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賴朝2:飛天之卷》蓬壺之人

蓬壺之人

誰也不會去懷疑有君子風度、人品的重盛。
報復是事實,可是下令的是資盛的父親重盛,而非高僧。
這種無法說出口的怨恨,還造成了另一股風潮,就是平家一門中不管誰做的事,全都被算到清盛的罪業裏。
像這類事不辨真假傳遍了街里巷弄,到現在都還被認為是他的傲慢之例,然而事實卻相去甚遠。
他的志氣和慾望,正如他個人生活所表現的,可以說是小乘精神。有些根本不是他的事,而是前人做不到的政策,只要認定那是好的,他就會秉持信念做到底。
「我的孫子竟然在大街上受辱,真是豈有此理!」
偏袒自家人的確是高僧最大的短處,這是因為他自幼即遭飢寒之苦。在那個窮苦人家會遭到社會百般欺凌的時代中成長,造成了他對骨肉親情過分珍視,以及倍加擔心的一面。
因而大舉興兵向攝政家報復。
(怎麼樣!)
很顯然的,這些政策都對國家有所貢獻,但是好事卻不被世人傳頌,全都被對他私生活及權力表現的反感抵消了。不管把他說成是損友也好、不道德的人也好,反正在高僧的心裏,常常會覺得有點悽涼,那倒是不爭的事實。
世人看到平家一門榮華富貴,必然嫉妒,總好像在秘密地等待。
(都是仗著高僧的勢力。)
清盛聽聞後說:
照其辦法,沒收寺社的領土、削減僧兵的勢力,都是高僧的一貫方針。
在造兵庫港時,工人們說沒有沉入「人柱」,海底的礎石不會坐穩,高僧笑工人們的愚昧無知,遣人刻寫經文於石上並將之沉入海底,築成經島。
他自從政以來,就致力於輸入中國宋代的文化,不只是物資,還有宋代的歷史經濟等書籍,呈獻給朝廷。他又開闢瀨戶內海的航路、修築兵庫港,使和船、宋船交相熱絡起來,這都是高僧的功勞。
(總有反動的一天。)
就像這樣,不光是重盛,連宗盛的所作所為、維盛的過錯,反正所有的壞事都歸咎於高僧,有時事情傳到高僧耳裏,他雖氣惱,但終究因疼愛自己的骨肉,只能苦笑地說:
「為甚麼不行禮?身為小松先生那樣賢者的子嗣,不應該不懂得行路的禮節啊!」
「一定是高僧的行為。」
重盛是個不像高僧子嗣的君子。不管院中或社會上都稱讚他是位賢者,因此這件事雖是平家人中唯一獲人好評的重盛所為,然而從事件的形態看來,所有的人都會揣測:
重盛有個兒子資盛,在大街上碰到攝政的藤原基房,資盛沒有下車施禮,而遭到身分比他高的攝政家的隨從責難:
以此方法打破迷信,示於當世之人。
「沒有辦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