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東漢末》第六卷 共逐鹿

第五百二十章 白馬義從(上)

第六卷 共逐鹿

第五百二十章 白馬義從(上)

三個意圖補位的長矛手先後倒地,當場斃命。
公孫瓚用騎多年,他一直以騎兵為主力,不論是烏桓人還是鮮卑人,與他正面對陣的全都一敗塗地。到目前為止,公孫瓚用騎只敗在一個人的手下,那就是曾經的鮮卑大王檀石槐。你覺得你用騎的能力能和檀石槐比?別忘了,劉修為了殺死檀石槐付出了什麼樣的代價,連他本人都險些死在檀石槐手上。
「嘩啦」一陣響,雖然有些緊張,但是弓弩手們還是迅速的進入戰鬥位置。弩手搶到了最前面,蹶張弩手們坐在地上,雙腿用力蹬開了弓弦,上箭。擘張弩緊隨其後,拉上弦,上箭,斜指前方,弓手在最後,他們左手握弓,右手勾弦,羽箭斜指面前的地步,等待著發射的命令。
顏良不為所動,第三次拉開了強弓,搭上了羽箭。
萬馬奔騰,居然有這樣的威勢?白馬長史,果然名不虛傳。我能擊敗他嗎?
長矛手一下子倒下去七八個,原本嚴整的長矛盾突然出現了一個缺口。負責長矛陣的袁軍軍官大吃一驚,還沒來得及反應,公孫瓚和他的白馬義從就像一枝利箭射到,直奔那個缺口。
顏良眯起了眼睛,死死地盯著越來越近的騎兵。
公孫瓚雙腳踩在馬鐙上,屁股離開了馬鞍,小腹卻緊緊的靠在鞍橋上,他聽著盾牌上「咚咚」的響聲,如鷹的眼神卻從縫隙里看向了越來越近的袁軍。
血光迸現,強弩校尉慘叫一聲,被公孫瓚一矛刺穿,他雙手握緊公孫瓚的矛柄,口中噴出鮮血,絕望的大叫著,被公孫瓚振臂甩了出去。
那些被公孫瓚殺得心驚膽戰的士卒被顏良的凶神惡煞嚇住了,止住了後退的腳步,鼓起餘勇,再次向前。顏良看了一眼越來越近的公孫瓚,手一伸:「弓來!」
袁紹沒有和他的親衛騎站在一起,親衛騎已經集結完畢,蓄勢待發,但是擋在最前面的卻是顏良、何顒等人率領的步卒。因為兩側獨特的地形,通常安排在側翼的騎兵被袁紹放在了后陣,兩萬步卒組成的四個方陣擋在了最前面。
「舉盾——」公孫瓚人馬合一,左手舉起臂盾擋在頭頂。急速衝鋒中,人的身體會向前傾,最要緊的就是護住頭部,護住了頭,也就是護住了大部分的身體,非要害部位中上一兩箭,不會影響戰鬥力,而戰馬只要不被射中要害,基本上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三百步,兩百五十步,兩百二十步,兩百步,進入弩的射程。
用騎,你肯定不是公孫瓚的對手,公孫瓚之所以一直沒能擊敗你,是因為騎兵不擅攻城,而不是他的騎戰水平不高。如果你要與他在騎戰上對攻,那只有死路一條。
「豎子敢爾!」公孫瓚大吼一聲,提韁縱馬,直撲顏良。
顏良長刀用力一揮:「射擊!」
然而現在,他有些感激田豐了。與公孫瓚對攻,看起來是比較熱血,很能鼓舞士氣,可是用他這五六千親衛騎和公孫瓚的一萬五千精騎較量,等於找死。
讓公孫瓚擔心的只是袁軍的弓弩顯然要比草原上游牧民族的射程遠。騎兵的弓射程不過百步,百步對於急速衝鋒的騎兵來說,只是幾息的時間,即使是最好的射手,也不過能射五六箭,對於普通的弓手來說,也就是三發。
更讓他擔心的是,這裏的地形並不適合騎兵鋒,太狹窄,而且不夠平整,就算沒有敵人的弓箭干擾,他們也無法像平時一樣全速奔跑,這樣同樣會帶來不利。
長箭呼嘯而去,正中百步外一個長矛手。長矛手應聲而倒。
地形特別,四個步卒方陣依次排開,顏良的方陣在最前面。看著遠處狂奔而來的騎卒,不僅那些士卒一個個面無人色,就連顏良也感到一陣陣心驚肉跳。他看了看身邊這些熟悉的臉,不知道這一戰之後,還能看到幾個。不過,他還是強按著心中的懼意,拔刀出鞘,站在兩個弓箭手方陣的中間,厲聲大喝:「弓弩手,準備——」
長矛手們被公孫瓚等人精妙的箭法射得大亂,地上越來越多的屍體也干擾了他們的步伐,缺口不僅沒有及時被上,反而迅速在擴大。在他們急得睜得大大的眼睛中,一群白色的身影迅速放大。他們絕望的舉起了手中的長矛,做最後的努力。
長箭幾乎貼著前面士卒的頭頂飛過,「撲」的一聲,正中公孫瓚身前的一個義從,長箭輕鬆的穿透了他的戰甲,穿透了他的身體,帶血的箭矢從後背刺出,「啪」的一聲,戰甲裂開一個大口子,鮮血濺出。長箭余勢未衰,帶得這個義從向後飛起,他的腳套在馬鐙里,沒能掉下馬背,卻再也無法重新坐起。
強弩都尉厲聲大吼:「弩手三連射!弓手準備——」
親衛遞過一張三石強弓,顏良接弓在手,開弓如滿月,懷抱似嬰兒,稍一瞄準,撒手鬆弦,長箭剛剛離弦,他迅速又扣上了一枝羽箭,再次拉弓射箭。
袁紹慶幸之餘,心又提了起來。騎兵對步卒,小陣一對三,大陣一對五,公孫瓚有一萬五千騎,就算是一對三,也相當於四萬多人,我只有兩萬步卒,五千多騎卒,能擋得住嗎?就算公孫瓚要留下一部分人防備沮授,這兵力還是他佔優啊。
弩手們應聲扣動了弩機,一千多隻弩箭整齊的發出「嗡」的振弦聲,離弦而去,化作一群不祥的烏鴉,衝出了戰陣,在高空劃出一道致命的弧線,隨即調頭向下。
與此同時,公孫瓚身邊的十幾個白馬義從也射出了箭。他們都是跟隨公孫瓚征戰多年的精銳,不管是騎術、矛術還是箭術都是一等一的,互相之間的默契也是經過多次血戰養成的。公孫瓚的箭一射出,他們的箭緊跟著也射了出去,方向非常一致,精準度也讓人瞠目結舌。
傳令兵揮動彩旗,發出命令。
公孫瓚為了彌補這個缺陷,親自率領白馬義從沖在最前面,就是希望利用白馬義從的精湛騎術來加快衝鋒速度,儘快的殺到袁軍陣前,撕破他們的大陣,只要衝過了箭陣,接下來就是屠殺。
公孫瓚一驚,抬頭看去,一眼看到剛剛射出第二箭的顏良和正衝著他飛來的羽箭,他圓睜雙目,不避不讓,單手握矛,用力一揮。
要想打敗公孫瓚,只有一個辦法,先用步卒大陣消耗他的銳氣。打仗靠的是士氣,士氣講究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用密集防守的步卒方陣消耗他的銳氣,等他士氣低落的時候,將軍再以逸待勞,一戰而定。
最後一句話讓瀕於暴走邊緣的袁紹冷靜了下來,他接受了田豐的建議,雖然心裏恨不得把田豐一腳踢進西澤。
顏良被公孫瓚和白馬義從的衝擊力震驚了,可是他還沒有忘了自己的職責,面對搖搖欲墜的戰陣,他左劈右砍,接連斬殺三名退後的士卒,這才大吼一聲:「退後者,斬!」
袁紹站在指揮車上,聽著遠處越來越近的馬蹄轟鳴,眼皮不由自主的一陣陣跳動。
白馬義從湧進了缺口,他們憑藉著戰馬的衝擊力,迅速擴大優勢,外圍的用矛刺,內層的用弓射,勢如破竹的擊破了長矛陣,緊接著殺向弓弩手。
矛頭有如神助,正中羽箭箭矢,「叮」的一聲脆響,羽箭被擊飛。
可是袁軍的弓弩射程在兩百步,無形中就增加了一部的時間,他們可以射出更多的箭,給他的騎兵造成更大的傷害。騎兵中箭落馬,戰馬中箭摔倒,都會造成衝鋒陣形的混亂,人數如果很少,後面的人還來得及調整,可是如果太多,達到了一個極限,衝鋒陣形就會崩潰。
只是一眨眼的時間,最前面的長矛手和弓弩手就被屠殺一盡,公孫瓚躍馬舞矛,直奔中軍的顏良。
今天哪怕把這兩萬步卒打光,只要擒殺公孫瓚,將軍就贏了。可是如果將軍死了,我們就算是全殲公孫瓚這兩萬大軍,我們也輸了,整個冀州都輸了。袁家還能不能問鼎天下,就要看袁術的了。
袁紹睜大了眼睛,運足了目力,緊張地注視著前面。
公孫瓚一馬當先,手中的鐵矛飛舞,擦得雪亮的矛頭頃刻間奪去了十幾人的性命,身後的十幾個精銳騎士緊緊相隨,牢牢地護衛著他的兩翼,他們和公孫瓚一起,組成了最鋒利的矛尖,揮灑自如的撕開了袁軍的防線,迅速地向深處楔入。
袁紹在遠處,在最後面。這個懦夫!公孫瓚冷笑一聲,突然長身而起,抬手射出一箭。
臨時變計,是田豐的堅持。田豐對袁紹要率親衛騎與公孫瓚對攻的戰法竭力反對,甚至為此撕破了袁紹的袖子。他不僅動作激烈,話說得也特別難聽。
弓弩手雖然也帶刀,可是面對這些精銳騎士和高大強壯的戰馬,他們沒有還手之力,一下子被殺得落花流水。越來越多的騎士湧入大戰,弓弩手很快被屠殺一盡,騎士們更不停步,一鼓作氣的殺向顏良的中軍。
公孫瓚無聲的撇了撇嘴,收起弓,單手握矛,矛頭輕輕顫動,挑開一枝長矛,鋒利的矛尖像戳紙一般刺開了那個長矛手的胸膛,勢如破竹的殺進了步卒大陣。白馬輕輕一躍,公孫瓚的長矛就指向了驚慌失措的強弩都尉。
後面的長矛手飛奔過來,想要在公孫瓚到達之前堵上這個缺口。公孫瓚顯然不能讓他們這麼如願,他直立在急馳的戰馬上,無視如雨的羽箭射得他的亮銀甲丁當作響,一口氣連射三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