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夢幻》目錄

三十二章、幕府的太平盛世

三十二章、幕府的太平盛世

幕府為此展開了大討論,討論究竟應該怎樣處理這一事件,以後再寫國書應該怎樣署名。討論的結果是以兩國邦交為重,宗義成赦免無罪,柳川調信擅告家主,為人不忠,流放出羽國津輕郡。然而「日本國王」之稱,似乎坐實了日本乃是中國的藩屬,有辱國體,此後國書署名一律改成「日本國大君」。在日本人想來,自己名義上的君主乃是天皇,天皇和中國皇帝是平起平坐的,幕府作為天皇的臣子,實際管理日本列島,可稱「大君」,以與朝鮮國王平起平坐。
在「士農工商」等級下面,日本社會中還存在著被稱為「穢多」或「非人」的賤民。穢多大多來源於古老的奴隸社會,一般從事處理屍體、屠宰牲畜、清掃垃圾等骯髒工作,或者成為流浪藝人,被整個社會所看不起。幕府嚴格管理穢多,不允許他們和自由民相往來,而且其身份世代承襲,永遠不會被解放(賤民的「解放令」要到幕府滅亡后的明治年間才頒布,但其影響一直延續到現代日本)。非人是臨時的賤民,是指十七世紀以後為生計所迫而從事卑賤職業的貧農或城市貧民,他們的身份雖然卑賤,卻並不對整個家族造成影響,並且有可能恢複原本的地位。
松平信綱素有智謀,人稱「智慧伊豆」,他在仔細觀察了前線形勢以後,認識到原城防禦堅固,一揆作戰英勇,絕對不能硬打硬攻。於是信綱就指揮著黑田、鍋島、立花、細川、水野、有馬等十數家諸侯聯軍,從陸路將原城牢牢地封鎖住,斷絕補給,想要把一揆全部困死,餓死。
在德川光國、保科正之、池田光正、前田綱紀等所謂「賢侯」的推動下,幕府確定了以朱子學為整個日本社會的指導思想,大力宣揚忠孝節義。尤其是德川光國,此人乃是御三家之一的水戶藩的藩主,官至權中納言,因為大納言或中納言的漢稱為「黃門」,故此俗稱為「水戶黃門」。這位水戶黃門大人易裝巡遊各地,懲治不法官吏、藩主的故事,在日本家喻戶曉,有如中國的包青天一般。
家光將軍在位的時候,進一步鞏固幕府權威,削弱各地藩主的勢力,「參覲交代」制度就是他所創立的。所謂「參覲交代」,是指各地大名都必須在江戶城下町購置宅邸,把妻子兒女安置其中,作為交給幕府的人質,大名本人則一年在領地視事,一年住在江戶,輪番交替(關東大名則每半年輪替一次)。大名們千里迢迢前往江戶侍奉將軍,于路的儀仗開銷,住在江戶的生活費用,全都必須自己解決,幕府毫不補貼,財政負擔由此變得非常沉重。家光將軍正是利用這一制度來削弱各藩的經濟實力,使他們再也無力與幕府相抗衡。
根據十八世紀初的統計核算,當時天皇的領地為三萬石,皇族、公家的領地七萬石,幕府天領約四百萬石,直參(旗本和御家人)的封地加俸祿為三百萬石,各藩封地共兩千兩百余萬石,此外還有寺社所領有的土地四十萬石。這就是整個日本社會上層的基本構成。
當年七月,暴動陰謀敗露,丸橋忠利在江戶被捕,處以極刑,不久後由比正雪也在駿府切腹自殺,德川賴宣親往江戶城中謝罪,澄清謠言,局面才算逐漸穩定了下來。幫助家光將軍的繼承人、次子家綱穩定局面的主要有三個人,即大老酒井忠勝、老中「智慧伊豆」,以及家光的庶弟、賢侯保科正之,八月,在江戶城中舉行了「將軍宣下」的儀式,正式確認年僅十歲的德川家綱繼任為幕府將軍——這種冊封儀式原本都是在京都舉行的,但保科正之等人認為大亂初定,家綱不宜離開江戶城,遂請下御旨,將儀式舉辦地點改在了江戶,從此成為慣例。
然而到了統治後期,德川綱吉的生活卻越來越奢侈,治政也不再清明,他疏遠堀田正俊,重用奸佞牧野成貞、柳澤吉保等人,使幕府的統治開始走下坡路。可以說,德川綱吉時代是江戶幕府的鼎盛期,也是由強變弱的轉折期。
除此以外,幕府還直接插手各藩的繼承人問題,一方面,確定繼承人必須申報幕府同意,新藩主繼任也必須親自前往謁見將軍,獲得新的「所領安堵狀」,另方面,對於沒有繼嗣的大名家族,幕府從來都毫不容情地予以改易。
松平信綱的策略取得了效果,原城中糧草越來越少,一揆被迫開城夜襲幕府軍陣營,因為信綱早有防備而遭到慘敗。不僅如此,松平信綱通過審訊俘虜,了解了城中的內情,遂於二月二十八日展開了第一次總攻擊。
江戶幕府的所謂「鎖國」,其實鎖的是南蠻貿易。豐臣秀吉在世的時代,就曾經下令嚴禁天主教傳教,勒令凡日本國人都不得信奉這種異國邪教,等到秀吉去世,德川家康為了加強對外貿易,一開始並沒有重申禁令,不僅如此,他還優待新近航來日本的英國和荷蘭商人。家康曾經任命英國航海長威廉·亞當斯作為自己的通商顧問,賜予三浦半島二百五十石的俸祿,亞當斯因此躋身幕府旗本之列,並且取了一個日本名字叫做三浦按針——按針在日語中有領港、領航之意。
二十七日,天草群島也爆發一揆,與島原一揆南北呼應。天草群島乃是肥前國唐津的譜代大名大久保氏的飛地,唐津藩的代官三宅重利領兵鎮壓暴亂,卻於十一月十四日被一揆打敗,身首異處。天草一揆進而包圍了富岡城。
北九州地區乃是天主教傳播的中心區域,戰國後期有大量平民甚至武士都皈依了天主教,這些人在「大殉教」后都被迫潛伏了下來,趁著這次動亂再度抬頭。因此固守原城的並非僅僅數萬農民,其中也摻雜了很多信奉天主教的浪人——四郎時貞首先是這些浪人們的領袖。
但是新教國家英、荷與先期航來的舊天主教國家西、葡之間矛盾重重,前者因此在家康面前大進讒言,說天主教傳教士乃是妄圖將日本變成殖民地的西、葡國王派來的間諜。家康本就不滿天主教宣揚上帝萬能從而淡化世俗領主的權威,進而看到很多九州諸侯通過與西、葡等國通商獲得了大批物資和武器,認為如果不加限制地任其發展,將會動搖幕府的統治基礎,恰巧就在此時,發生了著名的「岡本大八事件」,促使家康頒發了禁令。
公元1683年,台灣鄭氏投降清朝,這一年在日本為天和三年,第五代將軍德川綱吉在位。在此以前,台灣鄭氏、清廷,乃至於平南王尚氏、靖南王耿氏,各家商船絡繹不絕地航向日本,在幕府的管制下,相互間從未產生過矛盾衝突。不過自從1661年清朝順治皇帝為了封鎖鄭氏台灣,下達《遷界令》,禁止船舶下海以後,來自清朝及下屬各藩的赴日貿易船數量大為減少,中國商船的總數從每年五六十艘下降到十艘左右。
日本就此基本斷絕了南蠻貿易,唯一例外的是荷蘭人,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日本設置了分公司,向幕府保證絕不傳播基督教,同時荷蘭商船一到日本,商館館長立刻向幕府提交《荷蘭風說書》,報告海外情況。但即便是荷蘭人也只准在長崎的出島建造商館,而不得踏入日本內地一步,就連中國船也只准停泊在長崎港,可以說,整個日本只有長崎一地是半對外開放的,幕府通過直接統治長崎而壟斷了所有對外貿易。
【●農村與城市】
除中、朝兩國外,德川家康時代就大力發展同呂宋、安南、柬埔寨、暹羅等東南亞國家的邦交,同時還頒發給前往這些地區的貿易船「朱印狀」,以證明他們並非倭寇和海盜。日本人因此大量移居東南亞各地,一個名叫山田長政的日本人還曾一度成為暹羅國王的寵臣。
家光將軍時代確立的幕府統治機構是這樣的:最頂峰當然是幕府將軍,其下為大老和老中,然後是「若年寄」,職責為輔佐老中管理幕府的直屬家臣,再下還有寺社、町、勘定三位奉行,分管宗教、江戶城內的行政和治安,以及幕府財政等事務。上述為幕府的中央機構,地方機構則包括京都所司代、大坂町奉行、長崎等地的遠國奉行,以及其它幕府直轄地區的代官——幕府的直轄地區稱為「天領」,初期約兩百萬石,中後期增加到四百萬石。
總結「慶安之亂」的教訓后,保科正之等人認為天下已定,應該以文治取代武功,以整頓充實法律、制度和學術來提高幕府的權威。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將軍的權柄被削弱,重臣合議的官僚體制得到完善,同時對於各藩的控制也有所鬆動。起初幕府並不承認「臨終養子」一說,即當大名沒有子嗣和幕府確認的養子的情況下,到臨終才指定養子和繼承人的做法,對於這種家族,一般都毫不留情地予以改易。四代將軍家綱以後,幕府開始承認五十歲以上的大名的「臨終養子」,使得遭到改易的諸侯數量大為減少。家綱時代一共改易大名二十二家,削封的也僅僅四家而已。
【●禁教和鎖國】
不過後來又有人提出異議,說「大君」的稱呼其實比朝鮮國王要矮上一頭。因為朝鮮的王子大多封為某某君,其中嫡王子稱「大君」,幕府將軍若也稱「大君」,那不變成朝鮮國王的兒子了嗎?況且,大君之名源出中國古書,本是天子的別稱,也容易和日本天皇相混淆,不如仍改為「日本國王」為妥。
阿江夫人所以不喜歡大兒子家光,是因為家光降生后,爺爺家康認為如果孩子和母親過於親近,將會養成軟弱的依賴性格——淀姬母子就是最好的例證——所以堅持把嬰兒從阿江夫人懷中抱走,交給親自挑選的乳母阿福撫養長大。因此阿江夫人和家光的母子之情非常淡漠,對自己一手養大的次子忠長則寶愛有加。
寬永三年(1625年),已經退位的德川秀忠領著家光將軍入洛參覲,秀忠受封左大臣,不久後進位太政大臣,家光則受封右大臣,不久後進位左大臣。寬永九年(1632年)元月,德川秀忠去世,當年十月,大權在握的家光將軍以兄弟駿河藩主德川忠長患有瘋病為名,剝奪了忠長的領地,將其軟禁在上野高崎城中。忠長隨即憂憤自刃,享年二十八歲。
【●島原、天草之亂】
慶安四年(1651年)四月,三代將軍德川家光病歿,享年四十八歲。包括老中堀田正盛在內的很多家光親信都切腹自殺以殉主,幕府統治機制因此暫時陷於停頓,導致了「慶安之亂」的發生。
在一揆勢的拚死抵抗下,幕府軍付出了死亡三千人,受傷上萬人的重大代價,然而原城終於還是被攻陷了,城內剩餘的兩萬餘人,不論男女老幼,全都遭到殘酷的屠殺——四郎時貞等人也在其中,幾乎沒有一人能夠逃得性命。
等到康熙皇帝降伏鄭氏,收取台灣以後,廢除了《遷界令》,頒布《展海令》,中國赴日貿易船數量激增,1685年竟然達到八十五艘之多。面對這種情況,江戶幕府害怕金銀外流,對中國商船加以嚴格限制,規定每年的貿易定額為六千貫,夠數就不再做買賣。然而即便如此,中國商船的數量仍長期維持在七八十艘左右,長崎港繁華無比,成為幕府的一個重要收入來源。
且說慶長十五年(1610年),肥前日野江大名有馬晴信和葡萄牙商船耶穌號發生衝突,最終將耶穌號擊沉,晴信以此向幕府表功,並且進獻給老中本多正純的家臣岡本大八大筆財物,希望大八能夠幫忙進言,恢復有馬氏的舊日領地。然而岡本大八接受賄賂卻不肯辦事,有馬晴信越等越急,愚蠢地直接越過大八去催促本多正純——賄賂事件就這樣暴露了。
如果把江戶幕府劃分階段的話,那麼前三代將軍的統治時期乃是奠基和開創期,從四代家綱開始,進入了平穩發展的時代。家綱到了晚年日漸奢靡,幕府財政狀況惡化,而他本人也因為體弱多病而經常不能理事,權力都落在大老酒井忠清的手中。延寶八年(1680年),四十歲的德川家綱生命垂危,因為沒有後嗣,酒井忠清就打算沿用鎌倉幕府的舊例,迎接有栖川宮親王繼任為幕府將軍。此議遭到老中堀田正俊等人的堅決反對,他們主張讓家綱的末弟德川綱吉來當繼承人。五月八日,德川家綱讓位給綱吉,旋即去世。
〔禁書的軼事〕
且說板倉重昌來到島原城中,集合了包括松倉勝家、鍋島勝茂、有馬豐氏等周邊諸侯,集合兵馬,向原城發起了猛烈進攻。重昌一開始並沒有把一揆放在眼裡,認為那些作亂的農民無拳無勇,根本不懂打仗,如何會是幕府軍的對手?然而一連發起兩次總攻都未能得手,己方反而損失慘重,重昌不禁涔涔汗下,意識到原城中定有深通兵法之人存在。
四郎時貞還期望長崎的荷蘭人前來救援,然而在松平信綱的指使下,荷蘭炮船卻於一月十一日開到原城附近的海面,然後向城內連開數炮。這一方面是告訴城內一揆,海上也已經被幕府封鎖,休想有一個人可以逃走,另方面也是希望從心理上瓦解一揆的鬥志——天主教有何可信?上帝又有什麼用?同樣信奉所謂「上帝」的荷蘭人,不也是你們的敵人嗎?
【●大君邦交】
「島原、天草之亂」乃是對幕府和諸藩橫徵暴斂,以及迫害宗教信仰的大反抗,但它的失敗也促成了幕府鎖國體制的最終完成。此外在戰後,德川家光鑒於物價武家法度中規定諸藩不得幕府指令不得向外用兵,導致鎮壓暴亂的行動遲緩,遂將相關規定加以了修改。
德川綱吉受其母桂昌院的影響,篤信佛教,特別頒發了《生類憐憫令》,禁止百姓殺傷動物,尤其是要保護狗。綱吉把全江戶的野狗都集中起來飼養,數量據說達到十萬頭,發現有百姓傷害到這些野狗的,輕則坐牢,重則流放。因此百姓們都在背地裡稱綱吉為「犬公方」,也就是狗將軍。水戶黃門德川光國為了勸諫這種惡政,特意宰殺了十條狗,剝下狗皮來獻給綱吉,詭稱這是護身符。綱吉雖然不敢處罰光國,但他仍舊我行我素,行為並沒有絲毫的收斂。
兄弟相殘的悲劇,即便在太平盛世也是無法完全避免的。
【●犬公方】
消息報至江戶,德川家光將軍大為惱火,立刻派遣重臣板倉重昌前往九州,糾合附近諸侯前往征伐。島原、天草的一揆聞報,結合為一,後退到已經廢棄的原城,籠城固守。根據近年來的考古發現,原城在「島原、天草之亂」爆發前,很可能雖被廢置不用,基本的土壘木牆還沒有被扒平,這就給了一揆軍一個很完美的根據地。
江戶幕府的末日即將到來了。
那麼,《帝京景物略》究竟是本什麼書呢?其實那是一本過時了的北京城的旅遊指南,由遂安人方逢年及其弟子寫成,最早出版于明朝崇禎八年(1635年)。這樣一本書,為什麼會變成禁書呢?原來此書的第四卷和第五卷中提到了北京城內的天主教堂和天主教士利瑪竇的墳墓……
且說秀忠、家光兩代總共改易大名一百零五家,減封十六家,使得社會上產生了大量失去主家的流浪武士,被稱為浪人或者「牢人」。這些浪人極端痛恨幕府,除了舞刀弄槍外又大多別無所長,成為社會一大不安定因素。他們在兵法家由比正雪、丸橋忠彌等人的煽動和組織下,打算趁著家光將軍去世之機發動暴亂,擁護紀伊藩主、被稱為賢侯和「南海之龍」的德川賴宣繼承征夷大將軍之位。
在幕府的影響下,各藩的情況也逐漸改變,首先是家臣的封地被紛紛收回,很多藩都凝聚為以藩主為中心的完全整體,家臣只領俸祿,逐漸轉化為封建官吏,其次,世代重臣的勢力受到削弱,藩主往往提拔中下級官吏作為自己的輔佐者,無形中反而增長了各藩的實力。
有壓迫,必然就有反抗,驚世駭俗的「島原、天草之亂」就在這種禁教鎖國的背景下爆發了。
翌年是寬永十五年(1638年),元旦之日,板倉重昌硬著頭皮發動了第三回總攻,卻在原城下身中流彈而亡。一揆因此士氣高昂,到處都傳說著島津、伊達等強藩將在呼應而起,一舉消滅迫害天主教徒的德川幕府的謠言。而將軍家光則又派來了第二名聯軍統帥,那就是一門眾重臣松平伊豆守信綱。
以「岡本大八事件」為導火索,德川家康對天主教的反感變得更加強烈,不久后就下達了第一次「禁教令」,在幕府直轄領地和有馬氏的舊領中嚴禁傳播和信奉天主教。慶長十七年(1612年)八月,禁教範圍擴大到日本全國,各地教堂陸續被破壞,日本籍天主教徒紛紛遭到逮捕,被強迫改變信仰。不肯改變信仰的教徒遭到遊街、流放和處死的命運——其中一百四十八名被流放馬尼拉,包括著名的切支丹大名高山右近、內藤如安等人。
以心崇傳對此要求有點莫名其妙,於是模稜兩可地寫了個「日本國主」。宗義成不敢再提要求,就擅自把「主」頭上的一點抹掉了,改成「日本國王」。
德川光國非常重視朱子學中的「名份論」,在江戶城設立彰考館(彰往考來之意),編纂了《大日本史》一書。書中認為天皇是日本理論上的最高統治者,德川幕府受天皇的委派治理庶務,其權威來自於天皇朝廷,對於南北朝亂世,《大日本史》宣揚南朝正統論,指斥反抗天皇的足利幕府乃是叛逆、賊臣。光國的學術後來被稱為「水戶學」,乃是幕末尊王論的濫觴——不過水戶學最終被拿來作為推翻幕府的重要武器,這是德川光國所始料不及的吧。
對於來航的中國船,江戶幕府設置了書物目利、書物改役等官職,委派相關人員嚴格檢查,不得使有害書籍傳入日本。那麼,什麼是幕府認定的有害書籍呢?最主要的不外乎兩種:一,兵法書;二,宣揚天主教教義的書。
江戶幕府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本是德川家康的第三個兒子,因為長兄信康被織田信長逼迫自殺,次兄秀康很早就被過繼出去,所以最終輪到他繼承為德川氏的一門總領。秀忠的正室夫人名叫阿江,乃是淺井長政和織田市姬的第三個女兒,也是大坂城內實權人物淀姬的親妹妹。且說阿江夫人生有兩個兒子,長子為家光,次子為忠長,如同反覆上演的歷史故事一般,母親偏愛少子,一直攛掇將軍秀忠廢黜家光的繼承人地位,而以忠長取代之。
幾位通事和奉行認為此書雖然含有天主教內容,但並未宣揚教義,因此不必嚴禁,然而江戶城中的老中戶田忠政、土屋政直等人卻對此結論大不以為然。他們認定,雖然唐船(指中國船)船員都已經通過了「踏繪」,證明不是天主教徒,攜帶《帝京景物略》確實是出於無意,但此書既然含有違禁內容,就必須加以嚴懲。老中們下令在中國船員面前將禁書焚毀,並且禁止書籍主人和唐船的船頭再來日本,所載貨物也不許交易,即刻將其遣返回國。
從這件小事上,其實就可看出江戶幕府的鎖國政策是多麼嚴格,同時也是多麼的荒誕了。
工和商大多居住在城市中。江戶時代的城市,以江戶、大坂、京都最為繁華,被稱為「三都」。城市居民主要為武士和工商業者,後者主要被分為擁有土地或房產的「家持」和租房居住的「店借」兩種。幕府和各地大名對工商業者徵收的賦稅比農民相對要輕(實際上是不如對農業來得重視),所以才會有很多商人暴富,到了幕府末期,甚至出現「大坂富豪一怒,天下諸侯驚懼」的局面。
家康去世后,阿江夫人就開始攛掇秀忠將軍廢長立幼。但一則不敢違背亡父家康的意願,二則家光的乳母阿福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秀忠最終仍然沒有聽從妻子的意見,不僅如此,他還提前宣布退位,把將軍寶座讓給了年僅二十歲的家光。
其實阿福並不僅僅照管內事,對於政務也有很大的發言權。寬永六年(1629年),阿福前往伊勢神宮參拜,家光將軍指示她作為自己的代表,轉道入京參謁后水尾天皇。一介乳娘竟然想面見天皇,此事使朝廷上下無不感到驚愕和憤恨,但最終在幕府的壓力下,阿福還是假裝頂著貴族三條西實條的妹妹的頭銜完成了使命,並受天皇賜號為「春日局」——據說此事也是后水尾天皇憤而退位的一個重要原因。
【●家光將軍和幕府機構】
一般認為,江戶幕府奉行「鎖國」政策,導致近代落後不振,一度遭到西方列強的侵略,然而實際上,日本的情況和中國明清兩代並不相同,並且幕府的「鎖國」是有一個啟動過程的,並非始自德川家康。
幕府將岡本大八打入大牢,嚴刑拷問,大八反咬一口,供出有馬晴信勾結傳教士和西、葡商人的諸多不法事。於是幕府將岡本大八以火刑處死,將有馬晴信先是流放到甲州都留郡,進而勒令其切腹自殺——身為天主教徒的晴信不肯自盡,命令家臣將自己刺死了。
平山常陳本是一艘朱印船的船長,因為坐船為中國式平底船,在從馬尼拉回歸日本途中,被荷蘭船誤認為是中國船而遭到逮捕。在搜查平山船的時候,荷蘭人意外地發現了兩名西班牙傳教士,於是如獲至寶地進獻給德川幕府。幕府經過審訊后,將平山常陳和兩名傳教士全都處以火刑,其餘十二名船員也盡皆處死。
寬永十二年(1635年),也就是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親政的第四年,宗氏的家臣柳川調信突然向幕府揭發,說當主宗義成在和朝鮮聯絡的過程中曾經篡改過國書。這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幕府立刻展開周密調查,調查的結果是,宗義成確實曾經修改過幕府向朝鮮遞交的國書中的署名。
階級壓迫和宗教迫害雙重利刃就此加在島原百姓頭上,他們無路可走,被迫鋌而走險。十月二十日,島原有馬村紛起一揆,殺死了松倉氏的代官林兵右衛門,並且攻破藩武器庫,團團包圍住了松倉氏的本城——島原城。
農民們生活在死亡邊緣,已經沉寂很久的天主教信仰隨之再度抬頭,秘密信教以逃避殘酷現實的百姓越來越多。此事為松倉勝家所查知,就在領內搞了一次大清洗,逮捕了很多教徒,要他們舉行「踏繪」的儀式。所謂「踏繪」,是指將刻有耶穌受難像的木牌扔在地上,讓懷疑為教徒者用腳去踩,肯乖乖從命的定非天主教徒,或者雖是教徒卻有心悔改,否則就將被處以火刑。這種方法並非松倉勝家所創,而是幕府搞出來併到處推廣的無聊花樣。
「士」,即指武士,又寫作「侍」。江戶時代武士的身份標誌為允許擁有苗字,可以帶刀,如其權威受到平民百姓的損傷,則可以「斬舍御免」(允許當場格殺)。武士內部也分很多等級,比如上士、中士、下士、鄉士等等,高級武士經過的時候,無論平民百姓還是下級武士都必須伏地磕頭,否則就可能遭到斬殺。幕府還規定,公家、神官、僧侶的身份等級等同於武士。
肥前國的島原半島,本屬外樣大名松倉氏所領,當時的松倉氏家督為松倉勝家,是個冷酷無情而又貪得無厭的傢伙。三代將軍家光在位的寬永十四年(1637年)秋季,島原半島及其南方的肥后國天草群島鬧起了大飢荒,可是松倉勝家仍然按照舊例徵收年貢,並將交不起年貢的數名農民殘酷處死。
提出此議的乃是江戶幕府中期的著名思想家新井白石,他的建議得到了第六代幕府將軍德川家宣的贊同,於是自此以後,幕府所簽發的日本國書之署名,就正式變成「日本國王源某某」了。
江戶幕府時期,日朝關係一直都很良好,貿易往來不斷,尤以對馬的宗氏得到朝鮮李朝同意,每年派出二十條貿易船,收入相當可觀。幕府還想通過朝鮮恢復與中國的邦交,然而中國自明朝中葉以來一直奉行閉關鎖國政策,使得中日兩國間的官方貿易受到極大限制,民間私商倒是熙熙攘攘,甚至當明清之交,很多明朝遺臣都航來日本,大多居住在北九州地區,對於江戶幕府占統治地位的朱子學之確定和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明末大將鄭成功還一度想把日本當作復國的基地,甚至提出向江戶幕府借兵,還好此事並未成功,否則鄭成功怕會前門據虎,後門引狼。
首先,日本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和大陸國家的貿易交往,江戶幕府建立以後,更是把對中國和對朝鮮的貿易往來當作重要國政來抓。德川家康曾經為了彌補豐臣秀吉侵略朝鮮所帶來的惡劣後果,多次派遣使臣前往朝鮮半島,終於求得了和睦協議。慶長十二年(1607年),也就是家康退隱幕後的第三年,朝鮮使臣呂祐吉來到日本,向幕府呈遞國書,此後每次將軍換代,朝鮮都會派來「通信使」,以重申兩國間的友好關係。
在德川家康類似舉措的鼓勵下,各地諸侯也紛紛大力發展南蠻貿易,伊達政宗就曾派家臣支倉常長前往歐洲,謁見羅馬教皇和西班牙國王,要求通商。據說常長本人因此直接得到教皇的洗禮,被授予羅馬公民權。
且說元祿八年(1695年)三月十六日,長崎立山奉行八十島武兵衛下令給大通事(翻譯官)林道榮、小通事林金右衛門,指出本年的第十六號南京來船所攜帶的書籍,經書物改役檢查含有違禁內容,必須嚴格查問,詳細彙報。林道榮等人急忙搜檢船隻,果然找到了命令中提到的《帝京景物略》一書,於是將商船封鎖起來,嚴禁船員登岸,同時將審訊的結果上呈立山奉行所和西奉行所,再由奉行所複查后,於四月十日快馬送去江戶。
有趣的是,一揆軍的首領卻是一個年僅十六歲的少年,俗稱為天草四郎時貞。據說這位英俊少年乃是上帝派遣來拯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日本天主教信徒的,具有莫大神通,教徒們無不尊奉他為「天人」、「天使」,一切都唯四郎時貞馬首是瞻。
幕府統轄各地大名。江戶時期的所謂大名,是指臣服於幕府將軍,受賜一萬石以上領地的武士——大名的家臣也有受賜領地的,但其名義上的主家是大名而非更高一級的幕府,所以不能稱為大名。大名分親藩、譜代和外樣三個等級,幕府初期約二百家,中後期增長到近三百家,統稱「江戶三百藩」。
此外,將軍直屬的家臣,如果封地不足一萬石,則被稱為「旗本」或「御家人」,前者准予直接謁見將軍,後者沒有這種資格。旗本多有領地,御家人則只領俸祿,他們全都住在江戶,平時充當幕府的行政官僚或警護人員,戰時根據封地或俸祿的多少來率領士卒參戰。據享保二年(1722年)的統計,江戶幕府共有旗本5205人,御家人17399人,連同這些人的家臣部下,戰時動員力將近十萬。
江戶時代,各種捐稅名目繁多,僅年貢就經常超過實際收穫物的三分之一,農民的生活是很痛苦的——德川家康就曾經說過想要統治好百姓,就必須讓他們吃不飽而又餓不死的話。不僅如此,幕府還規定了嚴格的身份等級制度,即所謂的「士農工商」制度。
到了元和二年(1616年)八月,二代將軍秀忠頒布了第二次「禁教令」,對天主教徒進行殘酷迫害,很多人因為不肯改變信仰而被活活燒死,史稱「大殉教」。元和六年(1620年),又發生了「平山常陳」事件,標志著日本正式開始「鎖國」體制。
江戶幕府作為對朝主要聯絡官的乃是對馬島的宗氏,這一家族歷史悠久,因為距離大陸最近,所以和朝鮮的關係非常密切,大概就是基於這個原因,宗氏數百年來一直盤踞在對馬島上,從未遭到改易。
據說德川綱吉是個畸形兒,身高僅有一米三零。不過這個畸形兒卻頗為聰明,上台伊始就剷除了酒井忠清的勢力,改以忠直的堀田正俊擔任大老。綱吉愛好學問,關心政治,多施善政,在他統治初期產生了著名的「元祿文化」。
那麼在社會的下層呢?大小封建主主要的賦稅來源是「本百姓」,所謂本百姓就是指擁有一定土地和房產的農民。當時日本農村大多為五六十戶人家的小型自然村,村長被稱為「名主」、「庄屋」或者「肝煎」,主管戶籍登記和收取賦稅,主要出身於「大百姓」(富農)和舊的小國人領主。村長下面就是本百姓,本百姓下面還有「水吞百姓」也就是佃農。
從此宗教迫害擴大為貿易限制,葡萄牙人首先遭到驅逐,然後是英國人,最後在寬永元年(1624年)嚴禁西班牙船隻來航。日本船隻除朱印狀外,還必須得到「老中奉書」才許出海,居住在外國的日本人也一律嚴禁歸國,歸即處死。
日本南部的琉球群島,從十五世紀以來就一直為土著尚氏所控制,尚氏向明朝稱臣,受封琉球國王。因為琉球的貿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所以慶長十四年(1609年),急於挽救財政危機的薩摩國大名島津家久就侵入並佔領了琉球國。幕府承認島津氏對琉球的控制權,但島津氏也很鬼,並不廢黜尚氏國王,讓他們仍以藩屬的名義向明朝進貢,從而得以通過琉球國和明朝展開官私貿易。一直到明治維新以後,逐漸軍國化的日本才真正吞併琉球王國,把它變成了現在所謂的「沖繩縣」。
朝鮮李朝為中國的藩屬,其君主稱號為「國王」,所以在與日本交往的時候,也希望雙方平等建交,日方國書最後署名「日本國王某某」。在朝鮮人想來,天皇什麼東西咱們不清楚,日本真正的統治者豐臣秀吉可是受過明朝「日本國王」封賜的,現在的德川幕府繼承了豐臣氏的事業,當然也就是明朝下屬的一位國王了。然而幕府並不了解朝鮮人的想法,德川秀忠在位的時候,國書後面只署名「日本國源秀忠」,宗義成感覺不大好辦,就去懇求起草國書的僧侶金地院以心崇傳,請他改個署名。
天草四郎,某些記載中也寫作大矢野四郎或者江部四郎,據考證,他原本的苗字應該是益田,乃是小西行長的家臣益田好次之子。關原合戰後小西行長被斬首,領地遭改易,家臣們紛紛四散成為浪人,據說四郎時貞從小就居住在長崎港,虔誠地信奉天主教,並向旅居日本的荷蘭人學習過西洋醫術——所謂神通廣大,能活死人,肉白骨,大概不是完全的空穴來風吧。
且說家光將軍在位的時候,最為寵信的有老臣酒井忠世、土井利勝、松平信綱等人,以及一代女傑春日局。春日局就是家光將軍的乳母阿福,本為明智光秀的重臣齋藤利三之女,她因為和將軍親如母子,又在將軍繼嗣問題上幫了家光很大的忙,所以等到阿江夫人去世、德川秀忠退位以後,她成為了「大奧」實際上的領導者——所謂「大奧」,就是指將軍的後宮。
身份等級的第二級是「農」,也就是農民,江戶時代是重農的社會,因為有了農民才有土地產出,才有武士們享受的年貢和俸祿。比農民身份更低的是「工」也即城市手工業者,以及「商」即商人。雖然商人在四個等級中排位最低,但他們逐漸成長起來,掌握了財政實權,到了江戶幕府後期,很多豪商甚至比武士更為尊貴和顯赫。這些商人把商號當成自己的苗字,按照武士家族的習慣來管理商號,主人和學徒之間的關係和武士團中的「寄親寄子」關係簡直毫無兩樣。甚至還有很多商人趁著武士家族破產或絕嗣的機會,把自己的兒子過繼過去,竊得了武士的苗字和家業,幕府雖然多次下令嚴禁也終究無濟於事——只要有活不下去的貧窮武士,只要有腰纏萬貫的豪商,有買家有賣家,這種地下交易就是永遠無法根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