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礪刃》第五卷 叢林戰刀

第十四節 部隊集合

第五卷 叢林戰刀

第十四節 部隊集合

隊員們迅速檢查了各自的武器裝備,五支小分隊也迅速做好了出發的準備工作。軍團的反應速度讓凌天翔很滿意,這甚至超過了任何一個國家特種部隊的反應速度,可問題是,現在是搜集情報的速度跟不上,因此軍團還得繼續呆在泰國。
「我給你們介紹一下。」凌天翔在一名中年人旁邊停下了腳步,「這位就是羅貴勇,老羅。」
「那就儘快做好戰鬥準備。」凌天翔看了眼手錶,「李明翰那邊很快就會有結果,如果局勢進一步惡化的話,恐怕我們今天晚上就得出發了。」
羅貴勇朝坐在旁邊計算機前面的一名手下點了點頭,隨即,一張個人相片出現在了架在支架上的屏幕上面。
顧衛民點了點頭,也沒有再多問。時間才過去十多個小時,恐怕沒有幾個人掌握了仰光的準確局勢。「連豫泯回來了嗎?」
兩人都沒有再多說什麼,現在除了等消息,就只能等消息。
凌天翔也知道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情報,可同樣,現在最缺少的就是情報。
顧衛民也把箱子放在了越野車的發動機蓋子上。「現在的問題是,我們連要做什麼都不太清楚。」
「好了,現在我們先大概了解一下情況。老羅,你來吧!」凌天翔一邊說著,一邊閃到了一邊。
「這次帶來的全是新成員?」顧衛民看了眼在倉庫外集中的那些戰士。
「希望他們能夠儘快適應新的作戰環境。」
支持軍事統治的緬甸軍隊官兵的右手臂上都系有一條白色的布條,因此被稱為「白軍」。而支持民主政治的緬甸軍隊官兵的脖子上都系有一條藍色的布條,因此被稱為了「藍軍」。
「問題應該不大。」凌天翔把箱子放在了越野車的發動機蓋子上。「這幾個月他們的表現都不錯,而且他們都有幾年的服役經驗,那批塞黑與伊拉克人還都有實戰經驗。雖然叢林作戰的難度要高一點,但是他們應該能夠很快適應的。」
「那我們的主張是什麼?」顧衛民一邊說著,一邊拿出了香煙。
「對,大部分老隊員都被分派到各個部隊去了。」凌天翔一邊說著,一邊走出了倉庫。「這批隊員已經完成了特種作戰訓練,都缺乏戰鬥經驗,而且在島上沒有條件進行叢林戰訓練,所以我才讓你帶了一個小隊過來。」
「很複雜,而且現在緬甸那邊的局勢很混亂,我們收到的消息非常有限。」十多個小時下來,凌天翔也很是疲憊。「我們在暖武里建立了前線司令部。現在李明翰正在與泰國政府交涉,等泰國政府同意后,我們就將轉移到清邁去,在那邊建立司令部。」
「完全如此,現在仰光的戰鬥還在進行之中。」羅貴勇讓助手換上了一幅新的照片。「這是我們的無人偵察機拍攝下來的最新的照片。支持軍事統治的軍隊佔領了仰光的大部分市區,支持民主政治的軍隊正在退卻。仰光的戰鬥大概會在這兩到三天之內結束,更嚴重的是,現在緬甸的十幾座大城市都已經爆發了軍事衝突。按照我們的估計,最快在今天晚上,最遲在明天上午,緬甸的內戰就將全面爆發。準確的說,緬甸此時已經爆發內戰了。」
「從我們現在所掌握的有限的情報來看,發動軍事政變的是丹瑞的警衛營。」羅貴勇仍然語氣平緩的做著情報介紹。「當時丹瑞應該正在警衛營進行視察,為即將到來的國慶閱兵做準備。刺殺丹瑞的是一名少尉軍官,當場就被擊斃了。隨即,駐紮在仰光附近的緬甸軍隊爆發了衝突。」
「丹瑞,緬甸現任領導人,國家元首。」羅貴勇走到了屏幕前面,「緬族,1933年2月出生於曼德勒省,1953年從軍校畢業,先後擔任營長、副師長、師長、軍區司令、陸軍副總參謀長等職務。1988年緬甸軍隊接管政權之後,出任『國家恢復法律與秩序委員會』委員。1989年任三軍副總司令兼陸軍司令。1990年晉陞上將,兩年後出任國防部長,同年出任『國家恢復法律與秩序委員會』主席。1993年晉陞大將。四年後改任『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主席。5年前卸任總理職務。很不幸的是……」羅貴勇看了眼手錶。「大概27個小時前,他成了軍事政變的受害者。」
顧衛民帶著一個小隊的隊員直接從德黑蘭飛了過來,現在伊朗那邊的工作已經交給了甘寧軍負責,肖遙與蕭慶國都在協助甘寧軍。他比凌天翔從大本營調來的部隊還提前了半個小時到達曼谷的邦肯機場。
按照羅貴勇的分析,CIA肯定秘密支持白軍發動了政變,通過刺殺丹瑞,使緬甸軍隊分裂,而白軍則迅速發動進攻,控制大局,最終主掌緬甸政局。從內戰的發展情況上就可以做出這一推斷,藍軍幾乎沒有任何防備,被打了個措手不及,而白軍則是準備充分,內戰爆發后就立即發動了進攻。
「全都到了,等李明翰那邊搞定了,還會有幾架直升機轉移過來。」站在袁德良後面的李景風走了出來。「另外所需要的武器裝備都已經送到,就在外面。大部隊將在兩天之內陸續到達,現在我們只有四個小隊。」
「等待情報,同時做好隨時出發的準備。」凌天翔回答了這個問題,「我們的武器裝備都送來了嗎?」
袁德良提著兩隻箱子走了過來,這是凌天翔與顧衛民的武器箱。
「丹瑞在緬甸的影響力很大?」顧衛民問了一個很實際的問題。
「政變是由誰策劃的?」袁德良問了個很簡單的問題。
車隊很快就到達了邦肯西面的暖武里郊區的一座臨時倉庫。現在泰國政府還沒有給出明確的答覆,因此凌天翔他們還只能暫時在一家「黃氏集團」合資公司的倉庫裏面建立前線指揮中心。羅貴勇在上午的時候就帶著20多名情報人員趕到了,其中有一部分是國安部與軍情局派來協助的。另外,李明翰還安排了幾十個保鏢,只是現在隨著軍團的第一支部隊到達,這些保鏢也差不多該離開了。
「可以這麼說,不過,他們並不是『自己人』。」羅貴勇看了袁德良一眼,繼續說道,「丹瑞在卸任之後,力主推進緬甸的民主政治,並且放鬆了對民盟的鎮壓。在這幾年內,緬甸軍政府形成了旗幟鮮明的兩派。其中一派繼續堅持走軍事統治路線,而另外一派則主張逐漸放權,成立文職政府。這兩派之間的鬥爭一直非常激烈,但有一個共同特點,即都效忠丹瑞,所以才沒有釀成內戰。」
「自己人打自己人?」袁德良問了一句。
「現在還沒有進一步的指示。」羅貴勇稍微停頓了一下。「這幾年,共和國一直在推進緬甸的民主政治進程。也正是如此,丹瑞才會卸任,並且逐步放權,扶持支持民主政治的將領。如果丹瑞還活著的話,大概五年之內,緬甸就將結束軍政府統治的時代,開啟民主政治的新時代。這應該就是我們的基本主張。如果證實是CIA策劃的軍事政變,而白軍又倒向了美國的話,那麼毫無疑問的,我們只就有一個選擇。」
「非常大,從軍半個多世紀,從他手下中湧現出了上百名將軍,成千上萬的軍官,可以說,整個緬甸軍隊都掌握在他的手裡,不然,丹瑞也不可能成為緬甸的國家元首。」羅貴勇話鋒一轉,說道,「問題是,除了丹瑞之外,緬甸沒有第二個人擁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也沒有任何人可以同時鎮住兩個派系的將領。」
「這個我也沒有辦法。」凌天翔打開了箱子,開始檢查裏面的武器裝備。「可以說,沒有幾個人知道我們要幹什麼,該幹什麼。現在只能等情報,有了足夠的情報,我們才知道該做什麼。不過我覺得,我們首先要做的,應該是去把那些還滯留在緬甸的共和國人員撤出來。」
「那我們現在應該做什麼?」袁德良又提了一個問題出來。
「也就是說,丹瑞完蛋之後,緬甸軍隊將分裂成兩大陣營,而且是政治主張完全敵對的兩大陣營。」凌天翔補充了一句。
「現在情況怎麼樣?」顧衛民接到消息后就立即出發了。
凌天翔翻了下白眼,懶得更袁德良開玩笑。
「我已經讓羅貴勇在整理相關的信息了。」凌天翔嘆了口氣,「希望我們的行動還來得及吧,如果有人傷亡的話,那事情就麻煩了。」
袁德良撲哧一聲笑了出來,凌天翔立即回頭瞪了他一眼。
「那就好,現在我們需要的就是情報。」
在凌天翔的介紹下,兩人握了下手,表示認識了。此時,袁德良也帶著四名小隊長走了進來,有兩個是從共和國招募的,一個塞黑軍官,還有一個伊拉克人。
「政變是精心策劃的,而具體是由誰主導的,現在還沒有準確的情報。」羅貴勇並不是那種信口開河的人。「就我們的判斷,這肯定與CIA有關。近期,CIA在東南亞地區,特別是馬來半島地區的活動極為頻繁。我們現在還沒有任何證據,也就只能猜測。另外,從現在緬甸兩派軍隊的反應來看,政變肯定策劃了很長一段時間,不然的話,『白軍』不可能在一天之內就奪取仰光的大部分市區,而『藍軍』則只能步步退守。」
安排完之後,顧衛民跟著凌天翔進了倉庫。倉庫的空間很大,指揮中心所需要的通信設備,網路設備都已經準備好了,十幾名情報人員正在與外界建立聯繫。
「這是顧衛民,顧大隊!」
顧衛民點了點頭,拿起了給他準備的那挺機關槍。「那麼,我們多半今天晚上就要出發。內戰打起來之後,不說別的,撤出外交人員都很麻煩。而我們在緬甸有幾千名民間人員,撤出這批人也肯定很麻煩。」
運載著30多名才完成訓練的特戰隊員,以及第一批武器裝備、彈藥物資的An-22運輸機在跑道上滑行了數百米。看到李景風帶著隊員走下飛機,凌天翔讓袁德良留下負責接應,然後叫上顧衛民,以及其他的隊員上了車。
顧衛民點了點頭,至少現在有一個大的方向了。
羅貴勇大概有45歲,與趙哲俊一樣,他也被CIA秘密關押了好幾年。而在此之前,他是軍情局的一名諜報人員,主要就是負責搜集軍事情報,並且在秘密行動中為特種部隊提供情報支援。
隊員們迅速散開,分頭去領取了各自的武器裝備。
「這老傢伙也該完蛋了,緬甸人均壽命還不到45歲,他活了70多歲,也差不多了。」
「沒有,他還在加拉加斯,我沒有讓他回來。」凌天翔拿出了香煙,「這次為我們提供情報支持的是羅貴勇,他在軍情局幹了十多年,經驗比連豫泯還要豐富,而且擅長這種前線情報工作。另外,這次也是連豫泯推薦他的。」
「儘快讓兄弟們適應情況。」顧衛民找到了手下的一名隊員,「安排警戒,同時,我們需要懂緬語的人員,你去調查一下,看看有沒有人能夠說緬語。」
共和國在緬甸的投資規模非常大,去年一年的投資就超過了30億美元,而且大部分都是基礎建設工程,包括修建從仰光到曼德勒的公路主幹線,以及從曼德勒到密支那的公路幹線。這兩條交通線上就有數千名來自共和國的施工人員,以及工程師。另外,還有上千名的醫療人員,數百名教師,以及數百名農業技術專家分佈在緬甸的各個鄉村裡面,特別是東部與東北部落後的地區,為當地人提供醫療支援、教育,並且幫助農民提高農作物產量。這些人員的分佈極為廣泛,而且往往一個村莊就這有那麼幾個人,而要將這些人撤出來的話,那將是一件極為麻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