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蟻賊》第三卷 英雄無聲天地老

第四十三章 英雄(一)

第三卷 英雄無聲天地老

第四十三章 英雄(一)

諸將多聽過此詩。箕仙信者眾多,連飽讀詩文的讀書人,也多有相信的,更別提諸將粗漢了。關鐸笑而指點,道:「十年之後,雲台二十八宿,未嘗沒有你們其中的人物。爾等眾輩,且牢記今日之挫;到那時候,再把酒歡談!」
這是實際上承認鄧舍對遼左的控制權了,那軍官應命,問道:「暗的呢?」
他分析局勢,遼陽內有關鐸督陣,外有毛居敬、潘誠合計五六萬人馬,只要不缺糧,一天冷似一天,或許不等下雪,納哈出就先支撐不住了。他轉回頭,看見錢士德冷淡的面容。
他吟誦的兩句,乃是當時的一首箕仙詩,流傳甚廣。前一句講的是東漢雲台二十八將,傳言皆上應星宿,意思就是上天註定的,要他們做英雄;后一句講的是西漢以火為德,暗合了紅巾起義,也是貴紅。
「那?」
「好個鳥!他等得及,遼陽等不及,平章大人等不及。」
關鐸含笑不語,點了點天。武將瞠目不知關鐸何意,文臣謀士反應快,有幾個頓時領會,其中那李阿關的夫君,李敦儒不由歡笑,道:「聞善用兵者,天時地利皆可化為己用。大人吉人自有天相,今觀天象,陰雲密布,掐算時日,如今已經十月底、十一月初,不日間必降大雪。」
黑雲壓城城欲摧,關鐸緊抿著嘴,收回觀望元軍的視線,仰望蒼天,冰冷的風吹過他的盔甲,他道:「要下雪了么?」
要說坐山觀虎鬥,鄧舍才貨真價實。關鐸一清二楚,卻無可奈何。他叫回傳令的軍官,尋思了會兒,補充道:「往雙城的信,一明一暗,分作兩封。明的,拔小鄧為元帥,告訴他,只待遼陽圍解,老夫就上奏主公,請把蓋州等遼左之地一併撥入他的雙城總管府。」
而在此期間,有關遼陽的軍報,絡繹不絕。遼陽城牆又有了兩三次小範圍的坍塌,聽哨探敘述,實在已經到了危急存亡的關頭。關鐸雖人不解甲,日夜食宿城樓,親自督戰、親自上陣;然而城中士卒陣亡甚多,縱有城外毛居敬的協助,怕也堅持不了太久了。
……
一個部屬抬起頭,小心看了他的臉色,囁嚅不敢回答。
錢士德道:「本以為大人文武才俊、堪稱英雄;誰料想,竟是膽小如鼠。遼陽危在旦夕,大人就不能放手一搏么?不搏一搏,怎知行不行?」
縱橫河北、塞外、遼東數年,關鐸何曾想過,他居然也會落入今天的這種局面?回憶月余前,發動蓋州戰事時,他還是何等的意氣風發;轉眼間,竟就面臨兵敗身亡。細數根底,罪魁禍首在誰?
「給姚好古。」
「斷然不行。」
他不提還好,一提起,錢士德怒從心起,道:「虧得女真叛軍圍城,你我出力不少。不求小鄧知恩圖報,他也不能這等吊人!大人,你就忍得下這口氣?」
天越來越冷,聽雙城土著們說,常常十月份就開始下雪;一旦落雪,不利行軍。要調軍,就得趕快。鄧舍下到軍營,一個一個地接見列入名單內的營隊將領,好生勉勵;同時督促地方,提前發下各種過冬的軍用物資。
「姚大人怎麼說?」
1、雲台名將應列宿,赤靈火德明中天。
罷了,罷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雖然錢士德的計劃,成功的可能性至多一成,卻也是如今唯一的出路了。他不乏決斷,沒有選擇的時候,唯一的選擇就是最好的選擇。念起關鐸素日的信任重用,即便因此死了,也值了士為知己。
姚好古想的煩躁,轉了兩圈,望向堂外。
他適才講了句「吉人自有天相」,深得關鐸之心。天生關鐸,絕不會叫他死在今日!非是惜殘軀,平生志未酬。
「潘誠、沙劉二按兵不動;大人也打算棄遼陽不顧了么?」
他下了決心,道:「再等三日,若是依然見不著小鄧,就按你說的辦。」一邊說,他一邊招呼侍女過來,穿戴裘衣外套。
……
「城外兩萬余,一半降軍。適時,剩下的一萬余也群龍無首。大人登高一呼,有平章大人的名號在,大人怕什麼?末將斷言,彼輩定然無不從命。」錢士德將案几上的硯往邊兒一挪,「去掉城外兩萬余,城中數千人,降了最好,不肯降時,又有何用?留下雙城給他,咱自引軍北上。數日可過鴨綠江。大人,此事若成,必驚天動地。」
出了姚好古府上,冷的風迎面捲來,錢士德縮了縮脖子,他無比的失望;他想起了黃驢哥評點羅國器、鄧舍等人的一句話:「讀過書的,不至於讀傻了,太婆婆媽媽。瞻前顧後、成不了大事。」
「末將遣派信使十三次,有六次送了回信。最近的一次,是昨天到的,潘平章說,……潘平章說,……」那部屬咬了咬牙,恨恨說道,「他說搠思監兵臨廣寧城下,他有心無力,實在無力回援。只又派出了數千人,連帶前番派出的,不足萬人,停駐在遼陽城西二十裡外。」
關鐸拄著槍桿,拖著傷腿走了兩步,站得久了,他的腳又冷又麻。他伸手揉了兩下傷腿,隱隱作痛,他問道:「毛居敬怎樣?」
……
「老黃府上。」
「今夜,咱便動手。」
鄧舍究竟沒有留下,大事為重,豈可沉湎兒女情長?接連三天,他先去觀看造出的船隻;然後巡視周邊的城縣,處理積留下來的一些非他點頭不可的公務;到的第四天,張歹兒造出了清單、計劃,鄧舍修改了些部分,批准施行。
第六天,駐紮雙城外的來援諸軍,一撥撥地拔營起寨,向甲山、向東北部各城開進。
遼陽城上,黑雲壓頂,萬軍圍困之中。
「為何不同意?」
然而,話說回來,兵家爭戰,生死存亡的大事,天象可以看、可以借用,卻不可依賴。關鐸沉吟片刻,下令:「傳令三軍,天助我軍,天佑我遼陽,不日降雪,韃子必退。」這是振奮士氣,然後又道,「派信使,選猛將,務必殺出重圍,往蓋州、往雙城去。坐到這個時辰,你小鄧也該動了吧?」
但他並不後悔當初與納哈出的私下勾連。大丈夫行事,做就做了;錯就錯了。吃一塹、長一智,過了這個坎兒,下次再來。怨天尤人、捶胸頓足、痛心疾首、後悔不迭,那只是婦人之態。
這首詩的名字叫《箕仙詠史》,原詩甚長,其中的幾句是:「東遊弗返祖龍死,赤靈火德明中天。……雲台名將應列宿,婉婉良策扶戎軒。」
「說的太他娘對了。」錢士德翻身上馬,馬鞭狠狠一打,駿馬長嘶,四五個親兵簇擁著,奔騰而去。
關鐸面色憔悴,嘴唇乾裂;他拄著一支長槍,從城牆的垛口俯視著城下重重結營的元軍。他好幾天沒吃過一頓熱飯、沒睡過一個好覺了。雖非春夏,不至於盔甲里長虱子,但他畢竟老了,整日披掛著十幾二十斤重的盔甲,難以吃消。
毛居敬四五萬人,納哈出二十余萬。相同的地勢下,防守的比攻擊的要佔便宜,更何況納哈出早有準備,營堅寨硬,指望一營一營地去破、去步步推進,不知要到什麼時候了。
「潘誠那裡怎麼說?」
話到這裏,諸將紛紛明白過來,無不大笑,道:「天寒地凍、再降大雪,我城中自可取暖無妨,又有屋舍遮蔽;但納哈出城外築營,攻城難度增加不說,只那士卒凍傷,他就吃受不住。」
「末將想說的,幾天前就說過了;大人何必明知故問?」姚好古不耐煩,錢士德更不耐煩。他兩人的心情都很不好,一邊兒掛慮牽憂遼陽,一邊兒一遍遍低聲下氣地去求鄧舍。誰也受不了,關鍵是,求還求不著。
「將軍,咱們去哪兒?」
話音未落,城外元軍營中戰鼓擂響,火炮轟鳴。成千上萬的元軍步卒,迎著寒風,踏著堅硬的地面,舉著各種的攻城器械,吶喊著如潮水般湧上來。
諸人聞言,精神都是一振。
這是第幾十次的進攻了?關鐸早記不清楚,但如蝗的箭雨、矢石中,他屹立不動。他居高臨下,藐視著螞蟻般的元軍,他絲毫沒有灰心、沮喪,他拖著他的傷腿,他年已老邁,他充滿了信心。
隨他明裡激將、冷嘲熱諷,姚好古不予理會。錢士德道:「小鄧不過個拖字計,哈哈,就把咱遼陽軍中赫赫威名的姚大謀士,搞的束手無策。哈哈,哈哈。」
「先是看船,又是處理公務,接著遣派諸軍鎮戍,現在又布置防寒措施。大人準備再去碰幾次壁?」
南部前線的文華國,也接到了軍令,命其遣散各部返回本來駐所。雙城叛亂才平,高麗人仍需防備,平壤等地的責任重大,鄧舍特地吩咐,叫他不必回來,直接去平壤就可以了。
關鐸擺了擺手,道:「要說潘誠無膽、鼠目寸光不假;坐收漁翁之利,這倒不見得。他遲遲不來救援,無非是怕救了我遼陽,丟了他廣寧罷了。他卻沒有想過么?唇亡齒寒,我遼陽一丟,他廣寧又豈能保全。」
錢士德不與他爭辯,揀起姚好古案几上的一封文書,道:「請問大人,這是平章大人的第幾封信了?」
姚好古灰著臉,沒好氣地回答:「十三次。」
黃驢哥等候多時了。
「這個道理,之前的告急文書上,末將遵照大人的意思,也都寫上的有。可那潘誠,依然無動於衷。」
「你不要再說了,你提的辦法,我是絕對不會同意的。」
「太過冒險。你不過千人,雙城內外,駐軍多少?城內數千,城外兩萬余,局勢一亂,怎麼掌控得住?」
「原來大人甘願坐以待斃?」
「說!」
關鐸仰望天色,胸中千迴百折、先人前賢的種種光輝業績走馬燈般轉個不停。他迴腸盪氣,一寸寸的豪情,迎風而長,他哈哈大笑,低聲吟誦:「雲台名將應列宿,赤靈火德明中天。」
類似的對話,姚好古與錢士德每天進行一次。他很不耐煩,瞪了錢士德:「你想說什麼?直說罷!」
面對壓城的黑雲,他堅信,甲光向日時,潛龍金鱗開。
「搠思監兵臨廣寧?這都多久了?快一個月了!搠思監動手了?攻打廣寧了嗎?韃子分明怯戰,徒以勢相逼耳!他潘誠,狗日的王八蛋!」另一個部將破口大罵,轉而對關鐸說道,「大人,潘誠見死不救,擺明了想坐收漁翁之利,……」
「見著小鄧了么?」
「毛帥連日突襲數次,無奈納哈出把守甚嚴,分出一股人馬專門阻攔。雖累積破了五六個韃子營寨,眼下看,若無奇計,別說擊潰納哈出;就連與我城中會合,短日內也難以奏效。」
「這是大人第幾次去找小鄧了?」
他沒騙著納哈出、反被納哈出騙住了他;好,他承認納哈出棋高一著,他承認小看了納哈出。又怎樣?自古成大事者,有誰能一帆風順?劉備數敗,倉皇處如野狗窮竄;漢高起兵,窘困時兩度推子下車。就連名垂千秋的唐太宗,不也有過便橋會盟?
姚好古皺了眉頭,他自詡修身養氣功夫極深的,講究喜怒不形於色,雖不在意錢士德的出言不遜,到底遼陽局勢越來越緊,難免沉不住氣。他帶著惱怒,道:「你我只一千人馬,說不動小鄧,又能起得什麼作用?」
……
「寒冬將至,他去布置防寒措施了。」
種種繁雜瑣碎的事務,直忙了十來天,才暫告一個段落。
姚好古啼笑皆非,說的容易,做起來呢?元軍降卒如果嘩變,女真降卒如果趁亂生事,雙城軍馬如果不降反攻?一個詞兒、兩個字上了他的嘴邊,又咽了回去:「荒謬!」
注:
姚好古半晌無語,末了,道:「總有個希望。」
就在姚好古幾次求見鄧舍不遇之後,錢士德提出了個辦法;姚好古當時就否定了,見他再次提起,連連搖頭,道:「你的辦法,根本行不通。」
錢士德問道:「大人作甚去?」
※※※
箕仙:神仙名。古時迷信,傳說能為巫覡等所召請,可卜問吉凶等事。
「第三封。」
「……也好。」
一人問道:「大人可是有了破敵良策?」
李敦儒下了判斷:「只要降雪,十日內,韃子必退!」
叛軍圍城,姚好古、錢士德幫的有忙,錢士德的軍隊也有協助守城,固然有自救的成分在,客觀上來講,的確有功。不過姚好古也知道,即便沒他們的相助,洪繼勛一樣守得住;用這麼點可有可無的恩惠,就想換取鄧舍損兵折將地去救遼陽,他搖了搖頭,怎麼可能!
分析歸分析,實際歸實際。
「再等三天。」
詠誦的為兩漢史事。
「去營中,找小鄧。」
錢士德冷眼瞧著他的舉動,問道:「大人在盼著下雪么?……天陰了快一個月了!下了么?平章大人的信中講,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大人倒好,事兒也不謀了,就指望老天爺了。」他冷笑幾聲,「哈哈,好,真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