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薦中華》第三部 北伐中原

第279章 重回常州

第三部 北伐中原

第279章 重回常州

我們來了!我們回來了!那些跟隨著王競堯從常州一路南征北戰,浴血疆場,一手締造了大漢帝國的將領心中默默地說道。
王競堯得到消息,立刻派司徒平一前去攔截。司徒平一命人埋伏在半道之上。當火正赤率隊去成洲之時,隱而不動,等到韃子大車小車滿載而歸的時候,司徒平一一聲令下,大隊人馬呼嘯而出,狠砍猛殺。火正赤冷不防遭到襲擊,抵擋不住,扔下了百來具實際體和所有物資狼狽逃回了金陵!
突必達倒是個忠心耿耿的老臣,他一方面積極備戰,一方面不斷上書請求皇上增加士兵,補足軍隊軍餉,但這一切的請求,只得到了忽必烈冷冷幾個字的批示:自行解決!突必達拿著忽必烈的這份手諭連連搖頭,這樣的仗又讓他怎麼打?萬般無奈之下的突必達,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每日強打起精神,督促部下整軍備戰,並開始瘋狂地搜刮本來就貧困潦倒的漢人百姓。到了這種時候,蒙古軍隊的搜刮已經幾近於發瘋,只要是落入他們視線的東西,就沒有一樣不被他們掠奪走的。
「犯我大漢者死,殺我大漢子民者死!」漢軍諸將領齊聲應道。
「英靈佑護,漢軍必勝!」司馬南軒暴雷似的一聲大喝,舞動手中禪杖,帶著他那不到兩千的僧兵如狂風、如閃電一般沖了出去。
在王競堯的判斷中,金陵城內目前還有糧草,士氣也並不低落。他準備先進行圍困,等到城內糧草斷絕,人心惶惶的時候不戰自亂。到那時再發起總攻,可把漢軍將士的傷亡減到最低。
王競堯立刻下令,將大營移到緊鄰處不遠,隨時準備對金陵發起總攻。
在浙江戰事最為吃緊的時候,為了防止浙江戰役失敗而牽連到揚州,使蒙古人失去這一重鎮,忽必烈在此安排了十七萬大軍。但這些軍隊中真正的蒙古軍隊卻只有區區兩萬五千,其餘幾乎都是新附軍擔任。目前元朝面臨的窘境是,不是沒有軍隊可派,而是整個元朝的經濟已經接近崩潰狀態。朝廷失去了能夠為忽必烈弄來大量錢財的得力官員,但依然要維持龐大的軍費、朝廷官員的俸祿、蒙古王公貴族和藩僧們高額的用度,這一切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士兵們的薪餉已經無法維持,整個部隊都是士氣低弱。
八月初一,漢軍司徒平一部攻破東山,八月初六光復平江;八月初二,鐵殘陽部強攻宜興,斬首萬余,宜興納入帝國版圖;八月初七,陶亮部浴血奮戰,在馬山與敵展開激戰,殺死蒙古大將脫脫兒,無錫成功收復;同日,顧斌部以林鋒為先鋒,率主力在直塘、支塘、鹿河連番戰鬥三戰三捷,順利收復常熟。而漢軍總先鋒司馬南軒,帶著兩千僧兵,千里奔襲,銳不可當,直取武進。到了八月十五中秋節這一天,漢軍四路大軍已對常州形成合圍之勢,蒙古在常州的守將,眼見漢軍勢大,不敢與之交鋒,竟然棄城而逃!
在這樣的情況下,王競堯決定組織一些小規模的短促突擊,以殺傷突必達部署在城外的有生力量。他精心挑選了兩千名精銳騎兵,一律黑衣玄甲,分為了左右隊,讓鐵殘陽、司徒平一、林鋒和庄劍各率一隊,分別突襲城外的蒙古軍隊。
夜色蒙蒙,忽然上千枝火把點亮了天空,其放出的光芒甚至遮住了天上的一輪明月。無數漢軍士兵在黑夜裡,排著整齊的隊伍有序地集結了在常州城的城門口,他們在默默地等待著什麼……
經過一個月的圍困之後,突必達軍糧行將耗盡,他派大將火正赤前去成洲運糧。
不多時,果見敵人陣前狼煙如柱,火光衝天,王競堯馬上率領千軍萬馬衝去。漢軍居高臨下,如同懸瀑傾泄,頓時將蒙古軍隊沖得七零八落。
說罷,他看了看鐵殘陽,說道:「鐵殘陽可率五千人馬,強行攻擊敵人。且記,一旦雙方交戰,立刻放煙為號,自有大軍隨後趕來。」
「我回來了,你們看到了嗎……」王競堯怔怔地站在那兒,看著遠處的黑夜,他想到了姚訔,想到了陳昭,甚至想到了王應節……忽然一陣風吹過,這個鐵打的漢人,熱血澎湃的大漢帝國皇帝,兩行熱淚從他的臉頰慢慢流下……
突必達也指揮著其補種拚死力戰,寸步不讓。兩軍散而複合,合而復散,你來我往反覆交戰,直殺得鬼泣神驚,風云為之變色。
是的,我們來了,我們回來了!常州十數萬英靈不遠,報仇雪恨只在今朝!
揚州曾是北宋東南部的經濟、文化中心,與都城開封相差無幾。商業稅收年約八萬貫,在全國居第三位。公元1127年,宋高宗趙構在金人威逼下,遷都過程中,以揚州為「行在」一年,更促進了揚州繁榮。1275年至1276年,李庭芝、姜才率軍隊與揚州人民一起向元軍開展了不屈的鬥爭,不幸殉難,揚州城只剩數千人。一百多年的時間里,揚州一直是抗金、抗元的戰場。韓世忠、劉琦、岳飛等南宋名將在這一地區進行了艱苦的鬥爭。戰爭使經濟和社會遭到嚴重破壞。
鎮江古稱京口,在金陵以東百余里,是金陵的東大門。這裏山環水繞,地勢險要。城后的北固山雄居大江南岸,懸崖矗然,逼江臨濤,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當年孫權自吳遷都丹徒,號日京城,后遷建業,此處設京口鎮。南朝的宋武帝劉裕,曾以京口為據點起兵北伐,戰勝了侵犯中原的鮮卑人。南宋的愛國詞人辛棄疾在這裏擔任知府的時候,經常登臨北固山,觀察地勢思考滅虜之計。心潮澎湃,扶欄長嘯,寫了寫慷慨激昂,氣勢撼人的傳世名作《永遇樂·京口北固山懷古》:
突必達被圍困在城中,感覺到勢力單薄,恐怕難以長久支撐,長久思考之下,他派出大量騎兵衝出金陵,向蒙古漢將張秉昆求援。
……
「大軍四路,分兵出擊,誰願意為前部先鋒!」王競堯環顧眾將厲聲問道。
漢軍還沒有來得及構築營盤,突必達已經帶著兩萬軍瘋狂沖了出來,一直駐紮在成洲,利用原來就有的工事,構築起壕溝等等,用以抗拒漢軍!
我以我血薦軒轅,我以我魂衛護大漢!
勝利攻佔鎮江和丹陽,掃除了金陵外圍的障礙,合圍之勢已經固若金湯,已經到了發起總共攻的時候了。但是,王競堯卻遲遲不肯下令,只命令各軍養精蓄銳,秣馬厲兵,耐心等待決戰時機的到來。
日子就在這樣的對峙中一天天過去,漢軍各路人馬陸續來到。先是司徒平一帶著三萬百戰雄師第一個增援上來,接著就是陶亮的三萬精銳士兵,隨著各路人馬的陸續增援,在揚州地帶,王競堯可用的一線兵力已經達到了十八萬人,在人數上略佔優勢。而最為主要的,是連續的惡戰使得漢軍士兵積累起了一種捨我其誰的壯麗氣勢!
十幾匹駿馬從夜色里出現,馬匹走的步子非常沉重而且緩慢,馬上的所有人,竟然都齊齊穿著白色的孝服。
帶著他的部下們,王競堯腳步緩慢的走進了常州,這座他熟悉而又陌生的城池。這些將領們走路時候腳步是如此的輕靈,好像生怕驚醒了長眠在地下的那些忠魂一般;他們的神色是那樣的肅穆,好像任何其它的表情,都是對英烈們的不恭!
「漢軍必勝!」在如雷的喊聲中,司徒平一、鐵殘陽、陶亮、顧斌、這四路人馬,就象山洪爆發一般,夾雜著漢人復讎的怒吼,洶湧著席捲而出……
漢軍進展順利,在光復常州之後,王競堯繼續以四路大軍沿大路突進,又調集何翰之水軍增援,水陸大軍並進,轉眼之間大軍已經兵臨鎮江城下。
漢軍士兵在各線戰場的兇猛表現,讓蒙古朝廷上下震動。忽必烈嚴令突必達必須守住揚州,否則必然遭到重懲,但在下達了這樣的命令后,能否守住揚州也只有天知道了。
王競堯卻也沒有說話,抽出那把鐵血寶刀,奮力向前一指!
我們來了!我們來為你們報仇了!那些帝國的新晉將領心中默默地說道。
當然這一點王競堯並不去多加考慮。當收復浙江全境后,王競堯開始駐兵休整,虎視尚在蒙古韃子控制之下富裕的揚州之地。
司馬南軒一勒戰馬,出來道:「和尚平生只為今朝,願領本部僧兵充任前鋒!」
轉眼間,圍困金陵已有一個多月。圍困者和被圍者雙方,隨著時間的流逝,開始變得有些躁動不安起來,也漸漸的壓制不住自己的性子。
「我們來了,我們回來了……」王競堯默默地說道。
不過,不管是孫權也好,劉裕也罷,這些猛如猛虎,氣吞萬里的英雄,都成為了過眼雲煙。面對軟弱無能的朝廷,不可一世的鐵騎,辛棄疾同樣發出了無可奈何的感嘆。他不可能會想到,在他死了七十多年後,「氣吞萬里如虎」的漢軍,又將目光投射到了北固山的青崖綠水上……
漢軍以鐵桶般的四面合圍之勢,連營逼向常州,與此同時,大量的漢軍情報人員,利用熟人、親戚的各種關係,採用投書散信、化裝潛入、有事離間等各種手段,對各地新附軍將領進行心理攻勢和策反戰。在黑雲壓城一般的軍事攻勢威懾下,這一戰略起的效果非常明顯!一批批新附軍將領紛紛帶著本部人馬獻城投降。
王競堯眼神變得森然可怕,他一個字一個字地說道:「犯我大漢者死,殺我大漢子民者死,殺盡天下韃子匡複漢家基業!朕命令,大軍四路出擊,朕自領御林軍斷後,在朕的視線範圍內,朕不要看到一個韃子!」
「幾年前,我們從常州狼狽的逃了出來。是的,我們是逃了出來,而且非常的狼狽,這可以什麼可以忌諱的!」王競堯注視著前方,語氣平緩地說道:「但現在我們即將殺回這裏,我的眼前每天都在跳動著常州軍民的鮮血,每天都在想著那些倒在韃子屠刀下的常州百姓。每個夜晚,我總能聽到姚大人、陳大人出現在我的夢中,大聲地斥責我,為什麼還不把韃子趕出去,為什麼還不為常州人報這血海深仇。現在時機已到,我們重新殺回來了!常州,就在我們的眼前。朕命令!」
騎在戰馬上遠視戰場的王競堯,彷彿遙遙看見了常州,這帶他到這個時代,這曾經金戈鐵馬,血雨腥風的地方。在那裡,曾經發生過大漢民族歷史上可歌可泣的保衛戰,在那裡,無數的優秀漢族子民為此獻出了自己的鮮血;在那裡,漢人譜寫下的光輝篇章讓日月為之無輝,讓山河為之落淚……
王競堯馬鞭向前一指,邊上典霸天大喜,帶著五百御林軍快馬衝出。衝突進敵軍陣中,他揮動著手中雙斧,一面發瘋似的上下掄動,一面嘴裏大呼小叫地罵個不停:「日你個奶奶的韃子,你爺爺典霸天在此,不怕死的都給我上來……」罵聲還沒有落下,早有五六個韃子死在了他的雙斧之下,有的從左肩到右胯,竟然被他砍成血淋淋的兩半。而對面的蒙古士兵,就象遇到了夜叉一樣,嗷嗷叫著四散逃命。典霸天殺出了兇悍之氣,敵軍中只看到他兩把板斧上下翻飛著,如同殺神一般!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往。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浙江的勝利奪取,讓蒙古人在浙江失去了最重要的一個據點。隨後漢軍在浙江的戰鬥,如同秋風掃落葉一般,漢軍連戰連捷,半月後浙江全境內皆落到王競堯手中!
鐵殘陽領命后,立即帶領五千步騎,向韃子營盤猛攻。
激烈的戰鬥一直持續了三個多時辰,蒙古軍隊開始潰散。
傍晚,鐵殘陽的人馬第一個來到鎮江城下,將城寨團團圍住。第二天一大早,便從東南西三面發起進攻。鐵殘陽將帶來的火炮全部架設在金山頂上,向城內猛轟不止。防守西城牆的守軍,被火炮轟得頭都不敢抬,正好給攻城的士卒提供了爬城的機會。等到士兵們紛紛爬上城樓,元軍要想反撲已經來不及了。只用了半個多時辰,西門就被打開。漢軍一擁而入,元朝守將知道再抵擋已經枉然,只得帶著士兵逃了出去。而幾乎就在同時,防禦力量薄弱的丹陽,也落到了漢軍士兵手裡。
失去了糧草的突必達一籌莫展。
王競堯認為決戰的時機已到,他全部精銳集中起來。環顧左右說道:「賊勢已窘,我等可趁勢大舉出擊,拼力一戰。今日打破韃子,將使突必達不敢出城也!」
王競堯第一個從馬上跳了下來,拔除鐵血寶刀大聲道:「全體,下馬!」
……
本來揚州的經濟略有恢復,但隨即隨著元對漢用兵,漢對元北伐,連續不停的戰爭,又使得揚州元氣再度受到挫傷,而為了支持前線的戰爭,蒙古人對以揚州為中心的各個城鎮進行了近乎瘋狂地掠奪。
戰場上的順利進軍,讓漢軍士兵信心倍增,而且這支軍隊在連續的征戰中,經歷了血和火考驗的士兵,正在逐漸成長為一支鐵軍。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蒙古浙江元帥脫不花就好像人間蒸發了一樣,無論王競堯派出多少人前去搜尋,卻總是找不著他的影子。
大漢興漢二年八月十五,常州順利光復!
王競堯乘勢縱兵追殺,千軍萬馬如同狂瀾怒濤,席捲而來,斬殺蒙古軍隊七千餘人,俘虜了上萬的人,一直追殺到金陵附近,這才收住腳步。
漢軍將領們一起從馬上跳了下來,沒有任何人命令,包括王競堯在內,這些人忽然都拔出刀劍,劃破了自己右臂,任由那鮮血從自己身上落下,一直落入到腳下的那片黃土之中……
宋末的揚州實際上包括了江蘇等地,蒙古人在這裏設立了江浙中書行省,本來以鎮南王脫歡鎮守揚州,在脫歡被罷官之後,忽必烈啟用功臣突必達掌握中書行省。
「萬歲!萬歲!!萬歲!!!」在士兵們如雷的呼聲下,那十幾匹馬霍的停下了腳步。
而在這個時候,得知了蒙古人窘迫情況的王競堯,卻開始在揚州戰場一線從容調運兵力。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兩軍隔營相望,誰也不肯主動出擊,彷彿心有默契一樣。而其中的真實情況卻是王競堯在等待著各路援兵的到來,突必達卻是想要攻擊,但心有餘而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