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歲約阿希姆》第六卷 血火榮耀

第167章 危險的對手

第六卷 血火榮耀

第167章 危險的對手

距離這份報告僅一分鐘,雷達室又報來新的情況:第二艘敵艦突然左轉,航向正東,似有包抄船團左翼的意圖,而第一艘敵艦仍保持先前航向,徑直朝船團尾部駛來。
為適應遠洋航行需求,獨角鯨級的內部空間十分寬敞,各種生活設施一應俱全,而且可以搭載充足的彈藥和補給出航。除了常規的戰鬥巡邏,它還能夠勝任諸如海上破交、海岸襲擊、秘密運輸等多種任務,可謂潛艇中的超級多面手。戰爭爆發前,美國海軍針對各種作戰需求制定了大量預案,而對於敵方殖民地港口或孤懸海外的交通補給站,一艘獨角鯨級搭載50人左右的陸戰小隊前往襲擊,運送、支援、接應一步到位。
「您擔心的狀況確可能發生。」法雷爾直言道,「我的意見是做好迎戰準備,但在敵人表明意圖之前,『魯格』號暫不輕舉妄動。」
此時在「魯格」號的艦橋上,所有輪休軍官都已經重新回到了戰鬥崗位,一雙雙眼睛或緊盯著各自的工作對象,或注視著黑漆漆的海面。一場激烈的戰鬥隨時可能降臨,緊張的氣氛掃空了人們的倦意,人們揣測著,思索著,憂慮著,等待著……
藉著上浮炮擊的機會,「鸚鵡螺」號順帶給己方指揮部拍發電報,及時通報了交戰方位以及對敵情的觀察結果,搭載有無線電干擾設備的愛爾蘭重巡洋艦「魯格」號在第一時間採取了常規干擾手段,但完全阻止敵方潛艇無線電通訊的概率只有四成左右,遠不足以保證護航船隊的安全。
「赫塔」號屬於德國海軍的第二代瞪羚級輕巡洋艦,是戰後建造用來保護商業航線和殖民地利益的海外警備艦,設計思路是在火力、航速、防護、續航、適航這五大性能之間尋找均衡的結合點,不像偵察作戰型輕巡洋艦那樣特點鮮明。總體而言,第二代瞪羚級的設計建造較為成功,很好地適應了德意志帝國海外版圖在戰後迅速擴張的戰略形勢,所以自服役以來,它們從未接受系統性的技術改裝,夜戰能力依然停留在目測燈照的傳統模式。當「魯格」號的無線電通訊受到敵艦干擾,只能通過效率較低的燈語通訊進行聯絡時,「赫塔」號便遇上了不小的麻煩。
自然界的獨角鯨是一種外形奇特的海洋生物,它們在鯨類當中屬於體型嬌小的,但相較於大多數魚類和哺乳動物來說,它們是當之無愧的巨無霸,而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它們(多數為雄性)的頭部伸出一根的螺旋狀「長角」(這實際上是它們的一根牙,在其一生中不斷生長,最終刺穿上唇,像一根尖銳的長矛從頭部伸出約2-3米)。值得一提的是,獨角鯨主要生活在北方的寒冷水域,族群數量相對較少,加之外形奇特,在世人眼中頗具神秘色彩。
馮·海因克想了想:「我們若不主動迎擊,及早消除敵艦威脅,它們很可能會分頭突入我們的船團,讓我們前後不能兼顧,到時候情況就很麻煩了。」
敵方艦隊的行跡被「魯格」號的雷達發現僅僅一刻鐘,它與「腓特烈·凱撒」護航船隊的距離就從40公里縮小到了30公里,這意味著敵艦隊不但在航速上佔有絕對優勢,而且知悉這支同盟國船團的準確位置。
這天凌晨,當同盟國的「腓特烈·凱撒」船團在亞速爾群島以東約500海里的位置調頭返航時,附近海面除了執行戰鬥巡航任務的「青鱈魚」號之外,還隱藏著一條「獨角鯨」,這便是一周前從諾福克港啟程的「鸚鵡螺」號,它的任務是運送一批作戰物資前往蘇格蘭,並從那裡接回60名英國政府指定的重要人員。中途遇到了同盟國的護航船隊,「鸚鵡螺」號的指揮官剛開始本不打算採取攻擊行動,而是準備等目標走遠之後再向上級通報情況,之後「青鱈魚」號發射的魚雷命中敵船,隨即被德國驅逐艦按住一頓痛揍。意識到己方潛艇有可能陷入險境,「鸚鵡螺」號指揮官果斷出手,他指揮潛艇浮上水面,以兩門152毫米口徑的甲板炮向打開探照燈搜尋目標並不斷施放深水炸彈的德國驅逐艦開火。由於距離較遠,加之海況不甚理想,「鸚鵡螺」號連發12炮,所有彈著點都與敵艦相距甚遠,即便如此,它冒險上浮並向敵艦開火的舉動還是取得了預期的成效——敵方驅逐艦關閉燈光,停止了對水下目標的追擊,會同其他護航艦艇謹慎應對這突變的戰況。
法雷爾上校沒有作答,因為他的首要任務是率領「魯格」號配合此次護航任務,只有在第一指揮官無法履行職務的情況下,他才會臨時接替指揮。
剛開始的時候,目標處於有效探測距離的邊緣位置,雷達無法判斷它的規模和組成,「魯格」號艦橋上的氣氛異樣沉重,為免恐慌蔓延,馮·海因克少將決定暫不向己方船隻通報敵情。所幸的是,他們向上級拍發的求援電報很快得到了回復,而且來自同盟國艦隊司令部的指令非常明確:保持航向,非迫不得已不應解散船隊。
在獲得更多敵情訊息之前,馮·海因克沒有草率做出決定。就這樣等待了五、六分鐘,雷達室終於傳來新的報告:初步判斷敵艦為兩艘體形相近的輕巡洋艦,其編隊航速為28節左右,相互間距1500米,以其當前航速,估計在五分鐘後進入夜間的有效射程。
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美國海軍也有他們的「獨角鯨」——一款設計用於遠洋巡航作戰的大型潛艇。該級潛艇是美國人發展大型潛艇的一次嘗試,其噸位遠遠超過了他們以往設計建造的任何一種潛艇,其水上排水量接近3300噸,水下排水量超過4000噸,可搭載700多噸燃料,10節航速下的續航距離達到驚人的20000海里,適航性能也較普通潛艇好得多,但也由此帶來了戰術性能方面的負面影響——使用者普遍反應該型潛艇行動笨拙,轉向和下潛都很緩慢,2門45倍徑的6英寸甲板炮射程很遠,可潛艇自身裝備所能提供的觀測距離和瞄準精度非常有限,接近實戰環境的測試表明,它們的有效炮擊距離在10公里左右,最大不超過15公里。
法雷爾上校毫無疑義地接受了指令,並向麾下官兵發出一連串戰術命令。這艘設計精美、裝備精良的愛爾蘭重巡洋艦迅速轉向,而後在非常短的時間里將航速提升至25節——以「魯格」號的作戰性能,太慢不利於戰術機動,太快則不利於瞄準射擊,法雷爾上校作為艦長的責任就是針對當前海況選擇最為合適的戰鬥航速。
法雷爾上校神色冷峻地回答說:「那要看我們的敵人有沒有膽量拚死一戰了!如果他們抱定主意只偵察不硬打,是很容易利用航速和夜幕避開我們的。換了白天,我們還能考慮使用迎面衝鋒戰術,但在夜晚,我們必須格外提防魚雷的威脅。」
馮·海因克照例吩咐道:「通知雷達室,務必密切監視敵情,有任何情況立即報告。」
言畢,這位經歷過多場海戰的德國海軍少將轉過頭看著他的愛爾蘭搭檔:「如果只是兩艘輕巡洋艦,我們就迎上去痛快廝殺一場,爭取利用雷達優勢把它們殲滅掉,您覺得怎麼樣?」
此時距離天明尚有兩個多小時,接敵交火之前,雙方戰艦都在閉燈航行,若沒有雷達指引,在這種情況下是很難應對敵方戰艦及時做出調整的,可是在「魯格」號和「赫塔」號相繼轉向之後,雷達屏幕上的兩艘敵方戰艦很快改變了航向,而且「魯格」號接連截獲敵艦的無線電通訊信號,這說明兩艘敵艦至少有一艘裝備雷達並在有效使用。
既然這片海域有至少兩艘敵方潛艇,已經完成轉向的「腓特烈·凱撒」船團要做的就是卯足了勁往歐洲大陸的方向航行,經驗豐富的馮·海因克少將留下兩艘艦齡較新、性能較好的德國驅逐艦在船隊後方掃尾,防止敵方潛艇以浮航狀態尾隨船隊。若沒有新的意外情況發生,這一策略能夠讓護航船隊以最小的代價擺脫險境,然而離德籍油輪「塞特雷斯」號中雷才過去了不到三個小時,巨大的危險赫然降臨——「魯格」號雷達發現有一支艦隊從西北方高速駛來。
得到這份寶貴的技術情報,指揮官們頓時有種撥開迷霧見日月的感覺,雖然還不能看清敵人的真容,至少可以排除敵我力量懸殊的潛在可能。
「長官,雷達室報告說,從目前的探測情況判斷,從西北方追來的艦隊由兩艘中型戰艦組成,它們排成單線縱隊,間距約為一千米。」
經過一番權衡,馮·海因克少將下令向德國海軍參謀部以及同盟國艦隊司令部拍發電報,通報本船隊的實時方位以及當前所遭遇的敵情。與此同時,「魯格」號的情報部門利用無線電測向技術定位了剛才拍發電報的敵方艦艇,以此指引己方護航艦艇前去探察。等它們趕到那裡的時候,「鸚鵡螺」號已經潛入水下,海面上雖然沒有留下明顯的證據,但德國驅逐艦的聲納設備發現了這艘下潛中的大型潛艇,藉此證實了此前的推測。
既然很難從法雷爾上校這裏得到明確的建議,馮·海因克少將獨做決斷:「『魯格』號掉頭迎擊敵一號艦!『赫塔』號迎擊敵二號艦!」
馮·海因克摸著下巴說:「讓『赫塔』號去實施火力偵察?」
在「魯格」號進入理想射程之前,敵方一號艦便迅速完成了接近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向,這時候即便愛爾蘭重巡洋艦全速追擊,也不可能追上這條狡猾的泥鰍,而「赫塔」號面對的敵方二號艦連續進行了兩次小角度轉向,航速提升至32節以上,看起來是想擺脫「赫塔」號繞到同盟國船團前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