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賊》第四卷 天下大亂

第407章

第四卷 天下大亂

第407章

董越回頭對華雄道:「伯豪,你親自去,務必將對方趕下岸。」實際上董軍雖然顏面大失,但對方造成的影響卻極其有限,畢竟,對方人數十分有限,只是從中央強行突破,霸橋左右沿岸,尚有兵力不下三千,這是為防備浮橋上的蓋軍。只要使人組織,便能以絕對的人數予以圍殲。
「萬歲……萬歲……萬歲……」東岸數萬蓋俊將士同時舉兵山呼,為同袍助威。
「咚……咚……咚……」驚雷般的戰鼓聲一遍遍回蕩在天地間,不僅人被震得面紅耳赤,連馬兒亦感到焦躁不安。隨著高順部勢如破竹的殺上對岸,本就激昂的戰鼓聲大幅度拔高,巨大的聲浪彷彿颶風,由東至西,橫掃霸水兩岸,幾欲震碎人的耳膜。
「……」
「……」董越左右親衛躊躇不前……
董基強忍著鑽心的疼,翻滾著爬起,跪在地上一個勁兒求饒。
「長驅徑入,連破數陣,所向無當,善戰若此,高校尉真良將也。」關羽手撫長須,目光中帶著一抹激賞。關羽悍勇無雙,號稱西北第一猛將,而他狂傲的性格和他的勇武一樣出名,他不僅蔑視所有的對手,連自己人也沒有幾個能入其法眼,刨去義兄蓋胤、義弟鮑出二人不算,馬騰、楊阿若、黃忠,龐德、外加同鄉徐晃,不過寥寥五人而已,要知道,河朔盛兵十余萬,戰將何止百數?高順若知自己在關雲長眼裡,赫然可與一干河朔名將並列,不曉得會不會特別感動?想來依其性格,多半不會……
鮑出此語一出,關羽頓時紅光滿面,鳳眼微咪,連連手撫美髯,當初向蓋俊推薦降將徐晃,正是他的得意事,而隨著徐晃崛起河朔,名氣日高,這段英雄惜英雄的戲碼,亦廣為流傳。關羽每次聽人提起這件事,雖然面上故作矜持,心裏則是開心不已。
蓋俊心裏思緒百轉,口中說道:「高校尉佳人,但凡有些眼光,必會重用。說來,多賴文才之功,假使非文才機智,迫降高校尉,孤如何能得一員上將?」
鮑出笑著擺擺手道:「將軍過譽了,我不過是效法二兄,蕭規曹隨耳。」
見董基可憐兮兮的樣子,董越嘆了一口氣,董卓亡后,長安內的董氏族人遭到王允、呂布血腥清洗,如今所剩者寥寥無幾,近親者更是屈指可數。而且,董基固然不濟,對他確實極為忠心,他豈能殺之,不過是怒其不爭,說的氣話罷了。
三輔,京兆尹,霸水東岸,放眼望去,目光之所及處,盡為甲仗,其等按照隊、屯、曲、部,嚴密列陣,數萬眾猶一體,延袤足十數里,旌旗招展,戈鋋成林,蔽天曜日,軍容極是壯盛。方陣兩翼,各置騎士上萬,或玄鎧大矟,或輕甲雕弓,人雄馬壯,勢如山嶽,這就是驃騎將軍蓋俊麾下,盡折天下漢胡豪傑的無敵騎兵
華雄離開后不久,董基帶著四五個部曲親衛討回來,頭上兜鍪竟然歪斜著,由此便能看出他的狼狽,董越越看越氣,甩手狠狠給了他一馬鞭,將他抽翻在地,口中罵道:「廢物,留你何用?來人,把他給我拖下去,斬了……」
「麴將軍何出此言?而今戰事才剛剛開始,我方究竟堪戰與否,後面便知……」董越面色鐵青地回道。麴勝這時候還有臉說風涼話,適才若不是他在旁喋喋不休,耽誤了時間,對方怎會這麼容易衝上岸來。
華雄大聲應諾,心裏微微鬆了一口氣,繼續留在這裏,他不敢肯定自己能不能忍住對麴勝動手的衝動,董越的命令正是時候,當即一個翻身上鞍,策馬馳出大陣。
「吾雖知高校尉并州名將,以善戰聞,不想竟至於斯。從戎經年以來,實未見有如此勇摯猛銳者。」馬騰點點頭,附和關羽,而後又道:「董、呂有此人而不能用,豈能不敗?」這句話還有潛台詞,即董卓、呂布不懂得知人善用,而蓋俊卻能盡其才,所以後者是明主。
蓋俊收回投向戰場的目光,瞥向馬騰,輕輕笑了笑,他自然聽出了後者在藉機拍他馬屁。馬騰長著一副老實模樣,這種人拍起馬屁來才更見效果。說實話,高順部推進的速度之快讓他頗覺訝異,自己及謀士們似乎有些高估了韓、董聯軍的戰力,照這個情況看來,若是投入相當的力量,也許從正面就可以突破?不過,蓋俊並不打算改變先前的計劃,即舟艦破局,事實上兩者並不衝突,本來他就是想採取雙管齊下的策略。
麴勝臉色憋得通紅,憤怒地甩了甩鞭子泄氣,對董越道:「董軍向來號稱天下精銳,我前時亦以為然,然而今日,對方區區數百之眾,摧枯拉朽破圍數重,一直殺到大軍陣前,耀武揚威,哈哈哈哈,真是笑死人也!董將軍,莫非,這就是貴軍的真實實力嗎?!如果貴軍只有這麼一點本事,本將軍勸你還是趕快讓位與我軍,回到後方修甲運糧,免得到時丟了防線,累及朝廷、累及韓公……」
由於戰事進展順利,蓋軍一方顯得極是放鬆,而董、韓聯軍的將領們則變得緊張,當蓋軍大戟士一個照面擊潰弓弩隊,終於面色大變。倒不是懼怕對方兵威,董、韓有數萬之眾,莫說數百孤軍,便是霸橋上的大戟士全部衝上西岸,也未必能把他們怎麼樣,他們是覺得羞愧。高順部于霸橋之上,在沒有後方支援的情況下,連戰連捷,一口氣殺到岸上,旋即力破重圍,復敗弓弩兵,聯軍數千精銳,被打得狼奔豕突,潰不成軍,哪怕是再堅毅的人,看到這副局面,也會感到大為喪氣。
立在董越背後的猛將華雄目光陰鷙地盯著麴勝,右手緊緊攥著大矟,內心搠死對方的念頭瘋狂滋長,不可抑制。
馬騰笑著道:「關將軍、鮑中郎既能立功疆場,又能慧眼識人,並有國士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