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傳》之一 石頭記

後記

之一 石頭記

後記

〔三、巫山十二峰之聖泉峰〕
巫山縣之東,即為秀麗幽深之巫峽,巫峽南北兩岸,奇峰俊秀,其中最有名者,共十二座,有好事者將十二峰之名聯為一詩:
王維有詩:清泉石上流。因此上,設定聖泉峰弟子與石頭相關。
《山海經·大荒西經》雲:大荒之中有靈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由此升降。再加上見諸于另篇的巫陽、巫履、巫凡、巫相、巫截與巫誕,靈山之地,竟有十六巫出沒。
才睹登龍騰漢宇,遙望飛鳳弄晴川。
上升峰頂望霞遠,月照翠屏聚鶴還。
〔一、巫山〕
神農氏之時,「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的巫咸,于諸巫之中被選拔出來主持天下巫筮之事,由此地位超然于眾巫之上。黃帝與炎帝爭涿鹿之野,將戰之際,也曾卜筮于巫咸。唐堯之時,巫咸生前封於此山,死後葬於此山,故此山改而以巫為名,世人也稱為巫咸山。山下人煙聚湊,漸成都邑,漢時設縣,稱巫縣,隋時始用巫山縣之名。
歷代傳言,往往說神女峰頂的石像,乃巫山神女所化。一說巫山神女本名瑤姬,乃天帝之幼女,降於此地,助大禹王治水,開三峽以通水道,功莫大於人世。道家則稱神女為西王母第二十三女,名雲華夫人,故有絕大法力。亦有傳言說,瑤姬本為炎帝之幼女,未嫁而亡,封于巫山之陽,精魂為草,實為靈芝;又曰化為瑤草,其花黃,其實如兔絲,服者媚於人。此種風流面貌之神女,當是宋玉《高唐賦》、《神女賦》所本。
這些「巫」,既是此地諸部落世世相傳的酋長、巫師,也是傳說中掌握了「不死葯」的神醫,或上下於天,宣達神的旨意;若奉命用仙藥為人治病,如巫彭就曾奉天帝之命用不死葯救活無罪而被殺之人。
兩岸不住松巒嘯,斷是呼鵬飲聖泉。〗
〔二、巫山十二峰之神女峰〕
〖曾步凈壇訪集仙,朝雲深出起雲連。
巫山十二峰,最負盛名者,無過於神女峰。神女峰為巫峽北岸自東而西第三峰,挺拔俊秀,峰頂直刺天穹。峰頂那根人形石柱,高約10米,每當雲煙繚繞峰頂時,人形石柱像披上薄紗似的,更顯脈脈含情,嫵媚動人,宛若一位婀娜多姿、亭亭玉立的少女,在那裡望斷長江,迎送舟帆。她每天第一個迎來燦爛的朝霞,又最後一個送走絢麗的晚霞,故神女峰又有了一個別名:「望霞峰」。
聖泉峰為巫峽北岸自東而西第五峰,又名大丹山,是長江北岸的最高峰。在其錯落參差的山勢中,有一個形若獅狀的山頭。山頭前有一塊銀白色的光潔岩石,如同一塊銀牌掛在「雄獅」的頸上,巫山鄉民稱之為:「獅子掛銀牌」。峰下有一股長流不斷的清泉,泉水甘美清冽。泉隨山勢而下,也極好看。故山以泉名,稱為「聖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