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神》目錄

第112章 申時投誠

第112章 申時投誠

在中軍大營里,拓跋珪展開大宋和大哲的地圖,思考起應該怎麼在盡量減少麾下軍隊損失的情況下,又讓東門關迅速向大哲皇都求援的方法來。此次大軍南進,皇帝陛下雖然已經儘力,但他手下的強力符籙師並不多,皇帝陛下說,是為了避免慕容熙礙事,這才將國內一些忠心於他的符籙師都給調了出去。
顧彥成曾經是大夏李貞元帥的副將,平素也多有智計,兩國聯軍能夠如此迅速的將大宋打得只剩下最後三府之地,顧彥成居功至偉。拓跋珪平生從不服人,除了以一人之力將邪鬼軍團覆滅的大哲駙馬文子符和當年統領地上界聯軍橫掃邪鬼軍團的楊桂英之外,拓跋珪這一生便沒有再服過任何一人,即便是大容國師慕容熙,拓跋珪也自認自己不會遜色於他。但是經過與顧彥成合作的這些日子,拓跋珪也不得不對顧彥成頗為佩服。兩人商議定下計策之後,拓跋珪便集結了大容五十萬大軍,大張旗鼓的直撲向松府城,之後又按照計劃,忽然轉向北進,待甩開了大宋的斥候之後,將手下三十萬大軍打散,讓他們又悄悄返回了大宋。
商議既定,楊桂英便坐上帥位,按部就班的將一條條命令發布了出去,眾人各司其職,自領了自己的差事去準備了。楊桂英又傳下命令讓三軍整備,隨時準備應戰,又將夜貓從松府城給調了回來,讓他幫忙鎮守蘇城,而文子符則帶著周言往大哲皇都去了。
拓跋珪志得意滿的一邊幻想著攻佔下了大哲和大宋之後封王拜侯的景象,一邊指揮著大軍向東門關急趕。一路之上屠殺了幾波大宋的反抗勢力,大軍安安穩穩的進入了大哲地界,再行不遠便是號稱天下第一雄關的東門關了。
其實拓跋珪心中一直擔憂文子符忽然跑回大哲,以他的實力,即便是大夏和大容有八十萬大軍,也不夠他一個人打的。當年文子符隨手一擊,數百萬跟地上界聯軍激戰正酣的邪鬼軍團頃刻間就化作了灰燼,這等駭人聽聞的事情可是他親眼所見。不過大容皇帝曾經吩咐過他,說道文子符必然無法分身趕來救援大哲,拓跋珪這才收起了懼怕之心,果然大夏和大容進軍大宋以來,一路順利無比,拓跋珪便知道皇帝陛下所言非虛,只是他心中一直很好奇,皇帝陛下到底是怎麼將文子符那樣的強人給限制住的。
眼看臨近東門關,拓跋珪便下令大軍休整,等人馬俱都精神了再去攻擊東門關。原本拓跋珪是想讓顧彥成帶領的大夏軍隊來攻擊東門關的,只是顧彥成說大夏行軍速度不如大容,而且此次攻擊東門關的目的也不是為了打下東門關,大容只需要虛應故事便行,拓跋珪也覺得只要不攻擊東門關,大容這些寶貴的騎兵應該不會有多大的危險才是。而且大哲軍隊的戰力拓跋珪早就見識過了,這些年聲勢無兩的大哲統帥蔡攸率領的四十萬大軍被他拓跋珪的五十萬大軍打得潰不成軍,如果不是秦重捨身忘死直衝他的中軍,二人一番大戰久久不能分出勝負,耽誤了他命令大軍行動的時間,只怕大哲四十萬大軍早就已經全軍覆沒了。
外面的守衛應了聲是,過不多久便領著一名身著大哲鎧甲的軍漢進了大帳。那軍漢見了上首帥位上穩如泰山的拓跋珪,納頭便拜,說道:「大哲東門關守將,燕親王魯直麾下偏將申時叩見大容元帥!」
蔡攸正震驚與自己孫子的計謀之厲害,心中正是極為快意的時候,又聽楊桂英如此不輕不重的拍了他一個馬屁,頓時便喜笑顏開,呵呵的捋著鬍子,看著自己的孫子不停點頭,暗道孫子總算是長大了,我蔡家也算是後繼有人。
果然不出拓跋珪所料,那申時不停點頭哈腰,連連給他拱手,諂笑著說道:「回稟元帥大人,小人蒙關中各位兄弟推舉,是來代表他們向元帥投誠的……」
雖說蔡必還沒有在楊桂英面前顯露過什麼神鬼莫測的計謀,但方才他一番分析也是入情入理,已經讓楊桂英對他有些看重了,便點頭道:「既然有想法,便說出來吧。正好我也想到個將計就計的主意。」
拓跋珪心中一喜,想起三十多年前大哲東門關守將放風而降的事情,暗道莫非合該老子運道,這大哲的守將竟是懼了我大哲的軍勢,前來投降來了?想到高興處,拓跋珪也顧不得再考慮什麼攻城的方略了,整了整身上的鎧甲,大聲道:「快快請他進來。」
※※※
好不容易控制住思緒,拓跋珪這才靜心思考起攻城方略來。只是大容一直以來都不擅長攻城,他拓跋珪也從來不曾領軍攻擊過堅固的城池關隘,如果不是這些日子跟著顧彥成學了些攻城的手段,只怕他雖然率領著二十萬大軍逼到了東門關城下,也會束手無策。
且說大容元帥拓跋珪,他年方三十,乃是大容今年來才崛起的少壯派,如果不是因為自身實力比之慕容熙差了許多,只怕這大容三軍統帥的職位還落不到慕容熙的頭上。只是此次慕容熙被大容皇帝調到了大夏去,這三軍統帥的位置自然就落到了拓跋珪身上。
如今他志得意滿的帶著麾下二十來萬騎兵,一路捲起滾滾煙塵,向大哲東門關趕去。不久前他和大夏統帥顧彥成二人得到大哲又調集了三十五萬大軍來支援大宋,他靈機一動,便想到了攻擊東門關,迫使大容不得不調兵來協助防守,然後自己以逸待勞消滅大哲援軍的計策來。
不過銀級符籙師在軍隊中的作用畢竟不小,即便不能轉瞬間消滅十幾二十萬軍隊,也能抵得上十萬大軍的作用。如果東門關有一位銀級符籙師坐鎮,那是絕對不可能失陷的。想來只會紙上談兵的文子符之所以能夠補充蔡必的計劃,便是因為他是銀級的符籙師,心中對銀級符籙師的作用極為清楚。
申時謝過了拓跋珪的恩典,這才爬起身來,躬身站在一邊,看起來完全就是個軟骨頭的樣子。拓跋珪暗暗搖頭,對大哲的將軍頗不以為然,兩年前楊大元帥何等風姿,駙馬爺又是何等英雄,想不到大哲離了他們便尋不出個像樣的人物了,像這等沒骨頭的軟蛋居然也是天下第一雄關的偏將,大哲之腐朽已經可見一斑了。
其實拓跋珪原本的計劃是憑著五十萬大軍直接攻下東門關,然後大軍深入大哲腹地,到時候與西邊的顧彥成二人裡應外合,大哲和大宋也是唾手可得。只是顧彥成認為東門關下道路狹窄,並不適合大容騎兵衝鋒,便阻止了他這想法。拓跋珪也知道大容騎兵並不擅長攻城,在顧彥成的勸說下,還是放棄了直攻大哲的打算,只要能夠消滅掉大哲的軍隊,到時候大宋和大哲兩國都沒了軍隊,而大夏和大容還有八十萬大軍,自然可以輕鬆攻佔下大宋和大哲的土地。
蔡必合起摺扇,躬身道:「大元帥高見,在下與大元帥想法不謀而合,其實在下想到的也是將計就計的主意。」見楊桂英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蔡必接著道:「他們大容和大夏不是想藉著強大的兵力硬逼我們出戰然後以逸待勞消滅我們的援軍么?既然已經識破了他們的計謀,那麼我們不妨將計就計,他要我們出兵,我們就出兵,而且還要盡量多出兵,最好能夠顯得蘇杭松三府的防禦也有些捉襟見肘,到時候大容東門關外的騎兵必然返回攻擊我們前往東門關的援軍,於此同時大夏三十萬大軍也必定來攻擊蘇杭松三府,然後我們再……」
據說三十多年前大容數十萬鐵騎難下,險些就將大哲給覆滅了,但是即便是那一次幾乎將大哲滅國的戰爭,大容也不曾憑著真本事將東門關攻下。拓跋珪雖然驕傲,卻也知道憑著自己手下這些兵力,要讓東門關報急不是難事,想要攻下東門關,只怕會付出極大的代價。當初出征前皇帝陛下曾經千叮嚀萬囑咐,說道萬萬不要將大容的軍隊拿來打攻城戰,拓跋珪謹記皇帝陛下的教誨,也都盡量讓大夏的軍隊去攻擊大宋的城池,所以如今大夏三十萬大軍已經只有二十來萬,但大容五十萬大軍卻並沒有受到多大的損失。
這也難怪蔡必的計策會有漏洞,他畢竟實力不高,在他的想法里,銀級符籙師消滅十來萬軍隊那是理所應當有輕鬆自如的事情,比如當年魯仲道以一人之力逼退大容數十萬鐵騎,在大哲皇室的有意吹捧下,早就已經傳得神乎其神,什麼護國王一擊屠殺十萬大容騎兵之類的故事到處都是。蔡必雖然因為家世原因知道的比一般人多些,卻也不免犯了常識性錯誤,雖然計謀沒什麼問題,但對銀級符籙師的估計卻過高了。
而文子符作為正正經經的銀級符籙師,尤其是他自身的能力又極全面,如果說讓他在大容騎兵里殺個七進七出那是絕對沒問題的,但要讓他消滅掉大容十幾二十萬大軍,其實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尤其是威力龐大的靈咒需要很長的時間準備,甚至數日的準備時間都有可能,文子符自然不會認為單憑一名銀級符籙師加上戰鬥力本就比不上大容,人數也遠遠遜色于大容的東門關守軍便能將這十幾二十萬人消滅。如果說真要消滅這十幾二十萬軍隊,文子符詳細只要自己再次溝通天地靈氣,倒也不至於多難,只是當年與邪鬼軍團一戰,他失控暴走的事情還歷歷在目,而且這般情勢也犯不著如此冒險,所以還需得按正常情況來看。
想起秦重,拓跋珪就氣得牙痒痒,兩人在戰場上對上已經不止一次,可惜每次那秦重帶著少量親軍來去如風,即便是大容最精銳的騎兵也追之不上。而拓跋珪也與秦重單對單的戰過多次,卻都是不分勝負。也不知大哲最近到底走了什麼狗屎運,不僅迅速崛起了兩位天賦極佳的少年銀級符籙師,便連大哲的將軍如今也已經極為厲害了。
首先應該造一些攻城器械,比如雲梯之類的。大容雖然沒有帶什麼攻城器械,但是東門關兩邊山高林密,要砍些百年樹木做攻城器械倒也不是難事。好不容易摸到點頭緒的拓跋珪還沒相處之後該怎麼辦呢,便聽到外面守衛稟報說大哲東門關守將派了信使過來求見。
見這申時見了自己就跪倒磕頭,拓跋珪更是志得意滿了,呵呵笑著道:「將軍快快請起……」雖然嘴上說著快快請起的話,他卻是坐在帥座上連手指頭都不曾動過一下。
雖然心中不齒,拓跋珪卻是並不表現在臉上,笑問道:「將軍來的大容軍營,到底所為何事啊?」他這就是明知故問了,想申時這樣的軟蛋,敢單槍匹馬的求見他這位大容統帥,要不是來投降的,還能幹什麼?難道他還是文子符那樣的強者,想要從大容二十萬大軍里殺出去?
蔡必我們如此如此,這般這般的說了,楊桂英臉上頓時便露出喜色,贊道:「好計,本帥雖然也曾想到將計就計消滅大容分散出來的騎兵,卻沒有參事這計謀周全。」說罷轉向蔡攸道:「老太師有孫如此,可惜可賀啊!」
凝望著桌子上的兩張地圖,拓跋珪心緒飛散了起來,一會兒想起自己率領大軍為大容開闢了萬里江山,一會兒又想起文子符得知大哲被滅國爆發雷霆之怒,攪得大容不得安生。但是對於大夏和大容此次聯合起來能夠將大宋和大哲兩國滅國的事情,拓跋珪卻是半點都沒有懷疑的。
蔡攸和蔡必同時謙虛幾句,楊桂英就想要按計行事,文子符卻忽然道:「且慢,蔡必這一計雖然極好,但卻也有些漏洞,如果憑著銀級符籙師的實力,要在東門關上將集結起來的大容騎兵打得全軍覆沒也不是多難的事情,但是大容騎兵來去如風,如果他們見勢不對想跑的話,我們卻也是攔之不住的。想要將分散到東門關的大容騎兵盡數殲滅,還需得這樣……」
拓跋珪就想不明白了,慕容熙是大容的國師,這十幾年來剿滅邪鬼軍團立下了赫赫戰功,要說對大容的忠心,慕容熙是絕對不會有問題的。但是皇帝陛下卻說慕容熙礙事,就讓拓跋珪摸不著頭腦了。雖然兩年多之前地上界五國在大宋會盟,簽下了盟約,但是拓跋珪也絕對不會天真的以為這些盟約就能束縛住國師想要為大容開疆拓土的決心,到底又是什麼事情會讓國師阻止大容南攻大宋呢?
蔡必將手中的摺扇展開,輕輕搖了搖,頗有些指點江山運籌帷幄的味道,微笑道:「大元帥,我有一計,定然能夠一戰而定乾坤,只不知大元帥肯聽否?」
說到文子符溝通天地靈氣,當初他在紫級一階的時候能夠與天地靈氣溝通,那是因為存了死志,已經完全不計後果再加上機緣巧合,這才有了他當年一人之力滅掉邪鬼軍團的壯舉。如今他實力大進,已經是地上界僅有的八位銀級符籙師之一,以他陰陽五行符法的造詣,現在要溝通起天地靈氣來也不再需要靠運氣了。但是個人能力與天地靈氣又怎麼能夠比擬?即便文子符如今銀級四階的境界,也不敢保證一定能夠控制得住天地靈氣的狂暴。除非等他進入了金級,以身入五行,那時候便時時與天地靈氣相通,一舉手一投足便有排山倒海的莫大威能。當然此時文子符還遠遠沒有摸到金級符籙師的門檻,而且他修行的陰陽五行符法雖然厲害,但他畢竟修鍊的只是殘篇,根本就沒有得到完整的陰陽五行符法秘籍,要想進入金級符籙師的境界,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文子符手指敲擊在桌面上,斟酌了一下說道:「想要將東門關的大容騎兵消滅,我們需得……」他將自己的想法說了,蔡必第一個點頭贊同道:「駙馬爺說得有理,在下畢竟實力低微,錯估了銀級符籙師的作用,如果不是駙馬爺提醒,在下這個計策說不得最終只能功虧一簣了。」
拓跋珪雖然實力並不算頂尖,但也不是一般人能忽視的,除了像文子符和周言這樣的怪胎,在他這個年歲能跟他比肩的,也只有最近才在戰場上遇到的大哲先鋒將軍秦重了。當初與邪鬼軍團大戰的時候,雖然地上界的統帥是楊桂英楊大元帥,但他拓跋珪也曾經今次帶領麾下的騎兵衝鋒陷陣,他自己也好幾次在邪鬼軍團陣中殺進殺出,拓跋珪自問自己立下的攻擊可不比慕容熙要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