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唐》第三卷 將軍百戰碎鐵衣

第九十章 伊人遠去

第三卷 將軍百戰碎鐵衣

第九十章 伊人遠去

「鄭氏還有一人,與宏毅是同房子弟,名為鄭漓洛。原本是南來鄭氏子弟,對南方形式,極為熟悉。
如果真的再留下來,說不得會發生什麼羞恥之事。言慶已經十六,也不再是當初那個垂髻童子。這瓜田李下,總歸不太說得過去。而且若言慶真的向她求歡,自己能夠把持得住嗎?
「啊?」
「謝科?」
※※※
言慶不禁一怔,連忙讓馬三寶前頭帶路。
鄭世安的喪禮,已過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可是言慶在喪禮上吟誦的詩歌,正被人們廣泛流傳。
可楊廣卻笑道:「宇文猶記裴娘子赴蜀中乎?」
冬來第一場雪,于初冬時節到來。
隋唐時間,雖說胡風甚重,可裴淑英畢竟是出身名門,這禮法之上,卻是極有分寸。
這消息實在是太過於突然,突然得,讓李言慶全無思想準備。
可有些事情,是能逃避過去嗎?
宇文化及即便是再想說些什麼,可楊廣已經把這件事做出了定論,他也不敢就此問題,再做糾纏。
有艷淑女在閨房,室邇人遐毒我腸。何緣交頸為鴛鴦,胡頡頏兮共翱翔。
「我與鄭家勢若水火,然則昔日安遠堂,卻與我有養育之恩。恩是恩,怨歸怨。我是為大兄舉薦人才,自不能以個人喜好為主。另外,我府中還有一人,名為韓仲。此人很聰明,是個有眼色的傢伙。大兄到了異地他鄉,總要有個心腹之人,鞍前馬後。此人倒可以一用。」
言慶突然鼓足勇氣,命沈光牽來一匹戰馬。
這可真是,一想就是一腦門子官司。他閉上眼睛,努力讓自己的情緒趨於平靜狀態。楊玄感失敗了,可接下來呢?河洛地區的動蕩,恐怕也將拉開序幕。大時代將臨,可自己,似乎仍舊一無所有。
看起來,房彥謙深得楊廣信賴,甚至把江都的南大門,就交給了房彥謙執掌。
歌聲縈繞在蒼穹。裴淑英在車中,更悵然若失。
據我所知,南方世胄眾多,素有排外之心……大兄去延陵后,還需和當地士紳多加合作才是。我有一兄長,名張仲堅,乃吳縣張氏族長,更是南方豪商。大兄初臨丹陽后,可與他多聯繫。」
李言慶忽而坐在鄭世安的故居發獃;忽而又鬼使神差的出現在綠柳觀中。
乾脆徑自走上門廊,邁步進入茅廬。
「李小弟,我要走了。」
言慶心中疑惑,拱手道。可他剛一開口,那中年人已轉過身來。
你小子裝狂生嗎?那就老老實實,為你祖父守孝吧……
想到這裏,他不僅輕輕搖頭。
房玄齡苦笑一聲,「原以為楊玄感之亂平息,能享幾日安穩。可誰知道……毗陵郡郡尉樓干,于月前反了。」
裴淑英思來想去,還是決定離開。
房玄齡目光灼灼,立刻撫掌輕笑,「謝科正是合適之人。」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時未遇兮無所將,何悟今兮升斯堂!
沈光只是笑了笑,示意雄闊海不要再說話。大約過去一個時辰之後,蕭皇后和楊侗就離開茅廬。
「陽夏謝映登。」
毗陵郡?
歷史上,房玄齡沒有在滎陽郡當過官。而如今,他在滎陽已紮下了根基。楊玄感一戰之後,他功勛卓著,甚有可能正式成為滎陽司馬。在言慶的計劃中,房玄齡可是占居了極大的位置。
皇兮皇兮從我棲,得托孳尾永為妃。交情通意心和諧,中夜相從知者誰?
「大兄,您怎麼來了?」
可沒想到,先有楊玄感之亂,後有鄭世安故去。
安石公,就是那位東晉名相,謝安。
毛小念曾好奇的詢問,卻被言慶厲聲喝止。
既然房玄齡去丹陽之事已無可更改,那索性為他出謀劃策一番。說不得他將來在南方站穩腳跟,還可成為自家臂助。李言慶整理了一下思路,便滔滔不絕講說起來。
他原本只是想和言慶道別,不想卻從言慶口中,討要來三個幫手。謝科也許不及徐世績,然則其武藝兵法,亦屬於上等。房玄齡已經見識過來,加之謝科的出身,的確是比徐世績合適。
「我也知道,可君命難違,而且又是家父之意,我也無法推卻啊。」
又和言慶談論一陣,房玄齡這才告辭離去,急急趕往滎陽。
※※※
「大兄,南方如今,可是亂得緊呢。」
「兄長出仕江南,還需幾個幫手。我有一人推薦,可令大兄如虎添翼。」
誰也不知道蕭皇后和楊侗,在茅廬中和李言慶究竟說了些什麼事情。
這一顆芳心,亂成了一團麻。
「呵呵,也沒有十萬八千里,小弟你說得有些過了。樓干聚眾三萬,幾乎殺光了毗陵大小官員。吳興郡太守沈法興數次與之交鋒,卻未曾獲勝。而魚俱羅大將軍和吐萬緒大將軍被反賊劉元進拖在餘杭,暫時無法抽身出來。所以沈法興向朝廷請求援助,我父親將出任丹陽郡郡守。」
「在下李言慶,敢問……」
雖然記不清楚,歷史上丹陽郡郡守是誰,但言慶可以肯定,絕非房彥謙。
也不知會讓什麼人來接任?還有他答應我的那些事情,真的可以做到嗎?
李言慶獨坐了片刻,起身準備離開。
毛小念快活的把這件事拋在腦後,而雄闊海闞棱兩人,則牢記住言慶的吩咐。
卻見茅廬中,有三個人。
其實大家都清楚,王正家裡也沒有什麼人。
李言慶笑道:「正是此人。大兄休看他年紀不大,可行軍打仗,卻是一把好手。一身武藝極為高強,更有一手出神入化的箭術。不過這還不算什麼,最重要的是謝科家學淵源,其祖上就是安石公。大兄當知,安石公在江南是享有何等名望?有他從旁協助,可令大兄事半功倍。」
陛下已同意家父的懇求,命我出任延陵縣縣令,丹陽郡司馬,駐京口。估計這幾日,就會有詔令抵達。我也很茫然,實不知該如何是好。所以連夜趕來鞏縣,就是想和賢弟商議此事。」
裴淑英不敢再做停留,催促車夫趕路,越行越快。言慶唱畢,催馬登上一座山丘,目送車輛,漸行漸遠。
他現在,卻要走了?
難不成姑侄共侍一夫?
毛小念搖了搖頭,輕聲道:「不認識……不過聽口音,好像是關中過來。還帶來了幾匹馬。」
許久,她輕聲啐了一口,暗罵道:「這個小狂生,焉敢如此癲狂……來人啊,還不馬上加鞭?」
房玄齡不禁一聲長嘆,起身拱手,「賢弟胸襟,非我可及。」
裴世矩派人來到鞏縣,以及其嚴厲的口吻,斥責裴淑英。
房玄齡雖然焦慮,但舉止上,依舊顯得很得體。他先上前和言慶見過禮,而後才坐了下來。
宇文化及說:「李言慶恃功自傲,抨擊朝政,乃當世之大奸,理應誅殺。」
返回鞏縣之後,李言慶心裏空蕩蕩。
霍山茅廬外,正停著一隊車仗。
他說,要回家去!
他滿懷疑惑的走到堂上,卻見房玄齡,正在堂上焦躁的徘徊。李言慶連忙邁步走進廳堂,擺手示意,馬三寶在堂外守候。
出任洛陽別駕后,他先後又獲得幾次升遷。
「昨日家父派人前來送信……我可能很快就會離開滎陽。」
言慶愕然,非常驚訝的看著房玄齡。好半天,他才反應過來,低聲問道:「可知道是去哪裡?」
不過他的語氣雖然嚴厲,目光雖然森冷,毛小念還是從他微微上翹的唇角,看出些許端倪。
他縱馬狂歌,隨著車仗一路而去。
而後笑言道:「豎子也知佯狂,合該居於荒山。」
至於沈光,言慶無需操心。他了解沈光,這是一個極其聰明的人,知道該記住什麼,忘記什麼……
李言慶實在是不清楚,這件事對房玄齡而言,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剎那間到了嘴邊的話,一下子又咽了回去。李言慶獃獃的看著那人,許久后,顫聲道了一句:「老師……」
從品秩上說,丹陽屬中郡,和滎陽郡的級別相差不多。
言慶詫異道:「那距離滎陽,隔著十萬八千里呢。」
這話說的可夠嚴重,裴淑英於是向言慶告辭。
這一句話,則是針對李言慶。
延陵,就是後世的鎮江。
她說話顛三倒四,讓言慶越發糊塗。
房玄齡愕然,「小弟,你與鄭家……」
只是昔日老友故去之後,讓他心情頗感壓抑。而且雄大鎚也迴轉了洛陽,王正一個人留在鞏縣,已沒有任何意義。死也要死在自家的榻上……於是在喪禮第三天,王正就告辭離去。
狂生之號,也就成了言慶的代名詞。
這一句話,只讓宇文化及面紅耳赤。那意思是說:我知道你還記恨裴娘子隨李言慶私奔蜀中的事情,不過那是私事,莫扯到抨擊朝政上面。
雙翼俱起翻高飛,無感我思使余悲。
不過,經楊廣這金口一開,言慶『狂生』之號,也就不脛而走。從前,人們或稱他半緣君,鵝公子。而如今,當人們提起李言慶的時候,則更多是含笑點頭,評論一句:那個狂生……
詩詞傳至涿郡,立刻被人引來抨擊。
他可以肯定,這歷史已經脫離了他原先的設計。房玄齡去了丹陽,還會成為那歷史上的名相嗎?
房玄齡說:「家父向陛下推薦了我。
如今,鄭家遭逢大亂,正需有人提攜。大兄可往滎陽,尋鄭公仁基說項,想來他一定欣然接受。」
霍山素白,一片寧寂。
這是西漢年間,司馬相如所做的鳳求凰。
用力搓揉自己的面龐,言慶總算是恢復過來。他深吸一口氣,突然間對著寂寥的蒼穹,嘶聲吼叫。似乎是想要藉著這一聲吼叫,把連日來心中的積鬱,都發泄出去。可是喊完后,更覺幾分空虛。
詩詞之中,大有懷才不遇的出世感慨。
言慶坐在涼亭中,開始胡思亂想起來。
李言慶則目送房玄齡離去后,撓撓頭,苦笑著往霍山茅廬行去。謝科如今正無事可做,若能為房玄齡幫手,想必謝家也會欣然從命。不過,不曉得房玄齡此次南下,又會做出怎樣的成績?
一邊走,他一邊想著:房玄齡這時候過來,又有什麼事情?
毛小念也站在門口,遠遠看見言慶,她連忙跑下門廊,「公子,來了一位客人,正在家中等候。」
司馬一職,執掌軍事。同時又擔任延陵縣令,可看得出,楊廣對房家父子的信任。把延陵都交給了房家鎮守……要知道,那延陵對岸,可就是揚子津,揚子宮的所在之地啊。
「丹陽民風剽悍,歷來是精兵所出之地。大兄此去丹陽,若無幾個可用的人,只怕難以立足。
言慶站在小關道上,看著裴淑英的車仗,漸行漸遠。
你答應過我,在王屋山上出家。當初李言慶生死不明時,你出於照拂之心,居住在鞏縣,倒也能說得過去。可現在,李言慶已經回來快一年了,你為何還呆在鞏縣,莫非是別有心思?
他知道裴淑英為什麼走!
房玄齡也知道,這南方形式複雜。
就在這時,馬三寶匆匆前來,「公子,房司馬在堂上求見。」
這家裡,一下子少了兩個人,而且都是他最親近的人。王正在鄭世安喪禮后,也離開了鞏縣。
蕭瑀則率領千牛衛,把茅廬團團圍住。毛小念等人覺察到動靜,立刻跑出房間。不過看到千牛衛的裝束,沈光立刻攔住雄闊海等人,示意大家不要上去。還沒有跟隨言慶之前,沈光混跡于通遠市碼頭。所以他一眼可以認出千牛衛的裝束,心知自家公子,此刻絕無半點危險。
「記住,沒有人來過這裏,沒有任何人!」他不僅僅是警告毛小念,同樣也是告誡沈光三人。
本來,經過那一晚的旖旎之後,裴淑英就動了離開的心思。總覺得這樣子下去,會出亂子。
二十多名家將打扮的青年,站在茅廬外,警惕守護。
蕭皇后和楊侗一起走進茅廬之中。
「大兄的意思是……」
同樣也有對世事的抨擊,對朝政的諷刺。鄭世安生前沒有留下任何名氣,可這死後,卻屢屢被人提起。只因為那詩歌的名字,就叫做《鄭世安喪禮詠懷詩》。后經顏相時等人分解,發現那原本是兩首詩詞,故而又被冠之以《悲歌行》和《笑歌行》之名,為人們所傳唱。
「沈大哥,那些人是誰?」
言慶詫異問道。
言慶在經過片刻躊躇后,思路大開。
即便裴淑英想走,一時間也走不開。如今所有的事情都已經落下帷幕,也是她離開鞏縣的時候。
一時間,心中頗有些寂寥。
蕭皇后說,會儘快為滎陽郡配置新的郡守。
在綠柳觀里,他點燃香火,盤坐在祖師殿上,腦袋裡一片空白。許久之後,他走出綠柳觀,登上水塘旁邊的涼亭。水面上,漂浮著一層薄冰,皚皚白雪,覆蓋其上,頗有幾分雅緻。
年紀分別在五十、四十、三十左右。那年長者,坐在下首,年少者,則坐在他的身後。言慶覺得這老者,有些眼熟,卻想不起來,在何處見過。而那中年人,則負手背對著言慶,正欣賞茅廬正堂牆壁上,掛著的那張字幅:澹泊明志寧靜致遠。
「什麼客人?」
不過聽言慶一說,心中頓時大定。他連忙問道:「不知賢弟,推薦何人?」
在一征高句麗時,房彥謙為銀青光祿大夫,隨軍司馬,陪駕涿郡。二征高句麗時,他又官拜扶余道總管之職,協助宇文述屈突通作戰。丹陽郡與江都,只隔了一道江水。位於毗陵郡西邊,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可是言慶卻沒想到,這房彥謙,竟然會出任丹陽郡的郡守之職?
那岸邊柳蔭下,幾多紅梅綻放,平添幾分生趣。
不管那些人是誰,反正不會是一件壞事。
蹲在茅廬門廊上,雄闊海好奇詢問。
言慶也有些發懵。
不過遠在鞏縣的李言慶,卻不知他又有了新名號。天地素裹銀裝,李言慶一襲白色大袍,外罩白錦緞子披風,正依依不捨,送裴淑英登上馬車。
房玄齡的父親房彥謙,此時官路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