薇與春杏春柳幾個也拿桶的拿桶,拿盆的拿盆,湊了過去。
又向那年青婦人殷切的道,「我給嬸子挑最鮮活最大的,嬸子你是要兩條還是三條呀。」
許氏這會擠過來,看著剛撈出的一大網子魚,眼睛幾乎冒了火。
見完了禮,大人們去堂屋坐著說話,春桃與春蘭在外面張羅著虎子的百天兒宴。
李海歆幫吳旭找了個位置安頓好,先去胡掌柜那裡送兔子肉,順拎了幾條魚過去。
李海歆不放心吳旭第一次賣魚,也要跟著去招呼招呼,順帶送兔子肉過去,並問問胡掌柜小酒樓里魚的用量。
吳旭整張臉兒上笑意盈盈的,透著李薇從沒見過的喜悅之意。
吳旭點頭應了聲。
這邊李薇謝過那青年婦人,又開始招乎其它幾個人,春杏也過來湊趣兒,與李薇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著,那幾人看這魚在水裡游得歡實,這姐妹倆頭臉乾淨,俏生生的,又滿臉兒帶笑,極惹人愛。又笑了幾聲,各自挑起來,有挑一條的,也有挑兩三條的。
春蘭拂著那匹光華流轉鮮艷喜慶的暗花緞子,又笑又嘆,「莊戶人家哪用得上這樣金貴的東西!」
與春蘭悄悄把她的打算說了,又催春蘭去跟李海歆說,早些可著牛車車廂大小打一個大桶來,到時候好裝水裝活魚。
一圈子人都哈哈大笑,直說她把何氏的操心勁兒全學了去。
李薇有些內疚的看著大姐,可是眼下吳旭這魚塘還是最重要的。便抱著春桃一通撒嬌,送她們家去。
八月初六一大早兒,春蘭起來做飯,一家人吃過早飯,日頭才剛升起。李海歆套了自家的牛車,又去套李家老三的牛車。剛套好,吳旭便過來了。
許氏扯著蓮花與大娘娘家大兒媳夾在人群里往裡面張望著。
李薇看看大姐,心裏真想去,自她出嫁之的后,總沒有好好的聚過。可是又一想吳旭的魚塘,最後十分為難的搖搖頭,「旭哥魚塘里的魚該賣了呢。」
李海歆一起,吳旭忙把稱盤子,殺魚刀,以及小木盆子等都取了下來,並在小木盆里注了水,捉了幾條又大又鮮活的魚放進去,剛放好魚,便有幾個買主湊了上來。
吳旭娘應了聲,看見她拎著的籃子,就說,「晌午你娘剛讓送來兩大碗呢,他都沒吃完。」一邊將她手中的籃子接過來。
因今兒拉的魚,牛車不敢跑快,等他們到鎮上時,也與往常出發晚時差不多,好的位置是沒有了,不過好在今兒的人真是多,便是有些偏的小道上,也是三五成群的人。
原先佟永年離開李家的消息一傳開,李家村裡有不少人私底下還是幸災樂禍的,畢竟李家這幾年的日子實在讓人眼紅眼氣的很,這麼一檔子事兒一出來,也讓別的村民平平了心氣,背著李家人議論了不少時日。可小虎子百天年哥兒送來的這些東西,讓那些人登時又不是滋味兒起來。
又問多少錢一斤。
春杏這些日子見天兒看年哥兒捎來的書,入迷的很。無奈有些方子一時找不到原料,倒是其中有一項叫做「米粉」的妝粉,原料簡單,是用上好的大米做成的,另有一些工具,也不算太難尋,便早早盼著八月初六跟著去集上,置辦這些物件兒。
李薇扯著她的胳膊往東屋走,笑嘻嘻的說道,「我的挑出三支送她,四姐也挑三支來。」
李薇笑嘻嘻的編了一通何氏怕吳旭餓著,非讓送來的話。又立在岸邊看了會兒魚,便要回家去,臨去時留吳旭娘,「嬸子今兒就別走了唄。晚上還跟我娘一塊兒熱鬧熱鬧。」
小船靠了岸邊兒,李海歆大聲叫吳旭,「旭哥兒,快來挑魚了。」
李薇笑呵呵的點頭,心想小四姐真是長大了。
吳旭娘今兒也給小虎子慶百天兒,從何氏家出來,她來到魚塘與兒子說話,母子兩二人正說著今年魚塘里的魚能賣多少錢,遠遠瞧見她來了,便收了聲。
七月里虎子過了百天兒,李家又熱鬧了一回。年哥兒仍舊未來,這次只托佟維安府上的人把百天禮兒送到,除了小虎子的金銀小手腳鏈兒,長命鎖等,還有一些做得很致的木頭小玩藝兒,象可以浮在水面兒的木質小鴨子,雕得很精緻,染得也很漂亮,嫩黃的小身子,鮮紅的嘴兒,難得是放在水中不會掉色。另有撥浪鼓、邊緣修整得很圓滑的小木劍等等。
小魚塘里放著一條李海歆請李家村那位做水車的老匠做的小船兒,船身刷了銅油,黃黃新木色小船襯著秋日斜陽的餘輝,靜靜的飄在水面兒上。
八月初五傍晚,李海歆李家老三還有李家的三個幫工,都去魚塘那邊兒幫著吳旭撈魚。
李薇和春杏連忙上了車,跟著他去小魚塘里拉裝魚的大桶。
說話間小玉聽春杏說起來,她們天天在家裡學認字兒,還學著自己做胭脂水粉,眼中有掩飾不住的羡慕。李薇想了想便說,「小玉姐,你要不跟你娘說說,在我家住幾天唄,我們一塊玩兒!」為了大姐不和她娘一樣受夾心氣,友好的對待大姐的小姑子是非常必要的。
春蘭應了聲,李薇又笑嘻嘻的讓春蘭把今天宴客的菜飯,煮多了沒動的,給她挑兩碗來,春蘭知道這又是給吳旭送去,好笑的瞪她一眼,去廚房裝好塞給她,李薇這才拎著小籃子,踏著夕陽的餘輝向魚塘走去。
吳旭一邊趕著牛車往外走,一邊說,「賣過幾回。不過那會兒東西少,也不愁,今兒拉這麼多魚,怕賣不掉呢。」
李薇嘻嘻笑著道謝,「二十文一斤。這會兒呀我們才剛開張,給幾位姐姐嬸子大娘算十八文一斤。」
除了給小虎子和小石子兒的,給李家一家人每人也備了禮,李海歆與何氏的各一套象是成衣鋪子里購置的錦緞新衣,給春蘭春柳的是幾匹布,其中有一匹大紅妝花過肩雲蟒緞分外顯眼兒,李薇瞧了眼禮單,上面寫明是專給春蘭的。怕這是他送來給二姐做嫁衣穿的。
再有給李薇和春杏是兩匹明綠和鵝黃的素絹並幾本書,有遊記傳記以及地方志,另有兩本農書。
一盆盆鮮活的魚兒撈出,李薇笑咯咯的忙得格外起勁兒。她最最喜歡的就是這豐收的時刻,這是在其他時候都體會不到的幸福感。
吳旭響亮的應了一聲。
吳旭在邊兒上聽見,已利索的捉了兩條鮮活的大魚,稱了重,兩條魚一共是三斤多出一兩,吳旭又把一兩的零頭抹了去。共三斤五十四個大錢兒。
李薇看看立在岸邊兒直盯小船上兩人動作的吳旭,湊過去,笑道,「旭哥,你以後沒事兒的時候,多練練的那撒網子唄。」
小玉聽得滿臉嚮往之色,臨家去時,她眼睛閃啊閃的,不想走的樣子。
那年青婦人也笑了,「好,本來打算買一條的,沖你這小嘴巴,嬸子就買兩條。」
李薇連連點頭。兩人手裡拿著花兒進院子,剛好梨花姥娘一家都過來了,大妗妗家有個女兒,現年也七歲了,二妗家也有個小女兒也有三歲多。
小舅甥兩個便被大人用被子圍坐在當院木塌子上,好讓來恭賀的親戚瞧瞧。李薇春杏和小玉三個坐在塌邊兒,一邊兒看孩子,一邊說著話。
那邊李海歆與李家老三已開始慢慢收網,小六子划著小船一點點的往岸邊兒靠。
進入八月里,李家老三仍幫忙殺兔子,讓吳旭抽空過來硝制皮毛。李家老三家裡這些年也喂也雞,養了兔子,雖然沒老大家的多,現也小有規模,兩家的雞蛋是合在一處賣的,兔子肉兔子皮毛走的也是老大家的門路,省了他們不少的事兒,也跟著賺了不少的錢兒,老三與王喜梅對老大家愈發的親近起來。
其中一個二十多歲的年青婦人笑道,「哎喲,這小丫頭的嘴兒真甜!真是個做生意的好材料兒。」
象這樣的新鮮事物初始時,總少不了李薇這個愛湊熱鬧的,她自是也要跟著去。
剩下的幾個人都笑起來,都說她鬼得很。
李薇拎著食籃子走近,甜甜笑著,「嬸子也在啊。」
大桶裝上車后,李海歆順手扯了幾大把水草扔進去,防著水往外濺。
春桃下了車,把小石子兒交給春柳,閑話顧不得多敘,回從包袱里掏出另外一頂一模一樣的小帽子,扣在小虎子頭上,在他的小胖臉兒上狠狠的親一口,笑著,「這是你姐夫特意尋了兩顆一模一樣的琥珀,讓給你和小外甥做帽子呢。瞧你多有福!」
等這撥客人走後,李薇抹了下忙出的細汗,看向吳旭,「旭哥,剛才一共賣了多少錢?
小玉沉默了一下,搖頭,「不行呢,往前兒家裡要收秋,我得做飯呢。」
石頭娘便笑著跟李薇與春杏說,「你們兩個今兒跟我們家去吧。也陪陪你大姐。」
便笑嘻嘻的拍著她的道,「沒事兒,你要喜歡胭脂,回頭我和四姐做好給送你過去。」說著又想起年哥兒這次捎來一盒子絹花兒,他能顧著自己家人,怕是小玉這茬兒事肯定想不起來。
春杏這才收了聲,兩人進屋開了自己裝頭飾的小匣子,春杏挑了五支出來,轉頭對她說,「你也挑五支吧,你整天都不戴,白放著可惜了。」
吳旭回頭,臉上喜氣洋洋的,指著李薇說,「都是梨花的功勞呢。」
小石子兒出生時與小虎子差不多重,現在舅甥兩個,更是一個賽過一個的白胖,今兒走親戚,石頭娘特意把他百天兒時的新衣裳也穿了上,早上風涼,他的小腦袋上還扣了個小小的絳紅色綢緞瓜皮小帽,帽子正中間兒鑲了顆褐色透亮的天然琥珀,一雙極似春桃的大眼睛,滴溜溜的轉著,可愛得緊。
這次賣魚,吳旭聽從李薇的意見,先挑鯽魚和兩斤左右的草魚賣。草魚得三斤靠上才有吃頭,太小了根本不出肉。
那麼會有兩千尾?
春杏扒著大木桶看著裏面的魚兒翻著水花,也是滿臉笑意,問李薇,「梨花,這魚能賣多少錢兒?」
李薇看看吳旭,今兒收拾得齊頭齊臉兒的,笑眯眯的樣子。便問他,「旭哥,你以前賣過東西沒有?」
何氏與李海歆自是知道村人們的脾性,愈發把小虎子的百天兒大辦起來。趙石頭此時已在何文軒的照拂下去州府學堂,準備明年的春闈。石頭娘爹娘與小姑子小玉和春桃一道兒前來。
那婦人也利索得很,立馬付了錢,把魚接過來。
李薇看見那魚網魚鱗閃閃,魚兒活蹦亂跳,喜得一手抓住立在一旁春杏的胳膊,伸長脖子往前面兒張望,笑咯咯的。
李薇在心底盤算著,這塊魚塘他們最初投魚苗時,總投夠得有一千多尾吧?後來還有吳旭趁空撈著往裡面投的呢。
用過午飯,那兩個小傢伙都睡了后,李薇和春杏便領著小玉還有舅舅家的小女娃兒進了西屋,小的擺弄著虎子的玩具,大的便聽春杏在那裡顯擺她新學的字兒,還有書上寫的制面脂胭脂的方子。
挑完第一網魚,大木桶中已經快裝滿了,因是第一次賣,也不知道能賣多少,再者魚多了,也怕悶氣擠死。李海歆便住了手。
春杏一眼兒瞧見,轉身回了屋,又從自己的絹花匣子里拿了兩隻來,這才扯著李薇過去,「這三個一人給四支算了。」
今年秋天即便是賣上五六百條,也夠二姐行大茶禮時給的禮金。明年開春再賣,魚又長大了不少,還能至少賣這麼多錢兒,吳旭家蓋間新屋的錢和辦喜宴的錢兒都有了。
歡樂的吃過虎子的百天宴,即將秋收農忙,本家們說了會閑話就散了。梨花姥娘一家與石頭娘幾個又與何氏說笑了半天兒,到半下午的時候,也要家去。
想了個由頭扯春杏到一旁,悄悄把話說了,春杏點下她的額頭,「光會送我的東西,你自己的呢?!」
何氏在一旁也直笑,「旭哥兒這魚養的是下功夫了呢。」
吳旭娘撲撲衣裳笑著,「我可不是想住一天,家裡有雞有豬呢。」又謝李薇給出的這個養魚的好主意,她笑著往二姐和爹娘身上推。
李薇甜甜笑著,「幾位姐姐嬸子大娘是要買嗎?我家的魚剛從魚塘里撈出來,新鮮著呢。」說著扭著小木盆里的魚,笑著,「你看這魚游得多歡實。」
吳旭這些日子一邊硝制皮毛,一面在李海歆與老三家的幫助下,撈魚的物件兒都準備齊全,單等八月初六鎮上有集,撈第一批魚來去賣錢兒。
李薇點頭,這也是實情,孩子占手,不管是大姐做飯還是她做飯,總得兩個人替著手。
男人們撐著小船下魚塘去撒網撈魚,李薇和春杏春柳何氏幾個立在岸邊兒看,另有不少街坊聞訊而來,立在岸邊兒看熱鬧稀罕,一向清冷的小水庫這會是人頭攢動,熱鬧得很。
春柳叫小玉過來,把她推在抱著小虎子的春杏身邊,兩個大小差不多高的女娃兒,抱著兩個幾乎一樣胖乎的小奶娃兒,更有那兩小頂一模一樣的小帽子,小虎子和小石子兒似是一對雙生子一般,若得在場的人都齊聲笑。
吳旭把裝錢兒的罈子拿給她看,也是滿臉的笑意,「賣了八條,有二百個錢兒呢。」
春桃兒子與小虎子只差四天兒,他也給備了一模一樣的禮。
李海歆在邊兒上聽見,笑呵呵的說道,「剛才撈的時候,我數著呢,總有一百來條。這些呀,差不多能賣二吊到二吊半。」
吳旭把幾個小魚網子也遞過船上的人,幾人開始在大魚網裡挑大魚,挑出的魚撈到李薇幾個端的小盆子里,再去倒進早就做好的高深大木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