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能源強國》目錄

第三百八十七章 定性

第三百八十七章 定性

「所以你們想趁著建交的機會?」
偽裝自己掌握了技術,藉機壓低價格的戲碼,不光在中國上演,在國外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商業手段了。
以馬後炮的觀點來看,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朝鮮能夠答應韓國一起加入聯合國,本來就說明此事水到渠成。
但實際上,只有事情水到渠成了,人們才用水到渠成這個詞。中間出現反覆也是常態,所以才有了「好事多磨」。
周老皺皺眉:「4000萬美元的外匯……嗯,就我了解的情況,現代集團恐怕不會為4000萬美元,造出一個競爭對手的。」
他自己上學的時候,對LNG船的了解就是大而化之的,雖然沒有獲得實用的技術,但對LNG技術的構造非常清晰,加上又詢問了大華海洋石油研究所的幾名專家,即使周老不懂油氣運輸,也能聽的明白。
「要是韓國的技術不便宜的話,我們也許優先考慮法國。」蘇城也不是隨便說說的,即將執政的法國總統希拉克,也就是現在的總理希拉克是一個親中國的左派,中國和法國關係最好的12年即將到來。這段時間里,中國自法國購買了大量的先進技術,直到右派的薩科齊執政。而在LNG船技術上,法國的技術是目前的頂尖技術,只要付的錢夠多,一水的系統解決方案都是能拿到的。當然,這種解決方案的價格絕對是歐洲的,也是此時的大華實業無法承受的。
蘇城邊想邊點頭,道:「LNG船是一套複雜的體系,全靠自己來生產和製造還是比較困難的,回去以後,我和滬東造船廠接觸一下,看看他們的進度怎麼樣。世界船業市場的規模大的很,大華實業一口也吃不下去。」
假如滬東造船廠能提前幾年起步,想來能在LNG船的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或者,再給他們幾年的發展時間,說不定就能將市場份額提高到韓國船廠的程度。
他如今算是周辦的在冊人員,標準的幕僚或智囊身份,撰寫的關於國際局勢的文章,周老是一定會看的。
「不太多。LNG船的4個主要技術,船體建造,貨艙維護,超低溫液貨管路和主推進器,我們真正有所接觸的,只是貨艙維護里的一小部分,比如絕緣箱安裝,密封實驗,薄膜焊接,我們在做海上鑽井平台的時候,培養了一大批的相關工人。」蘇城笑了笑,道:「所以說,只能是策略了。」
周老馬上擺擺手道:「我不是給他們說情,也不認識他們。首先,你還是要做好自己的企業,若有餘力,幫助一下國內的其他企業也未嘗不可。」
他從外國語大學畢業,就進入了外交部,早年走遍了前蘇聯的千山萬水,80年代以來,還去了很多非洲和歐洲國家,對於世界外交關係的造詣已經很深了。
「也不光是這樣。」蘇城輕輕咳嗽一聲,然後道:「假如現代集團認為我們大華實業已經掌握了LNG技術的核心部分,只是為了加快速度,才和他們商談,他們的態度大概會有所轉變的。您知道的,國外的一些公司,總是喜歡給咱們的自主研發找麻煩……」
蘇城確知中韓建交是成功的,而且確知就是今年,隨便找幾個緣由,就能形成一篇不錯的文章。
等蘇城報告技術,周老首先點頭道:「和南朝鮮交流技術可以。嗯,這個液化天然氣船,我記得有人提過?」
如果不是周老在側,焦國平連聽都懶得聽。
但液化天然氣船這種東西,他哪裡有什麼概念!
蘇城一口氣說了40分鐘,深入淺出的講解了液化天然氣船的問題。
天底下,最難的事是預測,最簡單的事是馬後炮。
周老點點頭,問:「那你們實際掌握了多少?」
領導的一句話,就會引來下面的無數猜測。周老也知道此點,所以特意說道:「大華實業在這方面做的很好,不用刻意搞什麼。你們做這個LNG船,自己的負擔估計也很重,不要節外生枝。」
到了地方,蘇城當著崔國平等人的面,說完了自己的意見,然後趁著機會,試探性的提出了中韓經貿活動,以及液化天然氣船的問題。
預測是要從千絲萬縷的事物中,抽離總結出一個結論。馬後炮則是從結論,上溯聯繫到任何一件或幾件事情。
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朝鮮製造點衝突,中韓建交再拖一年,並非無稽之談。到那時,盧泰愚的任期結束,他要在任期內和中蘇東歐建交的「北方政策」固然會破產,但新任總統的態度,也會給事情平添變數。
在事情沒有發生之前,如果中國執意與韓國建交,朝鮮會不會搞一個憤然退出聯合國的抗議,甚至製造一次炮擊事件,都是說不準的事。
焦國平無所事事的坐在邊上,很是無奈。
儘管如此,這個滬東造船廠還是給蘇城留下了相當好的印象。1992年的中國做商業的多,做工業的少,能上馬重工業的已經是裏面的大胆者了,追求高技術重工業的,差不多全是傻大胆。
見周老真的不是說情,蘇城悄悄的鬆了一口氣,穩穩的答應了一聲。同時,他對這家滬東船廠也來了興趣。
日後的中國有數萬億美元的外匯,存起來再借給美國,又有什麼意義。今天投資幾億美元出去,日後收穫的將是一艘艘貨真價實的巨輪。而購買技術節省下來的時間,必然創造更多的價值。
周老聽的很仔細,除了中間詢問了一句資金和股權問題,就只是聽著。
其他的幕僚,如焦國平之流,就算是肯定此事,也要留一線餘地,以免話說的太滿,影響了自己的權威地位。對比蘇城的斬釘截鐵,氣勢上首先就低了一級。
蘇城記憶里,中國船業公司的LNG船最早是在法國世界盃前後(98年前後)起步的,離現在還有五六年的時光。想來還是被錢給難住了。
周老也被他給逗樂了,道:「你還真是有骨子衝勁,也好,成與不成,還可以再談。」
想來,滬東造船廠最終是沒有自籌到資金了。
周老向來很欣賞蘇城的堅持,不吝鼓勵的道:「有什麼不好解決的事,就來找我。天然氣的用途越來越廣泛,咱們國家也不能總是租用國外的液化天然氣船。」
「純技術轉讓,4000萬美元左右。」
蘇城輕聲道:「正常情況下,我們出2億美元和4000萬美元,效果估計是差不多的。」
但在蘇城看來,用外匯購買高新技術,只有賺多少的問題,絕沒有不划算的事。
如果沒有周老的這句話,保不齊哪天,就會有人提出花錢不如存錢之類的歪理邪說。
周老也有自己的考量,他隨手拿起會議記錄看了看,滿意的放下后,再次開聲問道:「韓國的現代重工也是剛剛獲得的LNG船技術,價格估計不會低的,大華實業的預算是多少?」
他一方面是覺得外匯用的太多,另一方面,周老也知道這筆錢在國際技術市場上並不多,擔心現代集團不肯賣。
他回憶似的語式,彷彿按動了開關似的,他的秘書立刻補充道:「是滬東造船廠。他們已經組織了相關的專家和人員,研究了液化天然氣船的相關資料,包括規範規則、船型資料、貨艙專利資料等等信息的收集工作。科技部和計委的意見,是允許他們自行籌備,進行早期研發……」
再涉及到較為困難的朝鮮態度,以及台灣態度的時候,各種五花八門的預測更是目不暇接,說什麼的都有,避而不談的也有。這裏面,又只有蘇城,給出了論斷:朝鮮方面不會高興,但也不會有激烈的反對。
蘇城的文章,多用肯定,極少數用猜測,立刻引來了周辦的討論。沒兩天的時間,周辦就派人來請他去參加中韓建交的準備會議。
拿外匯去購買技術,在1992年並不容易得到理解。尚未解決溫飽問題的國人,眼睛總是盯著面前的一畝三分地,總是想要購買更多的食物、日用品和家用電器,對工業生產有興趣的,在看到諸多國企的窘境以後,往往也會打消念頭。
自行籌備就是不給錢,只給政策了,正是90年代中央的一貫作風。在財稅改革以前,中央也確實沒錢撥給企業搞技術研發。像是LNG船這種需要數千萬美元才能啟動的項目,也就只能想一想,甚至,僅僅是收集資料,都能消耗光一家大型國企的外匯存額。
后一句非常簡單,卻是給大華實業的技術購買定了性。
當然,此時做高技術重工業的要是能活下來,也是相當了不得的,相當於長征時期的紅軍活到了解放后,根紅苗正根基深穩。20年後,正是中國重工業開始大放異彩的時間,除了LNG船,中國船廠已經在傳統船舶領域獲得了大批的訂單,用於生產船舶的巨型浮吊等設備,也基本由中國的重型機械生產廠提供。
稍作準備,蘇城就寫了一篇中韓局勢的文章,遞到了周辦。
國企積累資金速度一向比私企慢。而且,國企不光是生產效率低,無畏的花費也高。同樣是做LNG船,私企有幾千萬美元估計就敢起步,國企肯定要破億才敢動手。要是沒有一位強勢人物坐鎮,滬東船廠不光要等待自己積累資金,說不得還要等銀行和國家政策,若是內部反對的聲浪大的話,還有可能要等到傳統船舶利潤降低以後,才會有做LNG船的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