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薦中華》第三部 北伐中原

第237章 討逆大將軍

第三部 北伐中原

第237章 討逆大將軍

閣赤斤興沖沖的應了聲。說實話,他從十五歲開始就南征北戰,十多年來都是在刀光劍影中度過的生涯,現在突然讓他空閑了下來,當真是說不出的難受,現在鎮南王又派他去打仗,雖然對手只是些散兵游勇,烏合之眾,不過好歹也能煞煞手癢!
錢東風被這龍衛新軍殺得怕了,眼睛求援似的看向閣赤斤,閣赤斤大笑起來:「我才來,反賊便來尋死,甚好,甚好。錢東風,你點齊部下,且看我如何殺賊!」
劉五大喜過望,接過黃金看了會,生怕有假似的,接著細心收入了懷中,趴下給閣赤斤磕了個頭,恭恭敬敬地說道「大將軍看得起小人,小人如何敢不盡命!」
三千蒙古士兵,五百新附軍士兵,在閣赤斤的帶領下出了無錫城。閣赤斤只看到對面密密麻麻站著一大群穿著破舊衣服,估計有三五千人上下,拿著各式各樣奇怪武器的隊伍。隊伍里老的老,小的小,一個個面黃肌瘦,不禁大笑起來:
追了有一日多的時間,閣赤斤斬獲甚多,但進入宜興后沒有多久,牛展兒和他的部下便突然失去了蹤影。閣赤斤心中奇怪,急忙叫來宜興當地百姓詢問,宜興百姓告訴閣赤斤,這附近有一個洞,名叫「善卷洞」,想必牛展兒是躲進了那裡。
顧斌搖了搖頭:「鬼才知道他們去做什麼,不過看這個樣子,有可能出打仗,不過沒聽說這一帶有我們的力量在啊?」
錢東風尷尬地乾笑了幾聲,正想奉承幾句,忽然聽到城外隱隱傳來殺伐之聲。不一會,一員副將面帶驚慌地跑進來道:「天衛新軍又來攻城了!」
漢人的正規軍閣赤斤不知道殺了多少,從來都沒有放在眼裡,更加不用說這些農民組成的隊伍里,走在通往無錫道路上閣赤斤,騎在馬背上閉著眼睛開始幻想著即將開始的屠殺。想著想著,只覺得胸中一股熱氣上升,恨不得這樣的屠殺馬上就開始。
他雖然對脫不花非常不滿,但他畢竟是忽必烈的兒子,戰場上的大事他可從來也都不敢怠慢。脫不花在浙江與漢軍激戰,軍糧物資從來都沒有斷過,在這一點上脫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過為了籌集軍糧,揚州一帶的百姓著實被脫歡給禍害苦了。原本富饒無比的揚州,自從韃子進入中原后,狀況一天不如一天。
至於這洞名的來歷,據說在幾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會有一位賢人,名善卷,舜要將「天下」讓給他治理。善卷答道:「余逍遙于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為哉?」於是善卷就不遠萬里之遙,來到江南宜興這處荒山石洞中隱居,後人為紀念這位賢人,於是便把這個洞稱為善卷洞。
脫歡想了下說道:「前日剛運送了批上去,最近浙江一線,發現了宋軍小股部隊活動的蹤跡,萬一路上有什麼閃失,對整個戰局的影響還是非常巨大的。還是等運送軍糧的也瀚將軍回來之後再說吧!」
善卷洞洞府廣闊幽深,可以藏得下幾萬雄兵。不熟悉的人進去了,還真很難摸得出來。閣赤斤沉吟了下說道:「漢人,你叫什麼名字?」
過不多會,對面隊伍里出來一個拿著大刀,赤著雙足的大漢,只點名要找韃子大將決戰。那閣赤斤自侍身份,焉會和他交手?當時就讓部將克失出律迎戰。
「將軍高見!」錢東風諂媚地說道:「不過不管真假,這年站牛展兒擁兵雖然沒有自己說的萬人那麼多,但七八千總是有的,不然小將也不會連吃敗仗。而平江,常州,湖州,杭州,淞江,嘉興這江南六府,見龍衛新軍勢大,也都蠢蠢欲動,多有前來投靠者,若不及早剿滅,當為朝廷心腹之患。而且他們更有一宗厲害處,只要戰事稍有不利,立刻就往太湖裡面撤退。那太湖碧波浩蕩,連接無錫和平江兩地,一鑽進去連人影也看不見了,將軍若要進剿,千萬可要小心謹慎!」
他卻並不知道,此時在數裡外的草叢裡,卻埋伏著一支幾百人的隊伍。這支隊伍就顧斌帶領的奇襲部隊的中一部分。自從進入揚州以來,顧斌生怕兩千人一起行動目標太大,讓大隊人馬分散隱蔽開來,自己帶著三百人,穿上新附軍的軍服,一路悄悄深入敵境。當他看到韃子大隊人馬開出,心中好奇,就悄悄尾隨在了隊伍的後面。
「鎮南王。」閣赤斤猶豫了下說道:「今日在無錫一帶有股漢人的叛匪起事,為首的牛展兒,自稱『討逆大將軍』,嘯聚著千把人,結果起事後聲勢越來越大,據說現在已有上萬之眾,這夥人橫行無錫。我軍在無錫駐軍甚少,只有幾百新附軍,不敢與之交戰,只敢關上城門死守,當地官員已經接連送來了幾份急報,請求儘快往無錫增派援軍!」
脫歡皺了下眉頭:「這些漢人當真是殺不光,殺不怕的嗎?閣赤斤,你調撥你三千人馬,連夜救援無錫。那叛賊雖自稱萬人,能有個幾千就不錯了,加上這些人都是些老百姓,又能有什麼戰鬥力?你且去,二十天之內平定叛亂,千萬不可耽誤了!」
「錢東風,這就是把你幾次打敗的隊伍?這哪裡是什麼隊伍,簡直是才從地里種完田回來的。你好歹也在蒙古大軍里混了這麼多年,怎麼一點長進也都沒有?」
這支三千人的蒙古軍隊一路走走停停,根本就不會想到在他們的地盤上,身後居然跟著幾百人的漢軍。沒幾日就到達了無錫,無錫守將錢東風急忙將閣赤斤迎進城內,詳細向他介紹了叛匪的情況。
七八百起事民眾倒在了韃子的箭雨之下,但更多的人踏著同伴的屍首終於接近了韃子。閣赤斤一聲令下,所有蒙古士兵全部沖了出去,立刻場面亂成了一團。
「小小蟊賊就把你嚇成這個樣子,難怪宋朝會屢戰屢敗了!」閣赤斤鄙夷地說道:「那叛賊不來無錫而已,若是來了,我保證殺得他片甲不存!」
戰刀向上一舉,閣赤斤策馬回營蒙古士兵立刻爆發出了「大蒙古,大蒙古」雷霆一般的歡呼。
牛展兒的聲音聽起來尖利無比,不過那些起事民眾聽了,都大聲爆發出陣陣殺聲。
指路的漢人急忙說道:「回大將軍的話,小人姓鄭,因為排行第五,所以大家都叫小人為劉五,不知道大將軍問這做什麼?」
牛展兒逃一路,閣赤斤追一路,他不想讓叛匪逃到太湖之中,自己部下都不會水戰,萬一被牛展兒進入太湖,絞殺起來勢必又要增加麻煩。不過讓閣赤斤覺得幸運的是,那牛展兒似乎是昏了頭了,竟然忘記往太湖中跑,而是拚命的宜興方向逃跑。
這時只聽那牛展兒大聲呼道:「韃子猖狂,犯我中原,今我奉漢王之命,討伐逆匪,漢王已派出大軍連夜奔往江南,我軍全軍努力,勝利只在今日!」
「將軍,此人就是那討逆大將軍牛展兒!」錢東風認得此人,急忙說道。
那大漢上前就是一刀,要了克失出律的首級,然後耀武揚威的在陣前炫耀,那些起事的軍隊都爆發出了陣陣歡呼。
牛展兒面紅耳赤,手中又沒了兵器,撥馬敗走。天衛新軍看到討逆大將軍已敗,哪裡還有心思繼續戰鬥,呼啦一聲,都跟在牛展兒身後敗逃下去。閣赤斤怎肯放過這個機會,馬刀向前一舉,三千蒙古士兵如狼似虎的向敵人追殺過去。
「將軍,韃子這是去做什麼?」邊上胡根生悄聲問道。
錢東風破口大罵,臉上卻不得不帶著極其難看的笑容。
「放箭!」閣赤斤看得連連搖頭,頓時,千萬枝羽箭一起飛出,整排整排的龍衛新軍「士兵」倒下,真如同屠殺一般。但這些起事的民眾卻個個都不畏生死,只憑著一股血性,毫不退縮!
「劉五,將我們帶進善卷洞如何?只要能剿滅了叛匪,我必然不會虧待於你!」閣赤斤笑嘻嘻地說道,接著將一塊黃金扔給了他。
對這個善卷洞,閣赤斤也略有耳聞。其素有「江南第一古迹」、「海內奇觀」之譽。古往今來,覽勝探奇者不絕,詩文吟詠者輩出。唐代皇甫冉、李紳、白居易,宋代蘇軾、李綱等都在此留下了千古佳句。
聽完后閣赤斤大笑起來:「那宋朝中哪有什麼討逆大將軍的封號,王競堯當日逃離常州,自顧不暇,又怎會留下什麼大將。這牛展兒必是自吹自擂,好使無知鄉民為他效力!」
這一路上走來,當經過平江的時候,顧斌心裏一陣發酸。自己當初就是在平江認識的漢王,然後隨著漢王南征北戰,現在重見故地,卻又無法回去,讓他不禁有些神傷。
牛展兒看到部下紛紛陣亡,心疼不已,抬頭一看,正好看到在那指揮作戰的閣赤斤,心中想到擒賊先擒王,一挺手中長槍,就向閣赤斤衝去。閣赤斤眼看叛賊頭目向自己衝來,心中大喜,揮刀才一迎上牛展兒的槍,只聽到清脆的「叮噹」一聲,牛展兒手中之槍竟然被閣赤斤磕飛老遠。
「沖啊!」牛展兒手中槍一揮,立刻幾千民眾如同潮水一般的向敵人衝去,也沒什麼陣星,就是這麼亂鬨哄的,全憑著一股血性往前衝去。
此時天衛新軍隊伍向兩邊閃開,從中出來一個騎著戰馬的少年將軍,這少年將軍是龍衛新軍中唯一穿著盔甲的,唇紅齒白,看起來竟然有幾分靦腆。那些龍衛新軍的人看到他,卻當場就鴉雀無聲,一個個臉上露出了興奮的表情,好像只要這人一來,敵人就必敗一般!
這些蒙古人大都騎馬,以馬追步兵,轉眼就已追上,只看到戰場上戰馬嘶鳴,馬刀揮舞,一個個起事的民眾倒在了韃子屠刀之下。
「鎮南王,一百萬擔糧草已經全部準備完畢。揚州庫房俱滿,此時正堆積在泰澤窟中!」脫歡心腹愛將閣赤斤進來說道:「不知鎮南王準備什麼時候起運到浙江?」
閣赤斤看到失了先機,頭陣就折損大將,心中憤怒,也不再管什麼面子不面子了,揮動著馬刀就衝到大漢面前,一連幾刀砍下。閣赤斤勇猛絕倫,那大漢空有一身力氣,卻不知道該如何最大限度的用出來,被閣赤斤砍得氣喘吁吁。沒幾合一個疏忽,整個腦袋居然被閣赤斤砍成了兩半。
所謂的「天衛新軍」,雖然人人作戰勇猛,但完全沒有經過任何軍事訓練的他們,又怎麼會是身經百戰的韃子對手?只看到大量的漢人倒在了韃子的刀下,韃子臉上卻顯得輕鬆愉快,好像這不是一次戰鬥,而完全是一場遊戲而已!
誰想到,那漢人大漢雖然一點也不會武功,力氣卻大得驚人。克失出律起碼,此人步行,雖然大大吃虧,不過和克失出律交手幾招,克失出律卻被他震得雙手發麻。交手了有十幾回合,那大漢大吼一聲,大刀一刀竟然向克失出律馬腿砍下。戰馬被砍了一刀,「咴咴」叫著倒地,克失出律也頓時被掀了下來。
原來這叛匪居然自稱是「天衛新軍」,叛匪頭目牛展兒自己說自己乃是漢王王競堯在撤離常州等地時留下的抗擊蒙古韃子的大將,新近又被漢王封做「討逆大將軍」。王競堯之名早已名動天下,儼然成為了漢族復興的希望所在。牛展兒這麼一說,那些鄉民深信不疑,紛紛加如到龍衛新軍之中,一時間牛展兒勢力龐大,官府數次進剿,結果反而連吃敗仗。
「哈哈,小娃娃這點武藝也敢上陣,羞也不羞!」閣赤斤大笑起來:「今日要不把你們這些叛匪殺得乾淨,就不算完!」
閣赤斤看得奇怪,這一個看來頗是害羞的少年,居然能嘯聚了萬多叛匪和蒙古作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