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夢幻》目錄

初章、傳說與真實

初章、傳說與真實

最重要的是,國家或雲國家的雛形於此時期在日本誕生了。公元57年,東方海島上有一個名叫「奴國」的國家,派使節來到東漢都城雒陽朝貢,受光武帝賜予「漢委奴國王印」。據使者稱,他的故鄉名叫「倭」,其上百余國,奴國在最南端。「委奴國」,就是「倭地之奴國」的意思,這方金印,於十八世紀出土于日本九州北部博多灣口的志賀島,證明了中國史書中所記載的這一事件的真實性。
日本的神話時代,主要記載於以漢字拼寫和音的《古事記》和純粹漢文的《日本書記》這兩本書中。兩書皆成於八世紀初,所以對比《荷馬史詩》一類成型於野蠻時代的作品來說,真實性當然不會很高,甚至可以說百分之八十都是贗品。尤其如果對照兩書成就前後的政治環境,就很容易找出哪些部分肯定存在著故意的編造和歪曲——這是后話,暫且不提。
大約四世紀中葉,倭國大和王朝開始渡海向朝鮮南部伸展其勢力。當時朝鮮半島三國並立,即西南的百濟、東南的新羅,以及控制半島北部和中國東北部分地區的古高句麗國。百濟為了對抗新羅和高句麗,乃渡海引誘倭國出兵。約四世紀六十年代,大和王朝出兵侵略新羅,征服弁韓之地(慶尚南道),稱此地為「任那」,設置「日本府」以統治之。百濟前門拒狼,後門迎虎,也因此被迫向倭國朝貢。
約可對應古墳時代前中期,神話中出現了神武天皇東征的故事。這位天皇名叫神倭伊波禮毗古命,他和其兄五瀨命二人決定向東方發展,於是先北上,從北九州渡海到了安藝地方,在這裏停留了一段時間后,繼續乘船東進,得到吉備地區住民的幫助,駛向本州中部。在與攝津地區的統治者登美能那賀須泥毗古的戰爭中,五瀨命中箭而死,神倭伊波禮毗古命被迫南下繞路,得到熊野的高倉下的幫助,終於從紀伊上岸,進入了內陸地區。
【●對朝鮮半島的首次侵略】
天宇受賣命跳的是什麼舞呢?據說她身穿盛裝,手持一束細竹葉,站在倒扣的木桶上,掏出乳房,鬆散裙帶,暴露陰部,狂舞不休——這簡直是脫衣艷舞,但對於注重生殖崇拜的先民來說,或許是相當虔誠並且具有魔力的一種祈神的舞蹈吧。
離開天界的須佐之男,不知道是否痛悔過往所為,他此後的行徑和各神話中殺妖救民的半人半神的英雄毫無兩樣。首先,他殺死了搶吃少女的八俁大蛇,並且從蛇尾中獲得了都牟刈大刀,將其獻給姐姐天照——這就是日本皇室三寶中的草薙劍。
從五世紀後半葉起,大和王朝在朝鮮半島的殖民勢力急速衰退。475年,高句麗攻陷百濟都城漢城,百濟王國遷都熊津。512年,百濟請割任那四縣,大和王朝被迫應允。562年,任那日本府被新羅所滅。就在此種背景下,日本歷史發生了轉折性的「大化改新」和「白村江水戰」。
除了舊石器時代以前就生存在日本列島上的少數原住民外,從東北、西南、西北和南四個方向,都可能有大量移民混入。東北方向的來源,就是現今阿伊努人的祖先;西北方向的來源,是北中國和朝鮮半島;西南方向的來源,是中國南部;南方的來源,是馬來亞和印度尼西亞。
一路廝殺——雖然神話傳說中這種廝殺多為古代英雄們的單打獨鬥——最終神倭伊波禮毗古命來到大和地區,就在這裏建都,並且娶妻生子,開始繁衍蕃息。神倭伊波禮毗古命就是大和王朝的初代天皇,稱「神武天皇」。某些學者認為此神話是來自九州的大和族長途遷徙並且征服本州中部的象徵,雖然其間摻雜太多不可解甚至不可理解的因素,但遠行路線基本不差。當然,也有學者認為那也是完全的西貝貨,根本相信不得。
伊邪那歧跳入海水中洗澡,他先除下身上的衣物、飾品,拋入水中,由此生出沖立船戶、道之長乳齒等諸神。既而潛入水中,又生下了八十禍津日、大禍津日、神直毗等諸神。其間,他洗滌左眼生出天照大御神,洗滌右眼生出月讀命,洗滌鼻子生出建速須佐之男命,他稱這三個是他最尊貴的孩子,決定把世界交給他們,自己可以放心地去隱居。
建御雷神是個大力士,大國主最有名的兩個兒子,八重事代主沒敢放對就認輸了,建御名方打了一場,大敗虧輸,一直逃到日本中東部的諏訪,差點被殺,也只好答應建御雷的要求。於是大國主提出條件,要天神們為他在出雲國建造宏偉華麗的宮殿,讓他永遠接受祭祀,然後體面地退隱了。
這就是所謂的「讓國傳說」,在此傳說中,大國主曾經的英風俠氣一掃而空,凡事都要聽取兒子們的意見,而他的兒子也不成器,最終輸掉了國家。這段傳說中會隱藏著真實的歷史嗎?某些學者認為,那象徵著來自北九州的大和族征服出雲地區,而另一派學者則認為它完全是因政治需要而生造出來的西貝貨。
大約在距今一萬到八千年間,日本進入了新石器時代,相對應的文化被稱為「繩文文化」。此後來自東北方向、西南方向和南方的混血逐漸減少,來自西北方向即北中國和朝鮮半島的移民卻依舊洶湧不斷,因此繼「繩文文化」后開創了「彌生文化」和「古墳文化」。
日本很可能沒有本土獨立產生的文字,一直到三世紀邪馬台國時代,才開始從中國輸入漢字以記錄語言。公元405年前後(舊論為283年),百濟(朝鮮半島西南部的古國名)五經博士王仁來到日本,嚮應神天皇獻上鄭玄注的《論語》十卷和《千字文》一卷,應神天皇使其為太子菟道稚郎子的師傅,學習中文典籍——這大概是漢字在日本上層廣泛被學習和使用的開端。
日本從三世紀末進入了「古墳文化時期」,以大和地區為代表,各地都出現了大量的高冢式墳墓,是此時期得名的由來。許多古墳佔地面積廣大,內藏殉葬品數量驚人,說明日本的奴隸社會已經邁入了成熟期。
按照伊邪那歧的分派,由天照治理高天原(天界),由月讀治理夜之國(地府),由須佐之男治理海洋。然而須佐之男每日只是哭泣,不肯理事,伊邪那歧問他何故,他回答說:「我想前往母親所在的根堅州國(當然就是指黃泉之國)。」伊邪那歧大怒之下,將其驅逐。
據使者難升米等人敘述倭地的狀況,稱大小國家林立(與中國有聯繫的三十余國),其中最大的名為邪馬台。邪馬台本為男王治國,男王死後國中大亂,最後豪族們共推一名巫女擔任國王,就是女王卑彌乎。據說邪馬台國尊卑有序,人們被劃分為「大人」、「下戶」(平民)、「生口」和「奴婢」四個等級,此外還有官職,有集市,有租賦,有刑罰,已經具備了完整的奴隸制國家形態。
其後的243年,卑彌乎再派使節赴魏。247年,更派載斯烏越到魏國的帶方郡,訴說狗奴國王卑彌弓呼無理相攻,帶方太守派張政等奉命持詔前往調停戰事。中國史書上記載,卑彌乎去世后,國中立一男王,諸豪族不服,互相攻伐,后改立女王壹與,眾人乃平。248年,壹與派人護送張政歸國,並進獻生口和財帛。
這一傳說,或許真實含義乃是婚姻制度從女性為主向男性為主的轉換吧。總之,兩夫婦不停地產子,生下大八島后,又接著生了兒島等六個小島,生了山、海、風等三十五位神。就這樣,天地風雷草木都幾乎齊全了,然而伊邪那美在最後生火神火之伽具土的時候,卻被這小嬰兒燒傷了陰戶,因此死去。伊邪那歧悲憤之下,揮劍砍下了火之伽具土的腦袋,但隨即從火之伽具土的屍體,以及沾染在伊邪那歧劍上的血跡中,又生出了一大堆神。
天照聽到外面的歌舞聲,歡笑聲,感到非常奇怪,自己躲進天之岩戶,外面應該一片漆黑,眾神還有心思歡聚嗎?她偷偷伸出頭來觀看,卻被躲在門口的天手力男神一把拽出,於是天宇重獲光明。事後,眾神決定懲罰須佐之男,沒收他的全部財產,割去鬍鬚,拔去手指甲和腳趾甲,驅逐出高天原——這種刑罰,據考證在日本歷史上真的存在過。
不僅討平了熊曾(這很可能是指九州南部的兩個部族或國家),倭建命還順路殺死了出雲國的勇士出雲建,他凱旋迴京,可是天皇卻說:「東方十二國還有很多凶頑,希望你能前去平定。」倭建命嘆息說:「父親的意思,大概是希望我死去吧。」於是遍曆尾張、相模、甲斐、信濃等諸國,連征戰帶討老婆,最後積勞成疾,在能煩野去世了。據說他死後化為一隻白色的大鳥,衝天而去。後世稱其為「大和武尊」,或者「日本武尊」——大和也就是倭,尊就是命,其意本和倭建命是相同的。
大穴牟遲因此被迫逃亡,最終遇見了須佐之男的女兒須勢理毗賣,兩人產生愛情,結為夫婦。然而須佐之男似乎對此婚姻大不滿意,稱大穴牟遲為「葦原色許男」,意為「葦原中國(人界)的糞便男」。他多次想要害死大穴牟遲,但每次女婿都在女兒的幫助下險險逃脫。最後大穴牟遲趁須佐之男熟睡的時機,偷了丈人的刀、弓和天沼琴,帶著妻子倉皇逃走。須佐之男醒來后追趕不及,在後面大叫說:「你用我的大刀和弓箭,去伏擊並殺死你的那些異母兄弟,你就能成為統治葦原中國的大國主神!」
其後的一段神話,在世界許多民族中都有類似範本,或許正是古代日本人混血的證明,也是日本人極其鮮明的「拿來主義」的濫觴。據說伊邪那歧懷念死去的妻子,於是前往黃泉之國與之相會。但當他看到伊邪那美面容枯槁醜惡,身上爬滿了蛆蟲,還環繞著大雷、火雷、黑雷等八種不同的雷后,嚇得轉頭就跑。伊邪那美非常憤怒,就派黃泉醜女和八雷去追,伊邪那歧則利用先民貧乏想象中的智慧和神通,最終逃脫了,還用巨石堵住了黃泉比良坂附近的黃泉之國的出口。
大約在中國的漢代(日本彌生時代),從三韓渡海泊來的農耕、冶鍊、建築、畜牧等技術經過幾個世紀的消化已經進入成熟期,日本開始形成許多以大宗族為主體的、以宗族中的貴族為首腦的種落國家,國家觀念的形成使得戰爭意義從部族間的仇殺進化到了以統一為目的的兼并戰爭。隨著戰爭規模越來越大,為了爭取到強有力的支援,許多靠近西海岸的國家承認了漢朝對日本的合法統治,並派出使節萬里迢迢的渡海赴中國納貢。
據說神武天皇后的第十世為崇神天皇,他曾派大毗古命征服了北陸地方,派建沼河別命征服了東海道十國,派日子坐王征服了丹波地區,逐步統一除東北外的本州島。再傳兩世為景行天皇,他生了兩位皇子,分別叫做大碓命和小碓命(又名倭男具那王)。大碓命得罪了父親,天皇派小碓命去喚他前來責問,結果小碓命卻在廁所中把哥哥手腳折斷,裹上草席扔掉了。
面對如此殘忍的次子,天皇大為恐懼,於是派他前去討伐不肯服從朝廷命令的熊曾建兄弟,趁機趕離開自己身邊。小碓命智勇雙全,他假扮女性,混入熊曾建家的宴會中,尋機把那兩個武勇過人的兄弟都殺死了。事後,他使用敵人的名字為己名(這種風俗在古代並不罕見),稱為倭建命。
這無疑是「繩文時期」古日本人害怕亡靈作祟的意志之體現。有趣的是,幫助伊邪那歧逃過追捕的一大功臣,乃是幾枚桃子,事後他就給桃子賜名為「意富加牟豆美命」,並要桃子將來象幫助自己那樣去幫助各處受苦的生靈——大家都知道,桃木在中國古代傳統中,有鎮鬼驅邪的作用,無疑正是這段神話的來源所在。
機梭、馬皮、織女,這些要素不能孤立來看,它是先民對養蠶織錦技術誕生的一種曲折反映。中國古代神話中也有類似故事,是說一名女子愛上了家養的駿馬,其父大怒,將馬殺死並剝下了皮,而那女子晚間去馬屍旁哀悼,卻被馬皮包裹,化而為蠶,口吐細絲——據說這就是桑蠶的由來,蠶神也因此被叫做「馬頭娘娘」。
有學者認為,天安井立誓,象徵著「禊」禮從海水禊到淡水禊的轉化,對應考古發現,可證古代日本人因為稻耕的推廣,逐漸從海岸邊向內陸地區轉移。這種現象主要發生於「彌生時期」,也正因為如此,普遍認為天照大神的原型乃是邪馬台女王卑彌乎。
107年,又有倭國王帥升進獻漢安帝「生口」(即奴隸)一百六十人。而至於這個倭國是否前此的奴國,那就沒有人知道了。238或239年,倭地又有女王卑彌乎派使者難升米前來朝覲魏明帝,魏明帝封卑彌乎為「親魏倭王」。
為了援救新羅,高句麗好太王多次親征,進攻百濟和任那日本府。倭國在朝鮮半島南端的統治岌岌可危,被迫渡海向中國朝貢,以尋求支持。從東晉義熙九年(413年)開始,倭五王數度派遣使者向南朝進貢稱臣,希望南朝出面阻止高句麗在朝鮮半島的擴張態勢。
日本皇室世傳「三神器」,據說是天孫下界時,天照大神賜予他的至寶,即草薙劍(一名「天叢雲劍」)、八咫鏡和八坂瓊曲玉,簡稱「劍、鏡、璽」。這三種神器,兩千年來一直被當作日本皇室的信物,為民眾所膜拜,而究其實質,其實卻並不神秘。
回過頭來再說天照,她統治著高天原也即天界,本身由伊邪那歧左眼化出,乃是太陽神。她一躲藏起來,光明立刻消逝,四周漆黑一片。諸神驚懼,前去請教高御產巢日神的兒子思金神。思金神讓他們找來報曉的長鳴雞,並且準備了鏡、玉等各種法器,最後由天宇受賣命在天之岩戶前歌舞,諸神高聲談笑,以引誘天照出來。
【●大和的神話體系】
話說到這裏,必須先談談日本人的起源。
【●「繩文文化期」】
「繩文」之名,來自於陶器上用麻繩勒出的種種紋樣。當然,繩文時期的陶器,並非每種都有花紋,也並非每種都有繩紋,那只是一個代表名稱而已。當時的日本人,基本使用石器為工具,主要生活來源是採集、狩獵和捕魚,但已經具備了早期的稻耕知識(應該是從中國傳入的)。當時的社會還是血緣為主體的氏族群居,婚姻關係中女性佔有主導地位,已經出現了對偶婚(男性有多個妻子,其中之一為正妻,女性也有多名丈夫,其中之一為正夫)。人們尚無來世觀念,人死後屈身而葬,並且壓上大石,怕他起而作祟——這一傳統在日本流傳很廣,延續時間很長,那是和尊天敬祖的中國人截然不同的。
從最後這句喊話來看,似乎須佐之男並不是真的想殺死女婿,而只是想讓他吃點苦頭,受點磨練。世界各國神話中,這種英雄人物少年時代經歷坎坷,甚至受到親人的迫害,被母親或妻子拯救,最終成就大業的事例倒也不在少數。總之,大穴牟遲遵從丈人的指示去做,終於成為日本的統治者,或者不如說,成為出雲地區的統治者,他此後也被稱為大國主神、八千矛神,或者宇都志國玉神。
根據傳說,景行天皇傳成務天皇,再傳仲哀天皇、應神天皇、仁德天皇,其後是履中、反正、允恭、安康、雄略諸天皇。雄略天皇很可能就是中國史書中出現的「倭王武」,他曾上表中國南朝的宋順帝,內有「自昔祖禰,躬擐甲胄,跋涉山川,不遑寧處,東征毛人五十五國,西服眾夷六十六國,渡平海北九十五國」的語句。這說明其祖先確實經過了長時間的征服戰爭,基本統一日本列島,然而這種征服是否從八、九代以前的景行天皇就開始了呢?這種基本統一究竟是何時完成的呢?目前還找不到絲毫證據,可以印證所謂「大和武尊」的征戰故事。
邪馬台國究竟在古代日本的哪一地區呢?目前史學界並存著兩種意見,一說其在北九州,因為這裏文化發展最早,並且具備與大陸地區產生交流的最便捷途徑,二說其在近畿地區,因為最終統一日本的大和王朝,就產生於此地區。
最後一代神,是為伊邪那歧和伊邪那美(此為《古事記》的和音之漢字拼寫法,《日本書記》則記為伊奘諾尊和伊奘冉尊,尊又寫作命,乃是一種尊稱)。二神本是兄妹,可是哥哥希望「以我多餘之處插入你的不足之處」,二神互相繞圈子唱過歌以後,就結成了夫妻。
日本人一直沿用漢字作為正規的書寫文字,即便今天直接注音的平假名和片假名,也來源於漢字中草書和楷書的部分偏旁。現在日文中的漢字,往往一個字有兩種讀法,就是所謂的音讀和訓讀,訓讀的來源是用日本本土語言述說漢字的字意,而音讀則是用傳來的漢語發音直接閱讀漢字——因為傳入時間的不同,故有古漢音、吳音、唐音等區別。
神功皇后從朝鮮半島歸來時,忍熊王和香坂王發動叛亂,被難波根子建振熊命和建內宿彌討平。某些學者認為,這其實並非一場內戰,而是日本列島上的國家紛爭,當時大和王朝還並沒有統一日本,忍熊王和香坂王,甚至建內宿彌都不是大和的臣子,而是他國的國君。
關於「繩文時期」的很多風俗和生活習慣,在日本神話中也屢有反映。讓咱們再把目光放回《古事記》和《日本書紀》上來吧。書上說,伊邪那歧和伊邪那美兄妹繞著天御柱而舞,伊邪那美先歌,伊邪那歧應和,二神遂結為夫妻,先生下水蛭子,又生下淡島,全是畸形兒。二神前去請教諸神,諸神回答說:「女子先開口是不吉利的,你們必須重新來過。」於是他們回到家中,再次舉辦「婚禮」,由伊邪那歧首先開口唱歌,伊邪那美應和。此次不同凡響,一口氣生下了淡路、伊豫、隱岐、筑紫、壹岐、津、佐渡、倭豐秋津八島——日本列島就此誕生。
這些向中國稱臣之事,《古事記》和《日本書紀》上當然不願記錄,而只願意把征服任那地區塗抹上種種絢麗的神話色彩。據說仲哀天皇的皇后名叫息長帶比賣,她自稱有神靈附體,慫恿天皇進攻「西邊的國家」。然而仲哀天皇向西一望,只見茫茫大海,不見陸地,惱怒地反問道:「你一定是位說謊的神吧。」
出雲神話的輝煌期到此終結,以後要讓位給大和系的神話,也即天照大神及其子孫。也不知道怎麼一來,天照突然覬覦起地上的國土來了,她對兒子正勝吾勝勝速日天忍穗耳命(天安河立誓時從十握劍中生出的諸子之一)說:「富饒的葦原中國,應該由你來統治。」於是派遣諸神下界去向大國主討取。大國主當然不會答應,幾撥使者都有去無回,最後天照派下了建御雷和天鳥船前往。
正如上面所說,古代日本諸國林立,神話傳說也紛紜複雜,所謂「八百萬諸神」,乃是後世為了政治需要將各地方豪族所供奉的神靈統合起來,而產生的數量非常可怕的名詞。基本上,「彌生時期」和其後的「古墳時期」,日本文化的三大焦點,也是神話傳說的三大來源,乃是北九州、畿內和出雲(近世又發現了似與出雲同源的吉備文化)。無疑須佐之男及其後繼者大國主的神話是屬於出雲系的,而天照的神話則出於大和系——至於大和系屬於北九州還是畿內,正如大和王朝的來源一樣,史學界也還在爭論不休。
其後,須佐之男來到出雲國(今日本國本州西部)定居,在此建造了須賀宮殿。他先後娶了櫛名田比賣和神大市比賣兩個妻子,生下一大堆小孩。順便提一下,「比賣」或「毗賣」,《日本書紀》中用中文寫作「姬」或「媛」,有此後綴的人名,都是指的女性,並且是身份比較高貴的女性。
「都督六國諸軍事」的稱號,直到451年,倭王濟才終於搞到了手。不過劉宋文帝從中刪除了朝貢國百濟,換上「加羅」地方。南朝希望利用倭和百濟,來牽制高句麗在朝鮮半島的擴張,因此倭五王前後十三次遣使朝貢,最終倭王武的爵位在梁武帝時被晉陞為「征東將軍」,已在百濟王之上。
須佐之男不肯死心,於是上天去和長姐商量。天照聞訊大驚,認為弟弟一定是想來搶奪自己的寶座,匆忙手持武器相待。須佐之男表示自己絕無惡意,願意起誓。於是姐弟倆隔著天安河立誓,天照先折斷建速須佐之男的十握劍,折成三段,在天真名井中擺動洗滌,然後緊緊咬住,呼出的氣息生出多紀理毗賣等三位女神,其後須佐之男取下天照身上各處裝飾的玉串,依樣施為,生出了正勝吾勝勝速日天忍穗耳等五位男神。
大國主神本名大穴牟遲,一說是須佐之男的孫子,一說是他孫子的孫子的孫子。這位大穴牟遲性格溫和,因此經常受到兄弟們的欺負,尤其當他搶先所有兄弟娶到了稻羽(因幡國)的美女八上比賣后,更是遭到嫉恨。兄弟們先是引誘他去捕捉紅色野豬,然後把燒紅的石頭從山上滾下,將其活活燙死,然後又引誘他進入一株開縫的枯樹,然後突然拔去支撐的楔子,把他活活夾死。兩次死亡,都虧其母刺國若比賣施展神通,或者請求神助,救活了他的性命。
神話傳說中提到,天安河立誓之後,須佐之男就賴在高天原不走了,不僅如此,還到處搗亂,搞得姐姐天照非常頭疼。最終,須佐之男把織機房的天棚打開一個大洞,把剝了皮的斑馬扔了進去,正在織布的織女驚恐中被機梭擊傷陰部而死。天照因此感到害怕,躲進天之岩戶,再也不肯出來了。
當然,當時中國正處於南北朝分裂時期,對於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的高句麗國,是只有政治影響力,而毫無軍事威懾力的。420年,南朝宋武帝劉裕策封百濟王為鎮東大將軍,爵位在倭王之上。438年,倭王珍遣使來貢,表達了他的不滿,希望劉宋封他為「使持節,都督倭、百濟、新羅、任那、秦韓、慕韓六國諸軍事,安東大將軍,倭國王」。如果劉宋答應其請求,無疑是承認倭國在朝鮮半島南部的合法統治權。宋文帝並不是傻瓜,他只同意了「安東將軍、倭國王」的封號。
邪馬台確實也可用中文寫作「大和」,但這並無法說明兩者一定存在著承繼關係,因為「大和」也同樣可寫作「大倭」。無論邪馬台國,還是最初的大和王朝,或許這兩者都並非他們正式的國號,只是為了在與大陸交往的過程中體現自己才是日本列島的主人,才是「大倭」的真正統治者,他們才會自稱邪馬台,或者大和的。
《古事記》和《日本書紀》除了因為使用語言的不同,故在人名、稱號上往往大相徑庭外,基本情節出入很少,可以統一來說。書上首先講開天闢地,說「天地始分之時,有諸神生於高天原」——所謂高天原即天界,這些無根無由,從虛空中莫名其妙「生」出的諸神,包括天之御中主神、高御產巢日神、神產巢日神等共七代十二位。
【●日本的創世神話】
又要從神話拉回正史來說。日本從公元前三百年到公元二百年這五百年的歷史,被稱為「彌生文化期」,因為與北中國及朝鮮半島的聯繫日益緊密,金屬工具開始傳入,水稻種植面積迅速增大——在東京都文京區彌生町發現了具有代表性的彌生陶器,此時期因此得名。
其實天皇的名號來源很晚,日本古代君主多稱大王,要到七世紀以後才給古代的大王們上謚號,改稱某某天皇。中國史書中就記載著五位大王,名字分別為贊、珍、濟、興和武,日本學者認為,他們可能分別對應著傳說中的仁德、反正、允恭、安康、雄略五位天皇。這倭五王時期,大致應為公元413年到500年,中國正當東晉南北朝時代。
因為缺乏本國文字,因此日本上古歷史只能根據考古發掘來假想,或者配合後世乃至別國的文字記載來倒推,其不準確性是可想而知的。下面,咱們就以日本的神話傳說和考古發現為基礎,來大致推理一下可能的情況。
【●出雲的神話體系】
不管大和王朝的來源為何,是北九州、南九州,還是大和本土,它與前此的邪馬台國是否有所淵源,總之,這個王朝從此就屹立在日本本州的中部,綿延流傳直到今天。日本人因此經常宣傳自己的天皇血統純正,「萬世一系」——不過,越來越多的人逐漸不再相信這種天真的謊話,我們今天唯獨能確定的,是大和王朝從四世紀時崛起,它或者它的繼承者逐步統一了日本列島,並且它或者它的繼承者,以後一直延用「大和王朝」這個名稱,並且把各自的系譜篡改縫合到了一起。
一方面,兄妹通婚本就是舊石器時代人類普遍的婚姻方式,而日本皇室為了保證血統純正,也長時間採取這種方式。另方面,日本人的祖先,很大數量是來自於東亞大陸,他們會不會直接繼承或吸收了中國古老的神話傳說,改頭換面為己所用呢?
傳說因為不遵神旨,仲哀天皇立刻停止了呼吸,於是息長帶比賣皇后在重臣建內宿禰的支持下,不顧身懷有孕,親自統兵渡海進攻朝鮮半島。這位皇后後來即被稱為「神功皇后」,關於神功皇后征服三韓(新羅、百濟、任那)的故事,大都是毫無根據的自欺欺人的憶語。
〔三神器之謎〕
渡過波濤洶湧的海洋,千里迢迢跑來中國,漢朝皇帝不好意思讓使節們空手而還,自然要賞賜其首領一些價格低廉的土特產,其中便包括堅硬度超過銅兵器的鐵劍(這時候的日本還處於青銅時代,一柄鐵劍對於他們來說自然是至寶)以及可以照出人影的銅鏡(這「漢鏡」正是漢帝國文化的代表物之一)。兩種不起眼的小物事一出口到了日本可就身價百倍,成為貴族權利的代表,手中有了鐵劍和銅鏡的貴族們便可以得意洋洋的自稱:「俺得到漢皇的冊封咧!不信?你看,這鐵劍和銅鏡就是漢皇賜俺的信物!」沒有鐵劍和銅鏡的貴族眼紅得要噴出火來,於是也學樣,弄套鐵劍和銅鏡來裝裝幌子,久而久之,鐵劍和銅鏡便成為了權利的象徵。現在發掘到的彌生時代大貴族墳墓中,大都可以見到這兩種舶來品。
這段描寫非常有趣,因為它幾乎是所有先民神話中都會出現的橋段。比如中國就有一則相關伏羲和女媧的傳說,流傳於西南地區。說是天降洪水,萬物皆沒,只剩下了一對兄妹,就是伏羲和女媧,為了延續後代,二人商議婚配,於是繞著天柱歌唱追逐,然後成就好事。
【●天照和卑彌乎】
建御雷完成使命,回歸天界彙報戰果,但正勝吾勝勝速日天忍穗耳命卻不肯下凡,他推薦自己的次子天邇岐志國邇岐志天津日高日子番能邇邇藝命。於是這位名字冗長的天神之子就來到九州南部的筑紫地方,在高千穗峰立都建國——但他只被稱為「天孫」或「天神御子」,還不是初代天皇。
不過,上古時代流傳的草薙劍、八咫鏡和八坂瓊曲玉真品(如果確有真品的話),以及製造于各個時代的諸多贗品,早已由於戰爭、天災、遷涉、盜竊而丟得不知去向,現在所流傳下來,並一直在天皇繼位儀式上鄭重使用的,不過是依照仿製品而仿製的仿製品的仿製品罷了。
既然鐵劍和銅鏡成為了權利的象徵,某些被認為有神奇來歷者便被當作本宗族的聖物,由上一代傳給下一代。後來,由於神道的普及,許多種落國家成為神權和俗權並重的宗教國家,於是,國主為了宣揚「王權天授」的思想,便將用於宗教祭祀的祀器曲玉也列為了王權代表物。於是,右手執劍、左手持鏡、胸前垂璽(曲玉)的王者形象便流行了開來。直到大和王朝統一日本,繼續沿習了以劍、鏡、璽為王者代表的習俗,並將之發揚光大,製造相關的花邊新聞及舊聞、繁雜的傳代交接儀式,使得劍、鏡、璽終於成為了正統皇室獨一無二的象徵,流傳直到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