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路軍戰記》目錄

第二百九十八章 激烈交鋒

第二百九十八章 激烈交鋒

《修正案》通過把國民大會的權力委託給議政會,把立法院的部分權力移交議政會這樣的手段,使受約束很少的議政會能夠以政權名義來牽制治權,而總統和政府的權力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約。
孫百里環顧會場,鄭重說道:「我代表福建、江西、廣東三省參政代表提請大會對《修正案》進行表決,支持我們的請站起來!」
最後,國民党參政員提出建議,主張將國民大會的會期改為每年一次,堅決反對設立國民大會議政會,在野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則力主維持原案。激烈的爭吵和辯論持續了整整一天,由於雙方各執一辭,始終無法取得一致意見。
眼看著凝聚著參政員們無數心血的《修正案》就要陷入束之高閣的境地,孫百里再也按捺不住心頭的怒過,用力一拍著身前的桌子,當參政員們的目光全部被吸引過來之後,他立即長身而起,大聲說道:「蔣委員長、秘書長、各位參政員,我想請教諸位一個問題:究竟是國家利益、民族利益重要,還是黨派利益重要?」
孫百里沒有等待別人給出答案,而是用沉痛的語調繼續說道:「自總理創立民國到現在,已經過去了整整三十年,可是國家依然是一片散沙,民眾依然生活在貧困之中,造成這種狀況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實際控制中國的各方力量之間缺乏信任!儘管如此,當日寇全面入侵之後,大家還是竭盡所能地團結在國民政府的周圍,一致對外,進行全民族抗戰,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局面,是因為大家都能夠以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為重——不管是國民黨、共產黨、第三黨、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還是像福建、廣西、山西等地方實力派,無論大家的政治立場有多麼大的差異,但是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們深愛著自己的土地和人民,並願意為之付出生命和鮮血!」
「然而,我非常失望地看到,某些人依然把黨派的利益置於國家利益之上,繼續製造不和諧的聲音,把這個實現全民族和解的大會時機白白浪費掉,實在令人痛心疾首!」
《修正案》在國民大會與國民大會議政會的關係上,做了非常重要的調整,賦予國民大會六項職權:選舉正副總統、立法院正副院長、監察院正副院長、立法委員、監察委員;罷免正副總統、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各院正副院長、立法委員、監察委員;創製法律;複決法律;修改法律;憲法賦予的其他職權。這些規定,與《五五憲草》沒有區別,但是卻賦予國民大會議政會相當重要的職權,這些職權一部分為國民大會閉會期間行使的職權,包括:議決戒嚴案、大赦案、宣戰案、媾和案、條約案;複決立法院已經通過的預算案、決算案;得創製立法原則並複決立法院之法律案;受理監察院依法向國民大會提出之彈劾案。另一部分為通常情況下行使的職權,包括:對行政院正副院長、各部部長、各委員會委員長提出不信任案;對國家政策或行政措施,得向總統及各院院長部長及委員會委員長提出質詢,並聽取報告,以及接受人民請願、總統交議事項和國民大會委託的其他職權。
然而,事實的發展卻出人意料——行政院長孫科首先向大會詳細報告了《五五憲草》的起草經過,特別申明完全是按照總理的三民主義和建國大綱來制定的,儘管他承認不應該墨守條文,卻聲稱這部憲草大體可採用,並且具有過渡性和進步性,因而給熱心支持《修正案》的參政員們心頭蒙上一層陰影。
會議開始前,包括國民黨開明人士在內的各方代表普遍持樂觀態度,因為該案制定者不僅理智而公正,且對國家政治建設研究有年,又與國民黨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更重要的,蔣介石召集起草者進行座談的時候態度十分開明,所以都以為這份決議能夠被國民黨中樞接受。
這時候,蔣介石一反前幾天的溫和態度,公開對《修正案》當中限制政府權力的規定表示不滿,他鐵青著臉說道:「修改憲法,必須適合中國當前的國情,並且與總理的五權憲法相符合,這是必須遵循的兩個原則!然而,起草者們顯然沒有考慮這些,直接照搬歐洲的議會政治模式來制定憲法,完全違背了總理遺訓。所謂設立國民大會議政會的提議更是荒唐——現在中國正處於戰爭狀態,前線的形勢往往瞬息萬變,而議政會卻嚴重束縛政府的行動,必將導致嚴重的損失。我實在想不通,勞動這麼多學者專家,居然制定出這種不能施行的制度,真不知道他們是如何工作的,他們的責任心又在哪裡?」
《修正案》所規定的國民大會議政會的上述職權極為重要。首先,它把原屬國民大會的部分職權移歸議政會,這樣一來,即使國民大會有名無實,只要議政會不停止運轉,人民的權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證。其次,它規定議政會要受理監察院的彈劾案、要對政府長官得提出不信任案、要向總統及五院等提出質詢。這些關於議政會與五院關係的規定,有利於加強對治權的監督。尤其是對立法院來說,《五五憲草》原規定它有議決法律、預算、戒嚴、大赦、宣戰、媾和、條約等案和其他重要國際事項的權力,而現在則把戒嚴、大赦、宣戰、媾和、條約的議決權移至議政會而不是交給國民大會;立法院雖保留了法律、預算、決算初議權,議政會則握有複決權,實際上是讓議政會控制了立法權。再次,對總統權力進行了某種制約。《修正案》將《五五憲草》規定的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院為行使上述五種權力的最高機關的條文全部刪除,改為總統領導中央政府和五院並對國民大會負責,並賦予議政會若干限制總統的職權,其中包括:凡經國民大會議政會複決通過之法律案,總統必須依法公布;總統雖然有權發布緊急命令,但發布命令后,應當即提交國民大會議政會追認。
「現在,全國各地、各階層的代表們不遠千里,有的甚至冒著生命危險來到陪都參加參政會議,目的就是想通過這次會議來摒棄己見、消除隔閡,建立一個能夠容納所有愛國者的聯合政府,更加緊密地團結協作,共同打擊日寇,早日光復國土,解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淪陷區民眾!」
與會者都沒有想到蔣介石的態度居然會急轉直下,會場頓時陷入短暫的沉寂,秘書長王世傑急忙請蔣以議長身份提議將各種意見並送政府,以緩解現場尷尬的氣氛。
1941年3月12日,參政會議首次就《五五憲法草案修正案》舉行提案討論,蔣介石親自擔任會議主席。
會場上頓時響起暴風雨般的掌聲,參政員們一邊鼓掌一邊站起身來,一個個高大的身影頓時把頑固派全部遮擋住,同時也給呆立在主席台上的蔣介石帶來巨大的壓力,迫使他示意王世傑統計人數,是否達到法定的比例。
隨後,張君勱代表《修正案》起草委員會成員在會上做了四十分鐘的口頭說明,特彆強調了設立國民大會議政會的必要性,他指出:以兩千餘人的國大代表行使直接民權絕不是件輕而易舉之事,因此常設性的議政會實際上就是經常性的國大。英國上下院議員人數分別為740和615人,美國分別為96與436人,法國分別為314與618人,義大利分別為376與400人,這些國家的議員都沒有中國的多,政權行使卻能夠非常暢順,足以證明設立議政機關的必要。
張君勱的發言結束之後,參政員們圍繞國民大會閉會期間是否需要設立常設機構進行發言,國民党參政員和其他各派參政員展開激烈辯論,一時之間,會場上唇槍舌劍,火藥味越來越濃。論戰的焦點,集中於對權能劃分的理解上。國民黨方面認為《修正案》賦予議政會的預算、決算、宣戰、媾和等權不能算政權,因為這些在總理遺教上是找不到任何根據的。同時指責起草者對《五五憲草》相關條文的刪節和修改,都是著眼於國民大會議政會的增設,凡是無礙於議政會職權的都勉強聽任存在,與擬增設議政會的精神和作用有所抵觸的,就一律刪除,完全是立場決定態度,這樣先入為主的做法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表現。《修正案》支持者則一再說明他們根據的也是孫中山遺教,並未反對政權治權分開的原則,但認為議政會的權力屬於政權而不屬於治權。
在張君勱做報告期間,國民黨頑固份子紛紛寫條子遞上去,表示抗議,其中一位國民党參政員竟然直接從座位上站起來破口大罵,不僅使在野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寒心,就連旁聽席上的國民黨開明分子也搖頭嘆息,表示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