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風》目錄

第435章 堅守

第435章 堅守

沒錯,現在虹軍主力正在收拾四處潰敗的各路湘軍,還沒有收攏回來,而李續賓今日雖然與紅賊纏鬥了一日,但是現在突圍,確確實實是出於虹軍意料之外,可以說是最好的突圍時機。
他的意思很明顯,那就是南昌不可守,曾國藩沒有從他這裏獲得足夠的支援,卻是有著相當的決心:「克庵,紅賊昨日與我惡戰,雖然大破我師,但是折損亦多,可以說是頗損元氣,何況現在俄法兩夷用兵于江浙,紅賊龍槍、楠溪兩股素為賊中第一等精銳,必當回師江浙,因此依我之見,只要今日守住江西省城,可以以江西省城為中樞,收復江西全省,只要收復江西全省,就可以沿江而下,規復東南,今日之挫,過錯在我……」
一想到這一點,鮑超就只能嘆了一口氣:「如果南昌不可守,那就不必守了,何必為一座縣城葬送整個湘軍……」
「共有千餘人……」李續賓簡直想哭,他對著黑夜的城頭怪獸:「這有一千多湖南老鄉,可惜啊……」
趙烈文拖住了曾國藩的手說道:「侍郎,侍郎,紅賊若是追到城下,緊隨我軍之手那如何是好?」
「沒錯!」曾國藩已經在一連串的打擊反應過來,他就是那種越挫越勇的典型,在無數次面臨絕境的情況下他硬是挺了過來:「不守南昌,則江西不守,江西不守,則湘鄂不守,湘鄂不守,是為華夏淪陷,今日不可不守南昌……克庵,你怎麼看?」
鮑超是老軍伍,一聽到趙烈文重重地用手拍在垛牆上贊道:「李續賓果然是我湘軍老將,救亡之師,現在這個突圍時機選得甚好!甚好!」
今日一役,清軍損失驚人,如果算上贛勇的損失,數字絕對接近一萬人,而且還是輕輕鬆鬆地崩潰下來,即使不算這些贛勇、綠營兵,光是湘軍自身,也是湘軍建軍以來最摻重的一回。
好半會,他才明白過來,沒錯,對於李續賓六千兵馬來說,現在突圍確確實實是最好的戰術選擇,但是湘軍堅守南昌的大局來看,李續賓這一突圍,卻打破了曾國藩的全盤部署。
他的聲音越來越響亮,昨天的大敗讓這個書生又成長起來了:「我湘軍本來就應當結硬寨,打呆仗,據壘堅守,迪庵被賊圍壘幾至一旬,據壘堅守,賊始終不能得意,而我救援克庵心切,鄰我湘人一萬五千、贛勇七千出城與賊戰于城效,賊器械精利,將多兵眾,我雖破敵前路,但是龍槍賊突然以兩萬人槍炮齊放殺出,我軍倉促接敵,以受大挫,導致局面不可收拾,但是這一戰也讓我曾某知道賊我長短所在!」
湘軍的傳統戰術確實在於「硬結寨,打呆仗」,南昌現在糧餉尚足,兵勇應當尚存近萬,但是關健問題在於,現在湘軍這些將校已經被昨天的失敗打跨了。
這算是對於趙烈文最大的肯定,但是趙烈文毫不客氣地答道:「曾侍郎,不論何時,我都是常州遊子!」
「我軍之長處在據壘堅守,南昌城高糧足,又有水師助戰,我師雖受重挫,尚有兵勇一萬有奇,足以據守,有誰敢擔當守城之責!」
那邊李續賓一聽這個消息,那簡直腿就軟了,他大聲叫道:「曾滌生,我們後面還跟著幾千紅賊,你叫我怎麼游過來!」
只是看到曾國藩面帶冰霜,鮑超這話就不敢出口,只是把手把在冰冷的垛牆,尋找著最後的一絲光明。
「開城門!」曾國藩卻因為李續賓的這句話而改變了決心:「把弔橋放下去!放下去!」
李續賓是湘軍出名的勇將,向來是湘軍的一支救亡之師,哪裡情況危急,他就往哪裡增援,只是現在他在今日的失敗之後也失去了大半信心:「江西省城不可不守,但是今日無兵可守,我一軍六千將士,現在只存千餘人,其中還有一部是我突圍之即在城外接應出來的潰勇……」
虹軍水陸兩路兵力折損大半,甚至連李續賓軍都拋棄了大營轉進南昌城內,在這種情況,軍心已寒,鮑超覺得南昌是不可守的局面,沒想到曾國藩還是抱定要守南昌的決心。
但是現在李續賓帶全軍突圍,固然是替在虹軍重圍之中的李續賓軍找到了一條生路,但是卻讓整個湘軍的江西布局帶來了致命的破綻,紅賊隨時可能乘勝攻擊,直取南昌。
曾國藩說得天花亂墜,卻是打定了堅守南昌城的決心,只是他的想法雖好,但是他的部下卻對於堅守南昌城沒有多少信心。
遠處槍聲、廝殺聲、吼叫聲越來越近了,趙烈文聽著曾國藩吟著這詩經中的這一首無衣,看著弔橋緩緩地落下去,竟是有一種烈血沸騰的感覺。
「不必了!」曾國藩卻毫無客氣地說道:「今日紅賊收拾了城外的我軍,必然兵鋒直抵省城,你好好休息半日,準備應戰吧!」
約莫等了一個時辰,城下突然有了一片喧嘩,接著有人大聲叫道:「侍郎,侍郎,我是李續賓李迪庵,快開城門!」
看到這個十分陌生的營官,曾國藩帶著疑問問道:「你是?」
在這種情況下,潰回南昌城的湘軍可以說是驚魂未定,虹軍未至膽已寒,因此他們最需要的就是時間,只要有數日光陰,曾國藩就可以重整湘軍在南昌城堅守。
曾國藩臉上的冰霖終於削去了几絲,卻仍然不留情面:「克庵,今日已過了時辰,不能開城門,你們游過來綰城上來吧!」
李續賓現在突圍不是最好的機會嗎?
這位曾國藩曾侍郎,或許有著這樣那樣的毛病,但是他依然是這個時空最頂尖的人物,看著李續賓的部下拚死地奔入南昌城內,他突然有一種想要落淚的感覺。
「那便是天意!」曾國藩望了一眼星空,心底已經有決心:「這城下有千余湘人,一千多隨我百戰餘生的袍澤,我不能扔下他……」
「看他能拖多少將士突圍出來!」曾國藩面色鐵青,因此話也不多:「今夜,我們就等著他李續賓回來了!」
還好虹軍追擊的行動有些遲緩,但他們再次殺到南昌城下的時候,弔橋已經徐徐地升了起來,李續賓一身血痕一臉淚水地跑了上來:「侍郎,滌生,你這開門之恩,我李克庵此生難忘!」
只是下一刻鮑超就不敢多說話了,他看到曾國藩的眼睛都帶著殺氣了,而趙烈文倒是勸道:「侍郎,現在李續賓突圍出來,好歹能接應些人馬出來,要是拖到明日,那就晚了!」
畢竟此前有太平軍三次攻南昌城不克的先例,曾國藩還可以再重複那樣的奇迹,但是這樣的前提是李續賓繼續在贛江江岸堅守不退,替整個湘軍找到一條生路出來。
遠方的月空之下,槍聲、廝殺聲、炮聲不斷響起,但是激烈的程度卻在曾國藩的預料之中,那邊鮑超還想出一點有利的地方:「今日我軍雖北,但是流散鄉野之中者甚多,李續賓現在突圍,說不定……」
說著,曾國藩竟是吟了一首古詩:「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鮑超原本貓著腰,靠著垛牆半睡半醒,可是曾國藩這句話讓整個人都醒過來了:「侍郎!怎麼了?還要守南昌城?」
曾國藩卻是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撫他說道:「烈文,你我相交不過幾月而已,但我心中,你非江蘇常州人,而是我湘人……」
昨天一日湘軍所遭受的永久性損失可以說是湘軍前所未有的損失,雖然大家不敢肯定,但是粗略估計一下,包括李續賓突圍之中受到的損失,清軍全天承受的損失肯定能達到一萬之數,其中湘軍的損失佔了至少七八成之多。
鮑超沒明白過來,他只好裝著觀察戰場俯視著遠方,心裏卻打翻五味瓶。
「在下焦玉晶。」
曾國藩的臉色甚至比今天打了一場大敗仗還要難看些,原本彭玉麟的水師歸來之後,曾國藩的臉面一下子好看起來,甚至還能勉強帶點笑意,但是現在他曾國藩彷彿要開殺戒。
在這樣的損失之後,誰能保有信心,因此曾國藩雖然期待有人站出來響應自己的號召,但是整個場面卻冷了下來,最後終於有人開口說道:「侍郎若不嫌棄職下新附之眾,官職甚小的話,職下願替侍郎堅守南昌。」
李續賓沒想到自己奮死突圍,途中還解救好幾支友軍,最後到了南昌城下居然遇到這麼一場戲,但是他的官兵從早上奮戰到現在,滴水未進,粒米未食,早已經是疲憊不堪,哪有游過十幾米的護城河,再攀登上幾丈高的南昌城牆的道理。
曾國藩卻是板著臉不說話,任由李續賓咆哮了半天,好久才說了一句:「克庵,你奮死衝殺,帶了多少湘人出來?」
他是真哭出來,這六千將士都是他的心頭肉,不知道有他多少故舊親友,可是現在把生命與鮮血扔在了遙遠的贛江之濱,甚至連屍體都沒有搶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