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鼎》第七卷 笑談渴飲匈奴血

第三十二章 促師

第七卷 笑談渴飲匈奴血

第三十二章 促師

為避嫌疑,劉禹帶易州兵在岐溝關南面下寨,等了一日夜,方看到廷禁軍大隊,此後便有連綿不斷地軍馬經過岐溝關北上,看旗號,多是鐵騎、控鶴、龍捷、虎捷等頭等禁軍主力,盔甲鮮明,兵力雄厚,加上各色雜號禁軍,前後竟不下十數萬人。「軍使大人,南朝兵鋒如此之銳,看來吾等獻關投誠這步棋是走對了。」軍中書記官錢慶對劉禹道。劉禹卻是面帶愁容,無他,經過了這麼多支禁軍,也沒有一個將領來向他交代,這兩千易州兵如何安置,全都浩浩湯湯地向涿州、幽州而去。
孔守正皺著眉頭,似聽非聽,直到劉禹湊到跟前,方才沉聲道:「劉軍使,兵貴神速,吾這邊要領兵往涿州幽州而去,望劉軍使約束易州降卒,勿要橫生事端,劉軍使獻城的大功,吾自會向朝廷上表輕功。」言罷,也不待劉禹答話,在親兵的簇擁下轉身翻鞍上馬,「駕——」的一聲暴喝,戰馬翻起四蹄,揚長向北而去,大隊渾身籠在鐵甲中的日騎東西班精銳騎兵緊隨其後,如同潑風似地衝出關城,岐溝關中只剩下一片金鐵腳鳴的鏗鏘之聲,叫人心生寒意。劉禹望著日騎東西班衛士的背影,抬頭看,關城之上,已換上了大宋的旗幟,自己統率這兩千余易州漢兵,點驗之後便要開出關城,偌大的岐溝關城,一時間竟顯得空空蕩蕩起來。
「什麼?趙炅居然超越了禁軍主力,帶領班直精銳為先鋒?」陳德頗有些驚疑,望著易水河灘上懶洋洋地撘營,放馬,造飯,甚至解開了衣甲曬太陽的各部禁軍,趙炅居然嫌禁軍主力行進緩慢,急不可耐地率領著僅僅三萬餘人的御營精銳當先行進,如今恐怕已經快到涿州了。潘美、曹翰等將雖然得著他信重,但畢竟是趙匡胤留下的舊將,在趙炅的御前班直中,有他一手簡拔的劉仁蘊、孔守正、傅潛、王超等親信將校,又有崔翰這穩重的宿將統領全局,麾下三萬將士乃整個中原軍隊精英所聚,也難怪趙炅有此信心。
楊業斜眼看陳德,見他神色專註,甚是恭敬,方才道,「吾知你與契丹南京留守韓德讓有舊,眼下又受著朝廷的猜忌。但彼輩胡酋,皆是人面獸心之輩,無時無刻不想魚肉中原百姓。陳節度不可因私情而忘大節,這番漢之別甚是要緊,行差踏錯,便身敗名裂,遺臭萬年,若是不信,且看石敬瑭的下場。」他這話說得鏗鏘有力,自有一股威勢,陳德心下一凜,拱手道沉聲道:「德受教了,多謝老將軍警醒。」他如今在大宋朝廷中的官職遠高於楊業,更有如狼似虎的部屬數萬正礪兵西北,卻對楊業執禮甚恭,敬的便是這股彪炳千秋的浩然正氣。
陳德回頭,只見林中等人都望向這裏,眼中雖然沒有不耐煩之意,卻是百無聊賴。自從陳德擅自率領安西軍在太原與曹翰對壘之後,趙炅便加強了對他的看管,雖然仍在御營之中,卻著曉武都虞侯林中帶著三千騎兵重重駐紮在陳德軍營左右,行軍時也同進同出,監視防範之意在明顯不過。不過對林中等人來說,也是一樁苦差事,陳德官階高,朝廷表面上,至少在幽州全勝之前,還是維持著他的待遇和體面,驍武軍名為隨扈,實則監視,卻不能太過干涉陳德的行止,否則打起御前官司,惹得陛下發怒,兵部只會責怪驍武軍不會辦事。
安西節度使陳德與新授右領軍衛大將軍楊業駐馬一處小山包上,默默無語地注視著已經變成殘垣斷壁地太原城。這山包原先在雄偉巍峨晉陽城面前絲毫不顯眼,如今反而顯得突兀起來。空氣中瀰漫著一股燒死人的焦胡味道。
「孔將軍,易州境內多山河,運載往來,多用騾馬,契丹人騎軍不能任意馳騁。朝廷得了易州,向北便直趨涿州,幽州,向南屏蔽徐河、唐河一帶保寨,唐興,長城口諸關隘,實是不可多得的地利。易州雖久陷落胡塵,城內的百姓可都是心懷故土的,得知王師收復故土,幽燕父老無不奔走相告。易州健兒,熟悉左近山川地理,願為王師前驅。」投誠過來的遼國易州軍使劉禹望著匆匆趕回的孔守正,忙不迭地與他說話,這幽燕漢人在遼國統御下最是受氣,就連身為軍使的劉禹,親族都不免被契丹人欺侮,但百年來南面朝廷委實也太不爭氣,晉朝時險些連汴梁也給契丹人佔了。不過眼下看來,南面的將軍也不好說話,獻城之後,孔守正一千班直接管了岐溝關城防,只粗粗點驗了易州原有兵馬,也不提接下來如何安置,看他前後忙得團團轉的樣子,劉禹想找他說上一句話也不容易。
禁軍放火焚城那日,乃是預先在城內各處堆積柴草,提前半日出動了騎兵四處驅趕百姓,午時一到,數萬騎在全城各處同時點火,城中同時起了上萬個火頭,火勢一起便蔓延極快,城內原有的百姓眷戀故土,不肯搬遷,躲藏在各自屋內,此時走避不及,為烈火焚燒而死,慘叫聲聞于數里之外。無論是被強行驅趕至汾河對面搭設窩棚,準備興建新城的十余萬太原百姓,還是奉命駐紮城外營壘接受點檢改編的三萬多北漢殘兵,無不惶恐落淚。太原軍民倚若長城的楊業更是數日不食不語,整個人都比以前更加沉默了。
「楊將軍向稱無敵,遲早有日,必能復起。」沉默得太久,陳德亦感覺有些尷尬,口不對心地寬慰道。趙炅賜劉繼業恢復往日姓名楊業,算是替他摘清了與北漢劉氏的關係,又授了右領軍衛大將軍,但兵權卻近乎于無,往日里麾下有近萬壯士的堂堂建雄軍節度使,如今只落得統領一支兩千人的廂軍,為北伐幽燕的大軍押運糧草的地步。三萬余彪悍敢戰的河東軍亦是如此,大都降為廂軍,拆散了分配到各部。
楊業見他慨然聽命,點點頭,指著不遠處林中那邊三千曉武騎軍,沉聲道:「你的那些護軍等得不耐煩了吧。」
陳德見河灘上的禁軍里潘美的旗號,有曹翰的旗號,甚至還有武功郡王趙德昭的旗幟,卻唯獨不見趙炅的龍旗,陳德叫張仲曜前去打聽。「軍卒言道,官家抵達易水,聞聽日騎東西班在劉仁蘊、孔守正兩位將軍統領下奪取了岐溝關,大喜過望,不待修造橋樑,便督促殿前班直,涉水而過,如今已向涿州而去。」
林中眉頭微皺,還未答話,慕容剛便接道:「打下幽州城,還不知道有沒有賞賜,急什麼?」「正是。」吳鐵也道,「噗」的一聲吐出嘴裏銜著的一根草莖,「幽州城,契丹人是那麼容易打的,趕得快的,早死早投胎么?」聽了三位得力下屬的怨言,曉武都虞侯林中眉頭皺得更緊,卻也不好說什麼,禁軍中普遍都是一股怨氣,雖然皇帝強行促師出征,並且身先士卒,幾乎是親自帶領御營為全軍前鋒,上至潘美、曹翰等大將,下至普通軍卒,卻都打不起精神。既然御前班直願意做先鋒,那就讓他們做先鋒好了。
「什麼?居然穿城而過,徑自往涿州而去?」官家岐溝關內,日騎東西班指揮使孔守正剛剛與降宋的岐溝關軍使劉禹交接好防務,原本是做的等待官家駐蹕關城,等待後續禁軍主力到達的打算,誰想道這裏還未交接完畢,後腳趕到的趙炅馬不停蹄,居然又以傅潛為前鋒,穿城而過,殺奔涿州而去。
「林虞侯,御營已開拔,再不催促,恐怕要耽誤了行軍。」驍武軍都頭馬欣破不耐煩地看著前面。
「是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則擒三軍將,勁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陳德眼望著蕭蕭易水,滿眼皆是無精打採的禁軍士卒,喃喃自語。
眼看陳德與楊業作別,在三百牙軍的簇擁下上路,等待了半天的驍武軍才懶洋洋地翻身上馬,嘴裏不乾不淨地罵著六月里這悶熱的鬼天氣,縱隊跟隨在陳德所部的後面。趙炅因為陳德擅自與曹翰對壘之時對他心生惱怒,又或許是專註督促殿前班先鋒精銳趕到幽州,便不再傳令陳德到御營中隨扈左右,陳德也樂得自在,一路與牙軍營軍士指點北地山川,一路緩緩驅馳,一直銜著御營的尾巴而行,走了十幾日,抵達了易水,只見已有四五萬余禁軍如同散了包裹的豆子一樣灑在河灘上,東一營,西一營,如同千百叢蘑菇一般布滿河灘地,場面蔚為壯觀,廂軍督促這民夫正在趕做過河的橋樑。
楊業回頭注視著陳德,他雖已年近五旬,頷下鬍鬚染著點點星霜,身板卻頗為硬朗魁梧,此刻目光更是銳利如同鋒刃一般,半晌后,方沉聲道:「陳節度過譽。」他抬頭看了看太原城天上盤旋不止的無數禿鷹,嘆了口氣,又道:「自古以來,忠臣不事二主,吾不能保劉氏江山,做了貳臣降將,畢生功業,便如過眼浮雲一般,再也休提。只是陳節度年方少壯,前途未可限量,老將倚老賣老,有幾句話相告,卻也是多餘。」陳德忙拱手道:「蒙楊將軍抬愛,大人就當吾是子侄輩般便好,有什麼訓誡儘管說來,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