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賴朝2:飛天之卷》蓬壺之人

蓬壺之人

平日,看他興致高漲時,孩子們有時也會說溜了嘴:
高僧就會故意發出還年輕的聲音,但是這樣的聲音,今年秋天在蓬壺再也沒聽到。
「我也已經六十二歲了!」
「真是個好孩子,是我的左右手!」
高僧從僧房中用深切的目光瞅著秋天裏的各樣花草。園內種有許多蓬草,所以這兒的僧房叫做蓬壺。
但是他不知道,在他如此嫌棄的腐敗、墮落的末世之外,真實的佛教正如草間清流,年來,在黑谷的吉水禪房造就了法然等僧人。
如果讓高僧表現出他的真面目,他常想要將他們的伽藍堂塔一夜間燒光,在無任何金泥或金襴存留的灰燼中,僅看見一個阿彌陀如來(這才是真正的佛啊!),心裏一定是痛快非常,由此可見高僧對那種勢力及裝扮是多麼的唾棄。
「早就上了年紀了呀!」
世人都以為:「世間沒有一件事不是照著高僧相國的意思在進行。」
山和寺廟就是其中一例。也就是盤踞叡山和三井寺等武僧的勢力。他必須很技巧地安排明雲法師等人,表面上看來他是游刃有餘地控制當地,事實上,每次都得強忍著怒氣才能保持太平無事。
可是高僧自己卻想感歎:「世上沒有一件事可以照自己所想的去做。」
然而也未曾為他祈過冥福。
這是甚麼緣故呢?雖然剃了髮成了「淨海高僧」,也身穿袈裟,但對他來說好像有些矛盾,只能說是:
「胡說!」
能怎麼辦呢?叡山和三井寺的徒眾們同時擁有兵力、財力及信仰三種力量,所以高僧對他們根本就無可奈何。對於他們的武力和財力,高僧或許還可以輕鬆地說:
自從重盛過世後,清盛方肯虛心地承認自己已年老。
但是對於信仰的力量,高僧就卻常辯解那並非他所能擁有的。——別說信仰,連集一世惡評於一身的這種現狀——高僧絕不會不知道,但也無可奈何。
「……是秋天啦!」
不變的是,他仍然不喜歡抹香的味道、討厭誦經。雖然對重盛的死感到哀傷而洩了氣,但從未嘗閉居在持佛堂為他誦一遍經。
雖然在人前也常哭訴著:
西八条清盛的別邸,這整個秋天都是死寂的。八月時重盛病重,終以四十二之齡去世之後,就連高僧相國那樣有精神的人,也看來大為衰老。
高僧的銳利眼光,一方面時常能看透真實的世界,一方面卻仍有遺漏之處。蓬壺的主人,至今仍是個貴族,而非一介庶民。
「留著白髮不如剃掉來得清爽。穿戴得堂堂皇皇會感到束縛,日常穿著袈裟,老朽的身子反而覺得輕鬆。」
「簡直是兒戲嘛!」
可是他之不喜歡抹香,也不是因為對佛法的根本原理有甚麼異議。只是對他所眼見耳聞的佛者形象的反感罷了。他從年輕時就這麼頑固的認定,愈到老觀念就愈是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