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清》目錄

第八百三十八章 獅虎黨爭:武人的戰場

第八百三十八章 獅虎黨爭:武人的戰場

這個團體很不穩定,除了朱一貴等核心成員外,其他成員並非都以汪士慎馬首是瞻,除了少數決定性的大議案外,其他議案都各有立場,汪士慎也從未以「社首」自居。
商量妥當,朱一貴出了房間,臉上恭謹之色消失,代之的是不屑,還低低自語道:「爭權就是生死斗,哪能還懷婦人之心,你汪瞎子真是愧為鰲頭人物……」
「第二計,天廟不能置身事外,得由彭祭祀入手,把整個天廟拉進來,逼迫官府求變!官府一力提防天廟涉政,要壓下天廟,官府就得讓步,這就是我們的機會。」
「第一計,也是前提,找不要命的報紙,把此事的勢頭造起來,讓天下人看清官府的醜態。」
汪士慎沉吟片刻再道:「第一步自是要找報紙,將此事公諸於世。這一案也是由官府黨爭而起,我們可由兩派嫌怨入手,看是否能由谷城縣入手,再爭取湖北法院秉公處置。總之關鍵是先救下無辜民人,再說其他。」
李克載來到谷城已是十一月初,為出這個差,還不得不走軍令程序請假。原本他還在想,是不是讓頂頭上司孟松海不準假,如此就可以避開這個漩渦,後來覺得這怕又要把孟松海乃至海軍都拖進漩渦里,還是辛苦一趟,權當歷練吧。
他掃視眾人,沉聲道:「在下本早計劃搶下頭一棒,作篇大文章,可有人遞話了,此事稍緩報。今日把之前召各位的話再說一遍,若是誰急著上前給哪邊當刀子使,怕要生什麼不測。不是新聞司,在下可看不起他們,陳侍中是遞過話,但他本就涉事,他的面子也顧不得了,可那位的面子不能不給。嗯……猜到了就好,這麼多年,絕少有過啊。」
朱一貴迎合道:「社首說得是,我們東院正可利用這個機會,把訟律之權奪到手。哪些案子才能定為軍國案,哪些案子訟師能進,哪些案子輿論能議,這些都不能讓官府說了算。扣漢奸密諜帽子,叛國賣國之罪,這把刀的刀柄握在官老爺手裡,天下人人都怕,我們民社若是推動東院奪下這柄刀……」
白小山若有所悟:「是要看太子所為么?」
「稍等,不是等政事堂的堂差……」
朱一貴兩手空空回了谷城,汪士慎這邊居然也沒什麼進展,非但《越秀時報》、《江南時報》、《士林》和《中流》等國內大報沒來,甚至連國中那份「小報中的大報,大報中的小報」,歷來對國政冷嘲熱諷的《正統》都沒派人來,湖北地方的報紙更是無人響應。反而主動跑來了幾家以宮闈秘事和志怪小說聞名的小報,汪士慎可不敢用他們。
以秘書監常事隨同政事堂視事的李克載,對父皇有些不滿,他給父皇寫信說過這些事,包括自己的理解,可父皇就吝嗇地回了三個字:「知道了」,然後就把話題拐到母親和各位娘娘,以及年幼弟妹的身上。
但也就是那幾項議案,讓這個民社開始成為東院最有影響力的一派。早前《禁毒法》因西院抵制而失敗,讓東院認識到自己需要團結,之後《國罪法》的失敗又讓東院開始摸索法權方向,而後終於以《普蒙法》成功拿到了蒙學監察權,讓東院的院事老爺們不再是國中的清談客。這一系列的努力,都是民社在推動。
汪士慎神色複雜地道:「是等大皇子。」
朱一貴深有同感地點頭,但不等也不行,誰知道皇帝是怎麼寄望太子的呢?
朱一貴話還沒說完,汪士慎就皺眉止住:「你的意思,是不計後果,把此事鬧得越大越好?天廟涉政,官府與我們東院生死相爭,到時一國要亂到什麼地步?」
雷襄道:「要緊關頭,咱們暫緩一步吧,這也是……」
汪士慎決然道:「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到時就把我的脖子送到刀下,看官府有沒有膽量把瞎子我跟那些民人一同斬了!」
果如朱一貴所料,從通判到巡按,都以冷臉相對。
汪士慎斂容搖頭:「爭也要循正道而爭,官府把民人當爭利的籌碼,我們難道也要把民人當爭權的籌碼?再說你這般爭,是奔著砸檯子去的!朱賢弟,你是幹才,但我們爭是為了創下新的經制,而不是掀了桌子。」
武昌府,岳陽樓上,雷襄、白小山等一幫報人筆客相聚一堂,推杯換盞,席間卻滿是沉鬱之色。
汪士慎覺得不太現實,就只想著眼于這件案子上,朱一貴卻道:「我有三計!」
報紙沒人來,湖北東院的院事也被巡撫楊燁暗中勸走了一大半,河西慘案的火頭如風中殘燭,像是隨時就要熄滅。
來谷城幾日,襄陽知府、巡按、谷城知縣和通判都借各種機會跟李克載碰過面,除了見禮之外,也沒更進一步的試探。李克載對此有兩個方向截然不同的理解,一是不希望自己在這事上說話,就只給父皇當傳聲筒就好。一是希望自己表態,但不敢作得太直接,怕落下「結太子黨」的把柄,這事在舊朝可是絕大忌諱。
朱一貴的總結令汪士慎連連點頭,還補充道:「不止是我們,還有輿論,扣上滿清密諜的帽子,我們進不去,訟師進不去,輿論也進不去。」
「你們何苦為陳侍中火中取栗?把我們東院擋開后,他依舊得拿掉你們。薛次輔能救你們嗎?他怕是也要隔岸觀火,把你們丟出來,當作安撫我們東院的卒子。好好想想,你們就該跳出這個棋局,跟我們東院走到一起……」
不滿歸不滿,朱一貴在東院乃至國中的名望都是依附汪瞎子而來,大家對他的印象就是「汪瞎子的伴當」,因此他不敢太過違背汪士慎的原則,接下來幾日,就勤勤懇懇在谷城縣和襄陽府之間來回。
雷襄聳肩:「或許是,或許不是,就看太子怎麼做了。」
無視那常事似乎有些內傷的面孔,李克載陷入深思,他必須做決斷了。
見汪士慎還穩得住,朱一貴很訝異,汪士慎是這麼回答的。所謂堂差,就是政事堂派出的視事專員,英華如今沒欽差了,大家習慣地把政事堂派出來的視事專員叫堂差。
汪士慎嘆道:「本朝最不該有的,就是衙門裡的青天大老爺,或者是明察秋毫的皇太子。」
所謂「民社」,並不是個固定團體,而是這幾年以汪士慎為核心團結起來的一幫東院院事,在諸多議案上同氣連枝,因為立場總是偏向于貧苦之人,被輿論概稱為「東院民社」。
接著朱一貴找到谷城通判,乃至襄陽巡按。法院跟地方是兩套體系,互不相礙,此案關鍵更在法院。汪士慎認為法院應該自有立場,有可能說動,朱一貴卻覺得法院和地方的根子眼下都在朝堂,雖有隔閡,其實還是一丘之貉,而且此事涉及訴律之權,更是直接針對法院,絕無可能支持東院。
東院爭法權,步步艱辛。之前立《普蒙法》,還因要奪文部監察權,惹得政事堂激烈反對。不是拉上了西院,還有皇帝表態支持,這樁法權還難到手。現在要直接奪整個官僚手中的一把刀,政事堂的閣臣們估計都有封了東院的心。
「父皇還真是撒手不管了呢……」
對他來說,這些東西就跟別人嚼過的甘蔗一樣,份外噁心。無知民人被滿清密諜挑唆,故意製造事端,官府一忍再忍,為了人質的安全,最終不得不出手。武西直道只是由頭,並不是此事關鍵。反正錯都在民人,死了的活該,活著的還得治罪,不管是谷城官府,還是武西直道襄陽段,都沒錯。
愣了片刻,朱一貴大致明白,為何地方和法院都沒說動,原來是未來的太子要來辦這一案。太子會是什麼看法,會怎麼處置,又是按著什麼章程來處置,大家心裏都沒底,所以就把案子凍在這裏,鎮之以靜。
李克載打了個哈欠,「有些困了,今日打算早些睡覺。」
朱一貴不甘地道:「若是三面都不見效呢?」
在谷城縣衙後院里,李克載無聊地翻著文檔。他的職務不允許他接觸直接的案件卷宗,更別說提查人犯和問詢當事官員,就只能看堂差整理出來的東西。
朱一貴對谷城知縣江明和典史崔至勇的勸說不可謂不犀利,兩人明顯都有過掙扎,但最終還是決然搖頭,說此案自有章程,他們也是秉公辦事。
朱一貴比汪士慎還激動:「社首,我們的目標是奪下訟律之權!」
這前景連汪士慎也很是心動,但他搖頭道:「這似乎有些遠了。」
朱一貴嘆道:「社首,這是爭權啊,哪能這般計較?」
如往常一樣,汪士慎苦口婆心地勸誡著,朱一貴垂下眼帘,靜靜受教,末了再恭恭敬敬地問:「依社首看,我們該當如何?」
白小山道:「這不好,河西案正牽動一國政局,我們報人怎麼能置身事外,不派人查探,不登報廣告?老雷,難道此事也要顧全大局?那我們報人豈不成了官府中人,事事得聽號令?」
朱一貴似乎稍稍滿意,點頭道:「社首熟悉報界,小弟就負責聯絡谷城縣和府省法院。」
「官府乃至朝堂為利而爭,斗得滿嘴是泥,醜態百出,大家本看笑話就好。可現在牽連到了民人,原本斗得七竅生煙的兩方一下就抱成了團,操弄訟律之權,肆意構陷無辜,就為了把民人,把我們隔開……」
作為民社專門負責「串聯」的朱一貴,滿腔熱血都放在了「奪權」之事上,谷城河西案自然被他視為又一處從官府手中撬走法權的裂縫。
到了第四日,似乎各方都忍耐不住了,這日傍晚,隨同李克載而來的秘書監另一位常事目光閃爍地問:「殿下有什麼打算?」
接著雷襄笑了:「小白你也別喪氣,這不是讓咱們不登台,只是緩緩而已,等咱們登台,怕正到壓軸之時。」
「第三計,官府不是構陷民人賣國么?我們彈劾官府賣國!商部、工部和計司跟滿清來往可不是一般的密切,諸多放不上檯面的交易,我們抖摟出來,全天下人都會佔在我們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