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第八章 落日餘暉

第八章 落日餘暉

「就算能戰勝元軍,但絕對戰勝不了暴風雨。還是暫且上陸,等風雨平靜之後再做打算吧!」
僧人們害怕上述事情被元軍知道以後,陵墓會遭到破壞,因此都謹守秘密。雖然有個名為楊璉真加之藏僧極得忽必烈之信賴,並且陸續破壞了多座宋朝歷代皇帝之陵墓,不過那些都是稍晚之後才發生的事情。另外,關於帝昺之年齡,《宋史》雖然沒有記載,不過「三江趙氏族譜」以及《續資治通鑑》兩文獻之紀錄都是九歲。
宋丞相
蘇劉義之意見楊亮節亦贊同。他們從來不曾經歷過這樣的暴風雨。如果不上陸的話,船隊恐怕會全體翻覆。沒想到張世傑卻大怒斥道:
一夜過後,暴風雨平息。天空中仍舊是烏雲密佈,波濤也依然洶湧。灣內有二十艘左右之軍船逃過沉沒之命運,除了奇蹟之外實在無法形容。蘇劉義等人從陸上放出小舟,於灣內進行搜索,可是始終找不到張世傑。
陸秀夫
「宋朝之丞相.陸秀夫死於此地」
屏息注目著一切的蘇劉義等人眼中,閃過一道刺眼的紫色閃電。雷聲轟然響起。狂風繼續咆哮,軍船就這麼消失在漆黑翻捲的怒濤之中。
除此之外,徐瑁還在崖山西方建造了三座廟宇,以祭祠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楊太后,以及所有死於崖山之將兵和宮女們。
「元人不是宣稱,宋朝早已滅亡,據守在崖山的不過是一些假借宋朝之名的流賊罷了,那麼又何需特地在此刻下這些字呢?這麼做豈不是昭告天下,元人承認身在崖山的是真正的宋朝天子嗎?」
元軍之十萬正規軍隨即於沿海地帶,從海陸兩面展開對張世傑之追擊。即使張世傑再有能力,也絕不可能對抗得了這支大軍。因此他率領部下前往占城。之所以選擇占城,原因是過去他曾與陸秀夫商討過,並且派遣陳宜中為國使前往該國。他打算暫時藏匿於占城,同時集結占城及安南之舊宋軍將領,之後再找機會與元軍一決死戰。
其中一名老人既憤怒又輕蔑地斥罵道。這個人就是命令從僕搜尋帝昺遺體的那名老人。
鎮國大將
泉州蒲壽庚因畏懼張世傑之報復,而向元軍求援。這麼一來,令張弘範極不放心將事情交給不可靠的降將去做。他派遣急使回到遙遠的大都向忽必烈汗請示。於是廣東宣慰使帖木兒不花敘任都元帥,接手討伐張世傑之任務。張弘範自己仍停留在廣州處理戰後事務。不過此刻他的健康或許已出現問題,因此無法親自指揮實戰。
帝昺與陸秀夫遺體之下落究竟為何呢?正史之中雖然並無記載,但是一般人之認定大多如同「三江趙民族譜」所記敘的一樣。這份資料被收錄在《文天祥研究資料集》當中,內容主要是記載宋朝歷代天子之生涯。
兩個人無精打采地說道。是楊亮節和周文英。擁有張世傑之鬥志與統率力,復興宋朝儘管困難重重但總還有一線曙光。然而失去了他,就如同屋頂失去了樑柱支撐一樣,連招募新兵都不可能。
張世傑在無可奈何之下率領船隊折返,並且決定以廣東的一處角落為據點安頓下來。此處距離海陵山岬角相當近,天色與海面同時開始暴亂起來。雲層低得彷彿快接觸到海面,狂風咆哮,雨水也如瀑布般地傾盆降下。海的顏色從湛藍驟然轉為灰色,巨大的波浪化成了數萬道的浪濤襲擊著船隊。整支船隊在海面上躍動著,用「海上之樹葉」來形容一點也不荒謬。
「這算個什麼東西呀!」
船隊於是繼續朝著東北前進。天空和海面彷彿塗了層墨汁般漆黑無比,不時還會發出如白銀般耀眼的閃電光芒。波浪沖洗著甲板,有時甚至還躍過船樓之屋頂。終於有艘軍船承受不住高聳的波浪衝擊,以致船底朝天地翻覆了過去。張世傑從頭到尾都站立在船樓之上,全身早已被雨水和波浪打濕。他叫來蘇劉義,下令靠岸登陸。船隊好不容易轉入海陵山北側,遁入一個無名的港灣之中。士兵們紛紛改乘小舟登陸岸上。蘇劉義乘上最後一艘小舟之時,叫喚著張世傑。然而張世傑卻毅然地搖頭,並親手將小舟推開。
發言的人是張弘正。再次嘩然喧騰的是元軍這邊。這一次住民們個個有如石頭般地沉默不語。
帝昺和陸秀夫之遺體,始終沒有落入元軍手中。拚命的搜索也在進行了一個月後宣告結束。元軍公認帝昺已死。之所以做出如此判斷主要是因為,宋軍生還者之證詞完全一致,絲毫沒有懷疑的餘地。
「您的聲音太大了,老爺。」
「天哪!蒼天哪!既然你毫不留情地執意將大宋滅亡,那麼就在此賜我張世傑一死吧!」
經過百年,到了明代,朝廷御史.徐瑁以欽差之身份被派遣至崖山。徐瑁將張弘範所刻下的十二個字全部鏟掉,重新刻下了九個字。
「張樞密!」「越國公!」
舟遂覆 世傑溺 宋亡
「你們想怎樣就怎樣。要把意見和你們相同的士兵都帶走也無妨,可是軍船必須留下來。」
軍張弘範
死於此
「連這等程度的風雨都害怕,宋朝復興還有什麼希望?讓船隊轉向廣州。」
「這塊碑文將會遺留到千年之後,將吾等之功績永垂不朽地流傳下去。你們也要把現在立於此地之事告訴子子孫孫,讓他們共享榮耀!」
「這樣下去不是辦法。」
距離崖山東方約二百里,有一處面海之地,名為赤灣。此處有一間古老之寺院,院中之僧侶們在二月十日左右見到了一幅奇怪之光景。低空之下聚集了數百隻鳥兒盤旋騷動。仔細一看,群鳥下方之海面似乎漂浮著什麼東西。乘舟前往調查之下,竟是以帶子繫在一起之二具遺體。一名成人與一名小童。成人一身高官朝服,小童則身著天子特有之黃袍。兩人之容顏都相當清朗,毫無苦悶之表情。僧人們立即猜到一切,趁著元軍尚未來到之前,便鄭重地予以厚葬。
滅宋於此
事實上,不論占城或是安南,在數年之後都遭受到元軍之侵略攻擊,因此張世傑之構想不能說是貿然輕率。三月底,張世傑率領著一萬士兵與百餘艘軍船航向了前往占城之海路。
於崖山戰場投降元軍之翟國秀與劉俊在張弘範的命令之下,拚命追擊前任上司。然而張世傑卻不是他們所能應付之對手。張世傑穿梭於沿海地帶,躲避著翟國秀等人之追蹤,同時還不只一次地回以猛烈反擊。偶爾上陸補給飲水糧食,並招募士兵。
「向元軍投降吧!張弘範應該會接納我們的。事到如今我們再也無計可施了不是嗎?」
確認碑文完成之後,張弘範離開崖山,進入廣州城。他在廣州處理著戰後事宜之同時,仍然極盡禮貌說服文天祥臣服改事忽必烈汗,但是始終遭到拒絕。於是四月二十二日在嚴密的監護之下,文天祥被送往大都。同一天,宋朝武將周文英率領五千餘之士兵前來投降。周文英還告知了張世傑之最後下場。
從崖山戰場脫逃之後,親眼目睹楊太后自盡的張世傑,在海上繼續向西疾行。除了「戰將」之外再無更合適他的形容詞了。此時他仍然一心復興宋朝,打算與元軍繼續奮戰。
僅僅八個字,當中卻包含了無限悲慟,史學家以此終結宋朝滅亡之記載。張世傑之死。《宋元戰史》之中所收錄的〈昭忠錄〉所記載是在四月八日。也就是崖山戰敗的二個月後。
張弘範於離去之前最後一次來到崖山周邊視察。他之所以來到此的原因之一當然是鼓勵搜索帝昺之士兵們,但另一個原因則是某天他在一片可以俯視燒爛之軍船與海面上之浮屍的傾斜地上,發現了一塊巨大岩石。他滿意地點著頭,並且命人花了數日將岩石表面削平磨亮,在上面刻下了十二個足足有四個人頭大小之文字。
「船終於翻覆。世傑溺斃。宋朝滅亡」。
蘇劉義焦急地說道。當初放棄攻佔泉州,擊潰元軍劉深船隊之後,往潮州前進之時,他們也曾遭到暴風雨之襲擊。不過此次的風暴顯然比上次更加強烈。
這的確是事實。占城以認同元之宗主權來交換和平保障。只不過在元朝設立了「征占城行省」之後,仍舊打算徹底以軍事力量直接支配占城,以致令占城人民忍無可忍並且起而反抗。
「沒希望了。」
周文英與蘇劉義交談之時,身旁閃過了一個如幽靈般之人影。就在兩人察覺到那是楊亮節,並開口叫喚「楊駙馬」之時,他早已消失無蹤。從這邊向大海眺望尋找的蘇劉義等人,發現了滿身是血、倒臥在海灘上的楊亮節身影。然而下一瞬間,洶湧的巨浪就將一切沖散帶走了。
「鎮國大將軍.張弘範,在這個地方將宋朝滅亡」。
然而就在即將抵達占城海岸之時,他們赫然發現元軍船隊。派遣小舟前往查探之下,才發現占城似乎已決定臣服元朝。
有的是從崖山戰場成功脫逃之人,有的則是極欲加入崖山陣營卻被元軍阻擋未果之人,還有重新寄望再興宋朝而趕來加入之人。他們的總數達一萬人以上,周文英也是其中之一,他率領三千士兵前往會合。張世傑將他們重新整編成軍,並且還擬妥了從元軍間隙突進,攻佔廣州或是泉州之計劃。
部下們的叫聲被強風吹散。隻身一人留在軍船上的張世傑在船樓之上盤腿而坐,膝上橫放著他的大劍。
海岸地帶除了元軍之外,尚有一萬左右之居民。看見這幾個文字,令居民們嘩然不已。
從僕們一面眺望著元軍所在,一面勸戒著老人。雖然不服氣但還是緘默其口的老人耳中,傳來了勝利驕傲之談話。
《繪畫本二十五史》除了記載上述事實之外,並且附加了一句「歷史自有公論」。所謂「公論」就是公正無私之評斷。從此處不難看出,中國人對於張弘範之「千年大功」,是抱持著什麼樣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