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征途》目錄

第473章 回程(一)

第473章 回程(一)

桂陵在魏國的最東方,而且秦軍也在有意無意之間,並不靠近桂陵地區,大隊人馬在距離桂陵三十余里的地方就止步不前,只派少量斥候,偵察騎兵進前,而且一遇見代軍的軍隊,就會立刻撤退。並不與代軍發生衝突。
高原道:「秦國的下一個目標會是誰,在下也說不準,不過以我看來,到是我們代郡的可能性最大。」
高原立刻派姜桓武帶領一千騎軍,去接應張良、田克臧一行,而大隊人馬繼續前進。
田克臧搖了搖頭,道:「武安君太過歉了,其實武安君能夠以一己之力,徒守孤城八個多月,由其是在秦軍放水灌淹大樑,還能堅守五個月有餘,已經殊為不易了,老實說,在秦軍進攻大樑的時候,我們齊國不少人都認為守軍堅持不到六月,而秦軍放水灌淹大樑之後,更是認為守不到二月,因此武安君能堅守到現在,己經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想。」頓了一頓,田克臧又道:「現在大樑己失,魏國己滅,秦國己經消除了心腹之患,國勢必然會大漲,而秦國的下一個目標又會是那一國呢?」
到了當天晚上,田克臧率先追上了高原的大隊人馬,這時大軍己經紮營休息,因此高原在大帳里接待田克臧。
因為桂陵縣靠近魏齊邊境,因此大隊人馬出發之後,經過了一個上午的行軍,就越去馬魏齊邊境,進入到齊國境內。而這時高原也收到了張良的消息,他在陶邑購買到了二十萬石糧食,同時和安平君田克臧會面。現在兩人押運著糧食準備和高原的大隊人馬匯合。
另外王剪也明白,代軍決不會在桂陵縣久留,用不了幾天就會撤離,既然是這樣,也就沒有必要和代軍交戰,等代軍撤離之後,秦軍再去不費力接手桂陵,不是更好嗎?因此秦軍也十分耐心的等著代軍離開,當然,高原也沒有讓秦軍等太久。
田克臧點了點頭,因為無論是高原收復趙國舊地還是攻佔燕國,都可以和齊國直接接壤,成為半擋在齊國的前方,成為齊國的一道屏障,秦國要進攻齊國的話,側翼就會遭到代軍的襲擊,這樣的結貴當然是對齊國有利,於是又道:「那麼武安君需要我齊國做什麼?」
另外在桂陵駐守的還有長捷軍和五千魏軍,因此共計軍民人數已經接近了十萬。而所有的魏兵、家屬都願意跟隨高原到代郡去定居。
這一來遷移的軍隊百姓的人數己經超過了十萬,而其中百姓大約有五萬餘人。不過代軍對於大規模的組織人口遷移己經是輕車就熟,絲毫也不慌亂,首先將百姓組織起來,老弱病幼被安排車輛載運,笨重的物品全部放棄,糧食物資一率統一由軍隊保管供應。青壯年男人付責押運物資,女人付責做飯燒水。而士兵保護整個隊伍的安全,而外圍中遠距離的安全則由騎軍付責。
了高原的話之後,田克臧也稍稍鬆了一口氣,至少秦軍不會馬上進攻齊國。原來魏國滅亡之後,在齊國也確實引起了不小的懼慌,雖然齊國一向奉行與秦國結好的國策,但主要還是因為在秦齊兩國之間,還隔著韓趙魏三國,並無領土接壤,齊國不會受到秦國的直接威脅,但現在秦國連滅韓趙魏三國,領土己經全面和齊國接壤,邊境長達二千余里,要說秦國不會進攻齊國,恐怕沒有幾個人會相信。
田克臧也嚇了一跳,現在秦國不來進攻自己,己經是萬事大吉了,高原居然還要主動去進攻秦國,也太大胆了吧。
而且韓趙魏三國被滅之後,有大量的人員逃到齊國躲避,而這些人出於反秦的心理,希望把齊國推到和秦國對抗的第一線,因此也在齊國大肆宣揚,說魏國滅亡之後,秦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齊國,還有人說秦王政已經下令王剪,不用回兵,就在魏國駐紮休整,等到明年新年之後,就會大舉進攻齊國。結果謠言四起,人心惶惶,齊國的君臣也都驚疑不定。
整個安排都進行的井井有條,百姓軍隊,男女老幼都各施其責,各就其位,因此就在第三天,大隊人馬離開了桂陵,啟程上路。
高原道:「秦國雖然佔領了魏國,但也付出了大量的代價,不僅損失了大量的兵力,而且也消耗了大量的國力,另外三晉之地,現在也並不安定,這一次韓地潁川的叛亂就可以說明,因此秦國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恢復國力、並且穩定三晉之地。我想在三五年內,秦國恐怕並不會大舉來進攻代郡。」
總計起來,代軍的傷亡達到近六千人,可以說自從高原入主代郡以來,也是兵力損失最大的一次。
兩人會面,見禮己畢之後,高原才道:「在下到底沒能守住大樑,恐怕是叫安平君失望了。」
田克臧點了點頭,道:「那麼這段時間,武安君打算做些什麼?怎樣準備抵抗秦軍的進攻呢?」
而讓高原有些意外的是,桂陵的居民也有超過一半的人願意跟著高原走,原來代軍在這裏駐守了近一年,己經深得魏人之心,而且這數十年以來,魏國一直受秦國的打壓,因此魏人對秦國也一向沒有好印象,這時自然都想跟著代軍走。
第二天,高原首先對撤出大樑的軍隊、居民進行統計,因為當時撤出大樑時十分匆忙,也沒來得極統計到底撤出了多少人來。
而這時秦軍己經完全控制了大樑,並且分派兵力,收取魏國大樑以東的地方,大樑失守,魏國實際己經亡國,而且在大樑以東的地區,既沒有足夠的軍隊,也沒有俱有號招力的人物,因此秦軍所到之處,各地的魏國官員要麼開城投降,要麼棄城而逃,沒有人敢抵抗秦軍。
因為現在魏國亡國己成定局,而經過了大半年的激戰,所有的魏兵對秦國都充滿了仇恨,自然都不願意留在魏國,接秦國統治。而這些人在齊、楚兩國也沒什麼親友,就是去了也沒有著落。經過了大半年的相處,高原在魏兵、家屬當中也樹立了十分崇開的威望,得到了他們的信任,因此還不如跟著高原去代郡。
而從大樑撤退出來的魏軍士兵共有三萬五千三百七十七人,家屬有三萬七千七百二十三人,不過有家屬的士兵大約只有一半,而且家屬也是以青壯年居多,超過六十的老人和十歲以下的小孩幾乎沒有,因為大部份都已經死在大樑城裡了。
在這個時代,還沒有那一個國家的君主會拒絕百姓的投靠,因為這不僅可以獲得大量的人口,而且還能夠博得一個民心向背的大好名聲,實在是一舉兩得的大好事,因此高原當然是來者不拒,只要是願意隨自己到代郡定居的百姓全都接納,同時還向百姓做出保證,到了代郡之後,一定會安頓好他們的生活,在指定的安居地點建造房屋,發給種子進行開荒種地,並且還有減稅免稅的優惠政策。
高原又道:「其實我也並不是真的要進攻秦國,而是要收復趙國的舊地,或者是攻佔燕國,只有這樣,我才有和秦國現在正是秦國國力最弱的時候,因此也是我們最後的機會,如果不趁這個機會擴大代郡的範圍,增強代郡的實力,等秦國緩過這一口勁來,就是我們面對秦國大軍的時候,而我們在趙國的舊地還有一些內應的勢力,燕國的兵力弱小,因此我才打算從這兩個方向出兵,但具體是對那一方用兵,在什麼時候用兵,還要等我回到代郡以後,和其他人商議之後,才能決定。」
其實這次援助大樑,代軍的損失也相當大,三千背嵬軍只剩下一千二百五十七人,勝捷軍只剩二千四百一十三人,損失的人數者超過了一半,就連這兩個軍的兩千輔助軍隊也陣亡了近千餘人,而蕃勇軍的陣亡最少,但這時也只剩下六千二百二十六人。
高原搖了搖頭,道:「代郡地處偏遠,人口稀少,如果困守一地,早晚必被秦軍所滅,因此我不能在代郡坐以待斃,在明年就會主動出擊,進攻秦國。」
田克臧主管齊國的軍務,這時也有一些茫然失措,於是親自趕到陶邑來面前,希望和高原面談,一來是判斷秦軍的動向,二來是問一下高原,下一步怎麼辦?因此田克臧又問道:「如果秦軍進攻代郡,那麼武安君會怎樣應對?」
雖然桂陵只是一個小縣,代軍失去了堅城的依託,但秦軍佔領了大樑之後,一來是善後的工作量極大,大量的牽扯了秦軍的精力;二來秦軍一直緊繃的神筋也鬆懈了下來,因此王剪也十分清楚,在這個時候,並不是和代軍交戰的時機。
桂陵的眾百姓們得知了高原的保證之後,本來還有一些猶豫不定的人也都下定了決心,遷到代郡去定居,逃離秦軍的統治。結果全縣的兩萬餘人口,有一萬五六千人都願意去代郡。